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700000002

第2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2)

一《春秋》本鲁史而作

在赵汸看来,《春秋》所以有上述两大内容是由其书的性质决定的。经学家以六经皆圣人之书,赵汸也肯定六经出于孔子。但是,他又认为六经有作、述之分:

昔者,圣人既作六经,以成教于天下,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盖《诗》、《书》、《礼》、《乐》者,帝王威德成功已然之迹;《易》观阴阳消息,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裁鲁史,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春秋属辞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篇》。)

六经中的《易经》等五经仅仅是述而传之,唯《春秋》有述有作。因此,六经中只有《春秋》为孔子制作之书,而《礼记·经解》说的“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之失乱。”郑玄注:“属,犹合也。《春秋》多记诸侯朝聘会同,有相接之辞,罪辩之事。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春秋》习战争之事近乱。”孔颖达疏:“属,合也;比,近也。《春秋》聚合会同之辞,是属辞;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春秋》习战争之事,若不能节制,失在于乱。”),就是对孔子制作《春秋》的最好说明。对《春秋》应当从“属辞比事”来领会,才能够抓住其特点。赵汸自己多次说道,他对《春秋》的真正体悟就是从此而来的,而《春秋属辞》之名也取自于此。以“属辞比事”来论说《春秋》,是赵汸《春秋》学的基本点。

所谓“属辞比事”,主要是指孔子著作《春秋》的特点,即孔颖达所说的“聚合会同之辞”,“比次褒贬之事”。属辞比事就得有属、比之例,辞之属、事之比合于例,才能使所属之辞、所比之事不乱,“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礼记·经解》。此语也被赵汸在《春秋属辞》等书中一再引用申说。深于《春秋》在属辞比事而不乱,则《经解》所谓“《春秋》之失乱”,当指属辞比事之失,即辞不相属,事不相比,而非郑玄、孔颖达注疏所说的是指《春秋》习战争之事。)。蒋伯潜先生说:“于文字中求《春秋》之义,则必属辞比事,以寻绎《春秋》书法之异同,而发现其所以异同之点,此即所谓例也。《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曰:‘比,以例相况也。’就《春秋》经文书法之大同小异者,或事似相同而书法则有异者,以相比况,而发现《春秋》之义,于是得其书法之凡例,此治《春秋》者所谓例也。”(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62页。)用所谓例来分析《春秋》之辞与事,就是属辞比事。这是对属辞比事的正确说明。赵汸以“属辞比事”为治《春秋》的根本,由此决定了他的《春秋》学主要在于用所谓例来分析归纳《春秋》的文辞与事件,这与杜预治《左传》重视发凡明例是一致的。其中虽有对孔子所寓之义的论说,但是,与《公羊》、《穀梁》的专求微言大义是有所不同的。由例来判定并一一论说《春秋》,则缺少变通,而《公羊》学的讲求微言大义重视的则是变的精神,即董仲舒所说的《春秋》无达辞。

在赵汸看来,孔子制作《春秋》并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据鲁国史记而成。他说:

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功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春秋集传序》。)

孔子制作《春秋》是根据鲁史加以笔削,通过对伯主功过的列举寄寓圣人所要表达的“义”与“法”,故《春秋》为圣人经世之书(赵汸此说本于庄周,他在《春秋属辞序》中明确说:“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辩’,此圣人制作之本意也。”)。此说既承认《春秋》与鲁史的联系,又认为《春秋》非史书可比,而是可以用来治国经世的法典。这既不同于《公羊》、《穀梁》的专求微言大义,也与《左传》仅仅从史实的角度来认识《春秋》是不同的。

孔子是如何本于鲁史并加以笔削来制作《春秋》的呢?赵汸说:

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一国之事。《春秋》,鲁史策书也,事之得书不得书,有周公之遗法焉,太史掌之,非夫人之所得议也。吾,鲁司寇也,一旦取太史氏所职而修之,鲁之君臣其能无惑志欤,然则将如之何?凡史之所书有笔有削,史所不书,吾不加益也,故曰其文则史,史主实录而已。《春秋》志存拨乱,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学者即是而求之,思过半矣。(《春秋集传序》。)

