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700000010

第10章 庄存与的《春秋公羊》学(5)

从经学史来看,庄存与的追求大义,开启了晚清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而今文经学自汉代以后就湮没无闻,龚自珍许庄存与百千年来之“一人”,是有一定道理的。龚自珍说庄存与的“自韬污受不学之名”,是为了“阴济天下”,即儒家一直追求的经世致用,这与阮元说庄氏之学“取法致用”是一致的。所以,追求大义并不是庄存与经学的目的,他经学的目的在于用圣人之道经世致用。这种经世致用的精神,正好是以文字训诂为宗的清代汉学最为缺乏的。而帝王导师的特殊身份,使他的著作中充满着通过帝王践行圣人之道以经世致用的热情说教。

总之,庄存与在经学上处处表现出与当时汉学的不同:汉学以《说文》为据,庄存与则笃守《六经》;汉学宗许慎、郑玄,庄存与则直接孔、孟;汉学重文字训诂,庄存与则讲求微言大义;汉学埋头于故纸堆中,庄存与则力求经世致用;汉学以所谓文字训诂之“实”,反对宋学所谓“虚”,仅有对宋学的否定,庄存与则对汉以后的经学都有所批评,带有超越已有一切经学派别的意义。

二六经大义的发明

庄存与从六经当中所要发明的大义究竟是什么?据他说:

(孔子)自卫返鲁,正《礼》、《乐》,顺《诗》、《书》,作《春秋》,赞《周易》,始终条理,总圣知之事,致中和之极,金声而玉振之,俾宓牺、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传之,万世不变,以振民育德。(庄存与:《彖象论》,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11页。)

在庄存与看来,孔子的《六经》是集合了自宓牺以后的所有圣人之道。(庄存与的侄子庄述祖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臣闻羲、农之道,原于《易》;尧舜之德,著于《书》;文武之功业,歌于《诗》。”(《皇上七旬万寿颂序》,《珍艺宧文钞》卷一,第1页)。)这一圣人之道既体现于宓牺诸圣的“振民育德”,也是后世君王“振民育德”的不二法则。因此,《六经》所言是“万世不变”的绝对真理,他所要发明的大义就是这一具有万世效应的圣人之道。

这一圣人之道的大义,在庄存与的论说中有两个主要内容。从哲学上讲,是以天为其根本的形而上层面;从政治上讲,是维护以三纲为中心的尊卑等级制,实行严君子小人之辨的贤人政治的形而下的现实层面。

庄存与认为,《六经》之义无不是以天为本,如他说:

《易》有太极,太极者何?曰:天也。天为始,其始莫先焉;天为大,其大莫外焉;天为尊,其尊莫尚焉;天为一,其一莫二焉。始也、大也、尊也、一也,极之义毕矣。是故阴阳成象,天为之极;刚柔成形,地为之极;仁义成性,圣人为之极,三极之谓也。(庄存与:《序卦传论》,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89页。)

天具备始、大、尊、一等各种含义。《易》所言太极就是指天而言,而不是在天之外,另有一所谓太极,而道、理等都是天之道、天之理。在他看来,六经及子思、孟子、董仲舒的著作,都是作如此说的,无一例外。在天之外、之上,别出所谓道、理,甚至将道、理置于天之上、天之先,则是魏晋人与宋儒用道、释淆乱圣人之道的邪说:

今辨其惑,曰:《系辞传》、子思《中庸记》、《论语》述孔子之言,皆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魏晋小人窃其近似者,解以老氏之旨,附之释氏之家,此一大乱也。后人悦老氏释氏之书,以为圣人所不及,儒者不察其本为魏晋谬解而附益之者,悉举其所窃六经之近似而以为六经之所自有,今反求而后得之,圣人不传之秘也。(庄存与:《四书说》,第3页。)

