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7100000053

第53章 饮食文化在四川(4)

从中国著名地方菜系的形成来看,山东菜、淮扬菜、广东菜和四川菜都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稳定的格局,但是,其形成的社会因素又各有不同,山东菜的形成与世代簪缨、地位显赫的孔府有关,中庸、纯正,具有官府菜的特性;淮扬菜的形成与吟诗作赋的文人和富甲天下的盐商有关,精致、小巧,更多地具有文人菜的特性;广东菜的形成与最早的通商口岸和最早接受西方饮食文化有关,富丽、融通;而清代中后期的四川,经济文化都处于元气恢复时期,绝大多数移民属于平民阶层,还没有形成巨商大贾和豪门大族,加之由于蜀道艰险,外地各种高档的原料如沿海的海产品也很少进入四川,使得川菜具有了平民性。川菜传统的著名菜点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等,都是源于民间,是被广大的老百姓优选出来之后才得以被喜爱、被流传的。即使到现在,川菜仍然延续着平民性的特征,主要选用价格较低、品类丰富的家禽家畜、河鲜水产和蔬菜瓜果为原料制作菜点,因而菜点的整体价位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大众消费。如发源于成都的农家乐菜点被广大的四川老百姓所喜爱并且踊跃消费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川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四川饮食文化要继续发扬兼收并蓄、贴近百姓、“汇百家之长”的优良传统,既要师承,又要创新。就川菜而言,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有精湛的烹调技术和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特色,但仍然需要不断继承、发扬、开拓和创新,创新的内容既包括原料、方法,又包括观念、文化。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二)川茶的发展历程与茶道、茶馆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积累、历史沉淀。文化离不开历史,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历史性和连续性。四川是茶的故乡,川人最早种茶、饮茶、卖茶,川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四川茶馆独具特色、妙趣横生,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四川茶文化。

1.川茶的发展历程。

(1)饮茶思源,源在四川,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

四川发现、利用、栽培茶树最早。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7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四川就开始栽培茶树。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一书的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方是指四川、云南一带。当时,人们采摘野生茶叶主要是作为药品和祭品。西周时期茶叶已成为贡品。战国时代,饮茶已开始流行。世界上这个“茶”字,最早见于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有女如荼”,这是中国最早的咏茶诗。

到战国后期和秦汉之际,川茶逐渐向外传播。秦武王和汉刘邦先后利用巴人蜀人两次伐楚,四川茶文化也开始向长江中下游传播,这对我国茶叶的推广与发展起了开拓作用。秦在全国的统治只有16年,而在巴蜀地区的统治却长达110年。过去是秦、楚、齐三强并立,秦得蜀后才变得更为强大。四川的种茶技术和饮茶风尚推向长江和全国,秦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所以,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西汉时期,四川的东、南、西、北都有茶叶产地,并有了较完善的茶叶交易市场。王褒的《僮约》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说明四川的彭山县双江镇(古之武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叶市场。又如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记载的20多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茶叶,当时他身患糖尿病,得知茶对其病有疗效,因此时常服用,一生钟爱。再如扬雄在《蜀都赋》中更是把茶的色、香、味写得淋漓尽致:“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荧郁,翠紫青黄。”这三个颂茶名篇是我国较早的有价值的茶叶文献,并且出自西汉时期蜀中三大名士之手,可见当时川茶兴旺之一斑。

(2)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唐宋是茶叶大发展的时期,这与佛教的兴盛有一定关系。佛教起源于印度,到魏晋六朝时传入中国并不断兴起,至唐达到兴盛。佛教中尤以禅宗在华影响大,禅宗主张禅静养性,清心寡欲。但终日坐禅,使人困乏,而茶可提神清心,正顺应佛事需要,因而饮茶在寺院得以普及。出身佛门,云游天下名刹,潜心研究茶事的唐人陆羽著《茶经》问世,更将中国茶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入宋代,饮茶更为兴盛,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对茶都视为饮食之需,并且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宋徽宗(赵佶),人皆知其诗、书、画的造诣,而不知其在茶文化上的成就,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恐怕他堪称第一。因为他有专著《大观茶论》传世,该书对如何制茶,如何评茶,论述甚详,所以后人称他为“茶帝”。此时,除了绿茶外,还开始出现了花茶。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贡茶中加添龙脑香,南宋则用香花熏茶,这种花茶熏制法一直流传下去,清代光绪中叶达到最盛时期。

