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38400000029

第29章 纵览市场 大显神手(8)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香港大学“名誉博士”称号。

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发的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1989年6月,李嘉诚荣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上看,李嘉诚的善行之举成为他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李嘉诚的确是一位慈善家。对于这一点,在汕大的创建上,更可以看出他的那不为名利,但求国家兴旺发达的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他不是扔下一亿两亿了事,而是连教学安排、图书资料、师生食宿等细节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有问题他也总是尽力解决。独资办汕头大学,更是李嘉诚爱国主义的一块丰碑。

汕头大学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继陈嘉庚独资创建厦门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由海外爱国人士捐巨资兴办的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潮安、澄海、揭阳和汕头市区交界处,背靠峰峦叠嶂,前眺茫茫平原,校园内风景秀丽,夏天清凉宜人,又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在学校的附近有名胜龙泉岩,在巍峨屹立的巨石之下,有一可容纳数十人的天然石洞,岩边还有一股格外清澈的泉水,终年潺流不绝。岩前尚存古迹“翁公书院”,是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的蓬州人翁下达及第前用心读书的处所。整个校院看上去雄伟壮观,幽静典雅。

无论是为了物质生活的富裕,还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人类都要不断追求更深更全面的知识和文化,而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则是实现人类这一追求的载体。人口达1000万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没有一所大学,这不能不令这里的乡亲们深感遗憾。近百年来,不少潮汕人为建这样的一所大学努力过,像张竞生、杜国庠、林子肩等人,他们奋斗不已,但终未能实现千万潮汕人的梦想。海外有识之士陈嘉庚先生在毗邻粤东的厦门独立捐资创办厦门大学之后,对粤东地区筹建大学一事也非常关心。他在《论潮州大学》一文中指出:“潮州与闽西毗邻,并与嘉应、海陆丰接壤,地广人稠,人口一千万,尚未有一所大学,诚属憾事。”

在潮汕地区创建一所大学这件事情,已成为了潮汕父老乡亲们的迫切愿望。

1979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汕头市被列入了经济特区,因此更需要较多的经济管理人才。于是,为了尽快满足潮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潮汕地区更加迫切需要一所大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海内外又一次掀起建立汕头大学的高潮。

李嘉诚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汕头大学筹委会副主任庄世平老先生进行了长谈。会谈中,李嘉诚和庄世平越谈越兴奋,越谈越激动,仿佛眼前已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汕头大学。

李嘉诚在《我对汕大的希望》一文中,敞开了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爱国报国的诚挚情怀:

“教育的重要,是国家兴亡、社会繁荣的关键。甚至一个机构,一个家庭,其成员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对其发展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资源丰富,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基于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只有选拔人才、培育人才和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选才、养才之功有赖教育。教育事业跟不上,国家就会造成人才缺乏。因此,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快慢,和教育事业的成败进退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的成败,是国家强弱的根本原因。汉唐能奖励文教,而成一代盛世,历史是一面镜子,所以,我再三呼吁国家的领导人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希望我个人的微薄力量也能为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认清状况,要使民族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但要使科技水平提高,则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担负国家重任。否则,空谈理想,高呼口号,最终没有什么效果。因此,我产生了在汕头创办一所高水准的大学的动机。正在这时候,吴南生先生、庄世平先生和我商议筹办汕大的计划,他们的崇论宏识,和我的初衷不谋而合。中国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遇,迅速办学培养人才。况且,只要能初具规模,以后便可激发更多海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并付渚行动,参与开办的责任,从此便锲而不舍地为筹办汕大竭尽全力。若能因此而加速祖国四化的步伐,也可作为我为祖国做出的一点贡献吧。”

铿锵有力的话语,正道出了李嘉诚对祖国早日实现繁荣富强的殷切期盼,也显示出了他在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上的敏锐目光和独到见解:教育,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我们的祖国才能迅速走向强大。李嘉诚仔细地考虑了汕头创办的重要意义,考虑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信守诺言的处世准则之后,认为办汕头大学比生意上的得失更重要。

1983年5月,李嘉诚在给汕大筹委会的信中动情地说:

“近年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所及,长实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各行业倒闭及亏蚀者甚多,他们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上述捐赠,在个人今后数年之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尽心尽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难的经济情况,他们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于是,李嘉诚果断地决定,一定要把汕大办起来。他再三向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表示:不管将来情况如何,他都要走下去,“我李嘉诚如果创办汕大的意志不够坚强,那么,汕大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俗话说的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义也就在于此罢。”在李嘉诚的大力推动之下,汕头大学终于创建起来了。

1986年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李嘉诚时,专门对其表示感谢。

邓小平说:“你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和香港领导是理解的,中国人民是理解的,我代表全国人民表示感谢。”

李嘉诚对邓小平说:“办汕头大学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发展教育事业对促进祖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愿为此而努力。许多华侨和外国人士愿意为汕头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希望这所学校对外更加开放一点。”

邓小平对李嘉诚的想法深表赞同,并承诺要给予大力支持。他说:“这是一件好事,全国应调一些比较好的教员到那里去,把这所大学办好。我们今后要全力以赴,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李嘉诚非常地清楚,对于办汕头大学这样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国家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办到的,就算是办成了,也无法办好。因此,李嘉诚曾经上书邓小平,特别针对师资力量与教育实验设备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希望邓小平“九鼎一言”,指示国家教委协助解决如下的三个问题:

一、给予大学更大开放,招揽国外良好之师资,并调派国内优秀人才南下;

