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4600000024

第24章 向曾国藩借修身养性智慧(2)

一天晚上,曾国藩梦到一位同僚得到肥差和赏赐,不禁暗暗羡慕。第二天醒来,他回忆起自己的梦境,想到自己这样容易为利所动,日后能不见利而忘义吗?这样的话,怎么对得起恩师的教诲?怎么对得起自己?自己的恩师给自己的名字“国藩”,就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为国尽忠,自己又怎么对得起饱含着恩师期待的“国藩”二字呢?不行,得好好骂骂自己,务必使自己改掉好利之心。于是,他一边痛责自己,一边把这件事记在修身日记中,他写道:“昨天夜里梦到有人得到好处,很是羡慕。醒后狠狠地批评自己,可见好利之心竟已跟随到梦中去了,怎能卑鄙到这种程度呢?真是下流啊!”随后,他又拿着日记到唐鉴老师那里认错悔改,大有不改彻底绝不罢休之势。曾国藩的慎独不仅仅是思过,更重改过。

曾国藩凭着自己严格认真的慎独作风,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素养,完善了自我,也感动了周围的人。他的后继者李鸿章,后来的政治地位比他还高。李鸿章接待别人的时候,常有傲慢轻侮之色,唯有对曾国藩,有如严父,恭恭敬敬,从不敢怠慢。这正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啊!这份影响力是使用任何武力、暴力所达不到的。

慎独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非外在的功利。慎独是一种征服自我的行为,它能使人们自然地走上自省、自责、自胜、自强的圣贤之路。只有做到慎独,才能够真正培养起自己良好的品格。也只有达到慎独的境界,修养的任务才算完成。然而,有一句古语:“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服自心。”我们纵观历史,环顾现实,发现有许多人,有能力征服别人,甚至征服天下,却没办法征服自己。“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不能战胜自己色欲的典型表现。此外,还有金钱关、名誉关、权势关……自古至今,许多人过不了这些关,过得了的,即入圣贤之域,而这些人也是一些有本事“降伏自心”的人。历史上,“杨震却金”就是典型的慎独故事。

东汉有个清官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了王密,使其出任昌邑县令。数年后,杨震调任途中路经昌邑。王密亲自迎接恩师,并悉心照顾。到了晚上,杨密又怀揣十两黄金,悄悄来到杨震住处,想要以此表达自己对恩师栽培之恩的感激。杨震看到他的这番举动,不但没有高兴之意,反倒大发雷霆,他生气地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一听这话,杨震更加生气了,他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一说,王密羞愧地带着金子走了。杨震深夜以“四知”自警自戒,被奉为慎独楷模而流传千古。

杨震的“四知”之心,让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自己。这样做,他就能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去做一代清官了。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在于慎独,而懂得慎独之人,既可以问心无愧,夜半敲门心不惊;又可以怡然自得,快乐享受人生。

慎独虽是古人所提倡的,对于今人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慎独关乎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你做得好,并不一定扬名;你做得不好,外人也无从知晓。所以,它是靠意志与耐力经千锤百炼凿出来的品行。于谦有一句名诗:“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看来,在先贤眼中,慎独标志着一个人崇高的精神追求。

曾国藩将慎独的定义建立在养心的基础上。他之所以强调养心,是认为人的心性最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变化。他曾经说:“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度,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这段论述将养心的要求与方法刻画得十分细致详尽,指出养心是一个循序渐进、浩淼繁复的过程。

通过养心,练就利于眼前心不动,一切以道德品质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的自律意识,并能常常自省自查,诲之不倦,这样就能达到慎独的目标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诱惑着实让很多人感觉到迷惑,很多人常常在纷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追求,在色利权钱的诱惑下,走向堕落。如果我们能够像曾国藩那样时刻谨记慎独,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就能避免碰触到人生的暗礁,顺利走向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做到慎独,就可以培养对规则的敬畏。当你独处时决定做某事,而这件事是有违社会规则的,在不被别人知道的情况下,你给自己找了许多借口去做这件事,这时,你就有必要考虑慎独了。

