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1600000026

第26章 处世检点,独善其身(2)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太皇太后要拜谒五台山,因山路坎坷难行,乘车不稳,康熙便命备八人暖轿。太皇太后念及轿夫的艰难,坚持乘车。没办法,康熙就瞒着祖母,让轿夫远远的跟在车后,走到半路,他见祖母乘车艰辛,请改乘轿。祖母为难地说:“已易车矣,未知轿在何处,焉得即至?”康熙答:“轿即在后。”立即令轿近前。祖母见状大喜,抚孙儿之背赞叹不已,说道:“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无不恳到,实为大孝。”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皇太后病重,康熙帝亲自在慈宁宫侍奉护理,昼夜不离左右,“检方调药,亲侍饮馔”。祖母宁憩之时,他“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三十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竭力尽心”。

为了满足祖母的不时之需,凡坐卧物品、饮食肴馔无不备具,仅糜粥之类就预备了三十余品,“随所欲用,一呼即至”。祖母屡次劝康熙回宫休息,“少宜自爱”,诸臣亦一再奏请皇帝保重身体,但他不听众臣的阻劝,仍然勉强支持。他对内阁大学士等说:“朕念幼蒙太皇太后抚养教训三十余年,罔极深恩难以报答。今见病体依然,五内焦灼,莫知所措,朕躬寝处何暇顾计?”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病逝,享年七十又五。遗诰劝康熙“宜勉自节哀”,以国家大事为重;命“中外文武群臣,恪恭奉职,勿负委任,以共承无疆之福。”康熙悲痛欲绝,诸王、贝勒、文武大臣等上疏奏请皇帝节哀,并高度评价太皇太后的一生功绩,写道:“伏念太皇太后顺德承天,徽音衍祚。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启世祖章皇帝式廓大业。迨我皇上缵承洪绪,手定太平,克享耆年,流光亿祀”。

康熙终生不忘祖母鞠养教诲的厚恩,将祖母葬于遵化昌瑞山南麓孝陵前的昭西陵,并下令将祖母生前最喜爱的新建寝宫五间拆运至墓地,原样重建,称暂安奉殿,并主动提议为祖母上尊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后人简称孝庄文皇后。

4.谦受益、满招损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挂在当今人嘴边,使用率颇高的一句至理名言。康熙帝对此体悟极深。

五十六年,康熙帝对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等说:朕之生来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有一次听到讲官讲《易经》丰卦三节时说:骄心一生,何所不止,故圣人急急惕之以忧,以为安者危之状,治者乱之机。康熙闻言,连连称赞说:这所发明极是。满招损,谦受益。圣人之道只在持满而已。在官员中有的人自负才高,写出来的文章不许别人改动一字,康熙认为这种作风是可耻的。他公开声称,自己登五台山时所撰的碑文“结构未能精当”,特请满汉大学士等,“详加修饰,斟酌尽善”,并说:朕所撰文字,有能润色易改者,朕所深喜,不以为嫌。在《易经》六十四卦的乾卦中有“亢龙有悔”一条。从字面讲,亢者为坑,亦可引申为池泽;龙则常被理解为皇帝的象征。亢龙有悔,谓龙陷池泽之中,为劣境所困。对皇帝进讲的章中原有此条,但如此讲给皇帝听,似不吉利,怕有冒犯之罪,所以本讲章注在“不应讲”之例。康熙问明不讲的原因后,提出新的见解。他不将亢字解为池泽,而解为过高,即偏离事物正常发展规律时所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所以不应回避,而应正视,从中吸取教训。所以,他对讲官们说:天道亏盈,过高则亢。《易》中所言无非此理,正宜以此为戒,不必避忌。以后《系辞》讲章不分应讲、不应讲,俱以次逐节进讲。康熙的这种谦和态度令讲官们颇感宽慰。

历代凡是有所成就的帝王,大多都教育他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图可以让人们达到不自满、不骄傲,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而康熙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教育他人,而且常常也自我反省,公开自责。

四十三年,回顾四十余年百折不挠,孜孜求治,但仍然还有许多事情仍未做好,康熙帝自责地说:清夜自问,移风易俗,未能也;躬行实践,未能也;知人安民,未能也;家给人足,未能也;柔远能迩,未能也;治臻上理,未能也:言行相顾,未能也。自觉愧汗。

有一日读公文,康熙见内阁所拟的谕旨,有“海宇升平”等语,认为太言过其实,指出:今海内虽定,民生未尽悦安,若谓升平,则泰然自足,无勤求上进之心,非朕意也。嗣后谕旨,此等夸张盈满语,勿复拟人。凡见章奏内有“德迈二帝,功过三王”、“道备君师,功过覆载”等语,就及时传谕批评,令其改正。他接着又说:一切颂扬之文,俱属无益。朕见近来颂圣语殊多,表策内亦以此等语铺张凑数,悉应停止。

