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700000005

第5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5)

四因日月以明类

赵汸以为,存策书之大体、书与不书、变文(三)、特笔六者是孔子笔削以明其义重要手法。但是,这六种笔削还不能穷尽天道人事,于是有笔削之七的因日月以明类:

七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日为详,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春秋集传序》。《春秋属辞》卷一四说:“盖孔子修《春秋》,凡策书之大体,既以实录而存。其王伯之会、中外之交、父子君臣之间皆有笔有削,以彰其义。至于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史之所书或文同而事异,或事同而文异者,皆假日月以明其变,决其疑。大抵以日为详者,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者,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者,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学者属其辞,比其事以求之。”)

日月之法本史官所有,但史官纪事,“事以日决者系日,以月决者系月,逾月者系时”(《春秋属辞》卷一四。),只是照实记录。孔子则借日月之法,以示详略变异,与狭义的笔削、变文、特笔互为经纬,使《春秋》属辞比事无为不显。

日月之法与特笔等笔削之法互为经纬,以明其义。赵汸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多有发挥。如特笔之十一,据庄公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而得出“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的条例,赵汸的解释是:

败者称师,卫何以不称师?此《穀梁》发义也,而所释未是。赵伯循曰:“败称人,罪卫之不服王命,故异其文。”得经旨矣。盖非师不言败者,史文也。卫有立子颓之罪,齐桓以王命讨之,而卫人敢于拒战,嫌于敌国同文,故变师言人,明不当较也。史本无日伐之例,惟日战是其恒法,此举战之日加伐之上,日其伐以尊王命,明与他伐国者不同,而不日其战,以罪卫人,明非以主及客可例论也。(《春秋属辞》卷一三。)

卫败不称师,为孔子特笔,而以书日加伐之上,为孔子书日的笔法。特笔加书日的笔法,不仅表示了卫国不能与齐国相较之义,而且表明了尊王命、卫有罪之义。

《春秋集传》释“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篾”,则是特笔加不日的日法以明义:

及者暨也,《穀梁传》曰:“及者,内为志焉而。凡特相盟内之志曰及,外之志曰会。”……仪父,邾子克之字也。……称字者,贵之。……邾至仪父能自列于诸侯,于是隐摄位求好于邾,而其君来盟,故鲁人贵之。……此何以不日?隐能以大下小,异于离盟之非义,故不日以别之。以日为恒,则不日以见义也。(《春秋集传》卷一。)

此处以及为特笔,以记盟内之志,而以不日的笔法来称许鲁隐公的以大下小。

“因日月以明类”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条讲日月之例:第一条著例是讲日月之法的基本原则:

凡日事其法二,曰有日有不日,曰有日有不日不月。(原注:谓事以日决者史本书日者。)凡月事其法一,曰有月有不月。(原注:谓事以月决者史本书月者。)凡上有系日之事,下有不日之事,嫌于同日,则书月以明月例。(原注: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陨石,是月鹢退飞。)下有同日之事,嫌于不日,再书其日,以明日例。(原注:桓十二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丙戌,卫侯卒。)

此条是处理事系于日或月的基本规则;第二条疑例是讲同月两事等容易引起误解的系月原则;第三条变例是关于一次战役有两次事件发生的系日规定;第四条则是讲日月之法的详略变异的运用原则:

凡日为详则不日为略。(原注:天子崩日,嗣王卒不日,天子葬以日为恒,诸侯葬以月为恒,详尊略卑。内夫人葬日,外夫人不日,内女卒日,王姬卒不日,详内略外。桓文之盟盛时则日,余皆不日,详重略轻。外裔灭国以君归日,自相灭不日,详内略外。)

由上四条可知赵汸所谓日月法的记录原则。而后面十二条讲灾祥类、祸福类等的日月之法,共分十二类,如祸福类说:

凡公即位不日(原注:七),即位不在正月则日。(原注:定公日,食必在月朔,史犹书日。公即位,大事也,虽必在正月朔日,史法亦当书日以谨始。今皆不日者,盖笔削之旨,略常以明变。昭定之间,逾年无君,国家之大变也。(《春秋属辞》卷一四。)

