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1300000023

第23章 动画剧作论——艺术大厦的根基(7)

五、动画片艺术结构的模式

1、动画片结构的原则:在动画创作中如何组织安排其艺术结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但有几条基本原则是必须遵从的。

(1)遵从自然现象与生活事理发展的逻辑。自然界、宇宙间的种种现象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它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掌握过程,因此,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都应该符合其各自的逻辑过程。

(2)遵从艺术整体的统一性。其实组织结构的根本目的是要达到作品的完整和统一,而达此目的的最好办法就是紧紧围绕作品题旨安排每个局部的材料,使每一个局部对表达主题都能够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结构过程中一切材料和技巧都应该以合乎主题需要来决定取舍,使作品达到艺术的统一性。

(3)遵从塑造动画形象的需要。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而主题的意义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因此,塑造鲜明生动的动画形象就成为安排结构的中心问题了。也就是说,在矛盾冲突中紧紧围绕形象性格本身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来组织作品的整体结构。

(4)必须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一方面,动画作品引人入胜的内在力量来源于动画形象的典型性和故事内涵的深刻性;另一方面,创作者运用各种结构技巧将情节安排得巧妙、生动,也会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5)必须遵从电影的蒙太奇结构方式。动画片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自然必须遵从电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安排结构。电影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空蒙太奇思维;一是声画蒙太奇思维。前者是将真实时空(现实时空的真实再现)与假定时空(对现实时空的延伸和压缩)统一成为银幕(或屏幕)时空的思维方式;后者是对空间的画面和时间中的声音进行组织结构,使其达到内在联系统一,艺术效果融合的思维方式。最终时空蒙太奇与声画蒙太奇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构成完整的蒙太奇结构2、动画结构的基本要素:

动画影视片剧作的结构与一般影视片的传统结构一样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也就是戏剧冲突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全过程。

开端:是戏剧冲突中主要的对立双方第一次直接交锋,是过去的事件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连接点,是事物从平衡走向不平衡的开始。

法国戏剧家狄德罗说:“戏剧的第一幕,也许是戏剧中最难写的一个部分。”(转引自范景伍等编《电影剧作八讲》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第112页)开端开端难就难在很短时间内做到清楚、自然、迅速、有趣。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形象地介绍时间、地点,自然或社会的背景;(2)人物一出场就要在行动中介绍出各自的身份和相互关系;(3)通过几个画面和动作预示即将发生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发展趋势;(4)开端要精心安排,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剧情,并恰到好处;(5)开端要与后面的高潮遥相呼应,即开端是因,高潮是果,在安排开端时,就要想到高潮。

发展:这是剧作结构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全剧篇幅的三分之二。这是矛盾冲突不断推进,不断加剧的过程,也是性格不断形成不断展示的过程,为此,要做到:

(1)行动要不间断,而且每一个动作都要推进剧情发展,不能停滞不前;(2)要将情节安排得层次清楚、相互推动、疏密适度、曲折有致、变化无穷。对此一位戏剧家曾打过一个比喻:你被引进一条曲曲折折计划好的曲径,是一件莫大愉快的事。在那儿只看见前面的一段路,看不见你的目的,直到达到以后才发现。要做到这种效果就需要运用停顿、意外、抑制等结构技巧。

(3)要安排好矛盾主线与副线的关系,使两者互相穿插、互为因果、互相推进、相得益彰。但必须主次分明,副为主而设,切不可以喧宾夺主。

高潮:是全剧最重要的部分,是矛盾冲突发展的顶点和必然结果,是主要形象性格塑造最后完成的关键时刻,也是剧中主要矛盾、主要悬念得以解决的时刻。因此,美国戏剧家霍华德·劳逊说:“高潮这个术语也是用来指动作最后的、最强烈的阶段。”(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第343、475页)“高潮是全剧的社会意义的核心”,“高潮是事件体系的关键”他又引用韦尔特的话:“高潮是指给观众造成最大的印象,也是得到观众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是感情最强烈的时刻。”

处理高潮部分要做到:

(1)突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高潮往往是突然出现的,但必须是矛盾冲突发展的必然结局,是情节推进的必然趋向,也是性格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二者必须有机统一,而不可突兀、牵强,甚而流于虚假。

(2)高潮是心理、情感、精神处于最紧张、最激荡、最剧烈的时刻,并不一定是外在动作最强烈、最热闹,也不一定是语言的慷慨激昂,甚至大喊大叫,内在力量的深沉、厚重更能震撼人心。

(3)高潮的意义在于富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是在性格冲突的最后一次撞击中,最后的决战中,能够闪耀出思想火花,照亮观众的心灵。

结局:高潮过后,主要矛盾和主要悬念最后得到解决,主要人物的性格成长和展示也最后完成,全剧的问题已经解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也做了形象的总结。

