登陆注册
17445600000034

第34章 慧与痴(1)

1.人生识字忧患始

知识人本着良知的自由,看到社会、政治上种种不平之事,忍不住要“放言”、要“鸡鸣不已”,这才是“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真正根源。东坡是“自由”化身的传统知识人,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因此“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何况他又生在“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宋代,那是范仲淹所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时代。他不平即“鸣”,如箭在弦,招来“忧患”,也顾不得了。

——余英时(当代著名历史学者,曾在清华发表演讲)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这是北宋大儒苏东坡的名句,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愚以为,大概有以下原因:

首先,读书是个苦差事。古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与此相对应,还有一个成语叫“寒窗苦读”。想想吧,板凳是冷的,窗户是寒的,不苦才怪!如果仅仅是吃些苦头也就罢了,怕只怕有些人读到一半却陷入了经济危机——再不交学费就不能读书了,他怎可能不忧患?

现代人虽说学习条件明显优于古人,但现代人的学业却比古人更累。有些家庭的育儿计划,根本就是从胎教起算的。若再按照某些人“不读完研究生不算人才”的说法计算,一个人至少要读二十几年书。另一方面,现代人无疑比古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小孩子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否则长大了连饭都吃不上!经常谆谆教导,孩子们焉能没有忧患意识?

但设若让一个小孩子从小都不读书、不识字,他纵然仍不免这样那样的忧患,但至少可以免却因为读书、识字所带来的一系列忧患。比如,人们常说的那首歪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书中确实有黄金屋、颜如玉等,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黄金屋、颜如玉都只能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人不是累成书呆子,就是直接累倒在书桌上。而一个从小不识字的人,他做梦估计也不会想什么黄金屋、颜如玉。他的见识决定了他只能想想茅草屋、柴禾妞。不要认为这不好。我们不总是说人要淳朴吗?一个农民与他同样目不识丁的妻子白头偕老,与一个读书人与他能诗酒唱和、红袖添香的妻子共度一生,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

其次,许多读书人往往自恃读了些书,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眼高手低,清谈扯淡。这个不屑,那个也不屑,好不容易碰上个值得他“屑”的,又往往“文人相轻”,羡慕嫉妒恨。古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常是读书人!现代人则说:知识分子是没有朋友的。虽都有些偏颇,但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事实。

尽管有些读书人着实有值得孤芳自赏的本钱,他们身上种种被世俗人认定的“缺点”甚至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但古今中外,此类人的人生轨迹大都不太顺利。

苏东坡本人的教训就颇值得我们吸取。一开始,官拜翰林学士的苏东坡天资高妙,出口成章,很受宰相王安石的器重。苏东坡却自恃聪明,不知收敛,最终祸从口出,自悔前程。

王安石业余时间很喜欢搞训诂,而且自认颇有心得。有一次他解释“笃”字从竹从马,是因为拿竹子去鞭打马,会发出“笃笃”的声响,所以“笃”字写成上竹下马。

有一天,苏王俩人谈起了拆字,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所以坡乃土之皮也。”

苏东坡听罢笑道:“按您老的说法,‘滑’字乃水之骨也。”语气中颇多讥诮。

王安石没太在意,接着说:“鲵字从鱼从儿,合为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并非没有道理。”

苏东坡仍然笑笑道:“鸠字九鸟,您老可知其中典故?”

王安石信以为真,就请苏东坡解释。

这下苏东坡卖弄起来,他得意洋洋地说:“《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不是九个吗?”王安石听了,十分讨厌他的轻薄,第二天就把他贬为湖洲刺史。

后来,苏东坡又因其狷狂的性格和过人的才气引起了朝中大臣普遍的嫉妒,这些人罗织了苏东坡的几首小诗,硬生生地给他搞出个“乌台诗案”,如果不是赵匡胤立国时曾立誓不杀大臣,加之王安石从中挽救,苏东坡没准就得做了冤死鬼。

即使如此,苏东坡也未有丝毫收敛。苏东坡出狱后,第一个就是去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是午休,他便坐在堂上等待,发现桌上有王安石刚题的半首《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当即大摇其头,心说菊花最能与秋霜争斗,即使死了也不会掉瓣,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想到这儿,他无视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往后面续上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便回了客栈。结果王安石醒后立即发现了他的续诗,当即把他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苏东坡只道是王安石嫉妒自己,公报私仇,但等到了黄州之后的秋天,竟然发现当地就有一种”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菊花,这才意识到自己着实是既轻薄又浅薄。

