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5400000001

第1章 媒体实务(1)

浅谈广播电视媒体时政新闻平民化

陈早霞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时政新闻是新闻宣传工作当仁不让的“重头戏”,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具体体现。

但是,时政新闻长期以来由于报道的程式化,缺少亲和力,给人们留下了“文山会海”、空洞说教的印象。以至于一说起时政新闻,不少人就会说:“不是领导调研,就是开会展览、仪式剪彩、汇报演出,要不就是工作总结,没有人愿意看。”连时政记者也自我调侃地说:“我们的稿子就两个人看,被写的和作者”,认为时政新闻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这实在是一种认识的误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民众的需求越来越受重视,政府越来越注重了解民众的心声。实际上,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囿于传统新闻理念和惯性思维,新闻从业者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即在传播实践中难以达到使双方都满意的理想境界。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时政新闻僵化的重要根源。在陈旧、想当然的思维惯性下,“国计”与“民生”失去了交汇点,彼此互不对话,媒介的公共属性和公众的知情权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何谓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一般定义是:对国家与政党的最新政治活动以及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就信息角度而言,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信息。

对应对公共信息的强调,在新闻写作方式上也会有所变化。更为明确地说,就是如何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利用新的写作方式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除重要领导的较为严肃的活动和重大的会议报道外,领导的一般性活动、一般性会议,特别是部门行业性会议的报道,是有着足够的发挥空间的。比如说,将出席领导的名单放在文章的第二段而不是第一段,从而实现公共信息的突出性。同上。

其实,既然叫“新闻”,那么不管它是时政的,还是民生的,或是经济的,只要按照新闻的规律来写,都能够出新出彩。笔者认为,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一样,也需要坚持“平民视角”,总是高高在上是抓不住受众的。

一、选择切入角度,靠内容拉近受众

在字典中,“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那么,“平民视角”指的就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面向普通的老百姓。时政新闻的“平民视角”体现在报道内容上,就是关注与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让老百姓觉得这条新闻是写给我们看而不是写给领导看的,从而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例如,《一个产品、一个编码打个电话能辨真假(引题)全市各大企业的产品有了“电子身份证”(主题)》一文,开篇就写道:“我市是国家确定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首家试点,试点一年多来成效显著。如今,消费者在购买一些产品时会发现,产品外包装上有一个小标志,上面写有‘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以及条形码等信息。消费者可免费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终端,对所购商品的信息进行查验……”

这篇新闻内容从百姓关心的“产品真假”入手,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角度切入新闻。既能与受众的需求合拍,又能够让“上头”政府部门和“下头”普通百姓都满意。

其实,时政新闻本身就是“国计民生”,是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虽然很多时候时政新闻表现的都是各种会议、文件,但实际上老百姓关心的教育、住房、社保、医保、就业等等,都体现在这些会议、文件所传达的政策信息里。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当选准切入点,把“国计”落实到“民生”上,着力关注“国计”对“民生”的影响。除重大会议和重大领导活动外,可以尝试软新闻民生化,硬新闻贴近化,尽力减少宣传语,增加亲和力,在领导活动、各种会议、各种文件中发掘出对百姓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做出独特的报道、生动的阐述,老百姓自然会觉得亲切,自然会喜欢。从具体的新闻写作方面来讲,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时政报道切入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由热点问题切入;由疑思切入;由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的空间中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而具体的切入角度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二、利用鲜活的新闻现场,拉近领导与群众