自二十年至六十一年,凡国家取得重大胜利,或逢皇帝五十、六十大寿,执政五十、六十周年等喜庆的日子,在京的或不在京的全国各地的诸王、贝勒、满汉大臣,蒙古王公及达赖喇嘛等,均请上尊号,约略统计达近二十次,而对此康熙一概都拒绝,并且反复向诸官员们说: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洁,俾生民得所,风俗淳厚,教化振兴,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虽不上尊号,令名实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举,则上尊号何益?朕断不受其虚名也。今吏鲜洁无效,民元康阜之体,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记,倘复上朕尊号,加尔等官秩,则徒有负愧,何尊荣之有?

康熙六十年三月初四,为庆贺康熙御极六十周年,诸王、贝勒、满汉大臣、文武百官均上疏吹捧,恭上二十字尊号:“圣神文武钦明浚哲大孝弘仁体元寿世至圣皇帝”。这次的尊号字数最多,康熙批驳得也最尖锐,他说:朕所上尊号,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此乃历代相沿陋习,特以欺逛不学之人主,以为尊称,其实何尊之有?且现今西陲用兵,外则官兵披坚执锐,冒暑充寒,劳苦已久;内则人民负重跋涉,换运远道,力亦疲困,兼之被灾之处,民多受累。念及于此,惟当修省图治,加惠黎民,有何庆贺?

这一连串的质问,使那些想奉迎他的奉迎家显得十分难堪。他进一步指出:微贱无耻之徒,谓举行庆典必有殊恩。邀望非分。更有人认为六十六年庆典时,皇上必行宽大,故屡杀屡犯。对此,他断然决定:凡诏赦恩赉等项,概行停止。这所奏庆典无益,不准行。康熙多次拒绝上尊号,始终如一,一直至晚年。

康熙的这种明智和求实的精神,不仅教育文武百官不要徒有虚名,更令诸官员和全国人民深思“满招损,谦受益”的深刻含义,谁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好,就会受益更大。

5.治国为务,实用主义

康熙重经,倡以儒道立国;同时又重史,以古往鉴兴之。但与其说康熙的所为是知识的、学问的,毋宁说是实践的,或是实事求是的。康熙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学识的皇帝,其博学的美名和魅力,或多或少遮掩了他实用主义的特点,让人往往看不出来。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实用,他的才智才更旺盛,他的学识才更扎实。学和用并非是先后关系,并列关系,往往相互因果,相互促进。正如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也可以说是“用学相长”。

康熙帝的实用主义并不为错,这是因为,他首先是作为以治国为务的皇帝,而不是作为理论家出现的实用主义者。这一特点是最完备的体现,当然,首先是在于其一生行为和政治成就上。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在这里看一看他的某些谈论知识的言论,就可知其讲实用、讲实效的特点。对康熙而言,这简直就是他的个性。

譬如,在一次经筵日讲中,在听讲《中庸》之后,他就提出知与行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种事实本身,这是一个一般理解的政治问题,一种贯穿政治家一生政治行为的风格问题。依康熙的个性和他一向务实的作风,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必然的。当时讲官叶方霭回答说:“按宋臣朱熹的理论说,以次序言之,则是知先行后;以功夫言之,那就是知轻行重。”

叶方霭的回答可以说是十分聪明,也十分圆滑,什么也没肯定,什么也没否定,实际上是等于把问题又推给了康熙。但康熙却异常明确地说:“毕竟行重,若不能行,则知亦空知……”一下子就把问题讲透了。

康熙的明确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叶方霭模棱两可的否定,同时还表达了一种相关的政治态度。作为一种政治态度,或作为一种思想与行为的方法,知与行并没有绝对的先后关系,正确地说应是辩证关系。对于个人或政治家的行为,如果没有起码的知识与理论,又何以去实行呢?但凡学来的知识并加以发挥,这样所学才有用,所学的知识也才真正为自己所拥有。如此,行的重要性也就出来了,何况对具体的人而言,要有所成就,那么所行就往往是人所未行的,前人没有经验,人没有现存的知识作向导,一切都只能靠想象,有了实践才拥有一切。

这样一来,行动就是一切。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纸上谈兵只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于事无补。有行为也就常常有了一切,这是一般的思想,也是最务实的态度与方法。所以康熙说:“学问无穷,不在徒言,要唯当躬行实践,方有益于所学……”“明理是最要紧的,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实施。故明理之后,又须要讲求治道,见诸实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

