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7800000066

第66章 黑雨滂沱(12)

那年被陈广敷称之为大鹏鸟嘴口的凹地,在曾国藩出山后不久,江氏老太太的棺木就葬在上面了。当时还有意留下一个穴位,让老太爷用。后来老太爷也葬下去了,那块凹地就不能再葬了。为了让大哥满意,曾国潢提出了这个主意。

“这万万使不得。”曾国藩连连摇头,“使父母亲大人的魂魄不得安宁,我何能心安!荷叶塘既然没有地,我死之后也不必把灵柩运回湘乡。那年在长沙办团练时,我在善化坪塘看上了一块地。一个小山包处两条山脉之中,远看犹如二龙戏珠,就将我葬在这个珠上吧?这虽不是上等好地,也可以算得个中平,能使后世子孙清吉。天道忌盛,我一向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话。家在我们兄弟这一代出侯出伯,应该满足了,不要指望在三四代内再出将相,只要求得子孙读书识字、平平安安就行了。”

“大哥放心,这件事可以做得到。我回湖南后专门到坪塘去看一看,问问那个山包是谁家的,把它整个买过来,干脆就在长沙城外再添一座祖山好了。”

曾国藩满意了。闭目养了会神,他突然想起久未见面的六弟国华来。

“有五六年未去看温甫了,你这次回家,顺路去看看他,把纪寿这几年读书大有长进的事告诉他,也让他高兴。”

曾国荃没有作声。曾国藩觉得奇怪:“我刚才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曾国荃还是不作声,许久,才徐徐说:“六哥两年前便得归道山了。”

“你是说温甫,他早就仙逝了?”曾国藩惊讶莫名,心头“怦怦”乱跳不已,“你们怎么知道的,为什么瞒着我?”

“前年秋天广敷先生去宝庆访友,特地绕道来到荷叶塘,将这不幸的事告诉了我们,说温甫在牯岭采药时,不慎从悬崖上跌下来,摔死了。当时大哥正在办天津教案,心情抑郁。我和四哥商议,暂时瞒着。这次我见大哥身体不好,也不敢提起。”

“就准备瞒到底?”曾国藩问,眼眶四周已湿润润的了。

“嗯。”曾国荃轻轻地回答,声音只有他自己才听得见。

“我对不起温甫。”沉默一段很长时间后,曾国藩从心底里吐出一句话来。

“我这次回湖南时将在九江上岸,把六哥的遗骸带回去归葬祖茔,不能让他孤魂无依。”曾国荃说着说着,动起手足真情来,潸然泪下。

曾国藩的心情本来就够沉重了,九弟的这句哀伤的话又益发加重了负疚之心的重量,但他想到温甫的遗骸一旦运回家中,岂不多出许多麻烦来,说不定隐瞒了十多年之久的事又会因此而彻底暴露。不能!他狠了狠心,说:“你到庐山去,给他的坟头培培土,磕三个头就算了。温甫在广敷先生的启迪下,已将人情生死都看透了,也不会有孤魂在外的哀怨,不必再归葬祖茔了。”

曾国藩茫然望着九弟,眼睛里慢慢流出几滴浑浊的泪水来。许久,他轻轻地对国荃说:“九弟,明天你安排一条小火轮,叫叔耘到庐山去一趟,把广敷先生接到江宁,我想见他一面。”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

十天过后,薛福成走进了督署书房。

“广敷先生呢?他不在庐山,还是不肯来?”见只有薛福成一人进来,曾国藩奇怪地问。

“广敷先生来了,他到鸡鸣寺去了。”薛福成笑着回答。

“他为何不到督署来见我,却要去鸡鸣寺?”曾国藩愈发奇怪了。

“他有一封信给大人,还有件小礼物。”薛福成取出一封信和一个野藤编织的小笼子来,放在书案上。

曾国藩打开信来,上面写着:

爵相大人钧鉴:

大人不忘旧情,派人来庐山相邀,令山人且喜且愧。然山人道装十余年,不习惯再着世人之衣冠,其貌又甚丑陋,见者皆以为钟馗复生,二者均不宜进督署。鸡鸣寺灵照长老智慧圆通,乃山人老友,山人不揣冒犯,恭请大人枉驾鸡鸣寺,一叙别情若何?