鲜活的新闻现场往往更能吸引受众。鲜活,应该说是对新闻更高一级的要求。对于时政新闻来讲,鲜活更具有重要性。同上。时政新闻与鲜活的新闻现场并不总是相排斥的。恰恰相反,作为平民视角具体体现的鲜活新闻现场可以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比如说,《人民日报》在报道汶川大地震时,这样记述了温总理在灾区的活动:“还差8天就满百岁的陈佳珍老人,在托老所住了5年。这次为防止堰塞湖灾害的威胁,也被转移到这里。温家宝双手合十,向老人提前祝寿,并俯下身子坐在床边贴着老人的脸大声说,‘祝您健康长寿。’‘你要努力工作啊。’老人握住温总理的手说。‘听你的话,我会努力工作的。’现场一片笑声。”这样鲜活的时政新闻将大国总理亲民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温总理,拉近了人民群众同温总理的距离。时政新闻现场的鲜活化,对于新闻写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新闻事实的捕捉和反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尽快地发现新闻亮点,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然后,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层面、多角度的采访,从而写出丰富生动的现场短新闻。

三、捕捉细节,使时政新闻更灵动

近几年,很多媒体十分注重时政新闻报道对切入点的把握,基本上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足够了呢?当然不是。

时政新闻不仅需要“新闻点”,还需要一种“动感”、一种“灵动”。只有为新闻赋予生命、注入灵性,才能紧紧抓住百姓的心,才能打动百姓。

怎样才能让时政新闻“灵动”起来呢?笔者认为,细节十分重要。在采访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主题事件化、事件人物化。”简单地解释,就是要有点有面,用点来支撑面,新闻稿才会生动。主题新闻要以具体的新闻事件为点;新闻事件要特别关注人物,以人物为点;在人物描写上,必须注意抓现场、抓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让老百姓看来,这的确是真实的生活境况,离我们很近。

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政新闻时,经常是要份材料、记下领导讲话,回来写几句“指出……”、“强调……”就交差了,这是万万不行的。在采访时政新闻时,记者要置身事件当中,被调动的感官越多,写出来的稿子才能越生动、越出彩。

四、形式上贵在创新

作为新闻中的“老大”,长期以来,时政新闻的内容虽然涵盖大部分的方针、政策、信息,但千篇一律的标题导语和缺乏新意的形式,常常让新闻价值大打折扣。

老百姓看时政新闻,多数都是先看标题和导语,找出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新闻再仔细看一看。所以,时政新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让受众获得最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报道形式更为多样,不仅要精做标题、导语,使其切中要害,引人入胜,还要适当地运用图片、图表等表现形式,努力让新闻内容一目了然。

例如,2007年,温家宝总理到河北与工人共度劳动节。面对新华社播发的这一条新闻,许多媒体的标题做得四平八稳,而《广州日报》则跳出了条条框框,从受众感兴趣的角度拟定标题:《温家宝到河北与工人共度劳动节(引题)听说发现大油田总理兴奋得睡不着(主题)》。能让总理睡不着的大油田究竟啥样?受众肯定要从中一探究竟,这条新闻是领导活动,但“平民味儿”的标题一下就抓住了受众。

2008年,北京电视台播发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审议》这一重要消息,配发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览表,分调整后的部委名称、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新增下级机构、隶属关系调整四大项,让即使没时间看长篇消息的受众,也能快速了解政策的内容。

在一些对现场感要求较高的事件报道中,图表具有文字和新闻照片无法替代的功能。它能综合运用各种元素,包括文字、照片、图像、地图等,表现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和全貌,可以利用效果图、3D仿真图表等从镜头无法拍摄到的角度再现新闻现场,使受众对事件的了解更加全方位、立体化。

浅论电视新闻直播的魅力及选题发展趋势

张剑

电视节目以制作方式来分类,大致可分为现场直播、实况录像转播和录像节目播出(录像素材再编辑播出)三种。三者进行比较,现场直播的特点很突出。

直播与实况录像转播相比较,二者叙事方式一样,都是完整记录同一时空内发生的事件,但是播出时间却有差异。直播是同步展现,是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事件播出,要告诉观众的是现在发生了什么。实况录像转播是以前发生的事件于事后播出,要告诉观众的是曾经发生了什么。2009年10月1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观众上午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广场阅兵式是直播,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而当天下午在电视上看到的就是实况录像播出,它已经变为历史资料了。