网络的匿名性使道德很难发挥他律的作用,而在此时更体现了自律的重要,也凸显了慎独的作用。只有我们做到慎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拒绝网络犯罪。

想要做到慎独,还要懂得拒绝不良诱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尝试吸毒等违法活动。也许仅仅是为了好奇或是为了虚荣,一念之差就做了。但是,有些事是容不得一念之差的,比如吸毒,一旦尝试,就很难自拔。

做人不能没有倔强之气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他的“打脱牙,和血吞”现在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他这种性格受他的祖父和母亲的影响很大。他的祖父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

凡干事业的人,不怕自己的资源有限,也不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有限,怕的是灵魂软弱,性格中存在畏难、怕苦的致命缺陷。因此,曾国藩丝毫不介意家人、部将或者门客的耿介、直爽与倔强,怕就怕他们软弱、心无大志、畏畏缩缩。做了两江总督之后,他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更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做出。”

曾国藩最初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无地盘、无粮饷,事事需要仰仗于人。偏偏曾国藩是勇于任事之人,他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屡屡发生冲突。再加上初期他带领的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但就是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搏斗中,他逐渐养成了一种咬牙立志、不肯认输的脾气。他自己将其称之为“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字功夫。

他曾经说:“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来,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骂,被长沙官场中人骂,被江西官场中人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另外,曾国藩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屡败屡战”的精神,它也充分显现出曾国藩的倔强之气。

1854年初,曾国藩带领湘军精锐一万人,加长夫等大概一万七千人,会师湘潭。他撰《讨粤匪檄》,檄文声讨太平天国,誓师出战,向西征的太平军进攻。初败于岳州、靖港,他愤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于是写下《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相当于遗嘱,但没有发出,后在湘潭获胜,转入反攻,连陷岳州、武汉。继之三路东进,突破田家镇防线,兵锋直逼九江、湖口。后水师冒进,轻捷战船突入鄱阳湖,为太平军阻隔,长江湘军水师连遭挫败,曾国藩率残部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夹,其座船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只得退守南昌。

其间,他上奏谢宽免处分恩折时有“屡战屡败”的话,幕僚李元度建议改为“屡败屡战”。曾国藩一见,为之大喜,以后就以“屡败屡战”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从一个文臣协办团练起家,背负曾剃头的骂名,屡被正规军排挤打压,最终排除万难,建立了第一支有战斗力的湘军,扫平太平军,建立不世功勋。

一个常败将军,突然变成不怕败的将军,一位永不放弃,“不怕败”、“败不馁”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仔细分析,这不仅仅是两字之差,这更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对待失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前者反映的是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的悲观情绪,而后者则反映的是一种毫不气馁、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常常把倔强之气与刚愎自用混为一谈。倔强与刚愎自用其实是有根本区别的。古人说:自胜谓之强。像不习惯于早起,而强迫自己不到天明就起;不惯于庄重严肃,而强迫自己庄重严肃;不习惯于劳苦,而强迫自己与别人同甘共苦。这就是倔强。非要压过别人,任何情况下都想压倒别人,这就是刚愎自用。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存在根本的差别,我们必须加以区分,不可以不注意。

倔强之气还体现在勇于承认错误。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知道自己的过失后,就立即承认并改正,而没有丝毫的掩饰之心。豪杰之所以成为豪杰,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就是因为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光明磊落,超出常人。

二战期间,灭绝人性的德国法西斯大肆地屠杀犹太人,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战后,有一次德国新任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波兰人民怀着满腔的愤怒来迎接他。但是,在犹太人纪念碑面前,勃兰特却作出惊天之举:勃兰特深深地跪了下去。

这一跪震撼了世界,这一跪开启了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这一跪表达了德国人民对二战中法西斯所犯罪行的忏悔……