知大人近来不适,特托叔耘先生先呈小丸三粒。此乃山人采天地之精气,集山川之珍华,积数年之力而成。大人白天屏息思念,夜间临睡前吞服一粒。第四天上午,山人在鸡鸣山下敬候车驾。

江右陈敷顿首拜上

曾国荃在一旁看了,说:“广敷先生倒摆起架子来了!天气寒冷,大哥身体又这样弱,如何去得鸡鸣寺?明天夜晚,打发一乘轿子把他接进衙门来就行了。”

曾国藩说:“信中的潜台词你没看出来,道装、丑貌都是托词,广敷先生的本意是不愿进衙门,怕有损他的道家风骨;且信上还说鸡鸣寺的主持智慧圆通,也可能是想让我与灵照也见见面。他送了三粒丸子,话说得神奇,先吃了后再说。”

说完从藤笼子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打开油纸,露出三粒褐黄色小药丸,书房里立刻香气四溢。曾国藩高兴地对九弟说:“广敷先生精于岐黄,说不定这是三粒仙丹哩!”

“若真的如广敷先生所说的,吃了这三粒丸子后可以上得鸡鸣山,那真是一件大好事,我们还得好好谢谢他。”一向对陈广敷很尊敬的曾国荃也乐了。

“叔耘,你明天去鸡鸣寺告诉广敷先生,就说我一切照他的话办。”

当天,曾国藩便遵照广敷所嘱,白天什么事都不想,也不看书看文件,晚间服了一粒丸子后便早早地睡了。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精神好多了。纪泽扶着父亲走出房外,绕着屋子转了一圈,进屋后居然能吃下一碗红枣稀饭。三天下来,曾国藩精神大振。到了第四天早上,他仿佛觉得百病祛除,完全康复了。曾国荃赞道:“广敷先生真是神仙,我们向他多讨几粒来。”

一连晴了好些天,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初春的江宁城,比往年这个时候要和暖得多。吃过早饭后,两顶普通民轿抬出了总督衙门,后面跟着几个家人打扮的兵弁。

两江总督衙门与鸡鸣山相隔并不远,不到半个时辰,两顶轿子便停在山脚了。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刚走出轿门,老远便看见一僧一道正朝着他们走来。道人走在前面,穿一袭杏黄长棉袍,头上戴着空顶硬沿黄道冠,一束白发挽成一个圆髻露在外面,横插一根牛骨簪子,丑陋的面孔上绽开祥和的笑容,显然是广敷先生。稍后一点的和尚披一件色彩斑斓的大红销金袈裟,胸前挂一串黑亮发光的念珠,头上不戴帽子,脸上、头顶都焕发出一种奕奕神采。曾氏兄弟知道,这一定就是灵照长老。

“罪过,罪过!大冷天气,劳动大人和九帅。”广敷乐呵呵地迎上前去。

“两位大人大驾光临,寒寺生辉,请恕贫僧未能远迎。”灵照双手合十,腰微微弯曲。

“广敷先生,今天能与你重见,实为一大乐事。你还是这样健旺,真让我们羡慕。”曾国藩说完,又转脸对灵照说,“结识法师,荣幸之至,能借宝刹与故人相会,鄙人深致谢忱!”

曾国荃大声说:“广敷先生,多谢你的仙丹,大哥病了两个多月,现在全好了。”又问灵照,“长老高龄?”

广敷答道:“法师比我大五岁,今年七十八了。”

“见笑,见笑,贫僧一无所能,虚度岁月,徒增马齿,在两位大人面前无地自容。”灵照谦和地合掌叉手。

阳光下,灵照的大红袈裟闪闪发光,在曾国藩昏花的眼睛里,面前站立的仿佛一尊光芒四射的金罗汉。再看看自己这副病弱之躯,暗思:真正无地自容的,倒应该是我才对。寒暄一阵,准备上山了,广敷和灵照都坚请曾国藩再坐进轿去,以便抬着上山。曾国藩看看山不高,路也不陡,说:“还是让他们搀扶着上去吧。登山游览,是我年轻时最爱做的事,这次怕是今生最后一次了。”

