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7800000040

第40章 浙江人物(3)

【潘天寿】(1897-1971)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自署阿寿、懒道人,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美术家、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受聘为上海美专国画教授,与诸闻韵共创全国第一个中国画系。1928年受聘为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196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浙江分会主席。其绘画成为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擅长写意花鸟、山水。书法自成豪迈朴茂之风格。对诗词、篆刻、画论、画史等均有精深的研究。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雨霁》等。着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潘天寿诗存》、《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现在杭州西湖东岸荷花池头景云村原潘天寿旧居建有潘天寿纪念馆。

【丰子恺】(1898-1975)崇德(今属桐乡)人。原名丰润、丰仁、婴行,字慈玉。漫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有《子恺漫画全集》。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此外,还着有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胜利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译着有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着《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位于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堍,建于1933年,由弘一法师取名,马一浮先生题额,子恺先生自行设计督造。1938年被日寇焚毁,1984年重建,1998年建成与缘缘堂连成一体的丰子恺纪念馆。

【曹聚仁】(1900-1972)浦江县蒋畈村(今属兰溪市)人。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爱国人士。22岁便记录整理出版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国学概论》。20多岁便登上了暨南、复旦等大学的讲坛。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创办了《涛声》、《芒种》等刊物。抗战时投笔从戎,成为战地名记者。1950年只身赴港从事自由写作。1956年起,开始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波。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逝世。周恩来为其亲拟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

与鲁迅、周作人兄弟交厚。一生笔耕不辍,有论着《文史讨论集》、《国学概论》、《国学大纲》,散文集《我与我的世界》、《万里行记》、《文坛五十年》等,报告文学集《采访外记》、《采访新记》、《鲁迅评传》等,共留下了70余种作品,4000余万字。浦江、兰溪建有曹聚仁资料馆、曹聚仁纪念馆和聚仁学校。

【俞平伯】(1900-1990)德清人。原名铭衡,字平伯。系经学家俞樾曾孙。诗人、散文家、学者。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8年开始写诗,曾与朱自清等创办中国第一个新诗月刊《诗》。后转入散文创作,结集的有《燕知草》、《杂伴儿》等。1924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54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对《红楼梦》研究有独特贡献,着有《红楼梦辨》、《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等。此外,还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其着述已辑为《论诗词曲杂着》。

【沙孟海】(1900-1992)鄞县人。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斋名兰沙馆、泱明馆。书法篆刻家。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文学,从吴昌硕学书法篆刻。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理事、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书法由篆隶入手,中年以后多作真行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行以己意,自成风格。篆刻不多作,主张朴拙一路。着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夏衍】(1900-1995)杭县人。原名沈乃熙,字端轩,号端先。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电影组组长,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20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理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着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等。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王任叔】(1901-1972)奉化人。乳名朝伦,谱名运镗,字任叔,号愚庵,笔名巴人等。作家、学者,现代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0年在上海曾参与发起组织“左联”。编辑出版第一套《鲁迅全集》。

1941年流亡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5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54年后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兼党委书记。1960年因“宣扬人性论”而受批判,被调至东南亚研究所专事印度尼西亚史研究。“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斗、审查、迫害,1972年7月25日含冤去世。1979年6月平反。出版着作有80余种数百万字,在小说、诗歌、杂文、剧本、文艺理论以及印度尼西亚史研究诸方面均有建树。

【史东山】(1902-1955)杭州人。原名匡韶。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杨花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加入“左联”,拍摄了许多进步影片,如《人之初》、《还我故乡》等。抗战胜利后编导了《八千里路云和月》,被田汉认为是战后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个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导演了《新儿女英雄传》,荣获第六届国际电影节导演奖。其艺术风格是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反映人民火热的革命斗争。

【冯雪峰】(1903-1976)义乌人。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维山、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文艺评论家、诗人、翻译家。1922年,与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等组织湖畔诗社,出版诗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1928年在上海和鲁迅一起编辑出版《萌芽》,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左联”成立后,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捕,在被囚于上饶集中营期间坚持斗争,所写诗作结集为《真实之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长期主持《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工作。出版有《雪峰文集》4卷。

【梁实秋】(1903-1987)杭县人。原名治华,字秋实。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攻读英美文学,次年考入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各肄业一年。1926年回国任东南大学教授。在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1930年后,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剧本。1935年创办《自由评论》,并编辑《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抗战爆发后,先后在重庆教育部和《中央日报》供职。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教授。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编译馆馆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语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早年以散文着称,出版《雅舍小品》、《秋室杂文》等,晚年完成《英国文学史》。

【戴望舒】(1905-1950)杭县人。诗人。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诗。曾赴法国留学。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参加进步文化运动,宣传抗日。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离开香港到北京,次年病逝。早期作品大多吟咏个人的郁悒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我的记忆》

等作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后期诗作《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译作有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等。

【袁牧之】(1909-1978)宁波人。原名家莱。戏剧、电影艺术家。早年参加戏剧协社和辛酉剧社,曾主演《文舅舅》(即《万尼亚舅舅》)等剧。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五奎桥》、《怒吼吧!中国》等进步话剧。后致力于电影工作,主演《桃李劫》、《风云儿女》、《生死同心》,编导《都市风光》、《马路天使》等进步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战文艺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在延安电影团编导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创建和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