正是因为康熙有着明确的态度和观念,所以一方面他尊孔崇儒,看重程朱理学,另一方面他又几乎发动了一场真假理学的讨论。因为程朱理学向来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得差。尤其八股取士,朱熹的儒书注释成了功名富贵的敲门砖。而理学家们的表现就更是不敢恭维了,他们终日空谈理学,两眼望青天,坐而论道。或者重复宋亢理学家的陈词滥调,开口格物致知、心性之学,闭口格物定理、性即理也,除了玩弄语言游戏,其实空洞无物,他们甚至阿谀逢迎、吹牛拍马、投机取巧,对此,康熙十分厌恶,所以他说:“凡所贵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

他尤其指斥在汉族官员中弥漫的这种恶劣风气,说:“汉官内有道学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不仅如此。他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评自己甚是看重、十分倚重的一些文臣。他说:“李光地、熊斌、熊赐履皆讲道学之人,然而各不相合。”意思是说他们口讲大道理,内里各怀私心。又对张玉书等人说:“终日理学,而所行之事全与言背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皆与道理符合,此即真理学也。”

重行轻知,康熙用聪明智慧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并把它作为考核下属的标准。

6.反对个人崇拜

康熙帝一生访遍全国各地,无时无刻不以民间疾苦为念,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解决一些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地方官和地方老百姓为了报答皇上的恩情,在皇上的面前或在圣驾过去之后,都纷纷要求给皇上建碑亭楼舍,以作永久纪念。然而,康熙对地方官和老百姓的好意,正像臣子们为他上尊号一样,常常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二十五年十二月,福建提督张云翼报告说:福建提督施琅在泉州天地春地方建立御书碑亭,刻写御制诗,不便行人来往。请皇上定夺。康熙批复说:施琅的做法是非常错的,朕亲自书写诗书送给他,现在他却刻出来显示自己的功劳,炫耀他全家及个人的光荣。在他的家舍附近自然可以,但竖无妨。而在公共场所建立碑亭,就不仅使一个人出入不便,而且使全省文武官员都出入不便,并深感畏惧。招摇过市,沽名钓誉之风理应严加整顿,就从禁止在公共场所建立碑亭做起。

二十八年二月,康熙南巡治沙,访问苏州、杭州等地,发现有建立称颂皇恩的碑亭。康熙帝认为,虽然这些都是百姓们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但如果每个地方都像他们这样干,那就未免劳民伤财了。当他到达苏州松江地方时,百姓因为免了钱粮受益而预立碑,并齐集于行宫门外,献所刻碑文。康熙对此指出:民为国本,休养宜先。之所以免除江南的赋税以及历年的积欠,惟一的希望是让老百姓能够自足有余,以此来满足朕关心人民的愿望。今天看到你们所献的碑文,足见你们的诚意。但考虑到会有不贤的官员以建立碑亭的名义,借机科敛百姓,在此,只好将你们的碑刻还给你们。

大家听了之后,都感激涕零,跪倒在地,一齐反映:全县公举,并无科敛。天心过虑,尧舜忧民之心也难能如此。碑刻特表众百姓一点心意,众民不愿再拿回去。

康熙看到他们是诚心诚意的,便令将碑刻收下,然后说:免去钱粮的意图,是让百姓富足,过上好日子。前已有旨:民间建立碑亭,颂扬德意,虽然是出自人民的心愿,但浪费民财民力。以后地方官员,不能再借端修碑亭,增加百姓负担。

三十六年六月三十日,山西巡抚倭伦上书,修建万寿龙亭,永载皇恩。康熙对大学士们说:何必建龙亭?如果做好事,人民自然会感激称颂。平阳地区地震,人民受灾;大同地区土地不好,人民贫困,有关建立龙亭一事,应下令禁止。朕凡事俱务实际,不尚虚誉。你们应当向他们解释清楚。

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湖北巡抚刘殿衡,将印刷的御书和建藏书楼的图样让皇上呈览。康熙看过之后对大学士们说:湖北省捐工建楼,实在是浪费。朕车驾巡行,一切所需,从来不取于民间百姓。而各省不肖官员,总以修理行宫为名,准备用品,并建碑亭书楼等项目,擅自动用国库开支,借词捐还,但终于不能补偿。等到亏空数多,再进行加倍地私派,科敛肥己,以至加重小民负担。种种弊端,不可胜数。应严行禁止。并且下令各州县衙门执行。

五十二年春正月,福建省巡抚罗满保又有上奏,说:皇上六旬大庆要到了,闽省所有文武官员、兵民要求在九仙山建立碑亭,祝贺万寿。康熙批示道:建立碑亭,永行禁止。奏不合宜,退回并严加整顿,通告四方。

