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44100000001

第1章 学习的价值

一落千丈的江郎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什么像样成绩来的人。江郎(南朝江淹)为什么先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由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而位居高官,封醴陵侯,诗赋也颇负盛名;又为什么正值年富力强、本当大有作为之时却才思枯竭?分析一下其中的缘故,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传说江淹有一次在凉亭睡觉,梦见郭璞向他讨还毛笔,他从怀里掏出一支五色笔给郭璞,此后,写出的诗篇就平淡无奇了。又传说他有一次乘船,泊于禅灵寺旁,梦见张景阳向他讨还了几尺绸锦,以后写的文章就无文采了。

江淹的诗文到后来退步是真有其事,为历代诗家文士所公认。但他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说的那些子虚乌有的梦话。

他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于文章”,而且非常注意向前辈有成就的人学习,“于诗颇加刻画,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也就是说他虽缺乏做学问的条件,但却以加倍的努力去钻研。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来自于勤和思,勤奋不怠,好学不倦,这就是他前半辈子誉满朝野的根本原因。到了后半辈子,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名既立,须及时行乐了。于是由嬉而随,耽于安乐,自我放纵,再不求刻苦砥砺了。他自己说他性有五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不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等就属于“随”的劣性。“随”导致他事业心消磨,他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后来学疏才浅,诗文褪色,“绝无美句”,这是必然的结局。

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勤奋。“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不刻苦努力,灵感就会远离你而去。

不断学习的价值

费利斯的父亲巴克尔出身贫苦农家,只读到五年级,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

巴克尔非常好学,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良好教育。

巴克尔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一个人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如此。”

为了防止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巴克尔要自己的孩子们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他们每人有一项“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

有时,巴克尔的目光会停在他们当中一人身上。“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奇怪,不论他所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巴克尔看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的妻子。

“孩子的妈,这个答案你知道吗?”

妻子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她说,“我非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巴克尔的下怀。

“费利斯,”巴克尔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利斯当时只是孩子,一点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的妙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费利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生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了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导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

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每天都努力学点新的东西,这一天才称得上是没有白费。

勤学似春起之苗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某一天,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看看能否从陶渊明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老的学识与才华,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而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少年似乎没听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很是听话,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晚辈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道:“它不能长高,为何能从一棵秧苗,长到现在这等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天天勤学苦读,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了。”

说完这番话,陶渊明又指着河边一块大磨石问少年:“那块磨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回答:“那是磨镰刀磨的。”

陶渊明又问:“具体是哪一天磨的呢?”

少年无言以对,陶渊明说:“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个样子,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也是这佯,若不持之以恒地求知,每天都会有所亏欠的!”

少年恍然大悟,陶渊明见此子可教,又兴致极好地送了少年两句话:

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要想真正学到一点知识,决心、信心、恒心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持之以恒者,方有希望到达目的地。

钢琴大师的教学法

伍德是音乐系的学生,这一天,他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伍德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伍德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手指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难度颇高,伍德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这样叮嘱学生。

伍德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测试。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

伍德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伍德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也都跟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轻车熟驾的感觉。伍德感到越来越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

伍德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儿个月来自己承受的巨大压力。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伍德。“弹弹看!”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伍德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伍德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伍德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在学习中,你必须不怕困难,敢于挑战难题,承受压力,才能不断挖掘潜力,提高能力。

饱食终日不如发奋读书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庙里的老火头僧,很佩服范仲淹这种精神,时常称赞他。范仲淹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只知饱食终日,贪图安逸,那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范仲淹为了开扩眼界,寻访良师,增进学识,便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北宋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学舍中,他昼夜苦读,“未尝解衣就枕”。在冬夜里,读得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洗脸,让头脑清醒过来,继续攻读。

同学中,有一个是南都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忘我攻读”,只吃点粥,很是感动。回家对他父亲讲了这件事。留守感慨地说:“这是个有大志、有出息的孩子。你拿些肴馔送给他吃吧。”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范仲淹根本没吃他送的食物,就责备他。范仲淹答谢道:“我并非不领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贪此佳食,恐怕将来吃不得苦。”

书中自有黄金屋。沉迷于学问之中,生活虽苦,但精神非常愉快。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老师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写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里看看去吧!”

