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3500000072

第72章 四川省立图书馆

——我的“大学”

艾 芦

坐落在城守街的四川省立图书馆,是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于成都最大的一家图书馆。它有丰富的藏书,较为正规的管理。辛亥革命前,那个地方原是清王朝的城守衙门,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大门两旁有一对雕刻精致、玲珑可爱的石狮子。据《成都通览》载,这对“独有石狮”还是“成都之不可解”的一个“谜”呢!民国以来,那里不断被某些机关团体占用,直到1940年才辗转建成四川省立图书馆,聘请著名经史学家蒙文通先生担任馆长。在当年交通十分闭塞、文化相对落后的蓉城,省立图书馆的出现对文化饥渴的人们而言无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1947年挨近年底,家里实在拿不出给我交纳八斗“尊师米”的钱,而且即使东拼西凑过了这个关口,明年的学费也毫无指望。我没有参加期终考试就自动退学了,那年我还不满18岁。在百业萧条、民生凋敝的国民党统治区,与我同命运的青年学子不知有多少!贫穷是一种无情的压迫。求学不易,就业更难。幸好,我有一个虽然贫穷仍不失温暖的家,有慈祥而又理解儿子心情的双亲。他们目不识丁,但深知读书可贵,所以节衣缩食供我上学。失学后,双亲比我更难受,反而百般宽慰我。我不甘心!我想起了读书不用花钱的地方——省立图书馆。

1948年的一天,我信步来到城守街,迎面望见坐北向南、黑漆光亮的图书馆大门,门楣上是徐孝刚手书的“四川省立图书馆”七个大字。进大门右侧是签名处,我在签名簿写上自己的名字,顺手拾起管理员给的一块铜牌,怀着忐忑的心情,跨入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方圆100多平方米的天井,几株树木挺立,方方的石桌有石凳环绕其间,几只麻雀在跳跃、啾叫,一切显得那么整洁、幽静。正中是两楼一底的青砖建筑物,跨上台阶向右拐是一间宽敞的报刊阅览室,北面是一间图书阅览室。当年对外开放的只有这两间阅览室,其余的是书库和“读者止步”的房屋。当我远望着那数不清的书架和排列整齐的书籍时,有如发现“新大陆”似的,抑制不住心头的一阵狂喜,这里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读书的好地方吗?我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这里认认真真地读书,学点谋生的本领。

回到家中,我把我的发现和以后的打算告诉父母亲,希望得到支持。父亲的回答很干脆:“人各有志。只要不出钱,你天天去看书,总比那些‘卖抄手’的好嘛!”母亲说:“该吃饭的时候,你赶紧回来,不要太用功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此,我把省立图书馆当成不收学费的“学校”,把阅览室作为没有教师的“课堂”。每天我总是提前来到,先找好一个光线充足的临窗座位,借了书便埋头阅读。开头一段时间,我东一本、西一本,借到什么就读什么,如饥似渴,囫囵吞枣,然而收效不大。随后,渐渐摸索出一个办法:先查好一批图书目录卡片,以学习历史开路,分类列出要读的书目,长计划,短安排,一本一本地啃,并做出读书笔记和适当摘录。将近两年时间,我总共阅读了几百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书籍,记下了厚厚的十多本笔记。读书使我一度干涸的心田因受到清泉的滋润而焕发生机,对生活有了信心,对人生充满希望!两年的免费“学校”为我打下文化知识的基础,培养了我对文学艺术的爱好,进而影响了我大半辈子的人生道路!

在那生活咄咄逼人的艰难岁月,双亲胼手胝足挑着沉重的生活担子,让我安安心心地“躲”在图书馆看书,没有辜负大好的青春时光,真是不幸之幸运。当年整天泡图书馆的人并不多,遇到下雨天更是寥寥无几。有时空荡荡的阅览室只有我这一个读者。好几次我读得入迷了,直到图书馆打下班铃,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令我欣喜的是,阅览室出纳员的服务态度都很端正,可谓“百问不厌,百拿不烦”。他们当中有的还是来“打工”的在校大学生。我至今未能忘怀的是一位年岁稍长的大姐,她衣着朴素、态度和蔼,对我这个年轻的“老”读者往往有求必应。如我要借阅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郑振铎的《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就是她从书库里找了很久并供我长期借阅的。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再也没有见到她的身影。我非常感谢那位不知姓名的大姐——她亲切的目光,热情的态度,对我这个孤独的跋涉者都是很大的鼓舞。

省立图书馆,我的“大学”!