二、给予大学更大权限,在汕大成立研究院,派遣研究生出国,早日学成归来,为汕大服务,使汕大学术水平能达至国际水准;

三、给予大学更大方便,使国内外有心为汕大贡献一份力量之人士,能为汕头培养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邓小平很快对此作了批示。国家教委马上落实了邓小平的批示,鼓励汕大进行改革,允许汕大开放办学,并先后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许多高校抽调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和骨干教师支援汕大。

1986年10月7日,李嘉诚在第四次莅临汕大时动情地说:

“我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汕大上了……说句心里话,汕大是我一生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为了汕大我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汕大我破釜沉舟……”

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

李嘉诚一心要把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他也毫不吝惜,在确立了“立足粤东、面向全省、顾及国家、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之后,李嘉诚在海外组建“李嘉诚讪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在汕头市兴办的一个10万千瓦的年发电量5亿度的火力发电厂。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除了对这一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外,还负责代汕头向国外筹借5000万美元。

汕头大学基金会是一个不图利润的组织,其目的在于保证汕头大学和汕头医院的后续资金支持,它的本金及其获得的利息和利润将全部用于此。

李嘉诚不是一个教育家,但他却以其治理企业、开拓李氏王国所具有的独特理念,潜心经营汕头大学。李嘉诚认为,一所大学要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决不能墨守陈规。正如他经营企业时十分重视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样,李嘉诚也会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来搜集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汕头大学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办学经验。

为了让汕头大学教师加强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李嘉诚在香港专门成立了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为汕大的海外交流活动提供资金。为了培养汕大的教师,李嘉诚又在香港大学设立了李嘉诚奖学金;李嘉诚还拨出专门款项,送汕大教师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双学士学位。1984年以来,汕大已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联邦德国、日本、新加坡、苏联、泰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进修生100多人。为祖国人才的培养倾注了他的大半心血。

同类推荐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马克·扎克伯格传

    马克·扎克伯格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历程,书中有小马克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敢想敢为的意志,也有他对人生卓尔不群的看法和对日渐庞大的脸谱网的管理谋略和经营理念。
  • 历史上的多尔衮

    历史上的多尔衮

    本书讲述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卒于1650年的年末,年仅38岁。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失败之谜等。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赢政,嬴姓,赵氏,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承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后病死,终年49岁。葬于今陕西临潼东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 险难中的毛泽东

    险难中的毛泽东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毛泽东一生在重大危难关头临危不惧,逢凶呈祥的纪实作品。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在毛泽东露宿的地方,突然窜出一条毒蛇,向他吐着长长的蛇信……,第二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时,巧用一把银元换回了性命……,第三部分介绍了毛泽东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红色华佗”使他渡过了这次大难。第四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望着倍受痛苦折磨的妻.
热门推荐
  • 走上河岸的鸭嘴兽

    走上河岸的鸭嘴兽

    本书是科普童话集。本书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该书通过讲述一个个科普故事,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孩子们重新认识自生活环境,也让他们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 提着灯笼的路人

    提着灯笼的路人

    这路途遥远,荒原寂静,我们都是提着灯笼的路人,偶然聚首,从而离故,并持续着彼此不知从何而来,又该由和来往的孤单漫长路程······在抱歉的说一声,应为我是学生党,只有周六周日可能更新,大家不要建议啊
  • 混元武主

    混元武主

    天道永恒,混沌创世。这是一个浩瀚缥缈的时代。一个少年从小镇走出,为了信念和梦想,发誓要闯出一条通天之路……披荆斩棘,战诸族,败天骄,一步步,证得那混元武道!
  • 你是微笑里的光

    你是微笑里的光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只有一个女孩孤独的追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破小丑

    斗破小丑

    穿越者和穿越者之间的对抗,主角是会成为落魄的失败者被他人如同小丑,一般嘲笑,还是站在大陆的巅峰成为胜利者。
  • 犯上冷医生,逆袭小贼妻

    犯上冷医生,逆袭小贼妻

    从小父母双亡,把坚强当饭吃,把乐观当衣穿,善良得很嚣张。为了帮助别人,她甘愿抹黑双手去做违法乱纪的“侠盗”勾当。只是那一天,一向秉承贼不走空的职业理念的她,在面对着杜辰枫空无一毛钱的昂贵名牌公文包时,决定抢走那里面仅有的一个户口本,一切的命运的线开始改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宠小萝莉:公子,轿上约

    绝宠小萝莉:公子,轿上约

    穿越成小萝莉,撩起男神百无禁忌。“公子,你有萝莉控吗?”他不语,温柔的将她抱上步撵。“公子,我热爱人生,更热爱生人。”他不语,悉心的为她挑选了几位一表人才的大臣之子。“公子,我热爱生命,你呢?”“若无卿在,吾独难苟活。”袖中银针,蓄势待发,却听到了他的表白······
  • 被流放的女将军

    被流放的女将军

    一场流放,一次驱逐。尚渐,你怕吗?你恨吗?不!我不怨亦无悔!能够逃离那个肮脏不堪的世界。能够逃离那个让我双手染满鲜血的世界。我尚渐何其荣幸!杀戮半生,寂寞半世。尚渐以为,她天生便是冷情冷心之人,这一生都不会懂得情为何物。直到……遇见那那个名为尚竹的温暖生物。阿渐,我们一起白头偕老可好?阿渐,打完仗,我们回家成亲可好?阿竹,来到这里,遇见你真好!鲜血染红衣,未亡等归人。何奈归人亡,痴等一世殇。《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