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900000016

第16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特征(1)

在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无论是具体内容、涉及的范围,还是在理论深度上都不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特征所做的分析那样深入。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成为一种现实制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并不是对现实经济制度的总结和概括,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对立物提出来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是一种理论的预见。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科学批判和对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是科学的预见。

一、马恩关于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是财产公有制度(这里的财产是指生产资料,而不是指个人消费资料)。这是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提出的基本的思想。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具体采取什么形式,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思想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性质

关于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应该具有什么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的。

第一,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建立的基础。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度发展对自身否定的结果。马克思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创造出对自身否定的条件。一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创造了否定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度的物质条件,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与财产的私有制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二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否定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度的阶级条件,因为无产阶级作为与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走向自我否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所以,以财产公有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前者是财产公有制度建立的物质条件,后者是财产公有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建立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财产公有制度并不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因为在原始社会也存在财产公有制度。但是,这种财产公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的,因而它与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财产公有制度是不同质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财产公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是现代财产公有制度。这种财产公有制度会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或不同的实现方式。

第二,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采取的形式。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是一种社会公有制度,即由全体劳动者组成的社会共同占有财产。劳动者共同占有财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涵,也是区别于私有制的一个主要标志。在这里,作为劳动者共同占有财产是以社会的名义来实现的。所以,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就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者个人只有作为社会这一整体中的一员才是财产的所有者。因此,尽管在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个人都是所有者,但这种劳动者个人作为所有者必须是以劳动者整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第三,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内容特征。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是一种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公有制度。生产资料由劳动者共同占有,也就意味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统一的,在这中间不存在任何的中介,这样才能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劳动者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共同进行劳动,并共同占有劳动的成果,这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基本思想,可以把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社会公有制度。这一财产公有制度能够消除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度的一切弊端,因而是一种具有高效率的财产制度。但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具有的特征,是一种理论预见,而不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财产公有制度的一种概括。所以,这一财产公有制度能否成为一种现实的制度,必须依据客观实际的情况,由实践来做出回答。

也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思想是一种理论预见,所以,当实践中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或建立这一财产公有制度的前提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建立的财产公有制度,就不可能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所预见的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具有的基本特征完全相同。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财产公有制度,这既要遵循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基本思想,又不能照搬马克思的设想,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实际条件相符合的财产公有制度。这样,才能使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更符合实际,具有更高效率。

2.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形式

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采取什么实现形式,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的思想是一种理论预见,因而对于这种财产公有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问题,也只能是一种原则性的理论设想。

马克思根据当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分析,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无产阶级应该首先根据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把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将夺取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①即在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在所有制方面应该采取的行动是把资产阶级掌握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建立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的观点②。可以认为,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最先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形式。因为,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是剥夺资产阶级掌握的生产资料,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因而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必然表现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因此,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首先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客观性,只要无产阶级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的形式就是国家所有制。

