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0500000031

第31章 修身处世大法(4)

在这里,他将君主与臣下看作是一个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统治集团,认为天下兴亡,君主与臣下都有责任。为了这个统治集团的共同利益,君主要求谏、纳谏,臣下也要敢于直谏。他承认作为帝王,“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而且举例说自己“少好弓矢”,得到十数良弓后问弓匠,却说均非好弓,原因是“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他本人“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而且身体力行农事,如儒学士人所要求的“知稼穑之艰难”。贞观三年,李世民“亲祭先农,躬御耒耜,藉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十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他之所以坚持“藉干亩’’仪式,是认人为“朕不躬亲”将会使国人懒惰,以至“禾谷不登”。他说:

他自己在园苑里种了几亩庄稼,耕锄颇感疲乏,“以此思之,劳可知矣,农夫实甚辛苦。,’他自己种过庄稼,于是知道农时的宝贵,贞观五年,皇太子要行冠礼,阴阳家定二月为吉日,李世民怕春耕时期用民力而误农时,下令说:“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今改用十月。”李世民将儒学士人“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具体化了,他说:

朕为兆民之主,皆欲使之富贵,……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李世民的“仁政”言论是他的“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儒学对帝王的要求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于是得到儒学士人的推崇。

李世民的“君道”之三是他的“尚贤”作风,实际是对儒学士人的尊重。他信任魏征,是因为“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他让王硅做“魏王师”,即当二儿子李泰的老师,由此而悟到:“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于是得出了正确的意见胜于权势地位的原则。李世民的臣下发现:“诸臣之敢谏,实由于帝之能受谏也。”李世民承认了“道尊于势”的原则,于是将儒学士人的理想部分地变成了现实,使得求谏、纳谏成为李世民“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世民的“君道”之四便是施仁政,依照儒学士人的解释,仁政必须体现出“爱人”的特点,至少包括“省刑杀”和“轻徭薄赋”两个内容。李世民在贞观元年便对侍臣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为了防止滥杀无辜,他主张慎用死刑。

李世民当然不会放弃镇压人民的权力,但慎用死刑与主张宽仁,相较隋代的严刑苛法,多少对人民有利,较为符合儒学的仁政之说。至于“轻徭薄赋”,虽然是隋末农民战争中农民自己争得的一点权力,但李世民却也不止一次强调并身体力行。他鉴于隋亡教训,多次说:“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唐太宗对儒学的推崇还体现在他的“教子”问题上。

他曾经对房玄龄说:“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

王硅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

每对王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在这里他要求儿子对老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尊敬,显然迎合了儒学士人做帝王师的理想。李世民还宣称有为君主也必须有老师教诲,他愿以儒学士人为师,在儒学士人的指导下去“保民而王”,这显然是一种对儒学士人地位的肯定,从而以儒学士人去为他影响并争取天下人之心。这是极为高明的政治手段,也是他的“君道”能够得到历史上的儒学士人所承认的原因。

唐太宗的所谓“君道”,即“仁道”,他祟儒而好仁,行儒而推仁,“仁”的思想和行为贯穿了他治世的始终。他曾说:

“朕以武拨乱,以仁胜残,其材略高汉祖,而规模不及也。”如果单以好仁而言,唐太宗明显是自谦之辞。

(下)

明经70人贵有自知之明

“观今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

——李世民

知人难,自知更难。当皇帝的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其难度更在常人之上。唐太宗惟恐自己志得意满而不能自知,因而“常怀忧惧”之余,便更加勉励臣子直谏自己的过失。

贞观十一年三月的庚予日,皇上欢宴于洛阳宫的西苑,泛舟于积翠池之上,真是春风得意,如入画中。他对左右的侍臣们说:“隋炀帝建造了这座宫苑,结果结怨于人民。而今天又悉数归朕所有,这正是由于宇文述、虞世其、裴蕴这帮人内为谄谀,外蔽聪明所造成的啊!吾辈能不引以为戒吗?”说得很有道理,也十分冠冕堂皇。他说的吾辈似乎也可包括皇上自己在内,为他一己的春风得意泛舟池上,而让左右引以为戒,这本身不就十分矛盾吗?

所以,到了夏四月己卯日,魏征经过一再酝酿,上了道疏奏说:“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而轻物。尽下则胡、越同心,轻物则六亲离德,虽震之以威怒,亦皆貌从而心不服故也。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恩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因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

这就是著名的“十思”。魏征凭着他多年苦谏的经验,提出了这十思,要皇上随时随地有所思省,都是十分有道理的。

如真能做到,那么也就根本用不着魏征这样的苦谏了。可惜的是皇帝往往不可能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像太宗皇帝这样有自知之明的君主,也都不能持之以恒。所以这篇疏奏开首的两句话十分重要,既可看做对太宗期望之言,认为他能善始善终,也可看做是句伏笔。但真是不幸而被言中,就是这位如此渴求群臣进谏的好皇帝,最后也还是听不进忠言了。惜哉!