见曾国藩这样说,广敷和灵照都不便再坚持,遂由两个兵士一左一右地搀扶着,一步一步地走上山来。

鸡鸣山在江宁城北,山不高,风景却很秀美,是六朝旧都的一个名胜之处,远在三国时,这里便辟为孙吴王朝的后花园,西晋将廷尉署建于此。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他在鸡鸣山上首建同泰寺。那时金陵城寺庙很多,杜牧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就是武帝时代的真实写照。而同泰寺,则位居四百八十寺之首。不久侯景作乱,叛兵围台城时,该寺毁于兵火。以后鸡鸣山上相继建了千佛寺、净居寺、圆寂寺、法宝寺。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在紫金山看中了一块地,用它建皇陵,要将建于这块地上的灵谷寺志公墓迁走,遂在同泰寺旧址上建鸡鸣寺,志公遗骨则葬于寺前,建塔五级,塔旁建施食台。清初,施食台崩溃,近两百年间未修复。去年灵照向江宁知府禀请重建施食台,知府报告总督衙门,曾国藩同意重建,并批给二百两银子,不足部分由鸡鸣寺募捐弥补。

这时,一行正来到施食台旁,灵照竖起左手掌,对着曾国藩说:“阿弥陀佛,此台全仗总督大人的力量建成。去年,得知总督大人亲自批给银两的消息后,十方善男信女无不踊跃捐助,半个月内便得银两千多两,不仅修好了施食台,连僧寮也作了翻修,众僧日日在佛祖面前祈祷,请佛祖保佑大人早日康复。”

曾国藩听后笑了笑,也未作声。客房里早已生好了炭火。进房后,兵弁侍候脱下了披风。几个和尚忙着端茶水果品,殷勤招呼。略坐片刻,曾国荃说:“听得鸡鸣寺有一座好梅园,长老带我们去看看吧!”

灵照忙说:“是的哩,不是九帅提起,险些忘记了。眼下腊梅开得正好,贫僧这就陪二位大人前去观赏。”

出了客房,穿过僧寮,来到鸡鸣寺的后院。眼前突然出现三四百株梅树,高高低低,疏枝交错,形成一片树海,古铜色的枝杈上没有叶片,只见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朵,一股清清幽幽的暗香弥漫在鸡鸣山上,直沁人心脾。曾国藩不觉叹道:“这么好的梅林,真是难得,千姿百态,斗霜傲雪,每树梅花都是一首诗!不知雪琴来过没有,早知有这么一片梅树的话,一定要请他来观赏。”

广敷笑道:“还是不让他知道为好,他若看到了,定然会赖在鸡鸣寺不走。误了水师的大事,灵照长老真还担当不起哩!”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曾国藩又叹道:“岁寒三友,我爱竹,雪琴爱梅,润芝在日爱松,松元最坚固,却不料润芝先凋谢。”

见曾国藩面露伤感,陈广敷忙岔开话题:“曾大人,你知这座梅园的来历吗?”

“不知,今日倒要听你说说,以广见闻。”

“我也知之不详,还是请灵照长老讲它的典故吧!”

灵照说:“据敝寺谱牒记载,明永乐年间,道衍法师佐成祖成就帝业后,复姓姚氏,帝亲赐名广孝,遂回苏州祭祖。这天路过金陵,宿在鸡鸣寺。主持法深长老在后院大设斋宴款待,称赞道衍法师以空门而入廊庙,实为我佛家弟子的骄傲,也为佛祖脸上增添光彩。道衍听后心中甚喜,说,‘太祖以和尚而为天子,才真正可以说为佛门大增光辉,我道衍不过卿相而已,所添光彩亦不大。不过,太祖是真龙天子,非常人可比,也不是常人所应当去攀比的,倒是我佛门若常出些卿相,辅佐英主安定天下,那才是功德无量了。’法深长老和众僧一齐说,‘法师说得最好。’道衍带着几分酒醉说,‘《书经》上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调羹不能离盐和梅,治国不能无宰相,我希望在今天摆筵席的这块土地上,种几百株梅树,以此祝贺鸡鸣寺日后能出治国安邦的宰相。’道衍的话赢得全寺僧人的由衷赞赏。第二年春天,法深长老便带着大家种了五百株梅树。从那以后到今天,四百多年过去了,代代僧人都爱护这片梅园,施肥锄草,从不间断,遇有老死病死之树,则换幼苗以补之。据说当年法深长老所栽的五百株树中,至今尚有三十多株活着,仍然年年开花,岁岁结子。”

众人一片赞叹。曾国荃说:“古话说千年梅树开新枝,果然不假!”