就川茶来说,在唐代的产量已居全国之首,质量也独占鳌头。当时中国18种名茶中,四川独居其四,其中蒙顶茶堪称天下第一茶。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众人皆知而又无所不在的名联。蒙山茶自西汉雅安人吴理真在蒙山顶植茶树9株以来,历时二千多年,长盛不衰,茶业兴旺,一直为川茶中的佼佼者,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入宋以后,川茶地位更加突出,诗、书、画皆精的宋人文同诗中曾咏道:“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句“称圣”,一句“独珍”,把蒙山茶推上了顶峰。文彦博也有诗言:“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醒醐。”直到今日,蒙山茶在我国名茶之中仍有相当地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宋代以来,汉藏民族之间即开展茶马贸易。北宋时,只据中原之地,而马又是重要的战争工具,因此以藏族必需之茶,换取宋朝必备之马,以茶换马每年可换15000匹,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从茶可清心谈中国茶道。

(1)茶能解渴、健身。

当人们喝够了以“可口可乐”、“雪碧”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喝够了甜度高、稠度大的果汁、果茶饮料,喝够了无色无味的矿泉水、太空水之类的纯水饮料并厌烦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新潮饮料之后,回过头来,重新发现还是清香宜人的茶饮料,不但可以解渴,还能健身,更可怡情,于是对我们自己的国茶又重新钟爱起来。

茶能解渴,又不仅仅解渴。就是茶中的粗品,街头巷尾摆地摊的老荫茶、大碗茶也别有一番滋味。当夏天骄阳似火,人困身乏,口干舌燥时,在一棵黄桷树下,或者一把大的遮阳伞之下,一杯老荫茶,色似琥珀,黄中带红,一杯下去,满颊生津,顿感清爽宜人,回味甘甜,此中之乐,年纪稍长一点的都有感受。

茶除了解渴,还能健身。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含有大量氨基酸、维生素、茶多酚、生物碱和矿物质,目前又从绿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中发现对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作用,还对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疗效,茶叶的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2)茶可清心。

君不见,在盛茶的茶杯茶碗甚至茶盖上烧上“可以清心”或“可以清心也”几个字,均匀地分布在四周,从任何一个字开始,都可以回文念读。如“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四个字的回文也是一样,“茶可清心”、“可清心茶”、“清心茶可”、“心,茶可清”。品茶清心是东方人的悟性、灵性、禅性之所在,俱可从一杯清茶中获得。

尤其是二三茶友一起,茶具洁白,茶味飘香,细品慢啜,轻声细语,相互倾诉,心与心间更加贴近和交融,在一种怡然自得的气氛里,享受一种悠然潇洒的情怀,从而悟出哲理,品出禅味。这样的饮茶,是一种人生难得的享受。茶,不仅可解生理之饥渴,还能陶冶情性,解心理之饥渴。人生如沏茶,不管甘甜或苦涩,最后都归于平淡。这就是为什么欧阳修慨叹“人到老来世味薄,所好未衰唯饮茶”。而苏轼更把佳茗比作佳人,认为都能令人心旷神怡。苏老先生说:“戏作小诗请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乾隆皇帝更有“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君不是自指,应是泛指。难怪在中国经常饮茶者多达1.25亿人口。当你上青城山看到郑板桥那首名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那种淡薄闲适的雅趣,实在是令人神往,令人心醉。

(3)中国的茶道。

中国的茶道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以茶代酒,以茶为礼,以茶佐食之中,都蕴藏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陈彬藩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茶文化专家。当他到日本时,一位记者向他提问:“中国茶源远流长,当其传到日本才有今天的茶道,传到英国才有伦敦的‘午后茶’,为什么中国没有茶道?”陈先生回答得十分精辟:中国茶有“道”而不轻言“道”,因为中国对“道”看得很严肃。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茶既成为中国举国之饮,哪有无“道”之理。品茶不仅与艺术、生活有关,而且蕴藏着许多人生哲理,在品茶中能领悟到一种哲学精神。茶文化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敬、爱密切相连的。如晚辈见长辈要献茶敬茶,新娘进门要向家人一一敬茶,“客来茶当酒”,发生矛盾解决矛盾要“吃讲茶”。这些都体现了“礼之用,和为贵”和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品茶是一种享受,一种熏陶。中国茶道的精髓是祥和精神,是淡泊明志,是宁静致远,是“先苦后甜”,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中国的茶道,这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为人处世的哲理。