到了五月壬申日,魏征又上了道疏奏,提得更为实际而尖锐,疏云:“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乱也,自谓必无乱;其未亡也,自谓必无亡。故赋役无究,征伐不息,以至祸将及身而尚未之寤也。夫鉴形莫如止水,鉴败莫如亡国。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佞,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固无得而称焉。夫取之实难,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难,岂不能保其所易乎?”这篇疏奏单刀直人,指出皇上处处已不如往日那么尽善尽美了。又直截了当地拿隋亡之惨痛教训来惕厉皇上,可谓讲得仁至义尽,苦口婆心到了极点。而且指出,守成应该比创业容易,只要皇帝自己能把得稳舵。但说是这么说,一旦到了至尊的地位,而且天下也已海清河安,又有谁能克勤克俭一辈子,去当一位十足的苦行僧呢?当然唐太宗也绝不能例外。他好就好在有善始,还尽了一番努力,让这不善之终尽可能地延缓到来。这正与人生谁无死一样,善自珍摄,或许可延缓衰老与死亡的到来,但终究也不能免一死。

魏征上了这篇疏奏之后,皇上自然不得不三省其身,但追求享受乃人之本能,皇帝当然更不例外,所以终究不会永远三省其身下去。

到了秋七月,魏征又上了道疏奏云:“《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得,诚在令外。’自王道休明,十有余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尽诚信故也。今立政致治,必委之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小人。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有败。况内怀奸宄,其祸岂不深乎!夫虽君子不能无小过,苟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既谓之君子而复疑其不信,何异立直木而疑其影之曲乎!陛下诚能慎选君子,以礼信用之,何忧不治!不然,危亡之期,未可保也。”

这道疏奏,事实上类似最后通牒。魏征当然是位君子,而且是上下公认的大君子,要是皇上连他的话也不听了,确实是至为危险的。于是皇上亲书一道手诏赐给他,以示褒美,诏书云:“昔晋武帝平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字颖孝,武帝时官进太尉)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子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别看皇上为此特下诏书褒奖,还说要置之几案,好用他来时时提醒自己要垂之久远,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吧!

就在这个月的已未日,太宗皇帝车驾从洛阳回长安。下了道诏书说:“洛阳宫遭大水的侵袭已残毁。要稍稍加以修缮之后,才能再供起居。从外地运往洛阳的众多建筑材料,都让给洛阳城中的那些遭水患毁坏了房屋的居民们去使用吧!在此谨令百官,要各上封事,极言朕之过失!”这一让出修缮宫苑的建筑材料给百姓用之事,诚属壮举。为此还引咎自责,让众官吏都来向皇上批评他的错误,更是难得之事。

壬寅日,又把明德宫与飞山宫之玄圃院因已遭大水冲毁而全部给废了。在皇上亲自下诏让百官各上封事来批评皇上过失的号召下,百官自然只得从命。而这次批评又是有针对性的,即在洛阳宫修缮享用之后,又被大水冲毁之后,所以百官几乎都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即批评皇上游猎太频繁。

太宗皇帝连读了好几天封事,心中不免烦躁,即对侍臣们说:“上封事的都说朕游猎得太多了。现在天下正太平无事,而武备是仍不可忘的,朕也没有忘。而只是时常与左右游猎于宫中之后苑,并无一事去烦扰百姓呀,难道这样做也伤害了百姓吗?”魏征听了又觉得十分不妥,便回答陛下说:

“昔日之先王们,都是惟恐听不到自己过失的。陛下既然表了态,让众大臣来封事,那么只能让他们肆意来陈述己见了。

要是他们说得可取,当然对国家有益;要是他们说得不足取,不也无损于国家吗?”经魏征这么一提醒,太宗觉得也对。所以对魏征说:“公言极是”,还对上封事的所有人都表示了感谢,并各有赏赍。

后来侍御史马周又上了道疏奏,已不是单纯地针对多所游猎了,而是全面地论述了古今兴亡之关键,乃至治与不治之对比,以及如何用人等等,真是篇极为精彩与切实之妙文。

文云:“三代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于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向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众妃、公主们之服饰等,议者皆不以为俭。夫昧旦丕显,后世犹怠。陛下少居民间,知民疾苦,尚复如此,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既失之后也。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