从此条可见赵汸日月法运用于其他类的大略。赵汸的日月之法实袭《公羊传》、《穀梁传》之说,故《四库全书提要》说其:“至日月一例,不出《公》、《穀》之窠臼。”(《四库全书总目》上册,第228页。)

§§§第四节赵汸《春秋》学的价值

赵汸《春秋》学的基本内容大略如前所述。由此可见,赵汸是以鲁史为《春秋》的蓝本,孔子著《春秋》是据鲁史笔削而成。鲁史为策书之体,有确定的笔法,仅仅是对历史的实录;而孔子志存拨乱,笔则笔,削则削,对鲁史有所笔削,以寄托其义。因此,《春秋》既存策书之大体又非鲁史可比,而是圣人之经,寓含着圣人之义。但是,《春秋》又不是孔子毫无根据所创的一家之言,而是依据鲁史而作,在文辞上辞从主人,在内容上存策书之大体。所以,赵汸讲孔子笔削之义以存策书之大体为第一,并且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说;其日月之法的纪事恒法,辞从主人,也是对《春秋》与鲁史承继的说明。在赵汸看来,不知《春秋》以鲁史为本的联系,就是“不知其本故”(《春秋属辞》卷一五。)。他批评《公羊传》、《穀梁传》,肯定《左传》,就常常从这一方面入手。这表明,赵汸《春秋》学的主要成分是《左传》的以史说经。

但是,赵汸只是讲到《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没有把《春秋》视为鲁史,并且把存策书之大体、辞从主人等与鲁史联系的方面,都说成是孔子笔削之义;他认为《春秋》之成为经典并不在于文与事,而在于义,这又与《左传》的以史解经绝异。正是在此意义上,他称赞《公羊传》、《穀梁传》的从义来阐发《春秋》是得其要,抓住了《春秋》的本质。所以,在《春秋》的性质上,他又接近于《公羊传》、《穀梁传》。

赵汸的这一《春秋》学明显带有综合历史上解说《春秋》各派的特点。从《春秋三传》开始,就已经有了对《春秋》的两种基本看法。一是以《左传》为代表,注重从史实方面来解释《春秋》;二是以《公羊传》、《穀梁传》为代表,重在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此后,关于《春秋》的各种解说都是由此发展而来。在汉代,《左传》为古文经学,《公羊传》与《穀梁传》为今文经学,两派势如水火,互不相容。但自东汉末年以后,尤其是唐代以后,多有人兼治《春秋三传》,综合其说;但是,在赵汸以前,人们综合《春秋三传》只是兼采其说,将其混而为一,还没有真正综合为一。赵汸《春秋》学则以鲁史为《春秋》之本,《春秋》存策书之大体等皆为孔子笔削之义,而把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统一在了自己的学说中。这在《春秋》学史上还没有过。这是赵汸《春秋》学的贡献。所以,他的《春秋》学才会受到时人的高度推许,被誉为接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下。

虽然赵汸的《春秋》学既取《左传》,又取《公羊传》、《穀梁传》,并以《春秋》的性质是经,其文为史,辞从主人将其统一起来,但是,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路径,所以,赵汸的《春秋》学在兼取《春秋三传》时,又往往表现出既不同于《左传》,又不同于《公羊传》、《穀梁传》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赵汸批评《左传》不知《春秋》之义,而且表现在赵汸对《春秋》之义的解释上,与《公羊传》、《穀梁传》的讲求微言大义常常不相一致。如《春秋集传》释“元年春王正月”,就根本不用《公羊传》的“大一统”说,而《春秋属辞》中也多有批评《公羊传》、《穀梁传》的论述。