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原城里去看看。

华原城离他家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原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原城南门,见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采。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脑的老头没有说假话,惭愧极了,心想:我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混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对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50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染乌黑了,可是,我练的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就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愤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融注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原城南的鹳鹊谷,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为止。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勤学不辍,博采众家之长,不断进取,才可能出人头地。

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厚厚的一大叠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大有进步,漂亮极了。这才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7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师,并激励自己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学习要多用心,勤动脑。不但要了解表面的知识,更要悟其精髓,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70岁的人也可以自信地去学习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凡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是自信心不足,于是他便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经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一个人“不一定终身受雇,但必须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追求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企业家

阿尔伯特?霍布代尔是曼彻斯特市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尽管每周的薪水只有5英镑,他工作却十分尽责,总是把校园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因为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多干点事,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不错的。

不料那一年,他敬佩的老校长退休了,来了一个叫约翰逊的自命不凡的新校长。他上任不久,就宣布全体员工每天必须签到并注明时间。周五,他把考勤簿拿来查看——情况好极了!当他满意地正准备把签得密密麻麻的簿子合上时,却发现一处空白,显得很不协调。他立即命人去把那个不服贴的人找来。

“听着,阿尔伯特,我已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考勤簿上签到,你知道吗?”

“知道,先生。”

“那么,你签了没有?”

“没有,先生。”

“我一旦订下制度,就意味着每个人必须照办,谁不照办,就得请便——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懂,先生。”

“那你为什么不签到呢?”

阿尔伯特涨红了脸,半晌不说话,最后只好以实相告:“我签不好,先生。”

“什么?签不好?天啊!下一句话你该不会说你不识字吧?”

“确实不识字,先生。”

“太可怕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的人竟不识字……够了!你知道我这儿不容许低效率,给你一周时间,另谋生路吧!”

阿尔伯特走出学校时,天已黑了。在今天这个20年来最倒霉的日子里,他提醒自己一定得买半磅香肠带回家。

猛地,他打了一个冷战——记起自己常去买香肠的那家小食品店店主威格丝太太前天死了,店门至今还关着,附近再没有卖香肠的店。

“真该死,为什么整个街区没有第二家香肠店呢?”阿尔伯特情绪坏到了极点,直觉得眼前漆黑。倏地,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晃进他的脑子: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开一家呢?这些年好歹攒了一些钱,何况现在又失了业……对!就把威格丝太太的店盘过来,作为谋生之路吧!

他兴奋得把失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星期后,食品店重新开张,阿尔伯特做了店主。

生意不坏。阿尔伯特心想:把香肠做熟再卖不更好吗?于是,他开始加工香肠,并在一大早就把热气腾腾的香肠端出去。正值11月份,天冷又多雾,热香肠诱人的香味,吸引来一批又一批顾客。

为了应付店前“长龙”,阿尔伯特想出了新点子:削制了许多小木筷子,把香肠夹在半切开的面包里,串在筷子上卖。这种早点经济又方便,一面世就大受欢迎,结果,“长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长了。阿尔伯特一个月内接连雇了两个帮手,仍然忙不过来,顾客把店门都快挤破了。

他灵机一动,雇了一个半大的孩子,让他蹬着三轮车到街头流动出售,这果然减轻了店门前的拥挤,但生意也因此做得更大了。

随着“霍布代尔香肠”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小吃馆变成了大饭店,还开了两家分店。为了保证货源,他开始自己制作香肠,而不再依赖批发商。

入夏了,这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没有多少人愿意吃热香肠——实际上,任何热食都勾不起人的食欲。阿尔伯特转念一想:“既然天热得大家都不愿下厨,也不愿挤饭馆,何不把香肠做熟晾凉,然后把凉香肠送货上门呢?说干就干,13个孩子一齐出动,蹬着车子穿街走巷,专卖串在竹筷上的“面包夹香肠”。这个夏季的销售量竟比冬季还要多!

5年以后,任何人到曼彻斯特市,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蹬车叫卖香肠的孩子。又过了几年,就连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有了“霍布代尔香肠店”的分店,并且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随着事业发展,阿尔伯特感到需要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他与学区教育委员会联系,申请创建一所“香肠制作技术学校”。

这位实业家的想法得到了学区教委的大力支持,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商定:由学区教委派正、副校长,而教师,则主要从高、中级职员和技术工人中选聘。

不久,副校长打来一个电话说:“霍布代尔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不久即可开学,特请董事长题写校名。

阿尔伯特哑然失笑,回话说:“副校长先生,真对不起,还是请你们中间哪一位代劳吧,我写不好。”副校长有点不悦,说:“霍布代尔先生,不要推辞了,像您这样卓有成就的实业家,不是出自‘剑桥’、‘牛津’,就是在国外深造过。生意再忙,写这样几个字还是抽得出时间的吧?”

阿尔伯特只好以实相告:“副校长先生,我真的写不好。说来也许您不相信:10多年前,我还是个‘老粗’——既不会写、也不会读,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经商以后才学会写的。”

副校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阵,最后说:“霍布代尔先生,您真了不起,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条件下,竟然做出了这样一番大事业。我想倘若您10年前就能读会写的话,那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人呢?”

阿尔伯特放声大笑:“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一周挣5英镑,先生!”

