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41600000008

第8章 楚汉风云录(7)

英布与项羽的交恶始于为王之后。项羽击齐王田荣时,向九江王征兵,英布借口生病,只派将领率几千人应付。接着,项羽在彭城败于刘邦,英布又托病,不施援手相救。为此,项羽对他非常恼恨,屡次派人去责备他、召他,英布不敢去,彼此的恩怨就加深了——与刘邦之笼络韩信比,项羽确实少一根筋。后来在随何的策反下,英布叛楚归汉,也算是弃暗投明,最后参加了垓下的合围,给项羽最后的一击。但在天下刚刚安定后,他为什么又谋反呢,这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第一是韩信、彭越之死带来的恐惧,所谓兔死狐悲:

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黥布列传》)

彭越被杀后,被剁成肉酱(醢),包装后分别赐给各路诸侯,令人心惊肉跳——这是英布谋反的一个深层原因。即楚令尹对滕公所言:“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而直接的导火线,还是因为身边的人际恩怨、阴差阳错:

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读奔)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黥布列传》)

这段文字读起来比小说还小说——人生如戏复如棋,自己走错一步就输了,别人走错一步就活了。贲赫好好的,偏去和别人的宠姬喝酒。宠姬偏偏又是个不长心眼的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英布就多了这个心,逼得贲赫出此下策——“言布谋反有端”,这也是事出有因。萧何的表态慎重,使英布有转圜余地,而对贲赫极为不利。英布恐惧而走极端,贲赫因而转祸为福。

英布的造反,还有一重侥幸心理,那就是他对部属讲的:“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没想到刘邦在樊哙等人的敦促下,还是御驾亲征,依然是英布的克星。而英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诚如楚令尹的宾客薛公对刘邦分析的,本来英布也不是没有胜算,其上计应是“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不过英布的见识甚至比项羽还要短——“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下计是:“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汉无事矣。”(以上见《黥布列传》)

英布的事交代过了,回头再说陈平的如履薄冰。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又是老资格的功臣,在早期的作战中,和周勃一样,经常是率先登上城楼、取人首级的人。从鸿门宴,到平定陈豨叛乱,是立了大功的。这时,却有人在刘邦面前讲他是吕后一党,刘邦哪一天驾崩,他哪一天就要举兵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这话切中了刘邦的心病,于是派陈平载绛侯去取代樊哙的将位,并在军中将樊哙就地正法。但陈平投鼠忌器,因为惧怕吕后而留了一手。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马车)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陈丞相世家》)

这件事弄得很复杂,陈平当时一定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不然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孝惠帝短命死后,陈平在张良之子辟强的提示下,又对吕后主动迎合,以保全自己,事见《吕太后本纪》:

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当时与陈平、周勃等人持反对意见的,是功臣王陵。王陵是实话实说,而陈平、周勃则持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态度,对吕后奉承、迎合、敷衍、说违心话: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吕太后本纪》)

宋人黄震说:“吕后欲王诸吕,王陵力争,可谓社稷之臣矣;平勃阿意王之,勃虽卒诛诸吕,安刘氏,然已功不赎罪。”至于陈平,“真汉之罪人也”(《黄氏日抄》)。未免是书生之议。王陵面折廷争,这种人也是需要的。但不能个个都是王陵。果如其然,那就会被吕后一锅端了。

王诸吕与诛诸吕,是当时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诛诸吕的事变只能发生在吕后身后。《太史公自序》为陈平所作提要是:“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司马迁是肯定平、勃的。

《吕太后本纪》详细记录了吕后杀刘氏、王诸吕,及刘氏与功臣元老联合诛诸吕的过程。前180年吕后噩梦中受动物袭击,卜者说是赵王如意的鬼魂作怪,后来病情加重,对禄、产二人有遗嘱云:

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吕后一死,就是彤云密布了。尽管吕后做了一些安排,却挡不住政变的发生。

九 安刘氏者必勃也

周勃资格很老。他是沛县人,原以编织为业,后追随刘邦在沛县起事,屡建战功。周勃打仗的特点是身先士卒,多次第一个登上城墙。刘邦为汉王时,他就封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曾追击项羽。

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侯(灌婴)共食钟离。以将军从高帝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随从刘邦攻击反叛的燕王臧荼,灭之于易水之下。他所率的士兵在汉高祖所行的道路中建功最多,所以被赐列侯的爵位,并剖分符竹为信,代代相传无绝。享受绛县八千余户租税,号称绛侯。刘邦死前,又钦点他为太尉,并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吕后死时,军权完全由吕氏掌握。太尉周勃在军中虽有很高威望,但无权发兵。

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秉汉权,欲危刘氏。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绛侯周勃世家》)