曾国藩心想:都说佛门是清静无为之地,僧尼为出家离世之人,为何鸡鸣寺朝朝代代的和尚功名之心这等浓烈,一个背弃佛家宗旨的人一句醉后戏言,竟然当作圣旨似的供奉,一直被夸耀到今天!

灵照说:“梅园右侧下去几步就是胭脂井,两位大人不妨也去看看。”

曾国藩一行又来到胭脂井。相传隋文帝的兵马打到金陵,后主陈叔宝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嫔逃到鸡鸣山,在一口水井边停下来。张丽华掏出手帕来擦拭围井的石栏杆,好让后主坐下歇息。手帕上的胭脂涂在石头上,居然被石头吸了进去,再也磨不掉了。以后,文人们便把这口井叫作胭脂井,并借此敷衍出不少风流故事来。

曾国藩对亡国的陈后主没有同情心,看了一眼后,便走到一个高处眺望四方,只见北边的玄武湖水光潋滟,东边的紫金山山色空蒙,他觉得这造物主所结构的湖光山色,才真正可以一洗胸怀万里尘。

曾国藩已觉得累了,于是大家都回到客房。张罗一阵后,灵照说:“鸡鸣寺别无长处,只是幽静得好。你们老朋友在这里叙叙旧情,我去关照一下佛事,等会儿再来。”

灵照轻轻把门带上,出去了。

曾国藩说:“温甫在庐山这些年,多蒙道长照看。仙逝后,又多亏了道长料理后事。我曾氏一门感激不尽。”

曾国荃说:“温甫去世的事,那年道长告诉我们,因大哥多病,一直瞒着没有告诉他,直到这次才说出。大哥伤悼不已,说务必请道长来江宁聊一聊。”

广敷脸色沉重起来,说:“六爷盛年辞世,是我有负大人的重托,内心一直为此事疚愧。但好在六爷在黄叶观几年,已将世间人事洞悉,临走时心情坦然,也确实难得。”

“是的,道长说得好。”曾国藩平静地说,“人总归有一死,温甫能无恨意而去,也就足堪告慰祖宗了。”

广敷说:“六爷坟头上草木茂盛,可卜后世一定发达。”

曾国荃说:“正是道长所说的,温甫的儿子纪寿在子侄辈中格外聪明些,将来或许真的有大出息。”

陈广敷提起曾国华坟头长草的事,立即勾起了曾国藩对二十一年前他来荷叶塘献地时情景的回忆。当年出山,虽不完全出自于广敷那番看相预卜之类的鼓动,但那番话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取得胜利的信心;而对温甫、沅甫、贞干来说,则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曾国藩又想起十五年前,他煞费苦心在碧云观等待,以“黄老可医心病”的妙语开导自己;这些年来,老庄柔道处世的学问,使他免去了许多烦恼纠葛,保住了表面上的泰裕平安。

曾国藩想到这里,对陈广敷充满了感激:“广敷先生,今天是我们的第三次相会,岁月匆匆,不觉过去了二十一年。鄙人有幸能在人生转折点上,两次得到先生的点拨,于迷茫时看到希望,在急流中躲过险滩。说句实在话,若没有先生,就没有鄙人下半生的事业。鄙人素知先生超凡脱俗,早已将人世的功名富贵看破,既不需要鄙人以爵位禄利来酬谢,也不需要鄙人命幕僚记事迹于史册,传英名于后世。今日将先生从千里之外请来,目的只是为了当面表达鄙人的谢忱。同时,先生之高明,二十余年来,一直为鄙人所倾心仰慕。不瞒先生说,鄙人从二十八岁离开家乡以来,三十多年里,结交的王公大臣、贤员干吏、英雄豪杰、俊士逸才,当以数百上千计之,而真正的睿智明达、倜傥潇洒者,却少有几人可比得上先生。鄙人虽小先生十几岁,然因终未得老庄养心之真谛,致使病入膏肓,自知在世之日不多,亟欲在死之前能聆听先生对鄙人一生的批评。这些年里,鄙人听奉承的假话多,得批评的真言少。圣人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倘若得先生几句真言,鄙人即使明日就死,亦无憾矣!”