仅就赵汸的《春秋》学与《公羊》学而论,就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公羊》学是以《春秋》为孔子所著之书,与鲁史没有关系,而赵汸却以为《春秋》是本鲁史而成的,故他批评《公羊》学以《春秋》为孔子所创的一家之言是“不知本故”。其次,《公羊》学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不是以属辞比事来进行,而赵汸的《春秋属辞》、《春秋集传》等书都是以属辞比事来著作的。再次,《公羊》学最重要的微言大义,如孔子改制、大一统、三世说等,在赵汸的论著中皆没有见到,而且,赵汸解释《春秋》之义,重在异同、嫌疑、是非之辨,反对《公羊传》的褒贬之说,所以,赵汸所发之义许多都不同于《公羊》学。

既然如此,为什么庄存与要以赵汸的《春秋》学为其先导呢?这是因为,自汉以后的《春秋》学,主要是《左传》研究的盛行,而《公羊传》、《穀梁传》一直没落不振,虽有兼治《春秋三传》,但无不是以《左传》为主,《公羊传》、《穀梁传》实无一点地位可言。赵汸的《春秋》学虽然实以《左传》为主,但在性质上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重义得《春秋》之要,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突破。这就在《春秋》的性质方面,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胜于《左传》,由此就从义的方面,而不是从史的方面来为论说《春秋》制造了理论依据。尽管赵汸从义的方面论说《春秋》做得是不成功的,但是,却为后来庄存与讲求《公羊传》,开启了通行的绿灯。而且,将《春秋》的性质是经而非史的观念贯彻到底,就必然会走到《公羊传》与《穀梁传》的以讲求微言大义为主的道路上。正是在此意义上,赵汸的经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关于赵汸经学的认识

《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发表了郜积意同志的《论庄存与的公羊学》一文(以下简称郜文)。郜文在论及庄存与的经学时,对赵汸的经学也有所论及,而其中的一些论说似有值得商榷之处,故辨于后。

庄存与自称,他的《春秋正辞》源于赵汸的《春秋属辞》。因此,郜文以《春秋属辞》为赵汸《春秋》学的代表作,并且在论赵汸的《春秋》学时,也基本上仅仅是据《春秋属辞》为说。但是,赵汸曾说:“《属辞》时推削笔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谊,必二书相表里,而《春秋》之旨方完。”(《春秋集传序》。)所以,要较为全面地说明赵汸的《春秋》学应该对《春秋集传》也应有所涉及,而且《春秋集传》是赵汸一生用力最多的著作。

郜文说,赵汸的《春秋属辞》以为,“《春秋》系孔子据鲁史而成,它就不单是史实的完全记录,而且还包含了孔子寄托的深意”;“同时,如果仅仅看待孔子作《春秋》的褒贬之意,而忽略了《春秋》所具备的史书特征,也不能正确的理解《春秋》。”于是,郜文据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春秋属辞》的写作目标,实际上是综合《左传》与《公》、《穀》二传的不同风格,以见出《春秋》系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春秋》有史实,又有褒贬的笔削之义,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这是郜文对赵汸《春秋》学的基本认识。然而,郜文的说法是不符合赵汸之义的。

赵汸以为《春秋》确是孔子据鲁史而成,但是,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春秋》既经孔子所作,就绝不是所谓史,“非史氏所及也”(《春秋集传序》。),而是体现圣人之义的经典。孔子“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功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同上。)。所以,孔子虽然是本于鲁史而作《春秋》,但是,《春秋》与鲁史又是根本不同的,鲁史只是对历史的实录,而《春秋》则有孔子之义的寄托。一为史,一为经,而经与史是不可混而为一的。因此,说《春秋》“具备史书特征”,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是不恰当的。