于是周勃找到陈平,商量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同吕禄的关系,说服吕禄交出兵权,并让吕禄劝告吕产交出相权。郦寄说吕禄道:皇帝与吕后共同平定天下,所立九个刘姓王和三个吕姓王,都是和大臣商量过的,并无不妥,建议吕禄回到赵地,把兵权交给周勃,以免大臣怀疑。吕禄虽然动心了,但其余诸吕将信将疑。吕媭有政治警觉,见吕禄为猎懈怠,非常生气:

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本纪》对政变的记载较详,大体情况是:朱虚侯刘章(刘肥次子)妻为吕禄女,暗中打听到诸吕动向,于是向齐王刘襄(刘肥长子)告密。齐王刘襄首先举兵发难,欲诛诸吕。吕产派灌婴率兵迎击,灌婴却拥兵不动,静观其变。周勃从管兵符的纪通处拿到兵符,与刘氏宗室联合,智取南北军,一举诛灭诸吕。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吕太后本纪》)

按当时习俗,有罪待发落者须袒右臂。唐杜牧有《题商山四皓庙》诗云:“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南军(按当为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周勃等逐诛灭诸吕。

吕氏兄弟被族灭,也牵连到吕媭及樊哙之子樊伉,亦是斩草除根。

然后,大臣商量说,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不是孝惠亲生的,而是吕后从外面弄来、养在后宫冒充的,为的是壮大吕家的势力,这些人将来长大了是个祸患,不如另立一个刘姓的皇帝。有人提议让齐王刘襄来做皇帝,但大家都担心齐王的舅舅驷钧这个人有野心,恐怕会步吕氏后尘。于是陈平等提议,代王刘恒是刘邦在世的两个儿子中较大的一个,为人仁厚,其母亲和舅家人又是良善之辈,可以立为皇帝。于是平、勃等人,即派人请代王入京。

代王入京前,经过一番战战兢兢、首鼠两端的窥伺,在中尉宋昌的主张下,最后入京接受了大臣的劝进,是为汉文帝。汉文帝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后来很有一番作为,造就了文景之治。他当时对平、勃一帮大臣,在倚重的同时,也有戒备心理。《陈丞相世家》载: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穀,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陈平一生为全福之人,如唐之郭子仪,在封建时代这很不容易。

陈平死后,汉文帝对周勃并不十分信任,朝令夕改。周勃罢相后,“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由于这件事处理得不好,遭人告发谋反,蒙冤下狱。他以千金买通狱吏,又以重金贿赂外戚薄昭,薄太后出面,其冤屈才得到申雪。当他出狱后,曾感慨地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还提到周勃受辱于狱吏的事,深为不平。

十 天下熙熙为利来

《史记》包含一部楚汉风云录,又不仅仅是楚汉风云录。它是一部从三代到汉武帝时代的通史,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司马迁知识广博方面可以和孔子媲美——他参加过订历,有历法的知识;巡行过全国,有活的地理、文化地理知识;理解人类的经济活动;留心人类的宗教行为;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有语言学上的训练和技术。有人说,他是属于亚里士多德一类的哲人,他自己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理解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司马迁对史学的一大贡献,也是司马迁超过孔子之处。具体表现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这两篇专论上。“平准”为职官名,汉武帝时代设平准令,管调剂物资和平衡物价。“货殖”指经商,或商人。钱锺书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纪’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志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手辟鸿濛矣。”(《管锥编》)

在经济学上,司马迁有许多真知灼见,经得起两千多年时间考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这些在当时属于离经叛道的见解,直言不讳地讲出来。这些观点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首先,司马迁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通戛)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货殖列传》)

为什么无官不贪呢,就是因为人性本贪。然而,司马迁却石破天惊地指出:“廉吏久,久更富”,就是说清官当得久,当得久当然更富。至于贪官,把人关进监狱,没收财产了,还谈得上富吗?所以还是当清官的好。又说“廉贾归富”,越是诚信的商人,越能致富。道理是一样的。这真是高论。

其次,司马迁认为致富光荣,仇富可耻。

同类推荐
  • 大楚烈帝

    大楚烈帝

    谋天下,得民心,除内忧,御外辱,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且看二十一世纪的熊元穿越战国末期,成为楚考烈王熊元,带领楚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在此提醒!考据党慎入!不喜勿喷!
  • 地痞的战争史

    地痞的战争史

    王二狗这辈子,地痞起家,和天斗和地斗,和官斗和民斗,就是想活下去。从地痞到刀客,从兵痞到特务,从生到死,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折腾了个啥。反正睁眼时一穷二白,闭眼时家有余财。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其实和山坳里平头百姓没什么关系,他们选择共军,国军,还是伪军,并不关乎道义信仰,庶民的战争,只是为了乱世中讨口饭吃,热血厮杀,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纵然碰上了,也就是碰上的。
  • 九州诸侯