小仲马说:“除非你已经完全想妥了最后一场戏的动作和对话,否则不应动笔。”韦尔特说:“在结尾处开始,再回到开始处,然后再动笔。”易卜生说:“我几乎可以说,我是为了最后一场戏而写这个剧本的。”可见结局对全局的重要:它是创作者对生活事物的独特发现,也是思想深度的显示,好的结局要做到:

(1)结局应在行动进行中表现,而不能借人物之口进行总结,大发议论。

(2)结局只是行动告一段落,生活还在继续,事物还在发展,应预示生活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明代戏剧家李渔要求戏剧结构要象“凤头、猪肚、豹尾,”即开端要象凤头一样奇伟、俏丽、简洁、先声夺人;发展和高潮要象猪肚一样饱满、浩荡、丰富、回环,引人入胜;结尾要象豹尾一样短促、有力、奇崛、昂然、令人回味。

第七节动画片的故事

一、动画片需要故事

法国电影学者麦茨说:“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影片。”电影故事片需要故事,同样动画片也需要故事。(抽象性动画片当属例外,因为它是运用某种图案运动的形式感表现哲学内涵和诗化境界,只有简单而短捷的图形运动过程,并无故事可言。)因为:

1、动画片的造型设计总要有一定的形象化依据,或人物、或动物、植物、物体的拟人化,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造型形象,而构成故事的主要元素正是人或拟人化的物,这恰恰符合动画片的需要,并且故事中不同人或物之间产生种种特定的关系,形成多元的形象组合,使造型设计的形象个性分明,风采各异。

2、动画片要表现的是无生命的图画在运动中活起来,因此这一运动要有一定长度,有曲折而完整的过程,才具有观赏性、愉悦性。故事中的人或物,按照特定趋向展开一系列活动构成情节发展过程,并且有起伏、有变化,使本无生命的图画充满了活力。

3、动画片的图画形象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中运动,使影片镜头和画面富有纵深感、层次感,故事中的人物活动必然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使动画片的环境设计、背景绘制更加丰富多彩。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故事的三个基本元素,正好符合动画片造型设计、运动过程和环境设计。运动过程和环境设计的需要,使图画在运动中获得了生命。世界第一部荣获奥斯卡奖项的长篇动画经典——迪斯尼的《白雪公主》讲述了白雪公主被继母陷害最后被心上人挽救的故事。影片是一个闪烁梦幻的童话,充满了冒险经历和紧张悬疑的故事,这些都为这部动画片勾画出优美的艺术蓝图,为影片奠定了良好的剧作基础。可以断言,如果没有这个故事,也就不可能产生这部“经典中的至尊”。

二、叙事决定造型

1、叙事决定造型的形态和走向

叙事和造型是构成动画片艺术整体的两大支柱性要素。从叙事与造型在动画片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来看,叙事内容为影片做出了总体性、原则性的规定,其主要作用在于:第一,提供并落实造型形象设计的表现范畴;第二,规定造型设计的意图和美学要求;第三,启迪和激发美术家独创性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其中第一点是第二、三点的前提条件。这三个作用在动画片创作中决定着造型设计的具体范畴、形态和运动走向。《白雪公主》中皇后企图杀害白雪公主构成整个故事戏剧性的核心动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决定着造型设计必须以特定的叙事内容为依据,而不是脱离它自行其是。

或许有人会提出:在动画片创作实践中,有时美术家预先设计好人物形象造型作为创作构思的起点,从而演化为一个故事,由此得出造型决定叙事的结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在某一部动画片的具体创作过程中,由画家设计出某一造型形象作艺术构思的触发点是完全可能的。但动画片的整体造型设计仍然由动画剧本来决定。因为,画家最初设计的造型形象只不过是想在影片中展现的愿望而已,它是单一的、静止的,没有延续性,没有一定长度,不能形成完整的运动造型序列,所以,这一造型形象要真正成为未来动画片的造型元素还必须依附于一个叙事体系。而且在这一叙事体系形成的过程中,随着新的造型形象的出现,原来最初形象设计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和发展,这一切都取决于特定的故事内容。

2、叙事体现思想内涵

动画片的故事通过叙事对象即主人公的身份、性格所标志的社会象征以及他或她的际遇、命运连同他与其他人物及环境的关系,构成了特定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人类某种生存状态,传达出一定社会意识和思想内容,使作品具有了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一般说来,动画故事的思想意义分三个层次。第一,事态层次。反映生活的自然状态和事物的表面现象,缺乏对题材的挖掘和提炼,因而内容较单薄、肤浅;第二,题旨层次。人物刻画、矛盾冲突设置、情节展开、细节安排等都围绕着表现某一主题,使作品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第三,哲理层次。对人生、人类、自然、社会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开掘和哲学思辨,并通过人物和故事形象地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内涵。比如美国动画大片《泰山》描写了一个被遗忘在深林里的婴儿泰山,从小被仁慈的母猩猩卡拉收养,他内心追求的目标就是使自己成为一只好猩猩,但整个猩猩族群却把他视为异类,不能包容他。有一天,人类探险队来到森林,泰山突然发觉自己的长相与人类相像,并对一女孩产生了好感,于是他想随探险队回归人类的生活。当他发现人类要伤害猩猩,并把自己视做奇异的动物供人观赏时,他愤怒,他质疑,质疑自己、质疑人类。人类学认为:人类源于自然,超脱于自然却又依存于自然。但是现代社会人类却在损害自然。这部动画故事正是以鲜明的形象向人类提出了深刻的哲学诘问。

