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06500000003

第3章 寻找新视界(3)

相较之下,中国记者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稚嫩。“丹增贡嘎”的故事为什么不可以像“尼玛”的故事那样“开发”得更深入一些?“尼玛”被“设置”成一个文化问题,那么不妨让“丹增贡嘎”回归经济问题。所以,记者报道家庭旅馆着力点不能只在“开”上,怎么想到“开”的、观念的转变有无阻力、前期资金是怎么筹措的、有无银行贷款、人力如何解决的、与工商卫生等政府部门是如何协调的、客源从哪里来、顾客反映如何、营业额多少、利润多少、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等等。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数字播报上;某种生产生活经验的推广不能大而化之地只给出一个结论,忽略了更关键的过程;人民生活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也不在于形容词用得多么密集、圆熟……新闻有新闻的技术规范和报道技巧,它需要尽力做到客观,也不回避一定的立场,其中的规律要尊重、要琢磨,西方记者的手法值得专心研习。总之一句话,重要的是,家庭旅馆不能只当做“话题”而要演绎成“议程”。

第三,从对事件的基本理解看。第一篇报道把青藏铁路视作发展的契机;第二篇报道即使不是反对、抨击,至少也是在忧虑。这一点不同是最本质、最根本性的,前两条不同均源于此。

当今社会是个融合的时代,各种意识形态、文化心理交相碰撞。冷战思维缺乏建设性诚意,不利于解决问题,正视、交流、沟通才是正途。西方媒体蓄意误读中国,耍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拿到别的国家去说是一个说法,换作中国就变成另一种说法——这种状况不能说没有,但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中国必须习惯面对各种眼光、各种误解,甚至各种挑衅。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妨改一改,先不是反击对方,而是先审视自己:我有没有把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规律用好、用巧,把自己的价值判断说透、说全,既非公告也非直白而令人反感的宣传。

《西藏日报》的报道只是一个案例分析的缩影,有一些改进建议不见得仅针对它。首先,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务必实时跟进,正面报道为主的主线要坚持,否则更无法和不同的声音对话。

其次,对所谓正面报道的理解不能偏狭,不能以为正面就是讴歌,这不是新闻传播的专业用语,正面也要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就拿青藏铁路的开通来说,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西方人士爱把焦点放到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冲突、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上,把现代文明视作传统文化纯洁性的对立面,而忽略了当地民众的生存发展权、主权国家独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自主权,也忽略了全球化是时代潮流,现代并不必然与传统对峙,文化只有在交融而不是闭关自守中才能焕发生机、传祚万世。因此,我们的经济报道在关注某个微观经济事实之外,还要有意识地不断拉大背景焦距,为受众建构一个中观或宏观的认知框架,包括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自由贸易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世界会贡献什么,民众的利益需求与选择具体有哪些表现,政府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平衡协调有何考虑,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是如何经历过来的等。学习西方记者的经验,把这些信息用概括材料、骨干材料、背景材料、细节材料、引语、故事等各种手段、形式“设置”到报道议程中去,增进受众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历史特殊性的了解、对文化个体差异的了解,由此才能激发真正有价值的理解乃至认同。

第三,经济报道要特别善于抓点,抓完整的点、动态的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点不能是最后形成结论的那一点,而是过程中的点,透过点展示过程。有了过程,尤其是既有过程中的亮点,也有过程中的难点,一个经济现象才真实。我们一直比较避讳谈困难,尤其是报道成就时,总给人一好百好的感觉,就像“丹增贡嘎”的家庭旅馆,一定只有“乐呵呵”,但收益总是与风险并存、成就总是在与困难的较量中取得,还原经济生活的本来面貌,这样的报道才能产生公信力。

练好内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西方记者的报道也未必都是典范,其中暗含的套路同样夹杂着深深的刻板印象,也难说模范地践行了客观原则而不是在宣传——尽管他们总是指责我们是宣传机器。细细解剖一下,利于知己知彼。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对材料的使用看似顺手就势、无所定律,其实颇为有心。以篇幅众多、不时灵活穿插的背景材料为例,它算不得骨干材料,看似可有可无,但点拨、提炼作用不容小觑。它重笔图描的几个点,“矮化”效果明显。

最典型的一个点是把汉人与藏人分化成两个对立的群体。具体材料是这样用的:“许多人对汉人插手他们的事务持怀疑态度;为配合中央政府六年前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实施的一些经济集约化发展政策在一些人看来是某种形式的‘殖民’。”“西藏人认为,汉人正在控制当地经济。在拉萨,你很难看到出租车司机、餐馆服务员或干体力活的工人里有当地人,因为从国内其他地方来的人即使工资低些也愿意干。”“据铁道部官员朱振生(音)透露,在前不久通车的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十万建设大军里只有大约10%是西藏本地人。”职业新闻记者一定会一眼就看出这几段文字中的硬伤:除了“铁道部官员朱振生(音)”以外,其余三个消息源——“许多人”、“一些人”、“西藏人”,都十分模糊,焉知不是莫须有的虚构。此外,用当地人与外地人数量的比较来佐证汉人对藏人的经济控制,看起来也很古怪,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汉人、藏人都是中国人,一个国家内部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是市场活跃、经济繁荣的表现,何来“控制”?即使工资低也愿意到西藏去,这是个人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所致,难道也是为了“控制”?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美国自己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相对印第安土著来说,它是不是在殖民呢?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还非常典型而熟练地运用了两种宣传策略。