一国总理,凭着一股倔强之气,在世界人民面前勇敢地承认错误,这该有多大的胸怀啊!一国总理尚能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作为普通人,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养成一股倔强之气,这就要求我们不怕失败、坚忍不拔,有勇气承担责任、有胆量承认错误、有志气成就业绩。曾国藩正是拥有咬牙立志、不甘失败,历尽千难万苦而不改其志的过人毅力,才超出了一般人,成就了历史伟业。我们如果能够拥有倔强之气,也能够有所成就。

在管理工作中,对于自己意识到不够完美的事情,能引起自己发牢骚的事情,我们要关心起来,投入一定的精力加以改进,监控好整个过程,并保证切切实实地达到改进事态的目标。这也是一种倔强之气。

另外,我们切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归为好运气。如果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后,我们要花一定的工夫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力求下次把事情做得更好。

有恒是人生的第一美德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曾国藩格言

“恒”在《辞海》中的解释为长久、恒心。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确,要想有作为,光有才华还不够,还要有恒心。

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更可贵的是他还有恒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他非常重视恒心,对无恒这一缺点,他终生攻伐不懈。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

咸丰七年(1857年)十二月十四日,四十六岁的他写信给弟弟说: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咸丰九年(1859年),四十八岁的他写信给儿子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亦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或体验,无论是在工作或学习中,亦或在创业时,都是因为缺乏恒心和毅力,丧失了成功的机会,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曾国藩强调“有恒常乃人生第一美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获”。他深知无恒的危害,所以,时时处处都提醒自己,以免犯了无恒的毛病。正是他这样的努力使得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当初太平军自广西起义,到打下南京,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两个月;而曾国藩从咸丰二年(1852年)组建湘军,到收复南京花去12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与太平军进行过无数次的战斗,但湘军败多胜少。在遭受败战和困难的时候,朝廷的猜忌,督抚的排挤,地方官员的讥讽,这些责难都令曾国藩困苦不堪。当时,曾国藩的事业很是艰难。

但是,他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倒,凭借着自己“有恒”的意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最终平定了太平军,苟延了清王朝。

在生活中,曾国藩也是处处坚持有恒,坚持把坏的毛病改正过来。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烟客。在父亲的影响下,曾国藩从小就习惯了浓浓的土烟味。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枪棍”。曾家人吸的是湘中人自产的草烟。这种草烟是农家人选择自家地地道道的沙土栽种,用淘末灰、陈土砖灰、鸡粪灰等肥料培植出来的,辣且劲头足,吸上一口,比抽鸦片还过瘾。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

1831年,因为抽烟太多,曾国藩受到师长的训斥。曾国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益,于是决心戒烟。但是,年少气盛的曾国藩对于此次戒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一场口头革命而已,并没有动真刀真枪,其结果可想而知。

此后,曾国藩极力想戒掉它,发过几次誓,烟壶也收了,烟荷包也藏了,别人敬上来的烟拒而不接了,烟友面前也再三庄严声明:我戒烟了。但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一月过去,两月过去,终于敌不过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的烟香,那苦冽而诱人的刺激,那“巴啦巴啦”的雷鸣。没了它,眼皮都睁不开了;写字、著文都少了个精神支柱;饭菜、水果、饮料,吃到嘴里都少了点味道。每当睡到床上,心头像丢了什么似的,怎么也睡不着。那种痛苦的滋味,简直言莫能尽。结果,在朋友的诱劝下,瘾一上来,又抽开了。

曾国藩这么戒了又抽,抽了又戒,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认为这是自己两次丑态的大暴露,两次心灵遮掩、装饰的彻底揭晓。他认为,归根结底,这是自己的松懈和缺乏坚持,所以成不了学、成不了器,小事如此,大事上就可想而知了。

之后,他第三次戒烟,为了表示这次戒烟的决心,他当众发誓:从今永不吸烟!同时,补充说:不能立即放下屠刀,则终不能自拔!认识的提高,成为曾国藩最终决心戒烟的先声,也是他声讨烟害的檄文。此次戒烟的结果是,他在家里的确不抽烟了。但是,出门在外,只要见到别人抽烟,他的喉咙便非常痒,而当别人敬他烟时,他就又情不自禁地抽上几口,且美其名曰:盛情难却。以至于这次兴师动众的戒烟又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十月,曾国藩依然捧着白铜水烟壶,“巴啦巴啦”地抽,曾国藩自己实在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安,觉得有些恼火了。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炼金术

