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5200000026

第26章 误区十为创新而创新(1)

教育创新成了教育猎奇

学校是精神生命创造的载体。每一所学校应该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尊重、完全适合学生生命发展和创造的教育。因为,学校不仅仅承担着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使学生只知道学习与继承、不知道或者不会创造的水乎上。所以,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应该采用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传递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在这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做了不懈的努力的。在上海、北京,我们一些小学的教室没有讲台,大家认为,教桌是横亘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的有形“屏障”,没有讲台的教室,学桌围成一圈,老师或坐、或蹲、或站,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共同学习,一起讨论,同步探求,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在别的省市,一些学校的考试“大翻脸”。考试时间,有一小时,有半小时,不拘一格;考试形式,有开卷。有闭卷,有笔试,有面试;考试内容,有书本知识,有生活、社会知识,还有口语测试、操作能力考核;试卷难度,分A、B、C三级,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过去学生谈“考”色变,进考场如进“法场”,现在呢,孩子们说:“考试的感觉像春天。”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我们的教师都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想方设法给孩子铺就创造的台阶。毋庸置疑,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手段的全面创新,必将大力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

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教育创新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这种自觉,自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源自于对教育规律的得心把握。如果不是这样,也要煞费苦心地赶“教育创新”的时髦,那就会走入误区,弄出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来,得到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

有一所幼儿园,只有20多个小朋友,两位老师也是没被中心园选中的“落榜者”。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她们竟借助媒体,打出了“幼儿开英语课”的广告,结果还就蒙住了一部分家长。

试想,一所村办幼儿园,师资条件很差,能把汉语教好就很不错了,却去教幼儿英语,除了想制造轰动效应以外,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在辽宁大连某中学,一位初一语文老师在教完新课文《生命,生命》后,在向六个班300名学生布置写周记时,要求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为自己写一篇悼词: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一篇悼文的形式,追忆自己的一生。

这个作文题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可想来想去,总觉不对劲儿:一是十几岁的小孩,有多少值得追忆的地方?二是十几岁的孩子就为自己写悼词,孩子会怎么想,家长如何看,那层不吉利、不愉快的“阴影”不就罩在了一个个家庭的头上?因此,这个作文题无论怎么看,不是创新,而是猎奇。

教育创新不应是追求教育形式、方法上的与众不同,不能流于为产生轰动效应而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旨归,注重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创造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合作地投入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内容和手段的高度统一,目标和形式的完全一致。

某省实验小学在组织红领巾电视台小主持人大赛时,让人们深深感到教育创新外显形态与内在功力的和谐交融。比赛,他们致力于学生参赛悄感的孕育,激励孩子产生“当小主持人,我能行!”的冲动,让他们体验竞争;各组产生了竞争对手,则由孩子们自己分工,小组合作,为参赛者献计献策,“让我来包装你!”孩子们在体验中合作;决赛前,班上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各显神通,主持的、设计布景的、摄像的、联络的,各就各位,大家有一个共同认识:”我是幕后英雄!”从而体验服务;比赛时,做观众的自觉为比赛欢呼、喝彩,给队员以赞许、鞭策、鼓动,在“当一名文明观众!”的过程中,体验赏识;而参赛的小选手则情绪饱满地主持,各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憧憬和希冀,在“我们成功了!”的欢呼中,队员们体验着成功。

纵观这次活动,活动的形式设计非常有新意,活动的顺利展开,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养就了学生合作的习惯,树立了学生服务的观念,让他们学会赏识,获得成功,培育了他们多方面的情感和才能。不难想象,长期、反复、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这种教育无疑是教育的较高境界。

总之,教育创新是必需的,但不能猎奇。

求同而不存异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跨国公司决定辞退一位员工时,这位员工以具有30年工作经验为由向公司老板申诉,不料老板回答他道:“不,你只有一年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这句话耐人寻味。一些教师为什么从教几十年,总是那一套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更淡不上创新,教学成绩平平,这与他们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思考,迷信书本,机械教条有关。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不思进取,那么将要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缺乏危机意识的人,其生存意识越薄弱,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一只青蛙落到了冷水锅里,它一点也不紧张,在锅中缓缓地游动着,但是锅中的水正被慢慢地升温,等到青蛙觉得有危险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跃出这口大锅了,最后只能慢慢地死去。如果它落到热水锅里,那它会立即觉察危险,一跃而起脱离险境,决不会落到被煮熟的境地。为什么?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青蛙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消极、被动,而后者敏捷、主动,所以采取的行动和结果也迥然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舒适、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埋下失利的隐患,潜伏着危机的信号。如果摆脱不了旧有框框的限制,就会使自己的斗志逐渐消磨,不思进取。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任何一个变化都是从一些细微处逐步开始的。

创新实际是一场变革,一种革命,而且往往是缘于困境,面临着失败和挫折。这就需要有一种锐意进取、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锐气,所谓“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

德国有一位造纸厂的工人,一次因粗心大意弄错配方,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而被解雇。这位不甘失败的工人对这种废纸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吸水性特别好。于是他廉价买下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出售,称之为“吸水纸”,并且申请了专利。这位工人之所以因绝境而“发明”了“吸水纸”,是因为他在困境中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品质。

