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4600000034

第34章 向曾国藩借读书学习智慧(3)

他深知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业是本业,而水利则是农业的生命。他翻译《泰西水法》,旨在引进和介绍西方先进的水利知识。在全面了解中国原有的水利灌溉方法及工具的基础上,他对西方水利先进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翻译介绍,而且这些介绍的方法与工具,他都要经过制器和试验,确有实用的,他才编译到书中。

在此期间,他的仕途之路并不得意,次年告病居于天津,在郊区开辟水田,采用新的水法,尝试在北方耕种水稻。又在宅旁辟一小试验园,种植花草、草药和新的农作物、树木等。在稻田试验园和宅旁试验园里,他进行施肥、接种以及把药物制成蔷薇露等种种试验,每次试验的过程与结果都有记录,这些在后来编入《农政全书》里。

他多次提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抨击名理之儒不通科学与生产,固步自封,一谈及西学就言中国古已有之,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不应用,又不予以总结和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介绍西学的同时,十分注重对中国原有的农学、军事学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在农学方面,徐光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革的学说,完成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作为一部农学著作,除了大量介绍和探索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外,还阐述了徐光启学以致用的科研目的与思想。他认为,中国贫穷的原因,是农民不知科学生产,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天时地利,以致明王朝每年只知从南方运几百万石大米供给京师和边防,而西北田地荒芜不垦。漕运东南大米,不仅农民负担日重,而且大量的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的水利资源也被浪费。此外,北方之民只知种棉而不织布,北棉南运,北方棉贱布贵。

针对这种不懂农业科学技术所造成的问题,徐光启打破古典农书的风土说和陈陈相因的生产经验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开垦西北荒地、兴修水利,把一切水源包括用于漕运之水都用来生谷,以北之棉教南之织等农业、手工业的改革学说。

后来,他又开始改造兵器,吸收西方火器技术的长处,重新训练新兵。这次练兵试验,他提出了组织车营、建筑台铳的办法。车营即用火器武装起的部队,其组织办法是“以四千人为一营,每营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门,中炮八十门,鹰铳百支,鸟铳一千二百支。战士两千人,队兵两千人。这种运用西洋大炮和中国火器的车营,在军事技术上结合了中西兵器和战术的长处。同时,徐光启还提出运用西洋的望远镜。徐光启从军事技术上加强国防建设。

徐光启在我国科学史上对天文历法也有卓越的贡献。他会通中西历法,编译《崇祯历书》,修正了当时已经失掉正确性的《大统历》,对我国传统历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来的历法基础。

徐光启根据明朝国情,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救国图强的道路,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这些较之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不仅仅是仕途中人,从商、从学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优雅气质,这种读书是没有任何实际效用的。

所以,读书应该注重结合实际,要注意从书中吸取能够帮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智慧。比如,我们可以多关注人性之说,从而懂得怎样在社会中为人处世;我们还可以在书中学习理论知识,并把一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观察其可行性;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免落伍。总之,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便捷。

人天生就有惰性,怕麻烦,有时在读书中有什么好点子,想要实践,但一想到条件不具备,就放弃了,即便自己动动手就能满足实践的条件。有时提高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的终身受用的方法,就在这个小小的实践中。没有实践,你读书也只是白白浪费工夫。所以,不必怕麻烦,要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这样你会有很多收获。

另外,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想出什么新点子,可能是一时灵感,稍纵即逝,不妨把灵感记下来,读完书,立刻去实践。

切忌贪多求快不成系统

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

——曾国藩格言

有人看书总是贪多求快,今天拿本书来乱翻几页,明天又翻开一本书,浏览几行。结果,工夫花了不少,知识却不成系统。这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曾国藩曾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六日写的家书中告诫弟弟们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要读懂。他是这样写的: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曾国藩对弟弟们“看《礼记疏》一本半”,便“今已尽弃,不敢复阅”又开始“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的做法感到烦恼。他认为,这样读书不会有什么效果。他教育弟弟们应该专一地读完一本书,并且把书中的字句都弄明白,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

的确,人一辈子时时刻刻读书,也读不完浩如烟海的书。人也不必贪求读完那么多的书,因为有些书的言论不一定都是好的。要看就看经典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看书不要追求数量,而要追求“性价比”,即看一本书自己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过于追求速度,往往忽略了思考,也会降低性价比。读书在于吸收其中的知识,而不求甚解,只求读书的数量,读再多的书也不如你仔细研究一本书装进脑袋里的知识多。所以,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耐下心来,仔细研究透一本书。当然,前提是这本书是经过选择后,对自己有意义的书,一些仅为开阔视野或者休闲的书就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

的确,要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全弄明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些难懂的地方,或者读得乏味的时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当通过这些难关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进步了。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曾国藩在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

“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造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他还曾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治学观点,他说:

“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这里的“用慢火温”就是要有“耐”字工夫,不求速成,但求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读透其中的意思。曾国藩就曾这样研究《二十三史》的。

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国藩考试又名落孙山,于是打道回府。在回家的途中,他游历了金陵。

在金陵,他在书肆里见到《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但没有钱,就向一位在江苏任曹的同乡借,又卖掉自己的衣服,终于拥有了一套自己的《二十三史》。回到家里,父亲问明原因,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说:“你借钱典衣买书,这不是坏事。我只望你细心研读,能把此书认真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

