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1100000004

第4章 严复的人权思想(1)

严复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经济和法律名著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为知识阶层开拓了广阔的思想视野,这一点已经为后世所公认。的确,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长久影响所在。

人权法律观是严复思想体系中最富有时代气息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的这部分思想的内容、性质和意义还远未被后人所充分认识。当现代人能像他那样敢于直面时代的人权问题而重温他当年的思想时就不难发现,严复的影响远不止于对从前的知识分子诸如鲁迅等人的启蒙,他的思想将随着后人对人权的不懈追求而长久地延续下去,乃至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他的人权法律观为传统观念的批判、改造和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

自然法与人为法

在寻求法的真理方面,严复在近百年以前就已经作过比较清楚的论证。严复论及此问题时指出:“然法之立也,必以理为之原。先有是非而后有法,非法立而后以离合见是非也。”

在“理”与“自然法”的关系问题上,严复给予后人的启示还在于他对西文“法”字的译法的理解上。为了正确地理解西文“法”字,严复指出“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学者审之”。西方人的法观念中不仅有人为法和自然法的区别,而且还包括习惯法与成文法之间的区别。在中国,皇帝诏书,自秦称制。中国古代的“制”与“法”相当于西方的成文法,而中国古代的“理”与“礼”则相当于西方的习惯法。当然,中国的礼的大部分内容也不是不具有成文性质的。严复虽然没有用习惯法和成文法这两个概念来比较中国的理、礼、法和制,但当他论及“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时,就已经隐约道出了其中的异同。

严复所看到的西法与中法的概念区别还表现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上。他就西法中的公私法划分问题指出:“吾国宪刑,向无此分,公私二律,混为一谈。”严复此言道出了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中的弊端所在。在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中,向来“公”字居上,但言“公”字,而深畏“私”字。这是中国封建法律侵害自由、摧残人权的观念原由。虽然西方人的公私法划分未必尽合道理(法律在本质上都是国家制定的,且不论公法还是私法都涉及私权),但是其中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则是力图保障私权。突出“私”字,必然要同“公”字相抗衡。只有通过私权与公权的合理抗衡,才能达到公不侵私、私不犯公的法的理想境界。如果但言公权而不言私权,颠倒立公为私的法律关系,自由人权就会荡然无存。对此,严复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他对因私立公的法律关系是清楚的。他在评论卢梭《民约论》中的公私观时就曾表示:“国家之安全非他,积众庶小己之安全以为之耳,独奈何有重视国家之安全而轻小己之安全者乎?”个人通过社会契约让渡部分个人权利的目的不是要积成一种压迫私权的公权,公权的确立不外乎是为保障私权而已。当国家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时,个人为爱国而赴国难也就会在所不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在为自由权利而斗争。这是严复在爱国与私权关系问题上的思路。它表明严复与卢梭讲公益时,都是从因私立公或立公为私的契约法律关系原则出发的。严复关于中法与西法在公法与私法方面的区别的看法,应该说具有相当的深刻性。深畏“私”字甚至借公废私的法律恶习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这是与公私法不分的观念相一致的。轻私权重公权的法律观念必然会阻碍人权法的发展,这是中外法制建设中共同的历史教训。

先理后法,严复所继承和阐发的这一法律观念中,理如同自然法一样,有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它同一味盲从现实法律的实证主义法理论在方法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理与法在概念上的最初分离,是为了最终达到二者的和谐与统一。中国人将理、礼、法、制相互区别开来,最终还是要实现纳理(礼)入法(制),理法合一。西方人将自然法同人为法相区别,也着实指望人为法终能合理合情。正如沈家本曾指出的那样,中法西法都不离“情理”二字。中国人法观念中的理法分离论只是形式上的分离,它同孟德斯鸠的理法同一论在宗旨上别无二致。但是,在这里严复只是看到西文法字同中文法字在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中文法字在使用上具有同西文法字的同等功用。中国先人中将法等同于刑的固然不乏其人,然而将法与理和正义相等同的也大有人在。《易经》讲立人之道,在仁与义;墨子讲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而法不仁不可以为法,都是出于同一个道理。先理后法,严复所强调的这一法观念正是理性、人道和正义的观念在中外历史上深入人心的表现。