直播与录像节目相比较,除了播出时间上的差异外,二者在叙事手法上截然相反。前者叙事时间(播出时长)与行为时间(事件过程)一致,长度比是1∶1,它有原汁原味的天然本色。后者则经过蒙太奇手法剪接,缩短了事件的时间长度,是精心雕饰的作品。直播是在一个完整的时空中展示此时此刻的信息,信息量的最大值是1∶1,而录像节目是经过了不同时空的信息组合(剪接)。

一、电视新闻直播的魅力

1.电视新闻直播的不可预见性

电视新闻直播的不可预见性是最大的看点。电视新闻直播的魅力在于报道的新闻事件富有悬念、充满变数。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体育比赛如北京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特别适合电视直播。例如,在第19届世界杯上,德国对澳大利亚的比赛,缺少了巴拉克的年轻的德国队顶住了澳大利亚队的三板斧后,依靠自己强大的进攻实力,以4∶0取得了南非世界杯的首场胜利,这也是本届世界杯开幕以来比分最悬殊的比赛。澳大利亚人仅仅“灿烂”了5分钟,在第4分钟的好机会被挥霍之后,比赛基本进入了德国时间。第8分钟,波多尔斯基在左侧怒射破门;第26分钟,克洛泽接到拉姆的传球,抢在澳大利亚队守门员施瓦策尔之前头球攻门得手。雅虎体育,2010年6月14日。随着比赛的变化发展,观众的心也一起跌宕起伏。

2.电视新闻直播的现场同步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新闻传播也一样,以前一天前的新闻还是“新”闻,如今新闻的竞争在以小时、分秒来计算,报纸办成了晨报、午报、晚报,电视有了每小时的整点新闻,每一位收看电视新闻的观众,都希望在每一次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内容,而新闻直播恰恰是能满足电视观众需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中华新闻报》1998年9月7日。像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让不同地域的中国人在欢歌笑语中“天涯共此时”,共同辞旧迎新,成为了一种新民俗。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直播的各种节庆综艺晚会,让观众共度良宵,引起沉淀在民族血脉中情感的共鸣。而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和中国足球的曲折沉浮,让我们随着大大小小的圆球一起欢乐,一起忧伤。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后,经济类内容自然也进入了直播的视野。京九铁路通车、南昆铁路通车、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等内容的直播,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化为立体的、形象的物质存在,让观众触摸到经济腾飞的颤动,为创造奇迹的时代英雄而欢呼。而央视直播的“3·15国际消费者日”特别节目,老百姓在荧屏上找到了自己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找到当“上帝”的尊严。直播科学技术类节目是电视人思想观念的突破。科技类电视节目向来被认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节目,而海尔·波普彗星、阿尔法磁谱仪的电视直播,打破了以往的成见,特别是这类节目能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使观众对科技类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意义深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新闻报》1998年9月7日。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在书中力阐中华民族德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凸显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在精神特质上的完善。准确而生动的描述,幽默而调侃的笔调,严肃而深刻的话题,无一不渗透着辜鸿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躲过骗子(经济篇)

    躲过骗子(经济篇)

    出国的巨大诱惑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血本,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原则。唐某是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出国潮的不断冲击下,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了。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热门推荐
  • 还珠传说

    还珠传说

    在天际九重之上有着神圣纯洁的天界,那里一派祥和安宁。天界众仙一如既往地守着秩序做着日常,十分平静。然而七位公主的诞生打破了原本平静如水的天界,甚至就连六界也得不到安宁……
  • 快穿之宿主又给男二送温暖了

    快穿之宿主又给男二送温暖了

    【快穿,小甜饼】姜念阅览无数小说,对其中男二的结局感慨不已,偶然快穿,决定为广大的姐妹了结遗憾。但这个剧情这么不对……男二都这么追着我不放是怎么肥四。姜念欲哭无泪表示我就是想送温暖,让男二感受人间真情,不想淡恋爱啊!
  • 破镜谋杀案(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破镜谋杀案(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一分钟之前,无聊的希瑟·巴德科克还在和她的电影偶像——迷人的玛丽娜·格雷格闲聊。一分钟后,希瑟就突然感到体内某种剧毒正在发作。可是,那致命的毒药水本来是要致谁于死地?玛丽娜那呆滞的表情表明她目睹了极其可怕的事。但当人们试图搜寻重要物证时,简·马普尔小姐却进行一项与众不同的调查——对人性的探究。
  • 逆袭守则