同类推荐
  •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傅斯年,一个有着“老虎”“大炮”绰号的学者,历史学家,被胡适称之为“天才”,是胡适最为器重的学生。在民国时候,傅斯年是最有个性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 伏尔泰传

    伏尔泰传

    一代思想家的个人小史,一个思想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观察。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启蒙时代又被称为“伏尔泰时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尔赫斯都是他的忠实读者;伏尔泰一生著作颇丰,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说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部分,是法国中学生必读书目;采用傅雷先生经典译文。《伏尔泰传》是法国著名传记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作品,从伏尔泰出生时的法国社会环境写起,直到伏尔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国,受万众欢呼为止,对伏尔泰的思想、创作和生活做了详尽中肯的评述,是了解伏尔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参考。有人说,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在莫洛亚的笔下,伏尔泰走下神坛,成为一个顽皮的孩童,一个反叛的少年,一个性情飞扬而不断受挫的青年。他在成功与磨难中认识了社会与人生,在流放与牢狱中愈发坚韧。《伏尔泰传》是一代思想家的个人小史,亦是一个思想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观察。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女人成功靠什么?靠长相?靠男人?靠靠山?不,女人成功要靠自己的智慧。本书将为您展现华语媒体中最优秀的女主播柴静、周涛、侯佩岑、朱丹、李艾等20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动人的闪光点,带给读者美丽一生的智慧法则和人生启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道殊图

    我道殊图

    一个少年求仙问道的故事,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一株草,获得了天大的福缘,同时也牵动了天大的劫厄。
  • 混在醇酒醉影的日子里

    混在醇酒醉影的日子里

    那年,我们相识于初中,拉帮结派的致使我们这帮少年人横行校园。胆大妄为、欺弱凌强更让我们从此目中无人、行事嚣张跋扈。年少轻狂的我们,也由此付出极之惨烈的代价。经历人生旅途上的风尘洗礼之后,我们毅然投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酒色世界。在这个物欲横飞、人际关系极其混杂的酒色世界里,我们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岁月。
  • 豪门恶少追前妻

    豪门恶少追前妻

    陈凡在冷家得到了照顾冷轩起居的职务,陈凡是一名大学生,父亲对她不如妹妹,17岁将她逼上走上了他学会自立,在冷家受冷父冷母的疼爱,后来贴身侍女成为冷轩妻子,冷轩与秘书张瑶碟有私情,对长夜不归家,对陈凡不理不睬,冷轩的复仇计划结束后,冷轩与张瑶碟订婚之后发现自己爱上了陈凡,开始了追妻计划。
  • 日常系魔王

    日常系魔王

    这是一个讲述穿越的男人面对诡异后,理智的探索自身与世界的故事。【我将世界展开给你们看,你们却偏执的将我视为魔王】【将不可视之恐惧以理智视之,将不可解之诡异以实践解之】【它们一直都在……】
  •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这是一段而二十二岁的小娇妻,与“大叔”的甜蜜爱宠,当然这个所谓的大叔,是女主对男主的称呼,其实他们之间相差也不超过十岁……而且,这个“大叔”,还是一个公司的大总裁,所以,这又是一个傲娇大总裁和呆萌美少女的爱情……传奇?
  • 歆南宸冬

    歆南宸冬

    2020年,青禾县的高中生亦宸毕业了。他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失落。回想起十七岁那年,那个懵懵懂懂的自己遇见了一群最好的伙伴和一个叫林歆然的女孩儿……三年,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几位少年用自己方式向世界述说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故事。这三年;有泪水和欢笑、有相遇和离别、还有一种不确定是不是爱的欢喜。十七岁那年我“喜欢上”了你,感谢你陪伴在我青春的最好三年……你记不记得青禾县有一片云彩,我给你写了一封信。我叫亦宸,那个叫林歆然的女孩子你在哪里……
  • 网王之铃兰花开

    网王之铃兰花开

    她,疼爱自己的妹妹,同时也爱自己的哥哥,可是哥哥去世了,她自己扛下公司的所有担子,让自己的妹妹考上了大学,自己却在公司忙碌。她,在姐姐的羽翼下长大,很黏姐姐,她考上了大学,却不知道姐姐的辛苦,要姐姐陪她玩,直到姐姐累倒了,才从姐姐助手口中直到姐姐的辛苦,只是,后悔,已经晚了。
  • Pillars of Society

    Pillars of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芮陌年华

    芮陌年华

    二十岁的苏瑾芮爱上了大她五岁的哥哥,顾陌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态度反而让她越发沉沦。”我要定你了。“月色下她一字一句咬的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