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800000015

第15章 无家可归:现代人找不到精神家园(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人其实都是病人。最正常的人也就是病得最厉害的人,而病得最厉害的人也就是最健康的人。听起来这话显得有些过分和诙谐。其实不然,弗洛姆说这话是很认真的,不是开玩笑。在病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某种属于人性的东西尚没有被压抑到无法与诸种文化模式相对立的程度,只不过是产生了患病的症状,这种症状,比如说疼痛,只是表明它某些地方不太正常的一种迹象。能够感觉到疼痛的人也算是幸福的了。

如果一个人连疼痛感都没有,那么它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但是许多正常的人只知道适应外界的需要,身上连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异化到变成了一个工具,一个机器人的程度,以至于感觉不到任何对立了。他们真正的感情,爱、恨都因压抑而枯萎了,这些人看起来像患有轻微的慢性精神分离症。

那么读者们会问:原因何在呢?

弗洛姆指出,原因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尽可能地生产和尽可能地消费这种原则之上的。这就是生活的目的。人们只知道追求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而无视人的存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不是于人类有益的东西,而是有害于人类的东西。比如说,许多广告所宣扬的就是危害性极大的东西。

不仅仅是罗马俱乐部,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干下去,如果我们把一切都消费掉,毁坏了自然,那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将是一个遭到破坏的、贫乏的、有毒的世界;如果认知为利润、权力而生活,那么必然要导致原子战争的灾难。

据说,现在已经有40个国家利用原子能,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卖。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仅仅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在20~50或60年后地球上的原料储备就会被挥霍干净,穷国更穷、富国更富,这必然演成灾难。

灾难随时降临,病中人还有一点希望,这希望需要成为自己的勇气。

3.精神健康的条件

在弗洛姆看来,无论在任何社会,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康,是否得到正常发展,这取决于我们的人性是健全的还是被歪曲异化了的。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人的需要与感情,来源于人这个半神半兽式的生物的生存的特殊状况。人虽然脱离了动物王国,不愿再过动物那种行尸走肉式的低贱生活,但在某些方面,人还是和动物一样有着共同的需要,例如,吃喝拉撒睡,时不时的还需要过性生活,来点性快乐。这些方面非常重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越来越强烈,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对于人来说,即使这些方面都满足了,还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因为要成为精神健全、健康的人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就在于人的各种需要和情感是否得到了满足。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的需要与他人相关,他需要超越自然和自己,需要生命的根与归属感,需要身份感。

我们知道,没有了这些,人活着会比死还难受。另外,人的七情六欲、他对权力的渴求、他的虚荣心、对真理的追求、恋爱以及友爱的激情、他的破坏性和创造性,以及促使他这样做的每一个强烈愿望,都来源于人类的特殊生存状况,而不是根植于弗洛伊德所制定的里比多发展的各个阶段。

弗洛伊德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只有原始人才是“健康的”。原始人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原始人不需要任何压抑、挫折或升华就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本能需要,他们只需要本能的满足就可以了,这是弗洛伊德所描绘的一幅原始人的图景。尽管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即文明的人是不可能彻底健康的,弗洛伊德还是确定了构成精神健康的标准。根据他的里比多理论,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乃是一个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不会倒退的人,他过着成年人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既能工作,又能得到充分的性满足,换句话说,他既能生产,又能在性满足之后使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在弗洛伊德看来,“健康的人”另一个方面则表现在他与外界的关系上。新生的婴儿在“初始的自恋”的状态中,他能够体验到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婴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外面的世界既不存在于他的观念中,也不存在于他的情感中。婴儿逐渐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感,这种依恋感后来在男孩子那里被迫中止和转移了,从对母亲的固恋转变为对父亲的忠诚。同时,他也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或禁令来保持与父亲的一致。

跨过这个年龄阶段以后,他便从母亲和父亲那里获得了独立。于是,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健康的人也就是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他不依赖于父亲和母亲,却依靠自己的理性和力量,而成为自己的主人。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是明确的,不可否认的,但这一概念仍有某些含糊之处,并缺乏像他对精神分析这个概念所作的精辟透彻的分析。弗洛姆对此很不感冒。