其实,茶是三分饮,七分品;三分解渴,七分提神。胡应南先生更形象地比喻:茶是春天的细雨,茶是酷暑的和风,茶是温馨流动的小河,茶是缓缓漫步的林间小道。所以他把酒比作金戈铁马,而把茶比作小桥流水。这就是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的茶道,是人人都可感受而又不是人人都能说出来。

(4)自古诗家多茶客。

茶为诗助兴,诗为茶扬名,茶与诗的交友和联姻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茶中有诗味,诗里溢茶香,名诗名茶,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一部《全唐诗》,茶诗就近千首,这一千首的茶诗中,初唐只占1/8,而中晚唐增至45%,这说明嗜茶之风是在盛唐时兴起来的。在茶文化的历史上,需要特别提到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几位大诗人和他们的茶诗。

唐代白居易,一生嗜茶,早起要饮茶,饭后要饮茶,白居易终生爱茶,喜画和爱茶是他一生的两大爱好,对这两者,他是“陶陶任性一生间”。他把茶引为终生知己,曾创作五十多首咏茶诗,他写诗作文要饮茶,晚年尤甚,与茶相伴终生。在众多茶中,他首推川茶。他在《琴茶》诗中吟出“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名句。他在《春尽日》诗中言:“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盏绿昌明。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林园三两声。”古之昌明即今之江油,“昌明茶”在唐代是蜀中名茶,也是贡茶。一个“尝”字,一个“绿”字,充分表现出茶的文化内涵。这些都说明名茶与名诗的相映成趣。

北宋苏东坡被称为“茶痴”,视茶为人生知己,他说“胸中自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苏东坡把茶比作“清白之士”,说“不喜城邑,惟乐山居”。苏东坡精于茶艺,非常讲究茶、水、火的关系,他认为茶贵新,水贵清,火也非活火(有焰之火)不行,所以他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得新火试新茶”,“贵从活火发新泉”。他在宜兴时还设计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人称“东坡壶”。

南宋陆游也是一生嗜茶。他一生写了320多首咏茶诗,现录几首以作代表:“清泉浴罢西窗静,更觉茶瓯气味长”;“茶味森森留齿颊,香烟郁郁著图书”;“红饭青蔬美莫加,邻翁能共一瓯茶”;“有书懒读吾堪愧,睡起何妨自硙茶”;“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春晴闲过野僧家,邂逅诗人共晚茶”;“明窗睡起浑无事,篝火风炉自试茶”;“半瓯春茗无多费,且结来生一笑缘”;“小儿忽报煎茶熟,起拥寒炉究余味”;“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安贫炊麦饭,省事嚼茶芽”;“弄笔排孤闷,煎茶洗睡昏”。只录了13首、26句,就可以了解诗人每天以茶相伴,一生以茶相伴。诗句之中飘逸出茶的清香,反映出诗人对茶的钟爱。

3.茶馆的学问。

(1)茶馆品茶的妙处。

茶馆品茶的妙处大致有三,一在于听与说,二在于交流,三在于不言。

品茶,一为解渴,二则怡情,因此人们不仅爱喝茶,更爱坐茶馆。茶馆之中,学问颇深,同样坐茶馆,又各异其趣。有一篇短文章说:广东人坐茶馆可大饱口福,小碟、小盘、小碗、小笼,摆满一桌。北京人坐茶馆大饱眼福,京剧、评剧、大鼓、相声,热闹非凡。四川人坐茶馆则大饱耳福,打围鼓、唱川戏、说评书、唱曲艺、打金钱板,其正是“锣声、鼓声、檀板声,声声入耳;川调、曲调、扬琴调,调调开心”。