经过魏晋人引老庄之说,附益六经,而有在天之外、天之上言道之说;经唐、宋以后的儒者在老庄之外,又引进释氏之说,而有在天之外、天之上言理,及其无极生太极等说。所以,他特别喜欢援引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一语,来批评把道、理独立开来,而置于天之上的种种谬说。而强调天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将天视为世界万物、社会人事的最终决定者,的确是先秦、汉代儒家哲学的观念。因此,庄存与的以天为本,在哲学上带有回复到原始儒学,而否定自汉以后儒家哲学的意义。

庄存与所说的天,是包含阴阳在内的。但是,他所说的阴阳并不是形而下之器,也不是阴阳二气,而是形而上的道。不仅阴阳是形而上之道,地的刚柔,人的仁义因其禀于阴阳,在他看来都是形而上的道的表现。他说:

阴阳在天,固上也;刚柔在地,仁义在人,位则下;而皆禀于天之阴阳,形而上也,是以谓之道。器则谓夫在地成形者也,谓夫圣人所制而用者也,形而下也。(庄存与:《序卦传论》,第39页。)

阴阳与刚柔、仁义虽有位的上下不同之分,但是,都是本于天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之道,所以,庄存与说它们都是形而上的道,而反对将其视为形而下的器。他的这一解释,不仅是反对以物质的阴阳或是以形而下之器释天,将至尊之道贬斥为至卑之物,而且是对天与道的不可分离、道只能是天之道的强调。

因此,离天言道、离天言理,都是不符合以天为本的。故老庄道家的“道生一”、“无生有”诸说为庄存与所痛斥,而且宋儒的“尊理而卑性命”之说,也为庄存与所不遗余力地批驳:

后之儒者尊理而卑性命,有义理之命焉则尊矣,有气数之命焉则卑矣;有义理之性焉则尊矣,有气质之性焉则卑矣。……是性命析而理完,性命卑而理尊也。故其言天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命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性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必曰天也、命也、性也,即理也,惟理自尊,则不曰即天也、即命也、即性也。然而,问其何在,则曰在物为理。吁!莫尊于物,而天也、命也、性也,皆赖之以尊。……信乎大道之要,至论至极矣,岂其然乎?(庄存与:《四书说》,第6页。)

庄存与认为,人的仁义之性,贵贱之命,都是本于天的,故应该与天一样,受到尊崇。但是,宋儒以所谓理凌驾于天之上,天、性、命都失去了应有的尊贵,而必须依附于理才可以得到认同,这是与圣人之道根本背离的。故庄存与对朱熹为代表的宋儒以理为最高范畴所讲的“理一分殊”等说,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不仅宋儒如此,而且经学史上还有许多人都不承认以天为本,以至庄存与叹息道:“读祖伊、祖己之书,而不知天、不知性、不知命,何其人之多且久也!”(庄存与:《尚书既见》卷一,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6页。)这一“多且久”的叹息,实带有对历代经学的否定之义。

然而,庄存与的以天为本,只是为现实社会寻求一最高的依据,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类社会。而在现实社会,庄存与最强调三纲,他认为三纲之义是圣人本于乾坤而定,是天下最大的理:

天下之理莫大于三纲,君为臣纲,君以易知(乾),臣以简能(坤);父为子纲,作述之谓也;夫为妻纲,天子之于后、日之于月、天之于地也。成位乎其中者,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其惟文王乎?古人有言曰:“《易》始乾坤;《诗》首《关雎》。”故孔子以为《易》之兴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2页。)

在庄存与看来,《易经》的乾坤,《诗经》的以《关雎》为首,都包含着圣人的三纲之义。魏源在为庄存与遗书作的序中,也引《韩诗外传》的“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序,则日切磋而不舍也”(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236页。)之语,来说明庄存与所最为关心的就是以三纲为中心的社会、人际关系。他以三代为理想之治,就是以三代的君臣、父子、夫妇各得其位来说的,他在《毛诗说补》、《春秋正辞》中指斥幽、厉与春秋时的天下无道,也多从三纲的失序予以说明。