1、辱骂法。辱骂法“是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殖民”、“控制”,以及后文在批评中国政府在西藏施行的经济政策时用到的“控制了当时处于独立的西藏”、“管制”、“灾难性后果”都是具体体现。前面说过美国记者的报道很注重用背景材料辅助表达主题,但在使用这类结论性的、情绪很“重”的词语时却对相关背景惜墨如金,只有一个笼统的断定,没有证据、没有解释,似乎只在让人记住词语本身。“为配合中央政府六年前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实施的一些经济集约化发展政策在一些人看来是某种形式的‘殖民’”。西部大开发的动因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相对粗放而言的集约化也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潮流。很难想象,在缺乏上述必要交代的情况下,“某种形式的殖民”具体是指什么?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从来就没有独立过,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历史上曾策划分裂西藏的国家)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过西藏是“独立国家”,《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罔顾史事却抛出一个侵犯主权的概念,这也是明显的“辱骂”。至于中国六十年代的经济状况,显然更是一段复杂的历史,当时整个中国都在艰难、曲折地行进,非独西藏一地,而报道依然采用顺手一笔又不说透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当时的经济政策是故意针对西藏的印象。

2、平民百姓法。平民百姓法“是指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相信他或她的想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想法,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记者多次引用未明确署名的“西方人”、“许多人”、“一些人”、“西藏人”、“汉人”、“那曲牧民”等的直接或间接引语,打的就是这种“平民百姓牌”。这些消息源虽然指代模糊,但由于用的是整体概念,又与那些指代清晰的消息源混杂在一起使用,所以容易让人忽略它们技术处理上的不足,而记住其隐含的“这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的潜台词。这种做法显然有违于西方人士常指责的中国报道惯用“广大人民群众”、“各界人士”等话语为公众“洗脑”的论调,这也再次证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终究是相对的,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总会透过各种层面释放出来,因此,对于西方新闻界不能只是察其言,更应该观其行。

同类推荐
  •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上)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上)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躲过骗子(经济篇)

    躲过骗子(经济篇)

    出国的巨大诱惑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血本,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原则。唐某是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出国潮的不断冲击下,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了。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新闻业的怀乡病

    新闻业的怀乡病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许知远从新闻从业者的视角,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媒体精神。作者回看这个行业的往昔时,在书中漫生出来的尊敬、怀念,以及乡愁般的忧伤,对于今天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研究人员都不无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我护卫太高冷了

    我护卫太高冷了

    身世成谜的叶秋自幼被师父收养,下山历练之后便卷入帝国纷扰之中。我的世界,非黑即白。乾帝:只能看见黑白的你,倒也很是难得。仙师:这个世界除了黑白之外,还有很多的颜色,若是只能看到黑白,你……这份天真还能保留多久?少年佩剑未妥,出门便是江湖。
  • 明目张胆的偏爱

    明目张胆的偏爱

    “阿牧哥哥,楚楚错了。”面前的她一张小脸憋得通红。他的小楚楚什么时候学会这种话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听见下雨的声音

    TFBOYS听见下雨的声音

    我听见下雨的声音,在未来响起;那些年我们在雨中的点点滴滴,是否还回的去?友情的背叛,换来的是什么?恋人的伤害,剩下的又是什么?我在雨中看着被淋湿的摩天轮,想起你的脸,浪漫的传说,终究是深深的伤害……
  • 重生相公娇娘俏

    重生相公娇娘俏

    【种田文,穿越女vs重生男】白若汐穿越了,又丑又胖又邋遢,人品还有问题,竟然为了和离推婆婆下河,只为去追同村的帅小伙。白若汐表示,丑胖邋遢不能忍,人品问题更不能忍,她要用她勤劳的手,改变这超低配置。种种田,养养猪,开开店,变成白富美,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发家致富的路上总有个系统来捣乱,本以为是个外挂,却不成想是个不正经,非让她去套路男人,男人不仅帅,吃苦耐劳又上进。某个即将被套路的男人:胖媳妇,有点怪!ps:这是一篇重在生活与感情的种田文,喜欢请加书架,推荐票,打卡,好评,评论等来支持大球球,感谢!推荐完结老文【农家丑媳来种田】大球球读者群:827327490欢迎小可爱加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悠然问鼎上九霄

    悠然问鼎上九霄

    有神秘大神的陪伴,有空间的扶持,在末世中带着大家过着打打怪的悠然种田生活时却发现地球只是沧海一粟,原来修真才是正途;笑看苍穹,在修真界去翻手为云;傲视群雄,去仙界覆手为雨;问鼎九霄,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末日小岛

    末日小岛

    这是一篇略带搞笑的末日素材,主人公冯腾飞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被一声凄惨的叫声从梦中惊醒,他看向了窗外,时然发现,这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
  • 被风吹落的爱情

    被风吹落的爱情

    “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鲁光。”一辆黑色的轿车,一身黑色的衣服,一脸醉意的嚣张。此言一出,无疑是在愤怒的人群中掀起更大的愤怒。
  • 弑苍宇

    弑苍宇

    一段异界故事的诉说;一个天才少年的传奇故事。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谁敢相撼?咆哮的吟声震破莽苍大地,响彻辽渺之天。一阶学者,二阶学者;三阶武者,四阶武者;五阶武师,六阶武师,七阶武师;八阶武王,九阶武王;十阶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