人我关系的自然法则

在人我关系方面,严复的人权自然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以自存为原初目的的个人本位主义。

严复在这方面思想的理论渊源除了社会契约论以外,更主要的是进化论和功利主义理论。严复受达尔文、斯宾塞和赫胥黎等人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将物竞天择视为既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正如他再三强调“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他将竞争自存视为自然法的第一原则,天演进化是任何事物也不能避免的。由此,严复把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都纳入物竞天择的法则之中。他从群学即社会学的角度对人的本性与自然法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人组成社会是由于人的本性所决定的,物争自存,人也争自存,人为自存必然有争,自存与竞争便推动了社会的形成。自存与竞争,是指“自然之律”即自然法。它决定万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作为自然法的天理是严复从进化论中推导出来的。严复所谓“人情”,是指同自然法的天理相一致的人性法。它是严复从功利主义道德论中推导出来的。“天赋之人性”决定人生而有欲,生而求利,求利是人性的基本法则。严复的具有自然法性质的人性论属于近代功利主义自然法论的范畴,它是对古代但言利人而不言利己的性善论的修正。他坚持认为性善“不止于利人”且首先要“利己”。在人性的本质规定中,天理与人欲是不可分割的。“生民有欲”此乃“天赋之人性”,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剥夺的。人的本性在于求利即自存。就人我关系而言,我不是为他人而生,也不是为他人而存。我与他人组成“群合”社会,并不是为了专利他人。“两利为利,独利不为利,”利己固然需要利人,而利人最终也是为了利己。只有利己利人相结合,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严复还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为功利而申辩“功利何足病”。他以“理财计学为近世最有功生民之学”为例来论证大讲功利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道理。

严复的功利主义自然法思想还表现在他对赫胥黎的性善论的批评上。赫胥黎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无道德准则可言。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只是自然关系的法则;而人类社会应有自己的道德法则。赫胥黎所谓道德法则来自于人类特有的“人心常德”的善性。由此,赫胥黎将社会的进化视为一种伦理过程而非自然过程。对此,严复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赫胥黎讲“群道由人心善相感而立”恰恰是犯了“倒果为因之病”。人由散而群,并非是由于善性的感通。相反,这种善相感通的“天忍受”德性“乃天择以后之事,非其始即如是也”。在严复看来,人由散而群是由于自存自利的竞争本性所驱使,是为了彼此的功利安全。严复对赫胥黎“执其末以齐其本”的错误推论的批评应当说是深刻而正确的。正是由各求其利的个人之争进而发生群争种争乃至阶级之争国家之争。正是竞争中的互利关系(非竞争外的互利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生产交往关系和伦理法律关系,从而进一步构成社会的发展史。这里,个人之间的生存斗争只能说是社会进程的起点。如果用它概括全部社会关系内容则是幼稚简单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想把历史的发展和错综性的全部多种多样的内容都总括在贫乏而片面的公式‘生存斗争’中,这是十足的童稚之见。”好在严复并非仅仅看到人类的生存斗争,他在自存自利的人性中强调公私两利的互利关系,并最终用这种公私互利论来为其爱国主义主张服务。此外,严复对斯宾塞的弱肉强食任天为治的非伦理思想的批判,也同样说明他并未舍弃仁义道德而一味提倡无情斗争。任何将人类社会史说成是人类斗争史的观点,都将流于恩格斯所谓“童稚之见”。在法的发展史方面,尤其是这样。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第三部: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