三纲之中,庄存与最重视君臣之义。他说:“君臣之义,天地之大义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57页。)而君臣大义又以维护人君的尊严为其关键。这在庄存与的著作中,处处有所表现。例如,他在《彖传论》中一再说:“彖以五断,典常也”,“乾尊五贵,典常也”云云。对庄存与思想有精到见解的蔡长林博士指出:“综观《味经斋遗书》,可以说,不论是对三代理想的正面颂扬,或是对礼衰乐败的伤痛,还是《诗》、《易》、《春秋》、《尚书》、《周礼》、《四书》、《乐说》,都是他借以阐释三代圣王理想的工具,而且是纯从维护人主尊严的角度来思考所作的论述。即使日月星辰之运行,八卦奠卦之次序,六爻之升降进退,也要朝此方向解释。”(蔡长林:《常州庄氏学术新论》,第135页。)对君主权威的维护是庄存与所言大义的根本内容。

从庄存与的整个思想来看,他对君主权威的维护与他以天为本的思想是相通的,他所要维护的君主乃是受命于天的圣王。庄存与说:“自古圣人必受命于天,尧、舜、禹、汤、文、武为君,周公、孔子为师,皆天佑下民而作之,以助上帝。”(庄存与:《四书说》,第4页。)“王者之教,必取法天地。”(庄存与:《彖象论》,第6页。)因此,庄存与所言君王是受有天命,并且行事取法于天的君主,他们不过是天意或是天命在人世间的执行者。而这样的君王只有尧、舜、禹、汤、文、武才可配称。那么,他向皇子教学时对维护君王的尊尊之义的反复强调,应该主要是借以后教育皇子,使皇子认识到只有尧舜三代的理想君王才是值得尊崇的君王,以便让他们以尧、舜、禹、汤、文、武为学习的榜样。这与汉代儒生借天来诫告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汉儒是从天的角度警惧人君,而庄存与是从圣王的正面形象来引导人君,其归宿都是要使人君合于天道、天命。

但是,庄存与所说的三纲各得其序,人君为政合于天,只是在理想的尧舜三代才存在的。而三代以后的历史与现实都无情地说明,人君并没有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圣王,社会更多的是三纲失序的状态。而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在庄存与看来乃是由于人君忽略了圣王的“君子小人之辨”,没有实行贤人政治所致。庄存与说:

《易》之所以作也,乾、坤为之门,八卦体所撰。通其德,明示天下以君子小人之辨,能事毕也。阳卦示君子之道,不名震、坎、艮为君子也;阴卦示小人之道,不名巽、离、兑为小人也。天以阴阳示圣人,圣人奉若天道,立六子之卦以辨君子小人。……好色则伐性短年,亲小人则坠命亡氏,三季之衰,皆由女子小人相为表里。迄于幽、厉,无汤、武之德以济之,二君一民之祸乱,日相寻而不已焉。孔子赞《易》,不忍不言,不忍不尽言:“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言王道兴废,其要归有如此之可,如此之不可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56-57页。)

“君子小人之辨”在上本乎天的阴阳之道,在下关系到王道的兴废。君子与小人,此消则彼长,势不两立。“小人道长,不在位者,焉得不为君子;及其消也,在位者,焉得有小人”(庄存与:《彖传论》,第2页。)。君子小人之道的此消彼长,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亲君子,远小人,则王道兴;反之,则王道废。庄存与认为,这是先代圣王教诲其子孙保有天下的大训,然而,不肖子孙反其道而行之,惟小人、妇人是用,而有“倾城”之乱的发生:

教也,诲也,先圣王之大训,所以为子孙常也。日相畔而反之,而无还忌曲顾之心,惟嬖妾刑余人之辟讳是遵是奉,是崇是长。阴傅之羽翼,阳擅之威福,是以降乱阶厉,果倾其城也。夫忍于弃先王之教诲,而不忍逆妇寺之请谒,乱果生妇人乎?抑犹在惟妇言是用者乎?人主而惟妇言是用,则其国宁复有公卿大夫哉?(庄存与:《毛诗说》卷二,第9页。)