茶馆之中,或闭目韵味,或鼓掌叫好,真是耳福不浅,如此看来,茶馆之妙在于听。在大众茶馆,三五人一桌,一杯清茶、几颗瓜子花生,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国事家事,邻里短长,或谈社会新闻,或说人情世故,一人讲,众人听,好不热闹!而且一进茶馆,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感觉,好像人人都会吹牛,个个都是侃爷,天南海北,五花八门,说些俏皮话,讲点歇后语,发发牢骚,大家一笑置之,胸中之闷气、怨气、不平之气全消。茶馆之妙用,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说。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交往,信息需要交流。在茶馆里,夹陈于芸芸众生之中,不但会邂逅老友,还会结识新知。一张茶桌,一道喝茶,不分彼此,不论高低,无所不谈,又无所不听,结交面拓展了,知识面也宽了,使人耳目一新,视野开阔。茶馆成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好地方。难怪农村三天一场,赶场时茶馆一坐,汇集各方信息,回到家中慢慢摆谈。即所谓“三天赶一场,一场摆三天”。如此看来,茶馆之妙又在于交流。

在紧张工作之余、忙碌五天之后,需要一个休闲安适的场所,让自己轻松轻松,逍遥自在。这时,走进一家自己中意的茶馆,品上一口香茗,感觉一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闲适,更可在无语之中体会到那渗透在茶香里的一片亲切和温馨。如此来看,品茶之妙,又妙在无言。

(2)四川茶馆的特色。

同类推荐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心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昧美的养心菜肴。这里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尧王贡宴

    尧王贡宴

    本书是介绍山西临汾市开发尧王贡宴的饮食专业菜谱书,由临汾市领导、临汾市饭店组成编委会,由烹饪大师为技术指导,反映尧王贡宴最具代表性的饮食风尚及当地传统佳肴的时代风貌。全书分为凉菜、热菜、面点等部分,约40道经典菜品。
  • 美味凉拌菜600款

    美味凉拌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凉拌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妈咪点心

    妈咪点心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热门推荐
  • 随身带着太阳系

    随身带着太阳系

    NEF宇宙历2719年第一次事件发生,NEF称之为第一次袭击,而URA却将其敬为神降日。全球在接下来几年里遭遇各种次生灾难,URA在全球迅速增强着影响力,而这所有的一切。。。陈延:???喂喂喂,摄像头别对着我,看我干吗?我只想苟起来发育。。
  • 异界转生奏鸣曲

    异界转生奏鸣曲

    在转生的劳模——大货车的帮助下。穿越到了魔法的世界。本想专心钻研魔法,一路攻读到魔法博士学位。可却深陷异世界纸醉金迷,掌控魔法之路逐渐偏离常轨。
  • 虫语尸言

    虫语尸言

    你听,每一只虫子都在低语饲虫人的秘密……你看,每一具被害人的尸体都写满凶手的名字……(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九州之王朝的裂缝

    九州之王朝的裂缝

    铁甲依然在。九州发展到了晟朝,乱世同盟的传说依然在继续。帝初即位,晋北、离、休等十国反。帝力排众议,以彭蠡为大将军,方羽为先锋,率军亲征,疾拔之。时人誉之为百年以来不世武功。时帝年十七。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晟景帝的姬衍,羽烈王姬野的后裔。《九州·王朝的裂缝》的故事就此展开……而姬衍却只是小说的背景,那些真正的主人公,那些搅动乱世纷争的男人,那些一言止战、一曲止杀的女子,正在小说中等待着各位读者。
  • 论当今

    论当今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今的社会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他一眼订新娘,她一瞬间决定老公。他是标准的花花公子,她是一个的来路不明的小女人。两个完全不把婚姻当回事的陌生男女,玩起了一场荒唐的婚姻游戏!接下来是否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PS:小小幽默,微微感动,深情演绎,平凡中的浪漫。闲时消遣的作品!~)
  • 朝歌禁

    朝歌禁

    【耽美慎入】双生诅咒,唯存其一。谁替代谁,谁亏欠谁。古老的咒语,迷离的幻术,暗潮汹涌的世家。谁能予我自由与光,希望与爱。1V1,腹黑冷漠攻X呆萌不喑世事受。欢迎来戳~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过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 仙之新元

    仙之新元

    连接大罗天仙界与凡界之间的仙门被毁,凡界的仙元之力日益稀薄,修行难以维继,但黑暗的一页也是新的开始,全新的修炼方式造就了趋向职业化的修士——擅长暗杀潜伏的鬼仙、精通阵法占卜的玄仙、利用法则的法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