贞观之初,天下饥欠,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蓄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夫蓄积固不可无,要当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资寇敌也。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观之初亲所履行,在于今日为之,固不难也。陛下必欲为久长之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陛下宠遇诸王,颇有过厚者,万代之后,不可不深思也。且魏武帝爱陈思王,及文帝即位,囚禁诸王,但无缧绁耳。然则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又百姓所以治安,唯有刺史、县令,苟选用得人,则陛下可以端拱无为。今朝廷唯重内官而轻州县之选,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称职始补外任,边远之处,用人更轻。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

这道疏奏几乎无一字空虚,并且平实易明,谁读了也只能称赞它好。其实皇上要彻底做到这些确实也不难,的确不用向太远的去学,也不用吸取更远的教训,只要保持自己在贞观初年的做法,永志不忘炀帝的惨痛教训,就已经足够了。

而如果做不到,的的确确又十分危险啊!其中又涉及了慎选皇储以及吸取陈思王曹植的惨痛教训之事,这爱则害的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李世民幼年即生活在民间,尚且一旦一统天下。取得初步安定与富强之后就想多所享乐,而他的子孙们生长在深宫,从不知民间疾苦,更没有自己吃过苦,又怎能像太宗在贞观初年那样努力去做呢?太宗皇帝读此疏奏,一遍不足再读第二遍,反反复复读了不知多少遍。每读一遍,就要夸赞马周几次。

第二年二月,著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编辑皇上的文章为集。太宗却回答他说:“朕之辞令,有益于人民的,国史中都记载下来了,已足可为不朽。至于那些无益于人民的,把它们集在了一块儿,又有什么用?作为人主的人,只怕他们没有德政,光靠文章有什么用?’’说到底,就是不同意为他编文集。

这年三月的丙子日,唐太宗为喜添皇孙而设盛宴于东宫,把五品以上的京官都召了来,这对一位封建时代的帝君来说,自然是没有能比这更高兴的皇族传宗接代的大事了。

宴会上太宗喝酒甚多,但酒后难免要吐露真情。一开始太宗皇帝先感谢众大臣的功业,说道:“贞观之前,跟着朕来经营天下的,那主要是房玄龄的功劳啊!而从贞观以来,偏歪的以绳正之,谬误的以理纠之,那主要功劳应归魏征啊!”于是当场赏赐房、魏二大臣,每位佩刀一柄。

酒又过三巡,皇上又对魏征发问。这时皇上脸颊的红润已延展到了脖子根儿,志得意满的劲儿增添了好几分。他问道:“朕现在处理政事与往年相比,又怎样呢?”魏征在这种欢宴的场合也从不贪杯,更不会失态。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以当即回答说:“威德方面的增加,那比贞观初年来是长进了很多很多,而人心的悦服方面,则不如当年了。”皇上听了不太以为然,于是接着又问:“远方都畏惧我大唐之威而仰慕我大唐之德,所以都不顾万里之遥前来臣服。要是说人心并不悦服,还不如以前,那么,他们又怎么会这样呢?”魏征回道:‘‘陛下过去因为尚未大治而时时担忧,所以无论是德还是义,每天都出现新面貌、新气象。今天则认为已经大治了,担忧之心已无,警惕性也已锐减,所以臣下认为不如当年了。太宗又问道:‘‘朕今天之所作为,还不是跟过去一样,有什么差异?魏征沉着地回道:‘‘陛下在贞观之初,天天惟恐臣下不进谏,常常还启发大家来发言,凡是说中肯綮的,无不听从之并实行之。而现如今则不然。虽然勉强也还能听从,但往往面有难色。这正是差异之所在。”太宗还是不服,问道:

同类推荐
  • 新汉无双

    新汉无双

    看点一,这是一部写西汉末年的小说,王莽刘秀轮番登场,赤眉绿林同台竞技。看点二,主角有召唤三国无双的能力,谋臣武将车载斗量,御姐萝莉不可胜数。看点三,本书是游戏里无双的世界观,进阶无双一骑当千,停止衰变容颜定格。
  • 白袍国士

    白袍国士

    陈观鱼原本是听潮书苑里的教书先生,每日矮纸作草晴窗分茶,同三两好友吃酒闲谈,教书授徒恬淡怡然。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不得不为家人为百姓为天下图谋立事。将相王侯归尘土,一世功过凭人述,祈历十三年的春天这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
  • 秦帝烽烟