以往提到类似事情,人们总是赋予其褒义色彩,称其捍卫真理、宁死不屈、坚守自我,等等。虽然说真理必须捍卫,责任必须担当,但绝不要死磕硬碰,做无谓的牺牲,否则,我们的书真是白读了。

2.聪明——智慧——道

我们常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就是知识分子吗?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暗含着一种责任。

——蔡礼旭(”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创办人,曾在清华发表演讲)

聪明、智慧、道,把三者放在一起,便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话题。

首先说聪明,简单来说,是指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等。由于是天资方面的衡量指标,聪明往往被人们用在那些除了天资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学的小朋友身上,如”这孩子真聪明“,历史上也的确不乏其人。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他小时候,有人送了王安石一只鹿和一只獐,由于这两种动物普通人不易分辨,送礼者就借机考王元泽哪只是鹿、哪只是獐,王元泽小眼一转,立即答道:鹿旁边是獐,獐旁边是鹿!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

但是这并不代表王元泽就真的懂得区分鹿和獐。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并没什么,他的聪明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假设王元泽是一位动物学家呢?这样的回答肯定不会令您满意。再假设,王元泽长大成人后不小心得罪了皇帝老子,皇帝心血来潮,给他来个”区分獐鹿定生死“,王元泽岂不危矣?

这就需要扎扎实实的知识了。现代人常说:知识决定命运。此话不假。但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能改变命运,有些人混得甚至还不如文盲。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们没有消化、升华知识,生发出智慧。不过智慧这玩意儿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提升战斗力,用不好也会毁了自己。那些贪官们哪一个没有智慧也不可能坐上高位,那些高科技犯罪者都是有智慧的,但智慧最终害了他们,也害了大家。所以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必须是合乎道的智慧。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为人处世之道“,如果你经常仗着自己有智慧,耍阴谋诡计坑人,时间一长,不仅周围的人会讨厌你、鄙视你、远离你,法律也要治裁你。

什么叫做”道“呢?很难给出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答案。王蒙先生在《老子十八讲》中直接就说:外国人因为无法翻译道,直接就用它的音译,就好像小沈阳说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我的英文名字则叫”小沈阳“。不过,人们对道也是有普遍的认识的。说简单点儿,道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大智慧,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中国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得道之人。比如三皇五帝中的舜,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苦孩子,不仅家世清贫,父亲还是个盲人,母亲也很早离世。如果只是与盲父相依为命,根本体现不出舜的不幸。因为后来,舜的父亲又给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男孩叫象,也就是舜的同父异母弟弟。从此,舜长期生活在”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环境里,三人不仅对舜非常刻薄,还屡次设计欲置舜于死地,好在舜聪明机警,同时多少做了些预防工作,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但他每次逃出生天后都不记恨父母,仍像以前一样孝顺,待弟弟也很友善。后来,人们向老迈的华夏首领尧推荐舜,他的德行和道行很快获得了尧的首肯,成为其禅让接班人。

春秋年间,讲究中庸的孔子,曾以舜为例教导自己的高足大孝子曾参恰到好处地存奉行孝道。有一次,曾参在瓜田除草时,不小心锄断了一棵瓜秧。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弟子)见了大怒,拿起手中的锄头就打曾子,曾子一动不动,最后被打倒在地,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曾子苏醒过来,他立即站起身,对父亲说:“我做错了事,惹您生气了,我下次一定注意。”说完,曾子还退到屏风后弹琴唱歌,意思是让曾点听到他的歌声,知道他平安无事,不要为他担心。

这件事传开以后,人们都夸曾子是个孝子。但孔子听说后,却吩咐其他弟子说:“如果曾参来了,别让他进我的屋子。”

曾子前思后想,也不知道自己因为何事触犯了老师,就请师兄子贡向孔子致歉。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听说过没有:瞽叟有个儿子,名字叫做舜,舜侍奉他父亲时非常顺从,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但是瞽叟想杀死舜的时候,舜却不让他得逞。瞽叟用小木棍打他,舜就忍着;如果用粗木棍打他,舜就立即溜掉,这是为了逃避他父亲的暴怒。曾参站在那里等待他父亲暴打,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这根本不是孝。如果打死了他,这不是陷他父亲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吗?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孝的吗?”