由于《春秋》本鲁史而成,所以,鲁史与《春秋》是有联系的。但是,这个联系绝不是所谓“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因为,《春秋》之所以为经正在其不同于史官之法。史官之法为史官记录历史所必须遵守,而孔子的笔削之旨是孔子所作。而郜文所谓史官之法,其实就是赵汸所说的笔削之旨,郜文说:“赵氏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史官之法,以‘假笔削以行权’、‘变文以示义’、‘辨名实之际’等为笔削之旨”。赵汸在《春秋集传序》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有十五,而孔子《春秋》的笔削之旨有八,存策书之大体不在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中,而在孔子笔削之旨中,而且是笔削之旨的第一项。《春秋属辞》八篇(十五卷),就是分别对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的说明,其第一篇(共七卷)也是专门论述存策书之大体的。郜文是据《春秋属辞》论赵汸经学的,但对赵汸如此明确的论说却视而不见,明明是孔子的笔削之旨的八个方面,却将其“一分为二”,说存策书之体是史官之法,笔削以行权等才是笔削之旨,郜文关于赵汸经学的全部立论也以此为基础,其论说的结果自不待言。至于说赵汸的《春秋》学是“以策书之体解说《春秋》”,就与赵汸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相去甚远了。把本来是赵汸说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二分,一分为史官之法,一分为笔削之旨,是郜文对赵汸经学错误论说的根源所在。

当然,郜文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有原因的。他看到了赵汸的《春秋》学承认《春秋》与鲁史联系的一面,但是,却没有看到这种联系绝不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联系,而只是《春秋》的存策书之大体,即孔子对鲁史笔而不削的一面与鲁史有所联系。存策书之大体经孔子的笔而不削,就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鲁史,而是圣人之经的组成部分了。赵汸的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种,不仅存策书之大体,而且辞从主人,日月之法的著例等都是与鲁史有所联系的。赵汸讲笔削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笔削包括笔削有八的八个方面,而狭义的笔削仅指笔削有八的一个方面,即所谓假笔削以行权。郜文以假笔削为行权等为笔削之旨,将存策书之大体排斥在笔削之旨之外,而误以为是史官之法,不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把本来是赵汸所说的孔子笔削之旨也说成是史官之法了。

郜文是从赵汸与庄存与联系的角度来论其经学的,所以,必然要涉及赵汸《春秋》学与《公羊》学的异同问题。但是,由于对赵汸经学的误说,就只能从“存策书大体与笔削之旨的区分”来讨论这个问题了。其实,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公羊》学并没有所谓史官之法的存策书大体之说,而是以发挥微言大义为宗旨。郜文说:“其一,赵氏所归纳的策书之体并不符合《公羊》学的说法”,这是无的放矢,《公羊》学本无《春秋》有史官之法的策书之体一说,当然就无从符合不符合的问题了。“其二,即使是策书之体,在《公羊传》的解释中也包含了另一层涵义,即孔子所寄托的深层思想”,这是无根之说,《公羊传》根本就无所谓策书之体之说,自然也就无所谓对策书之体的解释。“其三,在涉及《春秋》深层涵义时,赵氏关于孔子笔削以行权的解说与《公羊传》并不一致”,原则上说郜文这样讲是对的。但是,郜文忽略了赵汸讲笔削之旨常常引《公羊传》为说,并认为这是得“说《春秋》之要”(《春秋属辞》卷八。)。同时,对赵汸经学的错误认识,使他在具体论说时,也往往出现错误。如郜文说赵汸认为《春秋》具有“褒贬之义”,然而,此说正好是赵汸所激烈批判的。赵汸在《春秋属辞》目录后序中说:“为《公羊》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修一代之史者,于是褒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褒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说经昧其原委一至是哉。”(《春秋属辞》卷一。)类似批评褒贬说的说法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有多次论及。赵汸讲笔削之旨,却批评褒贬说,这是赵汸与《公羊传》的一个区别。郜文不仅没有看到,反而以赵汸也有褒贬说。

同类推荐
  • 鲁迅内外

    鲁迅内外

    本书是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彬彬专门谈论鲁迅的一本专著,收集了近二十年间他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关于鲁迅其人、其作、其研究的文章。对鲁迅研究的价值标准、鲁迅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问题等做了独到的见解。
  • 禅边浅唱