    第三部: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是一名路人甲

    快穿之我是一名路人甲

    快穿?路人甲?好吧,那我为什么叫凉凉?是因为作者知道我会凉凉吗?
  • 囍嫁

    囍嫁

    囍,双喜也非喜悲,双非也无心本非良人,何必用心
  • 神武霸天决

    神武霸天决

    天寂大陆,武者为尊,少年苏炎觉醒太古血脉,得逆天神诀,从此峥嵘岁月,以热血谱春秋,决战神武之巅,霸绝寰宇!神道路,浴血狂,踏骨高歌,镇杀世间一切敌!
  • 妖神厚爱:萌夫难为

    妖神厚爱:萌夫难为

    她本是一看透人性丑恶的无心女,一场意外,让她异世重生。本无意争抢,只愿平安一生,但总有人上赶着来找虐。既然低调被人欺,那她就高调给人看看,驭众妖,统天下,立法制,通商业,女帝一呼,谁敢不应?他本是一条无心无情的毒蛇,意外相遇,百年陪伴,竞得他万年眷恋!初遇,他只当她是亲人,对她又敬又怕;再遇,在她面前卖萌装可怜,对她唯命是从,骨子里却是腹黑之极,心狠手辣。他不知,从何时起,眼中只能容纳她一人的身影,心中只印着她的名字。他不求功名利禄,奢华享受,只愿能伴她左右,地久天长。若她想游历四海,他就敛尽风华,为她煮酒倒茶,从此四海为家;若她想称霸天下,他就涤荡八荒,为她铺一条康庄大道,助她走上荣耀之巅!
  • 青梅竹马:我的呆萌青梅

    青梅竹马:我的呆萌青梅

    “梦雪,我今生今世只爱你,嫁给我,好吗。”此时的梦雪泪流满面,甚是开心,“愿意,我愿意。”说完便把头埋在了辰熙的怀里,“梦雪,别离开我了,好吗?”“不会的,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 异界最终BOSS

    异界最终BOSS

    BOSS为什么要制造死亡?BOSS为什么要散播恐惧?BOSS为什么要毁灭世界?BOSS为什么可以有多种形态?BOSS如何才能茁壮成长,成为异世界的噩梦?BOSS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睡着大觉打着鼾,突然就被异界冒险家入室群殴了!”“这么恐怖一BOSS,就因为他对着小孩子笑了一下,就要讨伐他。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看主角如何以BOSS身份在异世界生存,于土著的围剿中立足。
  • 吐蕃史稿

    吐蕃史稿

    吐蕃史(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高原上的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为强大的势力、并走出了封闭的内陆高原。吐蕃王朝的建立,打破了高原的沉寂,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勃勃生机。原来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一个个小邦政权或部落联盟得到了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推动了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又实现了文化上的整合。吐蕃时代,族群的认同感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
  • 一顾嘉人至

    一顾嘉人至

    阁楼之上赵励:陪着我,你想要的,我能给的都会给你。顾嘉望着重重围墙之外,天边那渐行渐远的飞鸟:不用了,我没什么想要的,这样就挺好。
  • 卿宠娇夫:殿下,爷有喜了

    卿宠娇夫:殿下,爷有喜了

    “殿下,若有来生,能否为你生儿育女,洗手作羹汤!”她,一向只为自己而活,生性凉薄,在世上寻寻觅觅,出手必血流成河,一时兴起,竟让她有了心尖宠,只想呵护对方永生永世安好。他,不知几生几世修来的福气,今世尚未出生,被她指名为正君,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羡煞旁人。潇王正君及笄之礼,潇王归,两人是否携手俯视天下。【这是一个无限宠夫与带着小娇夫走向巅峰的故事。女尊,男生子】
  • 霍格沃茨的实战教授

    霍格沃茨的实战教授

    艾德里安·阿诺德,作为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个世纪来第一个在六年级就通过nuoha.com考试的学生在外游历一年后接受邓布利多的邀请,变成了一个关停了几个世纪的课程——实战课的教授。为什么关停?过于危险啊。当然,作为魔法界公认的天才巫师,邓布利多未来的接班人,他是不可能怕的,或者说,他什么都不怕。嗯,除了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