弗洛姆虽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概念表示不满,但他对马克思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他认为,独立性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所描绘的健康人的一个共同方面,但是,马克思更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弗洛伊德所说的独立性是有局限性的;儿子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和禁令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儿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服从和依赖于父亲以及社会的权威。

而马克思认为,独立与自由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任何人,只有他立足于自身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生活,才是真正独立的;靠别人的恩典而生活的人,依赖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只能是别人的附属物,是没有自我的可怜虫。用马克思的另外一句话来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当他既不受一切表面的东西束缚和诱惑,又能自由地表现这一切的话,此人才是一个快乐的自由人。

马克思认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能动的、与自然和他人有着紧密联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人只有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才能认识自己,因为,人只能在自身中认识精彩的世界,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认识我们自己。

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一书中对“努力奋斗的人”作了最精湛的说明。他说,人的生活的现实状况向人提出各种问题,然而,像知识、权利和性欲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只有那种与他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富有创造性的、自由的人,才能对人的生存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马克思也曾经表达过这种观点,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呵护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否则只能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已。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极具鼓动天才和不断进取的人。”

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一番探讨之后,弗洛姆指出,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它所生活的社会结构的状况。在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表示异议,会举出某一个精神病人的情况来反驳,认为得了精神病就是一个人的事,与别人没有什么关系,更不会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我的回答是不要着急,且听下面的分解。弗洛姆曾经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先看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它是否能适应人的发展和需要,这个社会是一个能促进人和谐健康的社会还是阻碍人精神健康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精神健康来下一个定义。

在弗洛姆看来,只有在一个和谐健全的社会中,人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爱世界、爱他人的能力,他才能精力百倍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发展他的理性和与世界、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确定自己的归属和身份感。而不健全的社会则是万恶的根源,是十恶不赦的魔鬼;它造成人们之间的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随意利用和剥削的工具,甚至还剥夺了他的身份感,让他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整天围着机器转,从而俯首听命于那些权力狂,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

事实上,社会具有两种功能:一种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另一种则阻碍人的进步。不健全的、畸形的社会则是阻碍功能占了优势,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只能自认倒霉,祈求救世主的降临了。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弗洛姆的话来说,他们是精神更健全的人。

庄子曾经讲,古代的人,处在天性自然的状态中,一辈子都自由自在、恬静淡然地生活着。在那个时候,阴阳二气调和而宁静,鬼魅神祗都不来惊扰,更不会有不健全的社会的压抑,他人的奴役,万物和谐相处而彼此不受伤害,生命没有夭亡的危险。人们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忧愁和烦恼,更没有精神的病态。

而如今世道不同了,寄托自己生命的外物失去了,便像丢了魂似的,神不守舍。现代人虽然快乐,却恰恰是自然本性的沦丧。所以说,将自己丧失在物欲中,将真性丧失在世俗的人,也就是本末倒置的人,即病态的人。

在当代社会中,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人,大都持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与人性最根本的需要是一致的,一个人适应了这种方式就是精神健康的、成熟的,否则就是神经不正常的笨家伙。于是,可怜的社会心理学被一些人篡改和阉割了,成为了社会现状的卫道士。这种观点包含的“精神健康”与“成熟”的概念与工业工人以及商业雇员的满意态度相一致。

对此弗洛姆举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于适应的概念。斯皮雷克对感情成熟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成熟就是指坚持干一项工作的能力,能干比要求多的事,可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执行一项计划,能够在一个组织内或权威领导下同他人一道工作,有能力作出决定,有生活的意志,具有灵活性、独立性、能宽容别人。显而易见,斯皮雷克在这里所描述的成熟,无外乎是当代社会组织中好工人、好雇员或好士兵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招聘雇员广告中通常提到的雇员必备的品德。对斯皮雷克式的人来说,成熟就是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相等,他们从不提及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他们只不过是为现有的生活模式辩护的吹鼓手而已。

弗洛姆认为,真正健康的人不是别的,而是具有原创性的人,是热爱生命,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并且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他重视生命的存在,顺从自己的本性而生活,他视一切财富如粪土。