“啊——”电话里传来一声惊呼,原来,那副校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把阿尔伯特赶出校门的约翰逊先生。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就像一个人吃下食物不等于增强体质,需要吸收才可能增强体质一样。只有把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产生效果时,才能体现能力。

藏书的多少不能决定你的聪明

春秋时候,有一个叫王寿的人,他爱书成癖,藏书丰富,远近闻名。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条联接起来的。他为了有抄书的材料,就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家里一院小房,除了他住的地方外,已经全部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它们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40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

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

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书也够重的了,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些走不动了。他只好坐在路口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

这时有个叫徐冯的东周隐士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就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呢?”徐冯才告诉他自己叫徐冯。王寿也曾听说过他。

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在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徐冯听了叹口气说:“无用。”

王寿听了一愣,呆呆地望着徐冯,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徐冯拱了一揖,笑笑说:“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评价聪明人的标准并不是以藏书的多少衡量的。我原认为你是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要背着这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听了,如梦方醒,立刻三拜徐冯,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轻身入了东周。

一个人要学习,更要思考。死读书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更不等于有了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不是目的,学习如何思考,掌握活的智慧,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目的。

一切都顺应自然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鱼鳖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几百步远的地方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

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整个生命就是一场控制性的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训练你自己掌握生存的规则,这样你就会尽可能多地在游戏中获胜。

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

东汉恒帝在位的时候,有个有钱人想谋个一官半职当当,一来是为了威风威风,二来也好借权力多弄些钱财。于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来打通关节,果然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在太守衙门里当属官的职位。

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心里非常得意。

这个有钱人得意了没几天,就遇到难题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须由他写,然后交给太守审阅。

他以前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生活,从没想过要去学习,什么都不会,这回要叫他写呈文,可使他为难了。

这个人着急地在家里踱来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只是愁眉苦脸地叹气。他妻子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主意说:“邻居张三念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你去求他帮你写一篇,不就行了?”这人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三家,央求张三说:“老兄啊,这回你可真要帮帮我呀!

你也知道我没认真读过书,哪里会写什么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来,那就不得了了!”张三听了搔搔后脑勺,想了想说:“不是我不帮你,我实在也不会写这种文章。

这样吧,我听说很多年前有个叫葛龚的人,他的奏事呈文写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写的抄一篇吧,用不着再费脑筋了。”

这个人听了大喜过望,赶紧回去把古书翻了一个遍,总算找到了葛龚写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将起来,连一个字都不改,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到最后,他抄顺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将“葛龚”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给太守,太守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上就把他给罢免了。

这个人不学无术,靠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来蒙混过关,终究是要露出马脚来的。

许多年轻人在学习中有一种应付心理,好像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应付家长,或者应付“差事”。因而,他们平时不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只掌握了一些皮毛的知识,没有真才实学、而聪明的年轻人知道:遇事不要不懂装懂,要脚踏实地,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办事,才能够获得成功。

日本纺织工业崛起的秘密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很快,棉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布拉泽公司的生产蒸蒸日上,纺织品涌向全世界各地,这引起了日本同行的注意。

布拉泽公司位于英国某地一条热闹的大街旁。每到中午,公司的职员和工人们都到对面的一家馆子吃午饭。因为这是那条街上唯一的一家餐馆,所以尽管价格高昂,但每天还是顾客盈门,热闹非凡。

不久,在这家餐馆的附近又新开了一家餐馆,那里上至经理、下至堂倌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这家餐馆一开业,就十分惹人注意。它不仅价格比英国馆子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服务态度极佳。时间一长,那些惯于守旧的英国人谁也经不起这些特色的引诱,于是情不自禁,渐渐把就餐重心移向这家日本人开的餐馆。最后,甚至连一些高级工程师也慕名而来。有时,某些职员或工人没带钱,在那里可以先赊账,并同样受到热情的招待。久而久之,搞得人缘极好,生意兴隆。

几年后的一天,这家餐馆突然倒闭,理由是由于出售饭菜价格低廉,成本高而引起亏损,这使英国这家公司的职员和工人们都为之深感惋惜。与此同时,这家餐馆的经理和堂倌扬言“无钱回国”,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常来光顾的顾客——一些工程师及高级职员,请他们说情,协助谋求职业,以便筹集路费,返回家园。

由于这些高级职员平时受到日本堂倌的“特殊照顾”,对于他们也格外同情,因此都极力向公司推荐。起初,公司也相当谨慎,但到底经不住高级职员们屡次的担保,最后,不得不松口了。但是,公司里规定,所有进厂工作的日本人不许进车间,只许在车间外面做做粗装工,如推简管、运袋皮、装纱等,只要一到车间门口,就由英国人接过去。

