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9400000040

第40章 音乐戏曲(3)

一代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1914~2002年)在刘派唱腔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流派特点,亦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唱腔圆润,深沉稳重,感染力强,被称为“骆派”。其代表作有《剑阁闻铃》、《红梅阁》等。她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你了解皮影戏的由来吗?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13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关于皮影戏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说是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到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人影很像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兴。这可能就是皮影戏的雏形。

古代马戏和如今所说的马戏是同一回事吗?

马戏,杂技门类之一,原指人骑在马上所做的表演,以驯马、马上技艺、大中型动物戏、高空节目为主,也包括部分杂技、戏法和滑稽等表演,而现代马戏则专指驯马和马术。

马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桓宽在其《盐铁论》中就有“马戏斗虎”的记载。三国时马戏表演也很普遍。《三国志·魏书·甄皇后传》记载:“(后)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唐代,马戏表演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其中“透剑门伎”尤为精彩。“透剑门伎”就是马越刀山:地上倒插刀剑,间隔分成几级,有如房椽,寒光闪闪,使人望而却步,表演者驾乘小马,奔腾跳跃,飘忽而过,人马无伤。到了宋代,马戏技艺更为成熟,表演技巧,精湛高超。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给皇帝表演马戏时,就有引马、立马、骗马、跳马、倒立、拖马、镫里藏身、赶马等多种多样的马上功夫。

古人是怎么表演爬竿杂技的?

“寻橦”,为“百戏”节目之一,是檀木竿的意思,因此寻即俗话中的爬竿。根据《汉书》记载:“自合浦南,有都卢国。”《大康地志》又云:“都卢国,其人善缘高。”因此,寻又因都卢国人善缘木而得名为“都卢伎”。

寻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晋国,当时有一些矮小的艺人,在矛戟的柄上进行爬缘表演,这估计便是“寻”的前身。到汉代,寻已成为颇受百姓欢迎的节目之一。在汉代的“百戏”演出中,往往安排一个压轴戏--“百马同辔”,即出现许多戏车,车上架檀木,由幼童在戏车的橦木顶部“上下翩翻”,表演其高超技能,惊险却不失精彩。汉代寻橦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痕迹: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中,有一幅“寻图”,形象地展示了寻的场景:表演者两人,一人托竿,一人在竿上表演,托竿者两腿做弓步,以求平衡。右掌托一竿,左手后伸,张开手掌,极力稳竿,保持平衡的姿势刻画得非常生动。竿上表演者,身稍倾斜,以足登竿,右手叉腰,左手上举,也做力求平衡的姿势。还有一些汉画中画有伎人头顶竹竿,另有一至三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的场景。

由此我们可看出,汉代便有了“掌托竿”、“头顶竿”等花样,可见其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古代的胡旋舞是什么样的?

胡旋舞,即踏球游戏,是唐代一种女子游戏。

唐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云:“今乐人又有踏球之戏,做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宋王谠《唐语林》等也有关于踏球的记述。不过,唐代女子踏球游戏的形态,唐人王邕《内人踏球赋》描绘得最为详尽:“球以行于道,嫔以立于身”、“虽进退而有据”,球循着事先铺设的道进退,不是任意滚动的。进行踏球表演的宫女们“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大球滚动如风行雷鸣,可见其踏球技艺颇高。

那么,踏球之戏源于何?

据段安节《俳优》载:“有夷部乐,即有扶南、高丽、高昌、骠国、龟兹、康国、疏勒,西凉、安国……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球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其中,“骨鹿”点出球的滚动声音,而“胡旋”一语双关,既道出旋转之舞态,又指明来自何方。

因此,踏球又被称为“胡旋舞”。踏球在当时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游戏,不过到后来逐渐杂技化了,杂技“踩大球”大概就来源于古代这种踏球游戏。

你对黄梅戏了解多少?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队,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湖北省黄梅县。

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后来,黄梅戏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你了解秧歌的起源吗?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独具一格的一种集体歌舞艺术。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舞队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称虽异,但都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

我国杂技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杂技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传统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杂技。

杂技发展到宋代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它在南宋都城临安是民间戏艺中一枝别具风格的鲜花,当时,杂技表演艺人被称为“百戏踢弄家”。

宋代钱塘人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一书中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分,丽正门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竿,承应上竿抱金鸡。兼之百戏,能打筋斗、踢拳、踏跷、上索、打交辊、脱索、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过圈子等。”“遇朝廷大朝会、圣节,宣押殿庭承应。则官府公筵,府第筵会,点唤供筵,俱有大犒。又有村落百戏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传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资。且杂手艺,即伎艺也,如踢瓶、弄碗、踢磬、踢缸、踢钟、弄花钱、花鼓槌、踢笔墨、壁上睡”。

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是怎样由来的?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

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19~20世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

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丰富,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古代四大名琴”是哪四张?