三、造型表现叙事

尽管我们强调叙事在动画片创作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并不等于说有了好故事、好剧本就一定能拍出好影片。剧本只是为动画片提供了艺术蓝图,这一蓝图能否在影片中完美地实现还取决于造型表现手段的具象化。

1、造型赋予叙事个性化

在动画片剧本中对不同人物、环境、景物的文字描写虽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个性的差异不可能活灵活现,美术师根据自己对剧中人物、环境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自己优长的绘画手段。设计新颖独特的造型形象,使人物鲜活起来,使故事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美国动画大片《怪物史瑞克》中的史瑞克造型形象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硕大的头颅光秃秃的,两只又圆又大的眼睛呆愣愣的透着一丝凶气,又长又宽的下巴毫毛不生,更奇妙的是两只耳朵象两只小喇叭朝天竖起仿佛在搜索宇宙的信息。这个既憨厚善良又凶恶狡诘,既果敢睿智又呆头笨脚,既奇异古怪又可爱可笑的怪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当史瑞克铲除暴君,救出了美丽的公主菲奥娜之后,他不但学会了爱别人,而且懂得了接受别人的爱。正是这个怪物形象让人感到可敬可亲之余,不禁赞叹美术家的独特创造。

同类推荐
  •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本书首先从城市雕塑语义的辨析开始,就城市雕塑概念的形成、引用及多层次的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独特语义,并由此指出中国城市雕塑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语境。本书就中国城市雕塑未能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雕塑发展状况作了概要性的描述。
  •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本书对在全世界各地的晋江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书法艺术(下)

    书法艺术(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5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小品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小品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热门推荐
  • 系统之山海经冒险

    系统之山海经冒险

    我叫吴九霄,在这个以山海经为主的世界,我意外激活了山海经系统。从此,我将变成山海第一人!
  • 你的不可言说

    你的不可言说

    “该怎样阻止一个想要长眠于世的人误入歧途呢?”这是余音多年来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 军长独宠傲妻

    军长独宠傲妻

    他是军队一不败神话,她是白道之人。本无交点的两个人因为一场故事而有了交点更因为自身的缘故而签订了军婚契约。“你确定了吗?”民政局门口见。他停下问道...
  • 神土修仙转

    神土修仙转

    叶辰魂穿越异界,身怀异宝走上修真之路,面对阴谋诡计,挣扎求生,看他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世界劈荆斩靡,最终攀上至强的巅峰......
  • 状元全录(上)

    状元全录(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 关于你的暗恋

    关于你的暗恋

    或许这只是一场主角是你却与你无关的盛大的暗恋,或许你也如我所愿的同样欢喜我,但是无论怎样,我喜欢你,这四个字永远是真心话
  • 罗刹孤女之逆绝九天

    罗刹孤女之逆绝九天

    罗刹混血孤女,儿时能燃石成炭,念力移物。八岁,遭养父卖了抵债,十六岁,本为罗刹复国唯一希望,却一夕间成师长弃子,不管她多努力,命运总抢先一步设下路障。尽管清丽动人,绝色姿容,却深信,世上无人有真心,只有强大,才能生存。她,斩钉截铁,「我是罗刹,不懂人类情爱。」直到遇见了他,一个徐徐如春风般温暖的男子,总竭尽所能保护这朵荆棘丛中的玫瑰。心中那块不知名的角落,好似有些松动。
  • 告别了的夏天

    告别了的夏天

    刚刚步入学校的我们,即将迎来青春期,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可是曾经的拥有始终换不回来天长地久。我要怎么选择才好。一张纸皱了就再也变不回原样了。即将毕业的我们,究竟怎么决定,是错过还是继续,作为专情的我,是继续追求,还是和平常人一样,选择放弃。
  • 茵梦湖:施托姆抒情小说选(译文经典)

    茵梦湖:施托姆抒情小说选(译文经典)

    《茵梦湖:施托姆抒情小说选》讲述了:施托姆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是同时代人,也同为举世公认的擅长写中短篇小说的文学大师。《茵梦湖》是作者的名篇,其优美的笔调,清丽的风格,生动的故事,对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施托姆的时代已经久远,但他的作品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茵梦湖》采撷了作者三则抒情中篇小说,其中除名篇《茵梦湖》外,《木偶戏子保罗》和《林苑一隅》都富有独特韵味,它们均为作者的代表作,我们从中可领略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整体创作风格;它们也定会给读者带来和以往不同的感受。
  • 棋凯颖战之樱花初恋

    棋凯颖战之樱花初恋

    小时侯的承诺究竟能不能兑现,他们的爱情将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