所以,庄存与在关于《易经》、《诗经》、《尚书》等书的论说中,总是反复论说小人之害,君子之宝贵,再三叮咛:“人君立于无过之地,必先勿用小人,小人退则君子进,君子进则国安宁”。(庄存与:《系辞传论》,第60页。)

庄存与的君子小人,虽然也含有道德的意义,包含着对崇高道德品质的规定,但是,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概念,分别用以指代政治上的贤人与奸小之徒。如他称君子为“上相上将,贤人宅之,民之望也,国家之镇也”;小人为“藉大权,假高位”,“流俗所轻”的“险劣嵬琐之人”(庄存与:《毛诗说》卷二,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2页。)。因此,庄存与的严君子小人之辨,实是希望在现实政治里,人君能够实行贤人政治,把君子贤人安排在国家的关键职位上,让他们充分地发挥作用,虽不一定就有三代之治的再现,但至少可以保证国家的安定,使人民得到安定的生活。而魏源说:“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238页。)庄存与的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论,不排除对和珅的影射,但又绝不是仅仅因和珅而发。它更多的是庄存与在研读六经与对王朝兴废、政治治乱的思考中,对经学大义及其价值的认同,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

从形而上对天的绝对权威的肯定,到形而下对以尊尊为核心的三纲的肯定,构成庄存与由六经而言大义的两个主要内容。天的绝对权威为形而下的三纲提供神圣性,三纲使形而上的天道、天理得以落实。这一理论构架及其内容,最为接近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理论。(蔡长林在其《常州庄氏学术新论》(第90-91页)中说:“存与于行文之间每带董生语气,尤喜援引董仲舒所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彖象论》,第38页),‘《春秋》者礼义之大宗’(《尚书说》,第16页,《四书说》,第68页),‘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尚书既见》卷三,第11页,《四书说》,第3、33页),‘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四书说》,第49页),‘不若德,不听罪,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书既见》卷一,第6页)等招牌用语为据。可以说,董生所陈天尊地卑、人伦秩序的大一统之论,方是庄存与《春秋》学的大宗。”庄存与的整个经学如此,他的《春秋》学更是如此。)由此来说,庄存与的由六经所言的大义,实主要以董仲舒为本。这在《春秋正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四节庄存与的《春秋正辞》

《春秋正辞》是庄存与最重要的经学著作。此书与庄存与的其他经学著作,都是庄存与经学思想的体现,在基本观念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晚清出现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与庄存与的《春秋正辞》以《公羊》为主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从而使该书在清代经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并引起后人的格外关注,以至一些人探究庄存与的经学,多以《春秋正辞》为据,甚至用以替代庄存与的整个经学。这样的结果,不仅无助于对庄存与经学的正确理解,反而造成了许多对庄存与经学尤其是对于《春秋正辞》的误解。只有把《春秋正辞》作为他经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置于庄存与的整个经学思想体系中来研究,才可能对《春秋正辞》做出合于庄存与经学思想的解释。

同类推荐
  • 行路集

    行路集

    那些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仿佛看到了那位稚气的孩童缓步走来,在美妙的钢琴声中微笑,在森森的古宅中嬉闹,在漫天的细雨中陶醉,在雄奇的积雨云中哭泣……孩童慢慢地长大,社会渐渐失去对他的包容,伴随着些许无奈和莫名的感伤,青涩的年华在梦想中激进,在悸动中痛楚,在传统中挣扎,在愤怒中呐喊……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偶然,因为拥有相同的理想而陪伴着他……文学与音乐,梦想与执着,邂逅与感动……那刹那间迸发的热情,往往冲破了理性的禁锢,在围墙的内外恣意欢舞着,演绎着一场场动人心弦却缥缈无形的坚持……
  • 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

