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7800000023

第23章 浙江经济(1)

概述

浙江历来是人杰地灵、经济活跃之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和饲养畜禽,这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之一。

先秦时期,越国的造船业和铸造业就领先全国,其青铜剑号称“中华一绝”。东汉时期,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已达到相当水平。晋室南迁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会稽郡成为东晋六朝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隋唐时期,江南运河的开凿和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大大推动了浙江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安史之乱”后,“南粮北运”局面开始形成,浙江的手工业生产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呈现出从中原向江南转移的趋势。五代十国时期,临安人钱建立吴越国,实行保境安民之策,农业、手工业继续发展,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宋代以后,“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而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地,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从北宋中期开始,两浙路向朝廷提供的粮食、布帛和赋税,都已跃居全国首位。

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杭州和明州(今宁波)是当时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元代,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南宋,嘉兴路的民间丝织花样品种繁多,龙泉青瓷质量上乘、闻名世界。

明清时期,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从单纯的“天下粮仓”,发展到以植桑养蚕、种植棉花、织造丝绸、生产棉布为主导产业的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文明,带动了乌镇、濮院、双林、菱湖、南浔、塘栖等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并使浙江成为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萌芽较早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后,浙江近代工业逐步兴起。1887年创设的宁波通久源轧花厂是浙江第一家民族资本的工厂。到辛亥革命前夕,浙江共有40多家民族资本的企业。在浙江民族工业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7亿元。此后,由于制度腐朽和战乱破坏,加上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几近崩溃边缘。到1949年,浙江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全省生产总值仅15亿元,人均仅72元;工业总产值仅405亿元。占国民收入的77%;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因为地处海防前线,又缺乏发展重工业的自然条件,国家几乎没有大的投入,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确立,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争废墟上自强不息、艰苦创业。1949年人民政权建立后,浙江进入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基本完成了对传统私营及个体经济的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圆满完成,至195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73亿元,比1949年增长13倍,人均生产总值增加到151元。1957年,浙江工业建设出现较大转机,工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一批工业项目先后兴起,并形成工业化的骨干力量。但受“左”的思想影响,全省“二五”计划(1958-1962年)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并提出“五年内基本建成工业化的基础”的过高要求,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生产总值年均降幅达65%,粮食产量从779万吨下降到713万吨,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市场生活资料供应全面紧张,人民生活一度十分困难。通过1961年开始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1963年全省国民经济状况普遍好转;再经过三年调整,1965年全省国民经济重新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期间,浙江国民经济几近崩溃边缘。“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的指标安排都不尽合理,国民经济比例再次严重失调。期间的主要成果是,1977年浙江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百亿元;浙江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在浙江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381%,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5%。可以说,改革开放之前,浙江始终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揭开,浙江从农村改革起步,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社队企业,农村工业化蓬勃兴起,恢复农村集贸市场,加快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迅速展开,全省经济社会迅速走上恢复发展的轨道。1979-1981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209%,特别是轻工业总产值增长909%,比重工业同期增幅高出89个百分点。“六五”期间(1981-1985年),全省创业热潮持续高涨,农村工业化步伐加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集体企业活力增强,开放型经济长足发展,浙江经济进入第二次增长高峰,到1985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七五”期间(1986-1990年),浙江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工业化步伐继续加快,乡镇工业占据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加快改善,部分发达地区开始向小康迈进。“八五”期间(1991-1995年),浙江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上,并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契机,及时解决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率先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提升各类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省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经济社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九五”期间(1996-2000年),浙江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基本建立起区域市场经济体制,1999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十五”期间(2001-2005年),浙江着力推进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建设经济强省、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等,凸显了21世纪的新跨越,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均衡性和普惠性逐步增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浙江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浙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轨道。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经济向开放性经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浙江以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和38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68%的生产总值、78%的工业增加值、95%的出口额,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上升到全国前三至前五位,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1949年浙江生产总值只有15亿元,1978年生产总值为124亿元,1991年迈上千亿元台阶,200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72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1978年的331元,1996年突破1000美元,2002年突破2000美元,2005年突破3000美元,2006年接近4000美元,2007年接近5000美元,2008年突破6000美元,2010年达到7690美元(52059元)。浙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升。1952年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1978年排在第12位,人均GDP仅列第16位;2009年列广东、江苏、山东之后为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江苏之后居全国第5位。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49年浙江财政收入仅045亿元,2010年为4895亿元。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新中国成立之初浙江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改革开放初期为381∶433∶186,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已转变为51∶518∶431,浙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新中国建立初期,浙江人民生活极其贫困,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116元和47元;201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7359元,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303元,由全国第8位上升到第3位,浙江成为全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率先超万元的省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08年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与广东省、天津市并列全国第3位。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列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居全国第4位。