【张乐平】(1910-1992)海盐人。原名张升。漫画家。自幼喜爱美术。毕业于海盐县立一小,后到上海一家木行当学徒。在私人画室学画月份牌年画。又到上海一印刷厂、维罗广告公司等处以画广告为生,业余从事漫画创作。1937年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漫画家协会。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儿出版社任专业画家,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编《漫画世界》。1936年开始创作连环漫画《三毛》,引起广泛影响。经八年抗战的生活积累,又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更引起强烈反响。新中国成立后又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翻身记》、《三毛迎解放》等系列连环漫画,被誉为“三毛之父”。出版有《张乐平画集》。

【艾青】(1910-1996)金华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诗人。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其间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创办春地艺术社,因此被捕。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笔名发表。1941年到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兼《诗刊》主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着有诗集《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雪莲》等。作品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1958年,获法国艺术勋章。出版有《艾青全集》5卷。

【董希文】(1914-1973)绍兴人。画家。193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土木系,由于酷爱美术,翌年改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抗战时随校内迁,并到敦煌石窟临摹古代壁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主持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1952年创作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20世纪50年代,董希文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写生,创作了油画《红军过草地》、《百万雄师过大江》。60年代又到西藏深入生活,创作了《喜马拉雅山颂》、《雅鲁藏布江之歌》和《千年土地翻了身》等优秀油画作品。其油画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因素,在探求油画民族风格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尹桂芳】(1919-2000)新昌人。原名尹喜花。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尹派艺术创建者,着名“越剧十姐妹”的大姐,被公认为越剧“四大小生”之首。8岁丧父,10岁学花旦,14岁出科,16岁起转攻小生。18岁进上海献艺,先参加越剧界慈善义演,后分别与筱丹桂、王明珠、邢竹琴、吕爱花搭档演出。1940年后与竺水招合作,1946年成立芳华剧团。1947年,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并成为继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着名演员,为越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其表演清丽高雅,风度翩翩,靴子功、眼神功更是令人叫绝;其唱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韵味醇厚,独标一格。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

【孙道临】(1921-2007)嘉善人。原名孙以亮。电影艺术家。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艺术生涯。1948年从影,先后主演及参演了《大团圆》、《大雷雨》、《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等影片,表演深沉自然,富有激情,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2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为影片《鲁迅传》解说。1984年后自编自导《雷雨》、《非常大总统》等片。2001年,80岁高龄时导演的影片《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谢晋】(1923-2008)上虞人。电影艺术家。1941年入四川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学习,受业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后任大同、长江电影公司助理导演。新中国成立后曾进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六届执行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创作颇丰,一生共执导了36部影片。其作品以现实主义见长,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代表作有《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芙蓉镇》等。曾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5次获得“百花”,3次捧起“金鸡”。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国、美国、印度分别为其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施光南】(1940-1990)金华人,生于四川重庆。人民音乐家。自幼喜爱音乐,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流传最广的作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其他如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电影《幽灵》的配音等也有一定影响。

此外还创作了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的音乐。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等。其父施存统(1899-1970),是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曾任教于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等,后任汉口中央军政学校教官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底与黄炎培发起创立民建,着有《现代唯物论》等。

科学技术人物

【叶熙春】(1881-1968)杭州人。原名锡祥,字锦玉。中医学家。师奉名医莫尚古,后随孝廉郎紫桓游,又得姚梦兰亲授。1900年独立行医。1929年移居上海,行医20年,名盛一时。创办杭州广兴中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和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省卫生厅副厅长、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副主委。出版有集聚其毕生丰富临床经验的《叶熙春医案》。

【翁文灏】(1889-1971)鄞县人。字咏霓。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本矿物学专着《中国矿产志略》的作者,第一张彩色中国地质测量图的编制者,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专着《甘肃地震考》的作者之一,第一部《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也是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岩和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理论的首创者。1908年留学比利时,获物理及地质学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先后任地质研究所主任教授,北京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股长、代理所长,清华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工矿调整处处长,战时生产局局长。抗战胜利前夕,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48年出任行政院院长。1949年4月经台湾赴香港,去欧洲讲学。1951年回国,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从海外回大陆的国民党高级人士。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竺可桢】(1890-1974)绍兴人。又名绍荣、兆熊,字藕舫。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0年考取公费留美。

同类推荐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户外生存手册

    户外生存手册

    本书针对野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危险,讲解了户外生存的技巧、方法和安全知识,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野外生存技能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本书是《星球大观环球地理系列》的其中一册。本书通过优美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片,带您游览明清故宫——权利与欲望的交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长眠于地相爱的陶俑部队;中国南方喀斯特——镶嵌在中国南方的五彩宝石;还有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三清山国家公园……本书由专业资深的书业策划团队倾力打造,收录来自世界顶级影像机构的美妙图片,怡情悦性的高品质图文编创。
热门推荐
  • 轮回引渡