我们都曾经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并将其引为诚实守信的典范。但若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有谁会像曾子那样做呢?至少孔子不会。坚守诚信是必要的,但凡事都不能执迷一端,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曾子办的“坏事”远不止这一桩。曾子与舜一样,也是幼年亡母,父亲续娶。史料记载,曾子的后母对曾子也不咋的,但曾子对她非常孝顺,以至于每夜起来数次,帮后母掖被子、扶枕头。后来,曾子的后母病了,需要吃梨或是想吃梨,但曾子的妻子由于疏忽没有蒸熟,曾子一怒之下就把妻子休了。当时孔子已死,若是不死,估计又得与他划清界限。

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孟子有个好母亲,不仅是亲生的,而且懂得家庭之道。有一次,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中伸开两腿坐着,这在当时是不符合妇道的,于是孟子便去拜见母亲:“这个女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呢?”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无所防备。如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不能怪她,而应怪你啊!”孟子听的满脑门汗,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上面的例子充分说明,即便是圣人的得意弟子和亚圣,在生活中也不免犯糊涂,而且这种糊涂绝不是人们推崇的难得糊涂。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次提醒:聪明、智慧不足恃,真理有时也会走样,遇到事情,要尽量站在道的高度,恰到好处地去处理,切莫走极端。

3.难得糊涂,慧极必伤

聪明有时候是夸赞,有时候是暗讽;糊涂有时候批评,有时候是自嘲,有时候是境界。

——沙库石长(清华大学教授)

1920年代,有人问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先生:人们都叫您陈寅恪(què),但字典里并没有“què”这个读音,大家叫你时,你为什么不予纠正呢?“陈寅恪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

1990年代,一个黄昏,北京有两个小伙子坐在公交车上侃侃而谈:“你知道吗,马季出事了,被抓了!”“不会吧,昨天电视上还播他的相声呢!”“你不知道,那是早录好的!”巧的是,马季当时就坐在这两个小伙子后面,听到有人造自己的谣,他反倒把头往衣领里一缩,一声不吭,到站就下车了。

如果有人连你的名字都读不对,有没有必要纠正一下?如果有人诋毁你的名誉,有没有必要站出来辟辟谣?当然有。这也正是我们暂时还成不了大师的原因。

陈寅恪和马季的做法,正应了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这是一种涵养,一种境界,还是一种大智慧。有些事情必须计较,有些事情则必须“懒得计较”,如此才能自在逍遥,才能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

孔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无论是谁,如果沦落到了没有朋友的地步,无疑都是一种悲哀。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却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糊涂一把。

光阴如流水,转眼就白了少年头,事事认真不仅太累,还会透支我人的生命,所以做人要学会卸载生活中的无奈,把那些本不该发达却过度发达的神经剪除,把那些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抛开,生活中的不愉快自然就此消失。如其不然,雪亮的眼睛非但与你的生活和事业无益,反而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法国人有一句谚语:“如果无知是福,那么愚蠢就是聪明了!”这里的“愚蠢”,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它看似愚蠢,但实则是一种超越,一种睿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成熟,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明哲保身之道。

戴尔·卡耐基曾经在书中讲过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戴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的新房安装了几套窗帘。窗帘装好后,工人把账单递到戴尔面前,他大吃一惊——费用之高远远超出了他的计划。

过了几天,一个朋友去看望戴尔,看到他换了新窗帘便问起价格,戴尔说完后他也大吃一惊,并且叫道:“什么?他实在太过分了!戴尔,你被他骗了!”

“我被骗了吗?是的,我确实吃了些亏。可是有谁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判断力有问题呢?作为一个凡人,我立即为自己辩护道:‘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看看清楚,这可是最高档的材料呢!’”戴尔在心底为自己辩解。

又过了几天,另一个朋友来看戴尔,看到那些窗帘,他一个劲在称赞,并且说如果自己能够负担得起,也希望在自己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这一次,戴尔的反应不一样了,他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很后悔订了这些窗帘。’话虽如此,但是当时发戴尔的心里是非常自豪的——为了那些昂贵的窗帘和他的坦率。

如果说戴尔是个品质比较高尚的人,相信没人反对。但他尚且会为朋友的几句评语或恼或喜,诸如我等遇到类似事情时的反应无疑会更加激烈。所以,与人相处,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彼此一些自由,假装没看见,或者不懂行,或者只看好的一面,自然也就避免了相应的麻烦。

同类推荐
  •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一份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情绪的规律,才能学会如何管理和疏导它。《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情绪产生、变化等方面的心理规律,告诉你怎样才能更自如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进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本书从另类思维、职场规则、处世哲学、情感博弈等四个方面,共列举了66条紧跟时代潮流而且实用可行的明智思维,让人受益匪浅,受用终生。
  • 毕业后,工作局面是怎么打开的