赵汸自己曾明确地表示,他这一论说本于孟子。《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借孔子之口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事,则主会者主之;其词,则丘有罪焉耳。”与孟子之说大略相近。但是,孔子说“其词,则丘有罪焉耳”,与孟子述孔子“其义则丘窃取之”,两者是不同的,一从“词”上说,一从“义”上说。而赵汸是明确反对从文辞上说“丘有罪”的。《春秋属辞》卷一五《辞从主人》说:“至公羊氏乃曰:其辞则丘有罪焉尔。又曰: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不知己之有罪焉而。又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其意以为,《春秋》制言之体,皆出圣人,而不得其所以为言者,故曲为之说。夫策书之法,内恶讳之,而外事从告,与史氏杂志以讦为直者不同。韩宣子,晋卿也,观书而大史氏不隐者,以其文辞犹存成周旧典,非史氏私书比也。孔子非史官,亦非现大夫也,请修国史,而时君时相不以为疑者,其事其文皆乃鲁史之旧,虽有笔削,而无所增加也,则其辞何罪之云?定哀之际书事与隐桓以后不殊,而亦何微之有?盖孔子尝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非辞之谓也。其言之所自出,与孟子同,与口传失真,则去之远矣。”)因此,孔子制作《春秋》可以用“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来概括:就史而言是对鲁史有笔无削的实录,就义而言是通过孔子的笔削来体现的。因此,《春秋》就包含着史与义两大方面的内容。

这两大内容中,史是基础,孔子之义就是在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史的笔削来体现的。故要明孔子笔削之义,首先必须先明其史。而史有官修的正史与一般的史氏私书之分,正史载于策书之上,而史氏私书载于简牍之中。赵汸说:“策书者,国之正史也。”“古者非大事不登于策,小事则简牍载之,故曰国之正史也。”(《春秋属辞》卷一。)“夫策书之法,内恶讳之,而外事从告,与史氏杂志以讦为直者不同。韩宣子,晋卿也,观书而大史氏不隐者,以其文辞犹存成周旧典,非史氏私书比也。”(《春秋属辞》卷一五。)赵汸在其著作中所言之史一般是指国之正史。而史有史例,明史则必须知晓史例。所以,赵汸说:“故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明,则凡以虚词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而自破。”(《春秋集传序》。)以明策书之例为治《春秋》之始,是赵汸《春秋》学的特色,这实际上是一种偏重于《左传》的治学方法,因而,赵汸此说受到编纂《四库全书》的汉学家的称许,被许为“可谓得说经之要领矣”(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提要)。赵汸在《春秋属辞》中以经例来属、比《春秋》所记之事,就是由此而来的。

赵汸认为,策书之例是历代太史官所掌,并为史官所一直遵循而不改。策书之例是规定史官记载一国之史所书的对象、事件,包括哪些当书、哪些不当书的不同凡例。赵汸在《春秋集传序》中归纳出来的策书之例有十五例,而这十五例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其一,从第一例到第七例,是史官记载本国历史所必须遵守的史法:

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曰,公即位不行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逆夫人,夫人至、夫人归,皆书之;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礼,则书卒,君见弑,则讳而书其薨;五曰,适子生,则书之,公子大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女嫁为诸侯夫人,纳币来逆,女归娣归,来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书来逆而已;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之,军赋改作逾制,亦书于策:此史实之录乎内者也。

其二,从第八例到第十一例,是史官记载本国以外的历史所必须遵守的史法:

八曰,诸侯有命,告则书,崩卒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九曰,虽伯主之役令,不及于鲁,亦不书;十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适诸侯,虽告不书;十一曰,诸侯之大夫奔,有玉帛之使则告,告则书:此史氏之录乎外者也。

其三,从第十二例到第十五例,是史官记载国内外历史都必须遵守的史法:

十二曰,凡天子之命,无不书,王臣有事为诸侯,则以内辞书之;十三曰,大夫已命,书名氏,未名书名徽者,名氏不书,书其事而已,外徽者书人;十四曰,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将尊师众称某帅师,君将不言帅师;十五曰,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之:此史氏之通录乎内外者也。