    轮回引渡

    世界分为阴阳两界,阴阳两界互不相通,只有通过轮回之力才能打开两界之门。单良意外获得轮回阴力,从而人生开始了不可思议的路途……
  • 欢迎入住我亲爱的女朋友

    欢迎入住我亲爱的女朋友

    方静,A大的一名学生,在大一入学时被人拍了一张照片传到论坛上表白,从此,偌大的A大校花论坛中,上榜者必有她。美其名曰:流水的粉丝,铁打的高冷校花方行止,大三外语系学长,对着自己老师询问在追女生的八卦时娇羞的回答“没有,她在追”一直不打算谈男朋友的方静,某一天询问宿舍姐妹怎么追男生,好友们才意识到,他们家的蠢校花终于开!窍!了!一直积极的传授其知识,等有天见到某男后他们才意识到那就不是个好人,那是吃兔子不吐骨头的狼啊————————————————————大二蠢笨兔校花*大三腹黑狼学长“你不知道我们第一次见什么时候,可是我知道那时的你和现在一样憨憨蠢蠢”方行止看着眼前的女生说“我不需要你变聪明,你只需要知道我一直在就好”我满眼都是,所以一开始是你,最后到结尾还是你,
  • 重回乡间

    重回乡间

    唐小燕的一生就像《蓝色生死恋》的翻版,尽管是被抱错的富家女,可她注定要做失败的恶毒女配。重来一次,回到宁静的乡间,她还会让自己重蹈覆辙吗?
  • 仙起九霄

    仙起九霄

    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多元的空间和无数的星球,其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名为地球……在和地球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另外一个空间里面,也有着一颗和地球类似的星球,那里的人们称它为“九霄大陆”,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而我的故事也由此展开……当我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点的时候,一个笼罩着所有界面,针对人族的巨大危机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当仙界不复存在,魔灵来袭……且看一个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变成盖世仙王,从而改变整个世界……你是谁?一个梦想成为英雄的人!!
  • 君少今天又被坑了吗

    君少今天又被坑了吗

    独孤英姿表示我太难了:轮回了九次,都没能够渡过情劫.不过没关系,听说这次下去还能顺便带个系统界的扛把子,我还能继续浪~诶,等等,他喵的,还有这个消嘤系统是个什么鬼,说好的狂霸酷炫拽系统呢??1v1身心干净
  • 云上风云

    云上风云

    公元2100年1月1日,这一天来自另一个星系的联明军团开始进攻每一个星系,已经打到了仙女座星系,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太阳系中的地球,意在统治宇宙。同时依附在地球空间中的云上国太子刘念仁的飞船,在从仙女星回国途中意外坠毁。云上国王闻听消息悲极伤身,临死之前派人前往地球接回私生子刘刈继承王位,于是这个普通的地球人有了一个梦幻的人生旅程,他即将面临联明军团的强势进攻,而云上国内部三军总司令刘战将要政变,刘刈面对内忧外患之际,派出去接他暗恋女子罗丽的飞船没有回来,恰恰此时地球被联明军团进攻,情急之下刘刈一人前往救援罗丽在回国途中飞船却被炮火击中,刘刈等人命运将何去何从、、、、、、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圣朝诡道

    圣朝诡道

    瘦马驰古道,寒露浸旧城。塞北悬银盆,西风落花红。沙场葬金甲,庙堂陈玉龙。君臣难互全,青史恁言名。大罗的信仰是诗、酒、剑,大罗的豪情是纵马驰疆和边塞征战。这是一个铁血与柔情并重、武将携文臣共举的朝代,最不缺乏潇洒俊逸的剑客和风流倜傥的诗人。龙城美酒与淮扬烟花让天下士子趋之如骛,边疆战事及江湖恩怨则让游侠浪子激愤感怀。这里有歌有梦,如诗如幻,终成后人心中久久向往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出身是一团迷雾,无人知他从何而来,亦无人知他缘何存在。背负血海深仇的他,一朝走出战乱不断的边陲小城,欲于大罗帝国大展拳脚,逐渐活成后人心中的不朽传说。
  • 噩梦(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噩梦(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主要讲述了六十年代那辈人极具时代特征的情感纠葛。大学生黄颂贤毕业时发现他的恋人蒋美玉竟早已芳心暗许他的大学同学刘名泉。刘名泉是刘叔叔的儿子,刘叔叔对黄颂贤来说是父亲一样的人物,于是黄颂贤自卑之下,与一名普通女子苗喜结婚。黄颂贤在刘叔叔的帮助下步步高升,而他婚后一直惦念着蒋美玉,对他的妻子便愈加冷落。直到他的妻子因肺癌去世后,他的女儿将他妻子生前的日记给了他,他恍然大悟,才在忏悔路上被原谅。黄颂贤去拜访已年迈的刘叔叔,得知对他照顾有加的刘叔叔的多年噩梦,他选择原谅了他,让这个老人在晚年得到了安宁。
  • 提升幼儿智力全方案

    提升幼儿智力全方案

    儿童早教专家指出:人的智商有先天的高低,但后天的教育与培养更重要。观察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想象力是创造世界的基础,创造力是改变世再的基础。在智力培养中,观察力的训练当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