    毕业后,工作局面是怎么打开的

    走出校园后,很多毕业生又走入职场的迷惘中。有太多的人毕业十年都会在迷惘和不甘心中徘徊。这个时候,需要学习一下别人出成绩的经验。但是毕业生又很难了解到那些打开工作局面的方法,为此我们把职场中普通员工出成绩的经验搜集和挑选,助毕业生到了职场好好发展。
  • 无敌说服:一分钟说服术

    无敌说服:一分钟说服术

    本书撷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典场景,解读探究人心的策略、诀窍,以实用、精妙的攻心说服术,阐述了演说、辩论、谈判的技巧。
  • 北大教授谈修心

    北大教授谈修心

    心,是纠缠你一生的痛;心,也是成就你一世界上,改变命运最大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每个人的心力有三大块,一是心魂的力量,二是心态的力量,三是心智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兽御天

    九兽御天

    萧念,一个不被仙界所容纳的仙魔结合体,被母亲忍痛送往下界,带着混沌至宝混沌珠,开启传奇一生......
  • 盛世豪宠之老公低调点

    盛世豪宠之老公低调点

    双洁1V1,男女主强强联手,虐渣毫不手软,虐狗毫不心软,撒糖甜到你心坎!*她是声名狼藉的叶家千金,是豪门圈里的笑柄谈资。他是身世显赫的萧家六爷,据传毁容残疾双目失明。某天,吃瓜群众听说这两人要订婚了,笑曰:绝配。两人相视一笑:呵,愚蠢的人类!*心机继妹算计她,恶毒后母陷害她,偏心奶奶厌恶她!后来某一天,这些人相继跪到她的面前,求饶的求饶,求救的求救!叶星辰勾唇一笑:你们怕是想多了!*都说萧家六爷脾气古怪,性格暴戾,冷血无情,不近女色。可那个将妻子宠上天的男人,到底是谁?“萧总,夫人在商场跟周家小姐吵起来了。”“断了周家的资金链!”“琛哥,嫂子在时装周跟某女星打起来了。”“封杀她!”“少爷,少夫人怎么隔三差五就在外面惹事?”“我惯的,你有意见?”“老大,嫂子在餐厅跟一个帅哥有说有笑……”话未说完,一阵疾风袭来,哪里还有萧彦琛的身影?下属直接一脸懵逼,风中凌乱。
  • 梦怅若失

    梦怅若失

    迷糊女主迷糊作者。不喜勿喷,谢谢你吼。欢喜不是喜欢。
  • 浪荡小子混都市

    浪荡小子混都市

    偷看女人洗澡?我敢过眼瘾。睡相中的女人?你想,你行吗?,随便结识大领导,你没有这个本事,我身边美女不断,我有本事赚大钱,你别嫉妒,也别羡慕,知道这一切为啥吗?创建了一个作者和读者的互动群【256227796】,力求以文会友。吸收,借鉴,参考,力求写出更加优秀的小说。欢迎你们的到来。
  • 予年少于我

    予年少于我

    【小妖精禾浅墨×闷骚高冷男闫予】开启一段不一样的甜美爆笑爱情生活。哦,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毕业后的某日夜晚,闫予回到家疯狂拍门。“禾浅墨,开门!”禾浅墨皱着眉头披上外套拉开门,看着面前因喝醉酒面色红润的闫予“你喝成这样你妈也不管管你”闫予打了个嗝“妈!”禾浅墨拉紧外套“我没有你这个儿”“我不管!反正我有你这个妈!”
  • 诛天封魔记

    诛天封魔记

    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个扯淡的货,打爆他就行了。
  • 猛鬼萌萌哒

    猛鬼萌萌哒

    顾赐萌励志做猛鬼,没想到猛鬼没做成,反而做了萌鬼。鬼界头条:顾赐萌被人间初出茅庐的驱魔师抓住了。鬼界的各鬼王表示怀疑:“谁被抓住了也不可能是顾赐萌被抓住了,不可能!”花痴鬼两眼放光:“驱魔师小哥哥好帅,伦家要给他生猴子!”绝大多数鬼一听到这个消息,热泪盈眶,普天同庆,遇到陌生鬼也要来一个熊抱,互道一声恭喜,顾赐萌这个祸害总算是不来祸害我们了!正主顾赐萌:“说好的同类爱呢?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传说中抓住顾赐萌的驱魔师宴闫:“额,我好像错过了什么。”
  • 于役志

    于役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千年回魂记

    穿越千年回魂记

    穿越千年,三生三世,永远不变的爱恋,就是约定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