全国各地纷纷要求建碑立亭,记载皇恩,而每次康熙总是下令禁止,其原故,一是不愿张扬,二是不肯扰民,三是防止下面官员劳民伤财,害国害民,他认为这也是造成民不富的重要原因。康熙的最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一旦发现有不正之风抬头,就毫不留情地立即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7.不近女色,正人先正己

康熙在私生活上不是一个欲纵无度的昏君,而是一个具有很强自控力的圣明天子。康熙身边的法国传教士百晋曾为此写道:

康熙皇帝不仅能够抑制住愤怒的情绪,而且对其他感情,尤其是强烈地想统治亚洲各国朝廷的欲念,也能加以控制。在中国,从古至今始终把纵欲视为堕落行为,可是按照习惯又是允许的事情。在后宫里,处处散发着堕落气息,供养着从全国各地挑选而来的漂亮美女,供君主任意挑选。这些宫女先身献皇上,君主感到满意,即可留在身边。则其父母以此为莫大的荣耀。这种堕落的习俗,不知损害了多少中国皇帝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发生各种动乱的重要原因。因这些皇帝只听凭宦官或大臣们管理朝政,而自己深居后宫,沉溺于美女与酒色之中而不过问政事,致使祸患滋生。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和改进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
  •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本书探索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创新性地提出联市制是当今中国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的方向和最佳方案选择,以及长株潭联市制的原则、结构特征、适应机制与运行环境。
  •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本书设有宏观大势、国家治理、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从白皮书看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改革路线图、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等。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Dr.Rodrich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热门推荐
  • 地球男

    地球男

    命,为何?总有一天我必知!仙路一途,必定坎坷有朋友,有兄弟,我叶寒何惧!!!
  • 跨越千年之鬼爷的王妃

    跨越千年之鬼爷的王妃

    冷清岚,人如其名,淡淡的,仿佛一缕清风的现代女子,却因一场意外的事故跨越千年来到风朔王朝,以当朝宰相的四小姐的身份嫁给风朔王朝的瑞王爷,风擎瑞,一个神秘的男人,一个带着面具的男人,一个被世人视为鬼面王爷的男人,而在这场诡异的婚姻里他们又将如何展开他们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之一代圣君

    红楼之一代圣君

    这是一个带着部分现代记忆的女孩转世投胎成了红楼里大周朝的一个皇孙徒明宣,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一直当做女孩养,后来恢复男儿身,一步步登上天下至尊的故事。本文借鉴红楼部分背景,架空朝代,主要参考明清两代。关于女主,是个出场较晚,也有特殊经历的人。关于红楼中的人物,所占篇幅不多,具体如何要看剧情发展,不过早早出场的林黛玉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黛玉的性子也会因为明宣带来的蝴蝶效应而有所改变。红楼世界是有神神鬼鬼的世界,但纵览全文,没有看到一个仙子能下凡的,可见凡间已是人道当立的时候,明宣到红楼不是去修仙的,而是把人道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无数异能卡

    我有无数异能卡

    平行世界,异能觉醒。古凡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卡牌制作器。吸收别人的异能,再结合各种日常可见的物品,制作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异能卡牌。冰淇淋+异能“力量强化”=属性卡:力量。异能“冰霜爆发”+异能“火焰爆破”=技能卡:冰火两重天。碗口粗的树干+异能“急冻”+异能“肢体枪械化”=武器卡:冰霜加特林。终于有一天,古凡拥有了无数的异能卡。......
  • 姐姐妹妹来种田

    姐姐妹妹来种田

    好心老人一共捡来五个孩子,四女一男,老人去世后,年长姐姐自力更生,凭借着勤劳双手,在农村种大苞米,供弟弟妹妹上大学,完成学业。不料弟弟妹妹都回来务农,都和她一起种大苞米,姐姐最好理解了,一家人种地,凭借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科技兴农,办工厂,置办企业,走出一条超级农民的发家之路。
  • 听见洱海

    听见洱海

    陆昊是一个北漂多年的80后作家,在洱海湖畔邂逅了善良单纯的女主安然,他们有共同的人生追求,因为洱海,他们相遇相知相伴,最后相离。青春,爱情,生活等等一系列让年轻人敏感的名词,都变成了他们的每一个生活故事,有浪漫,有温馨,有相聚,也有别离
  • 吴逆始末记

    吴逆始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夜道

    冥夜道

    人杰鬼雄,皆奉我为尊!过去、现在、未来,阴阳两途,皆传颂我的威名!
  • 金属武装

    金属武装

    纯正的热血机甲文,非修真,无魔法,不穿越!喜不喜欢进去看两章,好看就继续看,不好看就删,反正也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