但是,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是一种社会公有制度,而并不是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马克思指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③如何把握马克思这里说的国家作为社会的代表占有财产是第一个行动,也是最后一个行动的涵义,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时候,把国家正在走向消亡作为是社会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中,“同社会相对立的政府或国家将不复存在。”④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以后,国家的职能也就趋向消亡。国家消亡了,当然也就不存在国家所有制。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最先采取的形式,但不是社会主义真正建立以后的公有制度采取的形式。显然,从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马克思把国家的消亡过程看得过于简单,对国家存在的长期性预见不足,因而这也就决定了他把国家所有制也只看作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过渡时期,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最先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在实现形式上并不一定采取国家直接经营的方式。这种国家所有制具体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方式,要根据生产力的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决定。恩格斯在晚年把租赁制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恩格斯把租赁制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关键是要解决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经营问题。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如果不具备由国家来直接经营的条件,那么,就必须把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交给个人或集体经营。国家是否能够做到把生产资料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集体经营呢,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因为如果国家无代价地把生产资料交给个人或集体经营,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要保证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实现,就不能无代价地把生产资料交给个人或集体经营,就必须收取租金。这样,国家所有制就采取了租赁制的实现形式。恩格斯指出:“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一切劳动工具和全部工业……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所以,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一切劳动工具,无论如何也不排除承租和出租的保存。”⑤把属于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出租给个人或集体从事经营活动,并向个人或集体收取租金,这就是恩格斯设想的把租赁制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在过渡时期,国家所有制以租赁制作为实现形式,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所有制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实现形式上的一种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设想。可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已经认识到,国家所有制建立以后,要使这种所有制形式能够有效地运行,还必须解决好它的实现形式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实现形式,必须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都把合作社生产经营作为一种主要形式。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向完全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财产公有制度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制,但这种国家所有制实行的是合作社生产经营。恩格斯指出:“在向完全共产主义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⑥“我们一旦掌握政权,我们自己就一定要付诸实施:把大地产转交给(先是租给)在国家领导下独立经营的合作社,这样,国家仍然是土地的所有者。”⑦把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经营,这只是国家所有制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采取的实现形式的问题,并不影响国家所有制的性质。对此,恩格斯强调指出:“事情必须这样来处理,使社会(即首先是国家)保持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样合作社的特殊利益就不可能压过全社会的整个利益。”⑧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暗含了马恩的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如果说一种所有制的性质是单一的,那么它的实现形式则是多样化的,而且不同的实现形式又是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基本思想

当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一种现实开始了它的实践以后,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就不再是停留在理论设想上了,而是在实践中需要解决好的现实问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通过实践,列宁对国家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1.关于国家所有制的基本思想

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认识基本上是和马克思、恩格斯一致的,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全体劳动者平等地成为国家的雇员,并从国家那里平等地领取报酬。这一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写的《国家与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列宁指出:“计算和监督,——这就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调整好’,使它能正常地运转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雇佣的职员。其他公民都成了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同等地领取报酬。”

“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的工厂”。

在国家所有制问题上,列宁的看法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的地方在于,列宁认为不仅在过渡时期需要实行国家所有制,而且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需要保留国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将存在一个很长的时期。这是因为,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国家不会迅速消亡。在社会主义阶段,还需要有国家来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的平等与分配的平等。国家消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到了完全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过程才会终结。也就是说,列宁始终是把国家所有制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只要国家存在,国家所有制也就存在。只有到了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才会完全消亡,国家所有制也才会消失。

同类推荐
  • 稳定型经济

    稳定型经济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那就是稳!在全球化竞争中,兔子和狼、羊和老虎共舞,由于各自实力不相当,不能奢求速战速决,只能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奥田广弘曾说过:“我们仍然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我们需要改变,但条件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在取得的良好利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必须把商品的质量看成是自己企业的生命,坚持保证自己商品优良的质量,让顾客认为自己花了钱值得。必须积极实施产品创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全部创新的结果,是企业创新的载体。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做了细致全面的解析。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从此让你面对经济学不再望而生畏。本书包含经济学基础原理、经济学常用术语、市场经济学、市场结构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厂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经济形势11篇内容,包罗万象,是经济学爱好者的首选读本。
  •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本书分为九大编,分别介绍了消费、生产、职场、理财、爱情、婚姻等方面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既新颖有趣,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我们力求让读者认识到经济学“诡”计多端的一面,从容看清商家使用的花招,以及经济学到底在我们身边布下了什么迷阵,到底生活中都隐藏了哪些秘密。到底工作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让读者把经济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你既能在精神上得到知识的愉悦,在诡计、陷阱和谎言背后读懂经济学,更能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经济学家特有的”法眼”识破一切机关,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 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中国房地产究竟怎么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被房地产绑架?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末日审判何时到来?房地产行业真会要面临灭顶之灾吗?即使房价下跌了,真的能做到人人有房,“居者有其屋”吗?
  • 金融风暴(上)

    金融风暴(上)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热门推荐
  • 萌妻追夫:boss老公,快投降