(原文载1992年8月《成都晚报》)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显克微支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显克微支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从《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中,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内容丰富,文字质朴。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未焚诗

    未焚诗

    本书收录的诗篇有:路不拾遗、跳舞好吗、俯瞰、对面、外景、无情诗、飞机、田园诗、寓言、笔记簿、练习曲、新旧句、家居诗等。
热门推荐
  • 九品天下

    九品天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问今谁是英雄!本书为三国历史神话,不是纯历史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不成,武不就,我还是安心的做个大地主吧!
  • 上神爱上了石头

    上神爱上了石头

    我是一颗宝玉,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颗成精的宝玉,为此我十分自豪....一个常年住在偏僻郦山的小妖,日日盼着自己可以得到升仙,飞黄腾达。更想体验一把男欢女爱,巧了就遇见了外冷内热的月老,一个口是心非,一个心直口快,撞了!只是世间都遵循着一个因果关系,前尘往事,渐渐被揭开后,谁还能镇定自若记着最初的那份爱。
  • 家有贤妻:倾城小农女

    家有贤妻:倾城小农女

    “老天!玩笑,不带你这样开的。”冷莫子仰天大叫,想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王,却穿越到一个蓬头垢面,被人抛弃的小姐身上,你说蓬头垢面也就算了,反正洗干净,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为嘛住的还是歪歪斜斜的茅草屋,住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就算了,赚点钱,修一间让人羡慕的宅子就成。为嘛一道圣旨下来,她就成了将军大人的第13位妻子,有人说将军生了一副克妻相,有人说将军残暴不仁,总之身边的人对她这位将军夫人的头衔都不太看好,咦!将军夫人其实还蛮好用的,拿着圣旨狐假虎威,县令见了她也要跪在地上点头哈腰的,咳咳!最重要的还是将军大人长得其实挺有型的.......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本书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指导读者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别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
  • 家有男神:我们的青春早已落幕

    家有男神:我们的青春早已落幕

    十五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个我倍感珍惜的人,可是却在我最得意的时候,我才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十六岁那年,我苦苦地祈求他不要娶那个女人,可惜他在下一秒,挽着那个女人的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十八岁那年,我顶着瑟瑟的寒风,看着他们两个相亲相爱的样子,我才明白,我一开始就是失败者,我什么都没了。我们的青春,早已轰然落幕。
  • 美食山海经

    美食山海经

    山海世界,有这么一家小饭店。以息壤为灶,建木为柴,祝融神火做饭;以瑶池水洗菜,玄武壳为锅,龙骨为铲,凤喙为刀;以龙肉下饭,以凤血为酒……“太2真人,带带师兄,师兄我也要去啊!”玉鼎真人火急火燎道。【山海盟】:561371881,欢迎加入。
  • 五天记

    五天记

    他,苦恋了她千年,却被其背叛,身死道消;她,无数次拒绝,但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他,为了天下苍生,划道三界五天,欲成天道循环;她,心怜人族众生,芳魂几世轮回,终如风烟消散?
  • 义胆豪杰

    义胆豪杰

    本书主角是个讲义气,拥有虎胆的侠士,同时又有些邪气。在这个混乱的都市,看他如何成为风骚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天争仙

    道天争仙

    所谓修仙,便是与天争命!炼气修士寿元百余年,筑基修士寿元两百年,金丹修士五百年,元婴修士寿元一千年.....直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 长生不老,永生不死!贯穿仙途的就是一个争字! 不仅要与天争命,还要与天下万修争锋!大道仙缘,能者居之!这是齐楚进入宗门的修仙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