    秦帝烽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不知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几多风云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人们应该何去何从?百家争鸣,诸侯变法到秦统天下,灿烂辉煌!话说时间错乱,所有人处在一个时间、空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七国争雄,又会变的如何。或许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战国名将圣人齐聚一堂,又会出现怎样得故事。
  • 五代争霸录

    五代争霸录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军阀割据,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中原大旱,王仙芝、黄巢带领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王仙芝因为意志不够坚定被唐王朝剿灭,黄巢继续带领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摧毁了大唐王朝的权威,黄巢进入长安,各地军阀风起云涌,军阀在讨伐农民军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最后从农民军里分离出来的军阀朱温灭亡了唐王朝,中原地区进入五代交替争霸的时代。
  • 大国贼

    大国贼

    风流少爷唐舟穿越到金国一座妓院,金国太残暴,宋国太懦弱,唐舟哪个也不投。经营妓院,开娱乐城,建美食城,创立东厂,斗金国宗族,贪污受贿,积蓄兵马,囤积粮草,从此走上了一条祸国不殃民的大国贼道路。*************************************************************书友讨论群名称:奸臣当道193……5(不能发群号,一共九位数,193开头)新书《贷款给大侠》
热门推荐
  • 名婿

    名婿

    一朝重生回五岁,从病怏怏不见天日的岁月中解脱,她发誓让这多来的一辈子不再有遗憾地的活着。家族兄弟姐妹众多,争宠斗艳烦不胜烦,偏遇祖父母偏心,上一辈子的“重病”原来事出有因……伊霏决定了,远离这一窝子的极品亲戚,说服家长带着一家六口奔向康庄大道!咦?这位兄台的名字好生耳熟……【此文慢热~求收藏~收藏一百加更~请大家多多支持^_^!】
  • 现代医护在未来

    现代医护在未来

    方修,现代男医护一名,平凡人遇到不平凡事,穿越到未来,和机器人做朋友?和高科技斗智斗勇?且看——现代医护在未来,掀起一场别样的腥风血雨......
  • 赤焰雕弓

    赤焰雕弓

    光怪陆离的绝世武功与纷纷扰扰的人世情缘。悬丝振、太玄流珠、雪禅菩提子、阴阳易位、龙衔珠、雕弓……冷刃拳脚博弈正义与邪恶。突火枪、震天雷、猛火油柜、霹雳炮、火箭、火球、竹火鹞……赤焰火器震动豪情与私怨。一个传统与不传统的武侠世界。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驭道记

    驭道记

    人有轮回,大道同样有轮回人有缺,大道同样有缺每个轮回天道都在补全自己的大道,修士修炼哪怕成功也会成为天道圆满自己的一部分,只有超脱出去,自己化道才是王道……
  • 那个哥哥有点冷

    那个哥哥有点冷

    “是哪个狗东西在后面推我的?滚出来!!”洛心眠捂着脑袋,心情简直哔了狗!谁能想到,她前一秒钟人还在银行里数钱,后脚人就从树上滚下来!准备撸起袖子撕人时发觉一个帅哥哥。于是某女每天开始做死勾搭“小哥哥今天给撩吗?”“小哥哥今天要我换底线吗?”“小哥哥今天天气好,可以拉拉小手吗”“小哥哥我这里有个婚,你要不要过来结一下?”…………
  • 墨点邪生

    墨点邪生

    尽都以为我如废柴一个,我却以怜漠视之,曾也历经超然
  • 魔帝奶爸修神外传

    魔帝奶爸修神外传

    魔帝纵横仙界,证道时遭遇多方暗算,被打落到末法星球,意外纳了妻子,有了一双儿女,留连都市,…带着众人杀入神界的传说。
  • 血色叛逆:因你无悔

    血色叛逆:因你无悔

    被逼婚的纯血吸血鬼王子,吞下半成品药丸——血禁,来到人类世界,失去记忆,却意外一吻再次记起。血禁发挥效果——得到了在阳光下长时间行走的能力与半个月不用吸血的时间。吸血鬼王子与逗比少女在命运的交接处相遇。改变!?改变的不只是他们已经定格的人生,而是一场好不容易维持的和平。如果无法守护你一世,那我便守护你一时,哪怕最后灰飞烟灭,也无怨无悔。这是他对她的诺言。你爱我,就足够。这是她对他回应。
  • 重生风云少女

    重生风云少女

    她,是传说中风云谷的神秘谷主。亦是杀手界排名第一的凰杀、黑客界的H…………“她”,是Z国云家家主的“私生子”、是帝都有名的废材云凰初。当她变成“她”又会掀起怎样的风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百倍奉还。他是Z国女人心目中的男神亦是所有人心中的魔鬼。他冷漠无情、厌恶女人直到遇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