    萌妻追夫:boss老公,快投降

    她以为自己嫁的是个谦谦君子,风度翩翩。没想到啊没想到,他是人外君子,人内饿狼。“陆景夜,你个披着君子装的恶狼。”徐小兔扶着腰抱怨,“我徐小兔,要和你离婚!”“离婚?你觉得可能吗?”陆景夜的眸子暗了暗,走到徐小兔面前把她扛起扔在了床上......徐小兔啊徐小兔,自己种下的果还得自己尝啊......
  • 下在舞夜后的雨

    下在舞夜后的雨

    本就因为合适而选择在一起的两人,却因为他的挚爱的归来,而分崩离析,两人能否再续夫妻情缘?亦或就此相忘于江湖?
  • 尘垢

    尘垢

    世人皆欲长生。道阳始祖著《太虚指玄经》赠于世人。却不曾想,一本经书引起众人兵戎相向。灭不尽的是欲望,看不透的是人性。一普通山间的酒肆少年,本该平凡一生。可惜还没来得及涉入红尘,命运便将他踩在脚下,“定数”二字让痛苦的他动弹不得。无助、恐惧、无力感。他真实地活在人间,又宛如困于地狱。难以道尽的是命运。不能做那趴在地上责难命运却受一辈子践踏的蝼蚁,在死之前,至少要做一次飞蛾,猛扑向那团熊熊烈火,用自己的一切来宣告对世界、对命运的抗争!总有些尘垢残余世间难拂尽,注定需些人挽剑以血来洗涤。
  • 寒冰少女蜕变记

    寒冰少女蜕变记

    寒冰少女冰残雪从冰山到阳光却又跌落谷底...友情的背叛,这一切的一切是一场阴谋还是老天的不公。寒冰少女最终该如何选择?
  • 你身上有橘子的香味

    你身上有橘子的香味

    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欢笑,泪水,汇聚为万千的文字。旅行,寻找。只为了那个一直停留在心中如丁香花的女孩。只恨时间太匆匆,让人来不及与你道别。青春只有一次显得格外珍贵,只是谁也没有告诉我如何才能抓住它。“喂,橘子,你知道吗,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晴天,因为晴天可以做太多的事,那样就太美好了。而雨天恰恰相反,这样我就会觉得我那一天也过得和别人一样充实!哈哈。”
  • TFBOYS之微笑的面对

    TFBOYS之微笑的面对

    该小说讲述了tf和三个女孩子的故事。女孩也算四叶草。三小只要表白可是遭到新转生的威胁~
  • 造化传承

    造化传承

    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故事从地球开始,为了给妹妹治病,罗铮参加了一个宇宙探险计划训练营。十年后,计划成行。通过虫洞穿越,探险外星域的飞船向数百亿年光年外的目的地飞去。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罗铮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来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修仙世界,这是一个和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已知的科学常识都被颠覆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如何生活,又一步步成为强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天涯追寻记

    天涯追寻记

    玄明老祖,.一生孤傲,.只为伊人,.亲朋偕抛,.为人极端,才情绝高,.万事由心,.情劫未了,.无天护身,无法开道,踏遍宇内,丰都随行,前世一生,今生重现,童年天真,历经磨难,流荡半生,追寻真情。情劫随身,能否渡过,此书自现
  • 终极天穹

    终极天穹

    天穹大陆人人练武,各种种族生活在这块大地之上,强者林立。一场瘟疫,一个奇怪的婴儿,他将给这个大陆带来什么样的精彩绝伦的演出,有将引出如何千奇百怪的事件龙蛇混杂,千奇百怪,他能否找出自己的身世?能否登凌绝顶!
  • 碎脸女友

    碎脸女友

    于非鱼是一所烂校的学生,虽然放了假却仍因为买晚了机票而被滞留在学校里。一天,在他打工坐公交回学校的途中,他看到自己身旁坐了一个贼拉漂亮的女学生,而且还穿着齐内的超超短裙。正当他龌龊心起准备谋求福利的时候,却被自己眼前的这一幕吓呆了……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呢?而当他回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宿舍时,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