正如古人所说,他不去人为地毁灭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家,不去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会毁灭本性的事,更不会让贪欲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去爱,爱他人就如同爱自己,能够去返回自己的潜能;他具有自我统一感,能够摆脱对家庭和自然的乱伦固恋,能够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源泉和自我创造的主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中就是要珍爱生命,充分地觉醒,不做自然和他人的奴隶。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人虽然是宇宙中最重要、最智慧的生物,但他随时都有被抛出这个世界的危险。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人类生存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又能坚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权威不是他的偶像,他听从良心的呼唤,能够用爱、理性和信念去生活。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论语》感悟

    本书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全书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本书以央视2008年“百家讲坛”同名讲座之完整录音稿为基础修订润色而成,比该讲座的电视播出版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文字量多出将近一倍。
  •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竞相争鸣的思想学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给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就为大家介绍各个思想学说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后世的发展历程。
  • 浩然孟子

    浩然孟子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莫忘初衷

    莫忘初衷

    好人?坏人?这是他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现实所逼还是人生原本如此。平淡小人物的奢华人生,从低层的渺小不惊到功成名就的盖世无双,职员、兵者、枭雄、这些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的人生不断变化。天下之大人才辈出,江山亦能一日无君,看他指点江山莫忘初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愿化作一阵风

    我愿化作一阵风

    在洒满夕阳的小院里,静静的躺在一把藤椅上。轻轻的翻开手中浪漫的诗集,不知不觉间,眼角湿润了。忽的吹过一阵风,抚去眼角的泪,直吹的双眼微眯,嘴角上扬。就这样,便很美……
  • 娃娃皇后

    娃娃皇后

    穿越前,她是学啥啥不会的差等生。穿越后,她是人人谈之色变的恶魔女。六年后,爹爹做了丞相,我被选为当朝皇后。如果你穿越了,还做了皇后,才知道你只有十天可以活,你是接受还是抗争?她云安安,决不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掌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雪丹霄

    白雪丹霄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雨到天明。
  • 往事从来不似风

    往事从来不似风

    一群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在校园中从事教育事业,为了自己的梦想与希望,不断地在奋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杰人伶:魔君你没病吧

    帝杰人伶:魔君你没病吧

    安朝成都,两人第一次见面。“你没病吧,觉得我妩媚!”女扮男装的玥玥看着眼前帅气非凡的男子,眼里闪射着怒火恨不得将他的眼珠子给挖下来。“没病啊,我觉得你的病更严重。”夜行看着眼前的男子,竟然不喜欢别人碰他……黑森林里,两人再一次见面。“我爱你。”夜行为玥玥挡下了最致命的一击,玥玥看着眼前的男子,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掉着。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这也是一首爱情的乐曲。
  • 彼翼双刀

    彼翼双刀

    藏龙堡莫海静为寻找白鸟雌雄双刀之雄刀而闯入江湖;机缘巧合结识杭鸢,莫海静在杭鸢等江湖侠士的帮助下,与杭鸢双刀合璧比翼双飞,白鸟雌雄双刀重现江湖,成功阻止了阴阳教洗劫江湖的阴谋,而海静又有武林大义、侠义热情的柔情少女莫海静也最终成长。初入江湖莫海静,结识年轻人白鸽公子、邱贺、邱雁、上官碧莲等,躲过虎头门、绝情剑客、桃花庄莫名的暗杀;识破试图通过收集天下武学秘笈、血洗江湖的阴阳教阴谋。一路上他们发生了很多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的动人故事。最后,突破重重重围,避免了一场蓄谋已久的血雨腥风的武林浩劫,恢复了太平盛世。
  • 骨头收藏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骨头收藏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颇具悲剧色彩和荒诞意味的青春成长故事:农村孩子姚成陷入了匿名死亡恐吓时,母亲却离奇地死于家中大火,只留下一堆火后残骨,父亲又神秘地被人杀死;失怙的姚成进城工作时不慎切断手指,衣食无着只能将母亲的残骨卖给一个自称是骨头收藏家的人,谁知这又是一个谋杀的魔窟……作品风格冷峻,营造出震撼人心的阴郁气氛。正如作者所言:“作品中有我真实经历的影子,故事本身也不完全是杜撰,现实往往比故事更残酷。”讲述成长和青春有很多种方式,但作者偏偏选了这样惊悚和灰暗的手法。生活的真谛,更多的时候是在发霉的骨头里透着阳光。作者就是一个在绝望里只想活下去,并以此为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