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9400000024

第24章 中医药学(4)

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刘河间善用寒凉,著有《宣明论方》、《伤寒直格方》等;张子和主张攻下,著有《儒门事亲》;朱丹溪长于滋阴,著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李东垣专于补益脾胃,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宋元时期局方盛行,金元诸家又提倡不泥古方,主张临证拟方,出现了与经方对峙的时方。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选伤寒方20首,依《内经》理论为之作解,首开为方作论之先河。

明代朱组织编著《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方书之最。吴昆《医方考》综编历代医家名方,并对其方药、见证一一作考,详析方义,为第一部方论专著。清代,方论专著大量涌现,如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罗美的《名医方论》、吴谦的《删补名医方论》、汪昂的《医方集解》、吴仪洛的《成方切用》等,丰富了研讨方剂的理论。为了便于阅读和记忆,这时还出现了大量方歌手册,如汪昂的《汤头歌诀》、张秉承的《成方便读》、《陈修园的《伤寒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时方歌括》等。以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等医家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的建立,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剂,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

西医传入中国后,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新思潮,如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160首,立法处方均有新见解,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验方进行了大量发掘、整理,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及其代表医书有哪些?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张仲景,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70岁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练,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64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战,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扛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皇甫谧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活了68岁。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

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530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20卷,外篇50卷。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100卷,《神仙服食方》10卷,《服食方》4卷,《玉函煎方》5卷。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活了102岁(有的考证活了141岁)。人们把他当作“神仙”,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一生著作80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1卷、《会三教论》1卷、《福禄论》3卷、《摄生真录》1卷、《龟经》1卷等。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9、10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钱乙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朱震亨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1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14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23岁了,老是考不上,您李时珍像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为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38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从12岁到18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17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船山思问录

    船山思问录

    王夫之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到,有极浓厚的宇宙论理念,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船山思问录》以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对其进行了解读,包含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容。
  •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本书分“谐趣”、“述志抒怀”、“哀愤”、“馆铺第宅”、“江山名胜”等六部分,介绍了一部分有趣的对联和故事。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热门推荐
  • 嘀哩嘀哩杂文集

    嘀哩嘀哩杂文集

    来自答题过程中随手写的小故事。狗屁不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沧浪凄迷一点中

    沧浪凄迷一点中

    唐朝末年,烽火四起,战乱频频,唐先河,一个身负师仇、身世迷离的男儿,一出道便意外遭受江湖各派人士的重重追捕,亡命天涯的悲怆日子,百口莫辩的江湖是非,欲诉无门的艰难困境,让他在一次次劫后重生的考验中逐渐认清这个弱肉强食没有道理可言的混沌江湖。唐先河是否能够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 毒步苍穹

    毒步苍穹

    风起雨云时,笑看天下人,看我搅动天下风云诸天万界,为我独尊。满天神佛,挡我者死。我心之一善,视为天堂,我心之一恶,即为地狱。
  • 异界重生之无上重阳

    异界重生之无上重阳

    他曾经是一个兵王,退役后参加了雇佣军,在他和他的小队执行任务失败,遭受袭击,全部阵亡,在当他醒来后便身处异界,历经十二年他是天才,余下两年他是废材,族人弃他,心爱女子离他远去,在强者为尊,宗门林立的世界里,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强者,走向巅峰之路。
  • 安与明汐

    安与明汐

    当单纯懵懂的学生妹对年少有为的警官渐生情愫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彻底发生了变化。
  • 探索未知-趣说无机化学

    探索未知-趣说无机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冬青

    冬青

    她从八岁呆在他身边,看过他的大起大落,也陪他走到了巅峰。她眼睁睁的看着他身边的女人一个个如花一样盛开,又一个个如花一样枯萎衰败。她是自持身份的,明白他心不只是属于自己,却相信自己绝对是他心里无可替代的一朵花,哪怕是一朵不起眼的冬青。可是最终还是忘了,自己也不过是他那偌大的花园里,其中的一朵罢了。冬青冬青,经冬不落。她陪他经过了最冷的冬,却没能走过他的春。
  • 东京撞鬼日常

    东京撞鬼日常

    “你知道吗?听说东京到处闹鬼啊!”最近周围的人都在谈论妖魔鬼怪之类的话,弄得人心惶惶,但江辰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咦,这个只有半边脑袋嘴巴长肚子上的胖子你摸我干啥?还有那个在人家天花板上飘来飘去意图偷窥的人头,你给我下来!”本书讲述的是茅山龙虎山昆仑山混合第三十六代传人江辰,意外魂穿他国当了漫画家,在灵异事件环绕的东京都压榨鬼物当苦力的怪诞日常生活!
  • 迁徙的修行者

    迁徙的修行者

    杨初一意外进入到了一个叫做十方界的地方,又意外成为了长生学院的一枚新生。走在莫名其妙的修行路上,杨初一约过和尚、养过萝莉,偶尔还会谈一曲琴音、吟一首好湿,额,好诗!是的,这里是十方界,我这里修行,随红尘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