    文集共收集作者精选作品77篇,约20万字,作品的主人公多以农民为主体。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写人记事类,约29篇,主要刻画的是一些成功的农村乡镇企业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的奋斗精神,详细记录了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第二辑为散文随笔类,约33篇,分为家人家事、养成盘点好习惯等内容,叙述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让文字关注地方文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第三辑为评论类,约15篇。主要还是以农民为主体,作者见证了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靠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事例,表达了对他们的钦佩之情。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鹅毛信文库第一辑·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鹅毛信文库第一辑·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缩短中学生与文学大师之间的精神距离,让前者写作与后者创作牵手且共舞,这是《鹅毛信文库:大师是怎样写作的》的一个创意。此创意由“材”、“主题”、“构思”、“句式”、“隐喻”、“预言”、诸环节串成智慧链。
  •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两小无猜遇见你

    两小无猜遇见你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遇到了他。这或许是缘分,亦或许是命运。
  • 肆然路

    肆然路

    人生苦短,当对得起自己。何为不枉此生?不过肆然于路,心之所向,路之所往。常言道,世无规矩,不成方圆,却问何规何矩,何人可定?女主过得很随性,还要带男主一起混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闪婚的季节

    闪婚的季节

    木槿槿被朋友称之为灭绝师太,从小到大跟她表白的人半个月不断,甚至有人认为她是玻璃。没办法,人长得好看,成绩也喜人,可是从来没有负面绯闻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 安知囚归鸟

    安知囚归鸟

    繁华世道,人心叵测……她来到本该熟悉却无比陌生的城市四年,千方百计要找的人却与命中的他息息相关。爱一个人已是不易,为他甘愿放下武器披荆斩棘更是难事。商业的战场上本就步步为营,她却在叫做爱情的城池里防不胜防。为了他,她甘愿放下恩怨。可他呢?她说:“我不后悔遇见你,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心如刀绞。”他说:“但放弃你我做不到……”
  • 葬天岛

    葬天岛

    小时候从老辈人物那里听来的一个故事,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充满了幻想,幻想着自己能够找到故事中的那个地方。那是一个名为“葬天岛”的地方,相传它在蓝天上的某片白云中,是世间最美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长大的孩子已经不相信这个故事了,因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地方,一切都只是编出来的故事而已。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这个地方真的存在于世间,于是就跟偶遇的一个老同学踏上了追寻这个地方的路。葬天岛,到底是什么地方?又会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呢?注:本作品不得转载,除非取得我的同意。
  • 一宠成瘾:亿万BOSS不好惹

    一宠成瘾:亿万BOSS不好惹

    三年前,为了心爱的男人刺杀席暮阳,不料刺杀失败,身负重伤。三年后,她摇身一变,成了当红巨星,还有了未婚夫。然而因为那一双桃花眼,自此被席暮阳纠缠……当爱上他的时候,记忆重拾,原来自己竟是刺杀他的杀手……她生来冷艳,三大BOSS强势追逐,为了她,一个个不惜对战,掀开一场争夺战。她,为了跟席暮阳一起,不惜背叛组织,不惜毁了婚约,却发现,这个男人却是害她家破人亡之人……
  • 传奇之人

    传奇之人

    异人陶庆,为了改变自己曾经的人生,制造了一次穿越重生的危险动作,事实上成功了,异人陶庆要人生不再有遗憾。
  • 良缘喜嫁

    良缘喜嫁

    这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努力将自己嫁出去未果。最终被一旁虎视眈眈的大灰狼捉走之后,与之同甘共苦、喜结良缘的故事。
  • 勿忘草牵绊星辰花

    勿忘草牵绊星辰花

    经历三世,悲欢离合都尝遍,梦回三生,你勿忘我。第一世,他是秦王嬴政,她是赵国大夫之女,救他一命,相约永世不忘。第二世,他是大唐太子李弘,她是大唐太子妃‘哀皇后’,只愿他好。第三世,他是帝国少爷,她是帝国神秘总裁,真正尝到离合的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