赵汸是据《左传》来说策书之例的,因此,他所说的“录乎内者”是指记录鲁国历史的史例;“录乎外者”是指记录鲁国以外的诸侯国历史的史例;“通录乎内外者”是指记录通用于鲁国内外包括天王、天变在内的史例。赵汸认为,策书之例是史官在进行历史记录时所必须遵守的法则,鲁国的史记《春秋》就是完全按照策书之例来著作的。

二《春秋》存策书之大体

孔子制作《春秋》,是对鲁史加以笔削来完成的,而不是像史官那样固守策书之例来著作。所以,孔子的《春秋》虽然不同于鲁史,却又以鲁史《春秋》为蓝本,存有策书之大体。赵汸认为,存策书之大体乃是孔子笔削之义的首要之义,故他的“笔削之义有八”,列“存策书之大体”为第一,而发明“属辞比事”的“《春秋》教”的《春秋属辞》也首明“存策书之大体”。他说:

笔削之义有八,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凡策书之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功,曰公即位,曰逆夫人,夫人至,世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公子卒,曰公大夫出疆,曰盟会,出师,曰国受兵,曰祭祀蒐狩越礼,军夫改作逾制,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好,曰玉帛之使。凡此之类,其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鲁史也,策书之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春秋集传序》。)

策书之例是史官之法,而存策书之大体是孔子《春秋》对鲁史的大略保存。前者属于史官之史的范围,后者属于圣人之经的范围。所以,赵汸以策书之例为史官之法,而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孔子笔削之首义,二者是有所区别的(赵汸多次明确说,存策书之大体是孔子笔削之义,策书之例才是史官之法。有学者论述说:“在《春秋属辞》中,赵氏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史官之法,以‘假笔削以行权’、‘变文以示义’、‘辨名实之际’等为笔削之旨。”(见《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论庄存与的公羊学》)将二者混而为一,不合赵汸之义。)。但是,存策书之大体又是对史的保存,故虽不等于鲁史,却存有鲁史,这就是赵汸说的“以为犹鲁《春秋》也”。

《春秋》中存有策书之大体,是通过对鲁史的有笔无削来实现的,赵汸说:

夫子作《春秋》有笔焉,有削焉,策书之大体,义有无待于笔削者,吾无加损焉。《春秋》,鲁史也。凡策书之大体,天事二,曰时序,曰灾祥;王事二,曰天子之命,曰天王崩葬;内事二十,曰公即位,曰逆夫人,曰夫人至,曰世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大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公子卒,曰公出疆,曰大夫出疆,曰会盟,曰出师,曰用民力,曰时田祀时越礼,曰军赋改作逾制,曰取国邑,曰国受兵;外事八:曰诸侯来朝,曰大夫来,曰诸侯卒葬,曰相执,曰出奔,曰弑君,曰杀大夫,曰灭国。其书于策者,皆存而不削。而一国之本末具焉,以为鲁《春秋》也。(《春秋集传》卷一。)

这里所列举的策书之大体分为天之事、王之事、鲁国之事、诸侯国之事四个方面,并且都是以君主为中心的重要历史事件,故所谓策书之大体主要指以君主为中心的历史记叙。赵汸说:“史之所记,皆君事也,行其礼则书,不行则不书,策书之大体也。”(《春秋集传》卷一。)所以,存策书之大体是赵汸对《春秋》“其文则史,其史则齐桓、晋文”的具体论说。

在《春秋集传》中,发明“存策书之大体”是赵汸的主要任务。如他释“元年春王正月”如下:

元年者,公之始年也;春,周时也;王正月,周月也。王者受命,必改易正朔,以统一诸侯。《春秋》侯国之史,故加王于正也,《春秋》编年以记事,事以日决者系日,淹日者系月,逾月者系时,此无事则何以书正月?公虽不以礼即位,犹朝庙告朔,与人更始,故史书其正月。《穀梁传》曰:“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左氏传》曰:“摄也。”(同上。)

