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200000042

第42章 古今词义比较及词义的演变 (2)

新诗的语言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因为新诗是运用我们正在使用的现代汉语来表现的。而旧诗运用的是古代的语言。古今词义的差别,往往会造成对古词古义理解上的偏差。如“贯”字,一般常用义为“贯通”,而在《诗经》“硕鼠”中“三岁贯女”的“贯”,却要解释成“服侍、侍奉”。如果连诗歌的语词含义都弄不明白,那就谈不上欣赏了。

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是鉴赏诗歌的又一基本功。诗歌语言是高度精练的语言,客观上要求诗人对词语的表意和择用要精心锤炼。所谓诗眼,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那个字、词、句。一首凝练的诗,往往妙用一个字而全诗生色。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传为千古佳话,就是因为他锤炼出了“敲”字而使全诗生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比较了“入、到、过”等数个词语后最后用上“绿”字的,惟有这一“绿”,才活脱脱地写出了“绿罩江南,春满人间”的盎然生机。

毛泽东是著名的诗人,在他的《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了非凡的练字练意的功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和“翔”字,是经过反复挑选锤炼出来的字眼,它生动地再现出霜天之下的鹰与秋水之中的鱼的姿态,抒发了诗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喜悦心情。

在句子结构方面,诗歌为了结构的对称或押韵的需要,常常变换词序,倒装句子,阅读时要准确加以把握。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词句,其中就有倒装的成分,“故国神游”是“神游故国”的倒装;“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有一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该理解成“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里倒置是为了平仄节奏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然就不合律了。

诗歌为了含蓄,寓意深刻,强调言外之意,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运用双关和反语修辞构造的诗句,往往利用表里两层含义,使读者透过表层含义领悟到言外之意,从而体验语言组织的巧妙。比如谐音,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字,为谐音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利用谐音法构成双关在汉语诗歌中可谓比比皆是。如唐代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用“春蚕”“蜡炬”喻人,表达“要是不相思,要是不落泪,除非是自身死了”的含义。对类似有表里两层含义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深层的含义,诗味就难以体会出来。

(二)感受节奏美和韵律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是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的基本因素。

诗歌的节奏主要通过分行排列和诗行内音步交替来实现的。诗歌的分行排列是诗歌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之一,也是最简单的辨识标记。诗歌的词句一般排列整齐,有规律的停顿复沓,造成明快有力的节奏。中国古代诗歌由于诗行字数相等,所以节奏特别鲜明。

诗行内音步的变化是指音节停顿间隙和音调的轻重抑扬,这是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标志。一般诗歌五言诗每行三个音步,七言诗每行四个音步。例如,

白日——依山——尽,(2—2—1)

黄河一入海一流。(2—2—1)

欲穷一千里一目,(2~2一1)

更上一一层一楼。(2—2一1)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剑外一忽传一收一蓟北,(2—2—1—2)

初闻一涕泪一满一衣裳。(2—2—1—2)

却看一妻子一愁一何在,(2—2—1—2)

漫卷一诗书一喜一欲狂。(2—2—1—2)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新诗的节奏和旧诗一样,诗行内同样有音步的变化。例如,

这是一沟一绝望的一死水,

清风一吹不起一半点一漪沦。

不如一多扔些一破铜一烂铁,

爽性一泼你的一剩菜一残羹。

(闻一多《死水》)

每行九字,九字中含有四个音步,节奏感非常鲜明。

和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韵脚的押韵上。押韵是诗歌中把韵母、声调相同或相邻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一般在行末),使声音有规律地回环照应的表达方式。由于韵字常在句末,所以也叫“韵脚”。讲究押韵是为了朗朗上口,读起来悦耳动听,有声音的回环美,且容易记忆。

诗歌的语音美要通过反复朗诵才能吟出诗味,在轻吟细诵中,诵出诗情,根据诗的内涵领略其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欢庆胜利的律诗,我们吟诵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句时,那响亮的音节、急促的节奏以及欢快之情自然就会溢于言表。

(三)融入意境,体验强烈的情感和意蕴

鉴赏诗歌语言,必须分析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鉴赏诗歌,必须进入诗歌的意境,融入意境,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诗人写作,在其笔端倾注了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满了浓烈的情感。一首优秀的诗作,就是诗人对现实和世界的一场心灵的宣泄。因此,感受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深邃的意蕴,把情感体验和意蕴体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挖掘出诗歌语言深刻的内涵。

融入意境,必须具备捕捉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是经过加工的实际生活材料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如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抒情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一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一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一头

这首诗,作者仅用了四个意象,就表现了一生几十年情感的发展轨迹和乡愁丰富的内涵。第一个意象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少年时代母子之间的思念之情;第二个意象“一张窄窄的船票”,表达了年轻时代的恋人之情;第三个意象是“一方矮矮的坟头”,表达中年时代的生死之情;第四个意象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表达作者晚年时代的故国之情。诗人的情感借助于意象的有机组合,在这里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集中表达了乡愁的强烈和深厚。

(四)品味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意象的组合是靠语言的巧妙组接而实现的。在语言和意象之间,艺术手法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和手段。艺术手法即诗歌创作的技法,技巧。鉴赏诗歌,欣赏诗歌的形象美、意象美和含蓄美,必须善于分析诗歌语言的各种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且运用灵活。常用的有赋、比、兴、象征、比拟、夸张、通感、反复等。