经过一个时期的紧张观察,公司管理人员发现这些日本人忠实可靠,干活卖力,并无任何可疑之处,再加上往日的“交情”,警戒慢慢就消除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日本人不仅能自由地进出各车间,而且有些日本人还被安排在技术部门工作。

可是,公司里上上下下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家日本餐馆的全班人马都是日本第一流的纺织专家,他们一边默默地工作,一边把英国纺织机的先进设备部件、结构及作用等,都牢牢记在心里。

若干年后,日本人声称已积蓄了一笔款子并准备回家,他们顺利地办好了出国护照,启程返回日本。

回国后,他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设计出一套在当时说来是相当先进的纺织机械。从此,日本的纺织工业有了一个飞跃。

日本人采用的这种手段未必光明,但是,这种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千方百计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上肯动脑和不怕困难的执著精神,常常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去,过你想要的人生

    去,过你想要的人生

    为什么同学都找到好单位,你却连面试通知都收不到?为什么同事稳步升迁,你却不停跳槽,职位永远原地踏步?为什么朋友都成家立业,你却一直形单影只?为什么别人能买房、买车,你却沦为悲催“卡奴”,财务状况一塌糊涂?一站式解决方案,囊获11项最重要人生大事,完美导航成功方向;便携式工具指南,在涂鸦、练习、思考中轻松搞定人生规划。不管是求职遇到坎坷,还是恋爱遭遇挫折,或是搞不定的财务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为你而写的有效又实用的解决方案。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诈之人,及其所做的奸诈之事。希望它能帮大家认清奸诈之人的嘴脸,给大家带来做人方面的启迪。
  • 静生活

    静生活

    静生活历来被智者和有品位的人所倡导,它是一种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静生活真正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做事有计划性,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耗时项目,工作要抓重点,生活要归于简单,名利要看淡。那些焦虑不堪,被快节奏的生活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士,不妨让自己的生活静下来,梳理梳理心情,让工作更有效率,这对保持生活质量、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欧美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静生活,强调人们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安静”的生活空间。生命就是时间,健康就是金钱。不必透支健康去拼搏人生。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此书对于一切致力于建功立业者,一切致力于拓展人脉者,一切致力于追求幸福者,一切致力于职场成功者,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占尽先机,无往而不胜。事实证明,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并懂得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如果想成为成功人士,想不受制于人,想要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得学会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策略。
热门推荐
  • 仙界彩虹

    仙界彩虹

    特雷西亚的精灵们悠长的生命和月女神的庇护让她们安宁平静的生活着,希洛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愉快的生活着,只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到深深的厌倦,心中向往着月神圣典中的各种传奇故事。终于,在一次矮人朋友们的一次探访中他偷偷的跟着他们跑了出去。从此,整个世界都疯狂了,这个爱冒险的小精灵乐此不疲的闯过各个禁地,月女神都感到万分的头疼。直到有一天他走进了人类的世界......美丽的公主,邪恶的大反派,看他如何成功拯救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孽漫天

    孽漫天

    没有坏人的衬托,如何显视英雄的伟大……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只要自己愿意,哪怕屠尽天下我也无怨无悔!别怪我,我无错。这是一个小村民一路成长到巨魔,最后再到落幕的成长故事,这也是一个坏人一生的执念追寻……被仇恨充满心神的杨依山如何复仇?仅存的线索苦蛮在哪?遇到穿越过来欲统治这个世界的慕容复有何碰撞?还有天降帝星……胜负由我不由天,谈笑戎马惯狼烟。争,天地有数。战;败我不存!!
  • 重生到70年的电影中

    重生到70年的电影中

    一个重生到警匪片的故事,开始时间在四十多年前。幼年学习八极拳,抄袭创意发明。港片和欧美片世界,类型是枪战和谍战片,现实科技为主
  • 快穿黑化之脸盲Boss你别跑

    快穿黑化之脸盲Boss你别跑

    【1V1,苏宠撩,HE】绑定了治愈系统的顾舒有点懵,反派Boss为什么不能好好黑化等自己拯救,上来就撩是什么神操作?顾舒:我只是想好好做个任务治个病怎么就这么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八百天

    末日八百天

    公元2300年,末日降临。所有动物全部变异。瞬间,人类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了怪物的口中食。三千大世界的主宰又会如何,,,,
  •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时间海,淋墨成微

    时间海,淋墨成微

    她,离开了三年,只为忘记他;他,执着了三年,只为等到她;他,苦心设技,只为报复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她,一心为梦想,却无料掺和到一场事事纠纷…
  • 长路破局——阳魔

    长路破局——阳魔

    长路漫漫,唯风作伴。大道万千,殊途同归。如火燃冰,未死已亡。茫茫世道,谁能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