    逆袭守则

    《逆袭守则》作为《差生守则》的第二部,讲述的是贝校长事件结束,《差生守则》一炮而红,很快有神秘人找到顾惜,希望她能去风鹿学院。位于新月岛上的风鹿学院是一所国立学院,主要是政府机构集中所有力量来为整个国家最恶劣最差劲的少年少女矫正行为,那里是名副其实的差生集中营。神秘人告诉顾惜,现在的风鹿学院毕业班已经无药可救,政府给顾惜五个月的时间,希望她能让毕业班学员在今年的毕业考核全部毕业,无法通过考核的人将一辈子都留在风鹿。去往风鹿学院的顾惜,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和顾惜一同前往的沈千墨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毕业班的21名后进生究竟能不能顺利毕业,顾惜和沈千墨又将面对怎样的困境?惊心动魄的风鹿之行能否完成任务?
  • 公主使不得

    公主使不得

    霸气傲娇小公主×冷漠寡言小公子陆南衿沉冤昭雪那日,一向骄傲的小公主泪流满面,心痛不已。是她呀!是她,亲手将自己心中的小公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重生一次,她发誓绝对绝对要守护好她的小公子,她的皇兄和母后!当然,也要把小公子撩人她怀中。愿岁月相守,清贫无患,与你谈笑折柳,共度春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眸一望,是你

    回眸一望,是你

    他,别人眼里的帅哥,在外人眼里是阳光的,可又有谁能明白他的无奈,等到失去是才明白自己爱的人是谁;她,受尽宠爱,可却拥有不了自由,爱上一个人不敢说,总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为了爱,最后选择退出。有情人又能终成眷属吗?
  • 与太子厮混的日子

    与太子厮混的日子

    简介:十二岁入皇宫,错位成太监,巧遇小太子,三年同相伴。发育在即,跑路要紧!快撤!小太子后玄无知的问“小青子为啥你会腰疼”小青子无奈的答“那是因为我哈腰哈久了呗!”小太子后玄认真的说“那我来给你捶捶背吧!”小青子无比嗨皮的答“真的吗?可是我怕掉脑袋!”终有一日展翅高飞,仗剑走天涯,夜宿孤山危险时,巧遇帅气美男子。一路相伴妙事多,此人身份太子也!轩少严肃的说道“交你一个办法,嫁给我,然后修理我!”某女“….”轩少脸上挂上了无赖的笑“没想到耍你会那么的有趣..”某女怒了“xxxxx”轩少郑重的说道“我命令你,不准忘记我。”跑路不成功,反被到吃?吃的骨头都不剩,无语…算了就当我上了太子,我也没有亏吃!负责还是算了吧!我不要做三千佳丽中的一个,不要.不要!----------推荐好友沐依晨文文:青春校园搞笑暖文学长,等等我:http://novel.hongxiu.com/a/330216/推荐泉水完结文我的冷酷王子上:http://novel.hongxiu.com/a/293110/我的冷酷王子下:http://novel.hongxiu.com/a/321422/泉水连载文雪影★无痕:http://novel.hongxiu.com/a/330197/泉水微博:http://weibo.com/s357s--------------
  • 暖阳巧遇寒冰心

    暖阳巧遇寒冰心

    这是一本女频的娱乐、影视、总裁、都市、穿越、异能、变异丧尸、超级科技、打怪升级、剧情烧脑文......VIP交流群:170-855-287
  • 双重程

    双重程

    男主角被仇人追杀后,偶然闯入一个酒吧,竟然神秘穿越到一个双重人格的程越身上,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是风流少子哥,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