    禅边浅唱

    本书收“道理过剩”、“春色恼人眠不得”、“叫我如何不执着”、“禅师未必滑头”、“站着”、“东河行吟”等60多篇散文和随笔。
  • 过站不停

    过站不停

    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记录,刻画了异乡少女的内心世界,寓意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差别,同时告诉我们,世道人心可变,真情永生难忘。也在《猫眼》里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思考: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却无意侵害社会他人权益,类似这样的“灰色现象”,富有良知的我们当如何面对?通过“穿越”的手笔,在《梦里依稀见过你》里作者透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态度,以及对幸福人生、光明世界的积极追求。《拾荒者》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贫困荒凉一无所有的时候,亲情和牵挂会成为其平凡生命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阿拉伯文学史

    阿拉伯文学史

    黎巴嫩著名学者汉纳·法胡里的这部《阿拉伯文学史》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情况。对作家、诗人及其作品也有充分的论述。资料丰富、脉络清晰、篇幅适中、便于阅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在阿拉伯国家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曾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
热门推荐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主题班会精选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主题班会精选

    班主任理论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针对庞大的班主任队伍和他们极为重要的工作,班主任理论应该是争奇斗艳,应该有它的深度,应该成为推动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武器。多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艰难进行中,也时时有着迷惘、困惑和浮躁。
  • 古武战帝

    古武战帝

    杨沐枫,一个被逐出宗门的落魄子弟,阴差阳错来到异世古武世界,身负华夏古老传承太极拳的他,如何在异世潜龙出渊,执掌乾坤,伴美而行,最终踏上武学巅峰之路。
  • 何以深秋

    何以深秋

    小助理在整理她的电脑时,发现了她续写的何以深秋。里面只有几行字:有时候我总是疑惑,我爱的是你?亦或是那个记忆中的顾以深?舞台上你牵着我的手,我却在想这个人是谁?其实我也有着小小的私心。有朝一日你功成名就,大家谈起你时,总免不了要说:“他当年可是和梦伶传过绯闻。”这就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创世五雷

    创世五雷

    身受偷袭无意穿越。一次意外身封魔主。家族遭灭爱人遭杀。复仇之路屡遭羞辱。成神之道艰巨无比。他的未来是福是祸?
  • 元陵图

    元陵图

    元灭元陵宝图出,万里河山尽香饵。少年不知谁家郎,武林为人行不二。天下欲念皆疯狂,强敌环伺血战儿。国仇家恨空悲鸣,不如侠之英雄尔。也算是射雕三部曲狗尾续貂之作,致敬金庸老先生,希望大家喜欢。
  • 九门帝国

    九门帝国

    两大帝国的夹缝中,九门帝国成立,九门帝国创建者实力卑微,但九门帝国的九位创立者出自各大世家,后斗,在落情涧上,举行巨鹿神战,靠龙之九子螭吻获胜,最终九人成就神格,铸就神体,飞升神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月下追风记

    月下追风记

    这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有的只有渲染在世间每一处的灵气与咆哮与九天之中的巨龙。在巨龙的怒吼声中缓缓失去意识的他在一次睁开睁开双眼时,他发现了他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了一位可以任人欺凌的“奴隶”在这个灵气至尊的世界之中,一身灵力全部都消散之后的他到底该如何面对已经扭曲了的人性?或许一切都是命,当双眸绽放着银光的他与正在无止无休的杀戮的她相遇之时,或许开启的,只是一条命运之路罢了...
  • 咸鱼拯救世界

    咸鱼拯救世界

    人生的最后一刻,往事如走马灯般呈现在谢贤余的眼前。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整整七世,谢贤余有六世都是以鱼的身份度过的,不仅如此,他还每一世都是被晒干致死。好不容易做一回人,结果也只是人中咸鱼,想要翻身,却不料最后也是一个人渴死在沙漠之中。“下辈子,千万不要再让我做一只咸鱼了!”说出这最后一句话,谢贤余卒……与此同时,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世界里,一个普通渔民的家中,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此生,不再做咸鱼,而是……捕鱼的?出生依旧平凡,而他的心却已不甘平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