    中国人的炼金术

    本书探讨古今著名商人的经商智慧,领悟他们从商经商的谋略手段,同时对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智慧进行了总结。
  • 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一辈子不多,只此一次;一辈子不长,就几十年。你不是别人人生的试验品,你要走出自己的人生。好好对自己,不要遗憾,不要后悔,不要寂寞,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寻属于你的归宿与生存价值。
  • 搭讪宝典

    搭讪宝典

    本书分析了人们不敢搭讪的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从解决这个问题入手,对搭讪展开了层层解剖分析,着重从人的心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各种搭讪场景的对策以及“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案,并有大量鲜活的案例。
  • 轻松攻破对方:饭局攻心术

    轻松攻破对方:饭局攻心术

    本书是超实用的饭局攻心法则,360度全面覆盖饭局的问题——让你不再为了饭局疲于奔命,不知所措,一想到饭局就六神无主,唉声叹气。让你的资源重新配置,人脉积极搭建,关系稳步累积,信息最快流动,圈子日益扩张!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热门推荐
  • 那时花开,盛夏彼岸

    那时花开,盛夏彼岸

    因为合租,她们成了意料之外的闺蜜。从不相信爱情的她们,遇上了那么几个可以制服她们的男人,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
  • 神言运

    神言运

    一言一语,皆为命数。当你拥有了力量时,是锋芒毕露,向世界展示力量,还是将一切都收起来,默默无闻?这个世界,真的这么简单?这个世界,真的科学为主?唯有拥有了自然的力量,才能看到真相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女的交换

    魔女的交换

    异世重生,记忆残缺的灵魂寄宿于来历不明的身体。一次突发灾难,两枚异色能晶,悄然拨动命运之轮。我和“我”,从何处来,到哪里去?这个世界,究竟是终焉,还是起源?
  • 商略

    商略

    经商要有所成就,必须既要稳健,又要敢冒大险:既要有洞察商机的火眼金睛,又要有快速出手的行动力;既要能够发挥自身的经营智慧,又要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经商是现代人追求成功人生的一条捷径,尽管荆棘密布,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通过最适合自己的经商策略到达终点。本书对经商的一般性策略在九个方面做了对比性的归纳。包括:虚实策略、进退策略、出入策略、冷热策略、大小策略、敌友策略、缓急策略、新旧策略、主从策略。
  • 西村诗集

    西村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凤笙歌:闽都风月梦

    金凤笙歌:闽都风月梦

    命运多舛的孤女意外穿越到千年之前的闽都福州,灵魂附着在四岁的女孩金凤身上,成为福建观察使陈大人的千金小姐。本以为命运就此逆转,谁知这一世,她所要面临的却是更艰难的人生挑战。逆贼当道,家破人亡。不得已之下,金凤隐姓埋名,藏匿于青楼,伺机入宫为婢,且看她如何在乱世中坐拥金鸾凤殿。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双子星公主,满星绽放

    双子星公主,满星绽放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真情故事,一对双胞胎的姊妹情深,法音,莲音,两人不断努力,突破重围,最终成为最好的姐妹
  • 从零开始的修行文明

    从零开始的修行文明

    前世自悟炼精化气之密,修得真气,却被财团抓捕研究不想意外重生,竟获得一个小世界这世夏承越将继续修行,将一个写实的现代文明转变成奇幻般的修行文明……洞天计划、伪灵气复苏、灵石技术、天道、法网、造物,尽在书中科学修行与小世界结合,不是升级打怪流,有些慢热,稳定更新
  • 公主她竟然

    公主她竟然

    求助:我是一个公主,爱慕上了自己身边的小太监,我该怎么办。作者:谢邀,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移情别恋,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