教育领域中扼杀教师、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求同伐异,压抑创新”。求同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只关注“求同”的统一性,而不注意“存异”的多样性、特殊性,就会影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打击他们独立思考的信心,直至使他们丧失了想象力、创造力,最终形成善于揣摩、迎合他人、见风使舵的奴性。

李大钊在《应考的遗传性》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有一种遗传性,就是应考的遗传性。什么运动,什么文化,什么制度,什么事业,都带着些应考的性质,就是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说些不是发自本心的话。甚至把时代思潮、文化运动、社会心理,都看作主考一样。所说的话、作的文,都是揣摩主考的一种墨卷,与他的现实生活都不发生关系。是什么残酷的制度,把我的民族性弄成这样的不自然!”

同类推荐
  • 80后集体奔三

    80后集体奔三

    80后的成长历史很特殊,他们一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他们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求学,不必担心无学可上。然而,当80后走出大学的校门,却发现毕业不包分配了、毕业等于失业了、房价涨得离谱了、结婚生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时代变革带给自己的盛宴,也同样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 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包括新闻、广告、视觉图形在内的人类传播业偏偏长期生息于工具的语境里,最终,成为“做什么”的手段或工具。更加要注意的是:这种工具性的实践与工具性的思想结伴而行,制造了相当的气候……
  •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热门推荐
  • 男主他怕掉马

    男主他怕掉马

    谢少玥死的那年,大雪纷飞,周璟跪在她坟前,一身寂寥,惟愿她下辈子忘了他……可一世重来,周璟后悔了。惟愿将他的美人捧在心尖尖。一个关于救赎,勇敢和争取的故事。
  • 辕棱

    辕棱

    “辕棱!杀了我!”一位中年男子嘶吼到,左瞳中的血色闪烁着。被他称为辕棱的东西,是个灵体辕棱通体散着红光,身着着一件古代的凯甲,铠甲之上闪着一种古铜色的光芒。辕棱手握一柄古铜色长剑剑身之上环绕着一股血戮之气,辕棱的双瞳被一股迷莫的杀气包裹。随即,中年男子提到向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冲去。辕棱闪身上前,一剑将那男子砍成俩断。“爸爸!”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留学生》2016年01月

    《留学生》2016年01月

    《留学生》杂志是由中央统战部主管、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半月刊)。杂志创刊于1920年,上月刊服务于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下月刊着眼于广大出国留学人群。杂志以高端的视野、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细节、精美的图片,综合反映广大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观点、建言、生活及思考。
  •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痴傻草包庶女遭主母设计,百般凌辱,替姐下嫁,心有不甘,试图逃婚,死于非命。再睁眼,废柴早已脱胎换骨!敢虐我者,我必废之!敢伤我者!我必诛之!精心布局,步步为营,谈笑间,斗小姑,戏二婶,杀二伯,废主母,夺回原本属于她们的一切!她惊才绝艳,琴技惊人,医术惊天,哪怕已为人妇,依然惹来众多男子注目,任他是皇子还是天子,统统被她踩于脚下!非我所爱,思想有多远,全部滚多远!背负“祸水红颜”,她命悬一线,“病秧子”夫君身披黄马褂,在百官震惊的眼神下牵着她的手走出金銮殿。谁曾想到,昔日的病秧子竟然是……,她凝眉道:“男人,你在与天下为敌?他邪魅一笑:天下?你便是为夫的天下!天下若不容你,即便覆了这天下又如何?
  • 暗夜之宸曦初来

    暗夜之宸曦初来

    她,新世纪的金牌杀手,以冷酷嗜血而闻名,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遗憾死亡,醒后惊奇地发现竟然到了一个朝中大臣之家,做了修为最低的废柴三小姐,为了不做弱者……
  • 易眼

    易眼

    从有记忆以来,每当我走进和宗教有关的地方,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害怕,吓得赶紧退出来。长大了一些以后,我一直以无神论安慰我自己,那一切只是假的,可是直到那天晚上,一群诡异的黑袍人,把我带进新的世界。易者,日月之替也,眼者,目也,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名曰易眼!
  • 重生之往事随风了

    重生之往事随风了

    王逸重生回到了十二岁的春天,且看他如何耕种生命的春天
  •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西洋老师;他,被英国宗教界抨击为“英国的叛徒”。他,描绘了紫禁城内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他,记录了外国人眼中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政治局面。《紫禁城的黄昏》是“帝师”庄士敦的怀旧集,以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中国发生的如戊戌风云、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事件,以及他的看法,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
  • 主神大人又被骗了

    主神大人又被骗了

    那年主神星系遇袭,两位大神为保护主神星,在支援未到的情况下迎战,结果系统显示主神大人下落不明,战神大人生命体征消失。主神大人最后一条指令:“找出叛徒,让他洗干净脖子等老子回来”不知多久后,主神大人携战神大人回来了,当敌方在一片尘埃中退场后,众人发现,这俩人画风怎么这么奇怪。宸潇:撒开!宿尧:不,救命之恩应以身相许,说吧,谁先许。(暴躁不服就干型主神and冷清白切黑型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