“古代四大名琴”,分别是指: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

传到齐桓公的手中。

“绕梁”,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伎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

绕梁“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当时的梁王慕名请司马相如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你了解名曲《梅花三弄》吗?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一、溪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历史版本: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年)《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同类推荐
  • 传说哈密

    传说哈密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热门推荐
  • 刹灭八荒

    刹灭八荒

    少年因天赋超常遭嫉妒,被逼绝命崖悔恨死亡。不料重生异世大陆,在新的世界,少年又会收货什么意想不到,他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敬请期待刹灭八荒!
  • 阴府无遥

    阴府无遥

    别急,世界上总会有个人等你,嗯,这不,无遥迷迷糊糊的来到阴府,遇见阎王,遇见重未见过的世界,这就是终点吗?不是,这才是一切阴谋的开始……
  • 死藏獒也杀人

    死藏獒也杀人

    现场没有搏斗的痕迹,死者趴在一个蹲坐的藏獒标本前面,乍一看是被吓死的。欧阳剑检查了死者的衣服,发现死者叫张势力,是本市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欧阳剑先让人将尸体运往刑警队,由法医作进一步检查,然后,蹲在地上,寻找蛛丝马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玺殿下,我只守护你

    千玺殿下,我只守护你

    那年,彼岸花开~~那年,你陪我去了黄泉旁的那片花海~
  • 来到二次元

    来到二次元

    检验大家阅片量的时刻到了,辨别伪宅与真爱粉,想看火影海贼妖尾钢炼等热血番男主齐聚一堂吗?想看凉宫柯南爱丽丝L金田一青学帝光南葛等各种风格类型的动漫人物同处一室吗?那就来到二次元吧,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脑洞开不到的。
  • 星韵物语

    星韵物语

    富家大小姐爱上千年冰山,可爱猫爱上任性小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仙魔之竹

    仙魔之竹

    天地间但凡有一点灵智者,皆以利奉之为法度。然道之所赐,能之莫大,可以其威揽天下之利。是以苍生共逐之,敬之,畏之,仰之。道途多艰。万灵其心不古,故而叵测,遂有弑杀者无罪。死者谓谁?善否?恶否?一抔黄土耳。呜呼!修道者以为命如草芥耶?若非如此,莫道是天下苍生皆为邪佞呼?苦哉!举世皆杀!笑哉!大能者,天下所朝,孰知其足下几多白骨累累,衣上血迹几许斑驳?此等大能,外昳丽,内则丑陋不堪!无谓之言多述了,且待吾将一代传奇人物青叶,从一沦落天涯青家子弟走向一代大帝的传奇之路细细道来……——《拓灵列帝传》序言(否庸九烨)
  • 农门恶妇重生了

    农门恶妇重生了

    新书《穿越后朕每天都在翻牌子》正在火热连载中~她一届神厨竟然重生沦落到吃不饱穿不暖家徒四壁,这身子的主人还臭名昭著。什么?她和先生私奔?她勾引表妹未婚夫?成亲当日还玩自杀?可她不同,什么柔弱,什么胆怯都给老娘滚一边去,没有什么拳头处理不了的,要是不行,就揍到行!不过好在冰块丈夫不嫌弃她,村里的人对她都厌恶,看见她都绕路走,同情他丈夫娶了这么个悍妇。不过在他冰块丈夫眼中她那不是彪悍,他家小娘子这么可爱,哪里彪悍了,把他宠宠宠,宠上天!可是这冰块丈夫身份好像不简单啊!(一对一,双洁,宠文,小虐,虐渣渣)
  • 仙道为王

    仙道为王

    成仙者,可长生,那只不过是世人流传的一个传说罢了,仙,信则有,不信则无。一个少年在此立下誓言:”我欲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