曾国藩牢记此语。自此清晨起床,一直读书到夜半。不仅读,而且细心研究,写读书笔记。一年时间,终于仔仔细细地把一部《二十三史》彻底通读完了。曾国藩研究历史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从此,曾国藩就有每日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二十三史》烂熟于胸。这为曾氏后来参与治理国家和社会,打下了知识的基础。

同样,历代很多名人,也都是不厌其烦,反复阅读,仔细研读的高手。苏轼在一封信中说: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时,每一本好书都要读它几遍。好书的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读书时,希望读者每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

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温州人

    不一样的温州人

    不一样的温州人,温商是世界上最值得学习的商人。他们靠“一元钱”闯天下,从无中生有,自小中见大,迅速网罗世界各地的财富,他们集中力量、勇于冒险、敢为人先、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 学会放弃

    学会放弃

    本书阐释人生取舍的智慧,传授生活幸福的秘诀,具体包括:放弃错爱,才能获得真挚情感;放弃名利,心灵才会得以安宁;放弃成见,才会得到真心朋友;放弃自卑,才会获得自信人生;放弃悲伤,生活才会一片光明等。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 申晨说:金庸职场心理学

    申晨说:金庸职场心理学

    本书是新浪微博高管申晨的最新职场励志作品,本书以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为背景,从职场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既有趣又实用的解读。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寓教于乐地传授给读者实用的职场干货,引导读者利用职场正能量,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 气场

    气场

    有生命就有气场,它是我们带在身上的无形的精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特地说明,就能为你打开与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门。我们的使命是调整气场,你的、我的、任何一个人的,当你有需要时,你可以通过了解自身的神奇达成所愿。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短板,同理,气场的强弱也往往取决于你的弱点而不是你的优点。一个人的信念、能量是可以改变气场的。如果你对着镜子笑着说“我很漂亮”,你就会真的觉得自己今天特别漂亮;反之,你一天的情绪都会很差。自信对气场的改造简直是惊人的。
热门推荐
  • 曦妃传

    曦妃传

    如果再给青岚一次机会,或许青岚依旧会选择待在那个冰冷的皇宫,待在那个站在最高处的男人的身边,或许她只想亲口的真正的问一次那个男人,你真的爱过我吗?而然家族的荣耀,自身的安危只能让她在这个皇宫中心狠手辣,唯一温存的那一丝情,到了最后再说出还来得及吗?
  • 废材要上天:王爷求侍寝

    废材要上天:王爷求侍寝

    她,风华绝代,惹得无数少男少女芳心尽撒的头号特工,一朝魂穿,痴傻郡主,世人耻笑?没关系,换血脉,改魂薄,休纹章,逆天谴!他,妖冶绝伦,整片大陆上千古的第一天才,一场比剑,一朝回眸,那女子,天下风云为她乱!从此上天入地,相伴相随,至死不渝!“丫头,自从遇上你,我的生命中就只有两种人了。”“哦,哪两种?”“你,和其他人。”“哦,那你自己呢?”“呵,不是说了吗,我是禽兽啊。”
  • 陈情集

    陈情集

    夜深了一杯酒温暖你的身体一个故事装饰你的美梦
  • 不死疯少

    不死疯少

    唯一收养他的大哥被害死,靠着天生的特殊体质,带着青梅竹马的校花逃离,就在绝望时,遇到了师父,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带他走上强大之路。在他归来时,众美跟随,仇敌授首,兄弟重聚,统一江湖,且看他一路凯歌登上世界最巅峰!
  • 暖风过平川

    暖风过平川

    几十年安然无事的北境,邻国突然举兵来犯,竟是为何?在危难之中出生的男婴拥有家族最强血脉,踏上复仇之路,在帝都相遇的两个少年,看似萍水相逢,实则关系重重,在这动乱的天下,找到了各自的归属,踏平一方天下!风云再起中原!
  • 这个男人是神

    这个男人是神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王峰的热血,对爱情的执着,对家人的爱,对兄弟的感情是足矣感天动地的。一个好学生转而成为了黑道的一哥,是无赖,还是向往,不为人知。爱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成为了现代爱情的一段佳话。为兄弟,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帮自己的铁血兄弟,有自己的爱人,他从此站在了巅峰。“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
  • 转生成为冠军中单怎么办

    转生成为冠军中单怎么办

    s8赛季盖莫带领GLZ稳定总决赛,但回过后状态逐渐下滑……
  • 我家厨房通异界

    我家厨房通异界

    韩磊意外的发现,他家的厨房,居然可以通往异界武林。于是韩磊凭借一袋幸运方便面,以及一袋辣条,开启了他在异界武林之旅。在异界武林,他是至高无上的天丐帮帮主,启明教教主,手下高手如林,美女如云。在现代世界,他则是有钱的大富翁,没有什么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准备许多钱。
  • 穿越的救世主

    穿越的救世主

    昭阳获得穿梭不同位面的能力,可是他发现竟然全部都是战争位面…且看昭阳如何拯救一个又一个世界。暂定世界春秋战国,丧尸末日,三国,魔戒,终结者,海贼王,变形金刚,2012,超级英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