1.赋

传统诗学认为“赋、比、兴”是诗歌的三大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不用“比兴”,直抒胸臆,直陈其事。一般记行、述志之作常用此法。比如,《诗经·豳风·七月》一诗,按季节物候的变化描绘古代农家生活,铺陈直叙,真实自然。

2.比

“比”即为喻,“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是诗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诗经·硕鼠》一诗,用贪婪的硕鼠比喻剥削者,十分贴切、生动,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运用比喻还必须注意新巧、自然,要善于通过比喻唤起读者的思索和想象。

3.兴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由诗人触景生情,先用两句话写一下周围的景物,以引起下面的歌词内容。如《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用情意专一的“关雎”来起兴,暗比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4.象征 象征即以物征事,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的诗歌形象去暗示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如戴望舒的《雨巷》,把雨巷作为寄托感情的象征物,含蓄而形象。象征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获得意味无穷的感受,同时也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真挚的感情。

鉴赏诗歌,要注意该诗运用的象征体是否得体恰当。太实太黏,或太虚太玄均会有损于诗情的传达。因为太实失之于平淡无诗味,太虚失之于空灵难以理喻,给读者带来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5.其他修辞手法 诗歌中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最常用的还有比拟、夸张、反复等。

比拟就是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来描绘的表达方法。比拟可以增强诗歌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引发读者的联想,捕捉诗歌的意境,体昧其中的深意。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鉴赏诗歌,要注意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作基础,要和诗歌的主旨目的相吻合,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用得自然、合理、合情,适度而不浮夸。

反复也是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反复又叫重叠,即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一些词句或节段。运用反复能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使诗歌具有抒情性和音乐性,增添旋律感,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益智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益智故事

    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但是。智慧不能靠基因遗传。如果不努力学习智慧。不运用智慧,我们就无法传承智慧。《中国智慧故事(英)》搜集了中国历史经典中最著名的故事。这些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中国智慧宝库里的明珠。
  • 我与朔师

    我与朔师

    尚连山,朔县师范校长;刘伟,朔县师范校办主任。该书为庆祝朔县师范建校六十周年文集,收录朔县师范校刊“我与朔师”征文活动中获奖、特约和优秀文稿168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朔师六十年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发展历史。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张文质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张文质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无名集

    无名集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讴歌青春与爱情,第二部分抒发理想、希望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它真实地记录了蹉跎岁月里的相思离别之苦,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及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希若有光

    希若有光

    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哥哥出事后,父母的年龄也大了,一个人挑起家里的大梁,本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又变的更加内向,从小缺爱,养成了偏执悲哀阴暗的心理,遇见了她,以为是救赎,没想到却是雪上加霜,给了希望又离开。从此,又变得暴躁,喜怒无常。像一个刺猬,用刺把自己保护好,换上一副面具,在有人的地方,阳光开朗,谈笑有趣,是人人喜欢的学霸,半夜回家的时候总是一个人舔着自己的伤口,渴望获得爱,又害怕获得爱。
  • 秦始皇出巡记

    秦始皇出巡记

    本书审视了两千多年以来鲜为人知的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历史,并恢复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在发掘秦始皇心灵深处的秘密,揭示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本质,佐证对秦始皇和秦代历史的研究。
  • 极品名伶

    极品名伶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夕本是风华绝代的京城第一琴姬,于一天夜里遇到了陌上公子齐寒食,二人虽表面上像一对冤家,互相挤兑,但其实早已芳心暗许。他对她承诺了三年之约。三年后她寻到他,却早已物是人非,她未嫁人可他已娶妻……
  • 魔仙公主之守护人间

    魔仙公主之守护人间

    喂喂喂,我是来人间收拾魔君的,你个臭手链吵什么,某人眼口中的手链是上价神物,只要见到主人的另一半时就会一直响,直到主人接受,某女无语问苍天,我是堂堂魔仙公主好不好,为什么她的夫君是人类,哼,才不承认他长得帅呢某男看着一直自言自语的某人,这是哪里来的白痴,不过挺可爱嘛
  • 双生之绝色元素师

    双生之绝色元素师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近身七步死无葬身之地;她,二十一世纪金牌毒师,杀人于无形。这样的她和她是一对双生姐妹花,她们走南闯北,令人羡慕惊恐,这样的她们同一朝穿越……一个成了白府废柴三小姐,一个成了白府废柴四小姐,众人唾弃的废物!废物?老娘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废物!二女携手闯天下,哪个不长眼的惹了,我便废了他,老天惹了我,我便逆了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悠悠一抹清莲

    悠悠一抹清莲

    她,是一株清莲,生长于圣雪池中,三千年发芽,三千年长叶,三千年开花,再三千年化为人形,一万多年的修炼,却只为化为人形后的三个月的生命,但只要在这三个月里渡过劫难即可成仙……他,双腿残疾,面容尽毁,万人嘲笑,却忍辱负重,只为活着……而他遇上她,一切都变了。他为了她,可以忤逆自己的亲生父亲,可以忍受天下人的眼光,背上弑父的罪名,而他只为了她。可她终不可能陪他一生一世。他们之间又该何去何从……
  • 爱你九万年

    爱你九万年

    这是一个九尾天狐与大魔王携手,铲除一切与他们作对的顽固分子,并在恋爱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故事。前期女强,后期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