其后赵汸更是完全用史实解释“元年春王正月”。全书对所谓存策书之大体,都是从史实的角度来加以论说的,因此,所谓存策书之大体实际上是对《春秋》所存之史的肯定。这就是赵汸所说的“皆有笔无削,使不失鲁国正史之常”(《春秋属辞》卷一。)。

就是《春秋属辞》一书,也以明存策书之大体为其主要内容。其书分为十五卷,从第一卷到第七卷全为存策书之大体,篇幅占全书的二分之一。书中所列存策书之大体的条目达131条。而赵汸用来解说这131条策书大体的事件,有的记叙多达百余次,有的仅有一次,多寡不同,相去悬殊。但是,赵汸却几乎将《春秋》所有的史事记叙,全部用到了他的存策书之大体的论说中,这就是所谓“大抵史法相承而一定,故虽详密而可尽”(《春秋属辞叙》。)。对存策书之大体,赵汸的确做到了详密而尽,这是赵汸的《春秋》学受到极高推许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赵汸《春秋》学受到批评的所在,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而目多者失之纠纷,目少者失之强配,其病亦略相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三》上册。)而赵汸对存策书之大体的论说,总是先列出策书大体的条例,然后一一列举《春秋》所记同类之事,以说明该条例根据(《论庄存与的公羊学》(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一文说:赵汸的《春秋属辞》论存策书之大体,“其具体的研究步骤是通过列举同类叙述,然后归纳出相应的例则,如‘嗣君逾年即位,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不行即位礼不书即位,告朔朝正书王正月’之类即是。”此说与本书观点正相反。)。

同类推荐
  •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是一本杂文合集,由逢人录、闻铎录、览书录、行脚录四部分组成。逢人录主要记述了作者子张与文学前辈的交往和对文学前辈的怀念;闻铎录主要写木心及其作品;览书录围绕旧书记写相关书事;行脚录则是作者的几篇游记。书中所记,均为作者与书、与人、与地的珍贵记忆,读来真实生动,清新自然。
  •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本书是刘成纪老师的学术随笔,全书以时间为轴贯穿起作者关于美学、人生以及生活中诸多寻常事件引发的感悟与思考,文笔清新,情感真挚,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巧思与妙笔迭出,可读性强。从中可看到一位中年学者的睿智与博识,更可感到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在生活点滴中所寄予的美好。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热门推荐
  • 我爱你0爱了整整一个曾经

    我爱你0爱了整整一个曾经

    最青春的爱情,让我们哭,让我们笑的岁月里,爱情,是唯一刻骨铭心的经历。愿我们每个人最后都是嫁给了爱情。
  • 带着斩魄刀降临玄幻世界

    带着斩魄刀降临玄幻世界

    诡异的人生总充满着各种奇迹,我们唯有不放弃……
  • 太平经钞

    太平经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缺一树海棠

    还缺一树海棠

    江迟蹲在地上数蚂蚁的时候,远处一阵喧哗。他抬起头来看,原来是那一双“神仙眷侣”。男子一手牵着身边女子的手,不知女子说了什么,男子低头笑笑。江迟揉揉眼睛,恍惚间,竟觉得这两人如此熟悉……
  • 文摘小说精品-人生卷

    文摘小说精品-人生卷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命荡天

    一命荡天

    这是一部无字的历史,仅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是一曲血与火的歌颂,涤荡世间万物,信仰,希望,和平,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人们也需要欢庆,离殇行,悲欢和,依旧笑残阳
  • 异世霸说

    异世霸说

    轻松搞笑,且看我穿越异世,霸气横扫。男主身携游戏技能,异世孤苦,不变真心,一闯天下。
  • EXO未婚妻

    EXO未婚妻

    父亲的背叛,后母的加入,无限的陷害让她变得不再像从前一样那么爱笑,16岁的她准备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虚伪的地方,冷漠是掩盖她伤心难过孤独的面具,来到了新的地方,方遇到了李秀满,加入EXO团队,和他们住在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 在诸天万界建设道门

    在诸天万界建设道门

    佛门兴盛,道教示弱。古有老子化胡为佛、达摩传佛入中原;今有我贺道宁在诸天世界为道教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