浙江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尤其是浙江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商品市场、外向型经济更是独树一帜、自领风骚,同时,浙江的农业经济、海洋经济等也独具特色、优势明显。

浙江的民营经济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浙江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浙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发展为经济大省,一个主要的动力即来源于民营经济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在自然资源贫乏、国家投入极少等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面前,浙江人民特别是以浙江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浙江创业群体,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勇气,依靠“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创业神话,完成了一次次逆势上扬。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如新中国第一个市场执照、第一本个体户执照、第一家私营企业、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农村合作社、第一家私人股份制信用社、第一家上市乡镇企业、第一家在外上市民营企业、第一个在国外开办的专业市场,等等,都出现在浙江。可以说,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是一部老百姓为主角的创业富民史,是一部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创新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1979年,全省民营企业中,私营企业几乎为零,城乡个体工商户仅8091户。1988年6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颁布之前,私营企业法律地位尚未得以确认,当年浙江全省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也仅2257家。私营企业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以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如春潮江水,喷涌而出。到2010年底,浙江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117万户,私营企业已发展到633万家。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创汇额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已经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5席;在全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2席;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年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180席,居全国首位。特别是浙商已成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约有60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市场20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3万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7万亿元,此外还有150万浙江人在世界各地创业经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进步,为浙江形成“民富省强”的良好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全省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60%、外贸出口的45%、新增就业人口的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创造的。特别是浙江的县域经济主要是由民营经济构成的。

第二,民营经济孕育了全国最大的创业创富群体。浙商已成为浙江人、浙江企业的“代名词”。现在,每25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是个私经营者,浙江已成为全国市场主体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省外、国外投资创业的750万浙江人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每年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全年的GDP相当。

第三,民营经济成为浙江市场取向改革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发展,使浙江较早地初步形成了市场体系;促使国有企业较早地进行改革走向市场,形成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进互荣的良好局面。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增加了约46倍,利税总额增加了约27倍,销售收入增加了约40倍;全省国有资产总量居全国第4位,净利润、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净资产居全国第5位,销售收入居全国第7位。

第四,民营经济成为浙江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浙江区域制造业的蓬勃兴起,使浙江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省份变成工业大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速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对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变、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加快了全省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162%。老乡变老板、集市变城市、农民变居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真实写照。

第五,民营经济已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最大来源。民营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大量新增就业人员,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在个体私营经济的队伍中,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来的比重高达80%以上,仅1998-2002年,就转移农业劳动力128多万人。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实践表明,浙江市场经济和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不仅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浙江国有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浙江具体而生动的实践。

浙江民营经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摸索前进、90年代的快速发展等阶段,在赢得了先行先试优势、确立了一定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本世纪初开始逐步迈入转型提升、科学发展阶段。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浙江民营经济大力发扬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容的“新四千精神”,掀起了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浙江民营经济将成为浙江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引擎,成为全省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的生力军。

浙江的产业集群

浙江是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最快、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各地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传统特色产业起步,逐步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格局,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大协作的集群效应,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较优品牌效应的块状特色产业集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块状经济马赛克”已遍布全省各地,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经济的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和重要支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浙江产业集群从其形成源头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同类推荐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欧洲)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欧洲)

    本书内容包括:欧洲的7种蓝色印象、欧洲的17处最美的风景、欧洲的20个最值得品味的城市等。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但愿您能喜欢它,珍爱它……
  • 原古石村许家山

    原古石村许家山

    本书图文并茂的再现了原古石村许家山的风貌,揭示了一个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房宅、农用物品等都反映了该村落的原始形态,这对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总裁又在撒娇了

    总裁又在撒娇了

    季微然从来没有想过会找一个这样的男朋友,他有时候需要自己宠着、哄着,但在她不开心的时候也会把她拥入怀里,轻声安慰,逗她开心。他见不得她受委屈,她一落泪,他会手足无措,她一开心,她也高兴的像个傻子。祁邺本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自从遇上了季微然,他信了。他兄弟曾经嘲笑他在季微然面前像个智障,还怂的不行,也有人说他和季微然的身份互换了,他成了那个需要人哄的女朋友,季微然成了那个哄人的男朋友,但谁都否认不了的是,他们的恋爱甜甜的,他们对彼此的爱是羡煞旁人的……
  • 隐龙埋凤:逃婚神医