    九州诸侯

    大晋代卫,天下分为九州。出于西南边陲的延州,在大将军元破敌的带领下,做为大晋抵抗蛮族人的坚固屏障,抵御着蛮族人的入侵。元破敌逝世后,其妻长公主欲收权于皇室,将亲子元慎冷落,由此引发出皇室和诸侯、母与子之间的爱恨情仇。
  • 千古将军

    千古将军

    他,是横扫天下的千古将军。勾心斗角,计谋百千,他一次次地与人心奋战。一个小小的政权,如何一步步吞掉庞大的帝国,走向成功?卧底计,鸿门宴,连环计,这场棋盘究竟谁输谁赢?手持蛟龙剑,一统江山,千古将军势必会永载史册!
  • 我的敌人太强大

    我的敌人太强大

    李石来到了新世界,成为了梦寐以求的皇朝太子,可现实却给了李石重重一击,这个太子好像太危险;身边的兄弟对自己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坑死自己;朝廷中的三公九卿们,没有一个是好相处的,哪个不是历史中独霸一代的人物?伊尹,吕望,霍光,梁冀,桓温,王安石,秦桧,张居正等。九大封国候爵,哪一个不是留名千古的霸主?秦候秦政,汉候刘邦,新候王莽,魏候曹操,晋侯司马懿,隋候杨坚,唐候李渊,宋侯赵匡胤,吴候朱元璋。南衙十六卫,北衙十六军的那些军头,李石觉得自己睡觉都不太安稳。再看看内廷的那些大太监们,杨思勖,李辅国,鱼朝恩,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李石战战兢兢,还能安心吃饭吗?好不容易回到东宫,芈月,吕雉,邓绥,武曌,刘娥争相邀宠。更听说北方的冒顿,铁木真,完颜阿骨打,耶律阿保机,努尔哈赤正磨刀霍霍准备杀向大周皇朝。“老天爷啊,能不能放我回去?这个姬发爱谁谁做,能不能给我姬二放个假?”PS:有兴趣的来球球群聊聊天,②③③④⑥⑥③⑥⑤
热门推荐
  • 吞魂

    吞魂

    古老而神秘的暗荒林地深处,成群结队的巨型野兽登上林地高处,面朝东方,厉声长啸。这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万兽同啸,究竟是等待末日的降临,还是在迎接新的万兽之主?一个充满欲望的世界,热血如岩浆般炽热,兄弟情深,佳人倾城,杀戮如深渊无止境……断六欲,历七劫,逆天吞魂。
  • 穿梁祝做女夫子

    穿梁祝做女夫子

    一个饿死鬼投了胎,一次家族聚会上,知道自己有个叫“祝英台”的堂姐。一次求学认识了梁山伯,马文才等人。这是“梁祝”?不,这是架空。初见她以为这真的是“梁祝”,没办法,这里发生的一些事,让她只能这样想。本来她觉得只要在尼山书院好好学习,待到学成之后,她回家做一个小夫子就很满足了。可是这悲剧真的上演,她,可以不管吗?此文纯属作者脑补,“梁祝”爱好者勿喷,请各位做好入坑准备,跳不跳坑随你。
  • 筑舍

    筑舍

    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玉历宝纱》黄泉路旁,彼岸花开;奈何桥上,恶鬼哭泣;阴风阵阵,筑舍门开…????????
  • 剑履行

    剑履行

    江湖深远何处明月断剑天涯英雄无泪仰天长啸悲喜尽去滚滚长江浪花淘尽
  •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高朋满座,一席洋溢热情的祝酒辞,不仅能为热烈欢乐的气氛助兴添彩,更能显出说话人的水平;款待贵宾,一番客气周到的祝酒辞。既捧得来客高兴,又缓和严肃的气氛;老友重聚,几句声情并茂的祝酒辞,可以畅述自我情怀,加深彼此情谊。本书精选了数十种场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辞、祝酒佳句、祝酒妙语等大量精彩绝伦的祝酒辞素材,将之灵活运用于您的祝酒辞中,您的祝酒辞必将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书中更详解了祝酒辞的来龙去脉,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祝酒辞要点及应用技巧,以及酒场规则、酒史趣谈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灭神

    将灭神

    故事讲述了在这片大陆上,面对残暴不仁的神族,人族和妖族不堪其辱之后的反抗故事,推翻神族之后,我就是神,天下,每个人,都是神。
  • 排球少年之从头再来

    排球少年之从头再来

    前世用冷漠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渴望家人的温暖,却遭到她人的背叛。这一世,他又该何去何从?ps.男主没看过排球少年无cp
  • 伪娇

    伪娇

    【末世+穿书+无逻辑】我穿进了末世文中,算了,当个咸鱼吧。#真咸鱼——————作者简介废,废到能劝退。你别看简介了,直接进吧。
  • The Land of the Changing Sun

    The Land of the Changing S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