    隐龙埋凤:逃婚神医

    这天下是你我的天下,这人生是你我的人生。这辉煌是你我的辉煌。这平静是你我的平静。大魏第一暗卫叠阳君!是我!邵正阳,字飞扬,江湖人称云飞扬。却是一个永远游荡在皇宫不知名角落里的行尸!我逃婚,是因为我怕!怕一去不回,怕一朝丧命,怕心爱之人悲伤痴等!你死,我亦心死!那一句‘哪怕一分一秒心里有爱,也可以回忆一生’深深扎根在我心里,顽强的发芽,茁壮的成长。朵朵,再给我一次机会可好?鱼鸿可以相恋,亦可以相守。为了我们的天下,鱼跃龙门化成龙!
  • 神语之神数

    神语之神数

    失踪的五界众神,一场不解其首,未知其尾的西行,玄奘留下的遗言,悄然出现的神数,千年之后,数者血路的回归,地球最后的颤抖,这一切都是谁在操控?少年的铁棍,下一刻又该挥向谁?鬼魅重生,阿修降临。九个数的存在,尝试拯救这破败不堪的世界。早在神话时代就有的阴谋,传说中的十维空间。欲化天地宇宙,只为五界之心。 (文笔欠佳,等我再学习学习)
  • 爱你不后悔之月下倾城

    爱你不后悔之月下倾城

    安萌和刘舒淇算的上梅竹马,在小时候舒淇就喜欢上安萌了,在安萌也逐渐开始喜欢舒淇的时候,却因为一场病让舒淇转学了,此后他们便失去了联系,在他离开之前他答应过安萌5年后会回来,8年后,在咖啡厅的厕所附近,舒淇看见安萌但并没有叫住她,却又因为一场戏,相见了,开始虐心的追爱故事。。。(小时候的喜欢是没有“爱”(≧3≦))
  • 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

    在韩国汉城,姜罗卢三家两代人之间上演了一系列酸甜苦辣的感情纠葛。已结婚生子的姜金波,习惯了做家庭主妇的生活,有一天通过短信,发现律师丈夫正翰又了外遇,在丈夫遮掩躲避的同时,金波也秘密对丈夫展开了暗地调查,当得知丈夫和下属白珍珠在一起,并且一直在欺骗自己的时候,她痛苦万分。姜银波因与盛基同居怀有身孕,初恋情人尹泽服役归来,她的心中又荡起了阵阵涟漪。在银波和盛基的婚礼上,新郎盛基却选择了逃避。在银波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她决定离家出走。尹泽与罗家女儿艾莉偶然相遇,在艾莉的“策划”下,他俩走到了一起。历经磨难的银波决定放弃与尹泽的往昔的感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柒夏微光

    柒夏微光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而他,是盛家的大少爷。一场意外,迫使她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白家大小姐。究竟在这之间,他们二人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期待一下冰山大少爷与活泼开朗的女学霸吧!
  • 百年巨匠黄宾虹

    百年巨匠黄宾虹

    本书以黄宾虹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黄宾虹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武林至尊的一生

    武林至尊的一生

    男主从小就喜欢武侠,从此一路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在武林界获得至尊称号。
  • 无敌从夺舍财神开始

    无敌从夺舍财神开始

    武道崛起,虚空不稳,异次元空间连通万界,凶残星兽肆虐神武大地,神秘的暗黑大陆虎视眈眈……周宇得到了财神爷的大神通以及逆天"金手指"之后,一路逆袭,败尽天骄,横扫诸界。小人物也有大情怀,小人物也能撑起一片天。既然无人敢开启超凡之门,那就由我周宇来吧,超神之路等着我!
  • 玉姒传

    玉姒传

    大邕的暴君和妖妃,市井里还未长大的混混,南方小雨里戴冠登上权利阶梯的庶子,还有那个躲在衣柜里捂着嘴哭泣的姑娘。玉姒很清楚,在她从宫里城墙狗洞放走刺客的那一瞬间,这世间的变动便已经朝着命运写好的那样朝四面八方扩散开了。这一劫,谁都不会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