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5400000027

第27章 新媒体(2)

总之,3G到来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的终端与广播终端一样,都具有“移动性”,其用户也都是“动众”,因此他们在很多方面具有同源性。3G的到来给传统广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广播不再是先前意义上的“声音”介质,3G使得传统广播更加“多媒体化”;广播听众也不再是先前意义上“你播我听”的“听众”,而是有着多种需求的移动“用户”,一系列观念与认识上的革新,将伴随着移动互联新技术的向前发展而被不断更新。同上。

广播与多媒体

王彤

随着视频点播、流媒体、富媒体、P2P、RSS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与逐步成熟,从Web 1.0到Web 2.0,从博客到播客,从2G到3G,从音频到视频,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对传统传播形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新一轮的媒体大战中,广播将最有可能绝处逢生。

一、广播融入新媒体的必然性

对于广播来说,新媒体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可以克服其作为传播手段而固有的缺陷,获得如虎添翼的发展。

1.视觉与非视觉互补

在当今这个崇尚视觉感染力的时代,非视觉本是广播的一大致命硬伤,但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它在同新媒体的融合中寻找到了最佳的互补点。如今的互联网,虽说早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但是从整体比重来看,听觉元素远远少于视觉元素。在这个人们需要争分夺秒地获取大量信息的时代,广播特有的伴随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在获得信息的时候,受众只需要运用听觉,不浪费多余的时间: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干手中其他的活,还可以随意走动。这是单纯使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所无法做到的,也更符合现代人的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

2.增加多种互动方式

最早的广播互动方式是热线电话,在没有传呼,没有手机,就连普通座机也没有普及的年代,这是相当高级的一种互动方式,参与者非常稀少。之后随着电话的普及,比起电视和报纸,广播逐渐成为信息反馈最快、最便捷,互动性强,也最时尚的大众传播媒介。而在手机普及之后,网络短信平台的应用更是大大增加了听众参与节目的机会,往往一个节目就能接收到几百甚至上千的信息,这改变了以往热线电话只能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交流面也大大扩展;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论坛和博客以及播客的信息传送,必将进一步推动广播与受众的双向甚至多向即时互动。同上。

3.低成本多赢

低成本,这又是广播的一个天然优势。一档节目,只需要一个麦克风、一个主持人、一个数字直播间,节目制作成本低,速度也快。如今,依托网络和手机,广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可以让听众通过广播以最快的速度,低成本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同时使传受双方和中介服务商之间实现利益的多赢。

二、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

广播与多媒体的融合,主要有两个阵地:一是利用网络,开办电台网站,在互联网上落地;二是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在手机上落地。

通过开办电台网站,在互联网上落地,广播媒体可以提供如下的新服务:

1.广播图文化

广播图文化,即将广播的音频内容通过现场速记的方式并配以现场图片,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手机这两个平台上,供用户选择,将声音内容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重点强调”。这是弥补广播单渠道传播弱点的一个方式。

2.广播可视化

广播的信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受众是通过听觉接收的,只有通过“听”才能感觉它所发布的信息。而所谓可视化,是指有关广播的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得知,或是通过视觉得知广播信息,从而被吸引去收听广播、关注广播。广播的可视化宣传可以弥补广播的短处,增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广播可视化,是通过视频拍摄的手段将广播内容“可视化”。广播的视频化可以将传统广播原有的核心资源“可视化”,开拓节目形式,制作不同于电视和传统广播的新节目样态,从而使得传统广播得以成为3G的内容提供商。

3.综合利用网络资源

广播节目网络化,除了用自己的网站推广节目外,还有可以提供视频以及各类资讯、论坛等服务。这种向大型门户网站建设的思路,不仅有利于广播节目的展示,也使其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从而丰富和提升电台的品牌内涵,扩大广播的接触率和影响力。

4.从收音机到网络收音机

电台有了自己的网站之后,听众也就有了更多收听广播节目的方式。除登录电台网站之外,电脑里常用的Windows Media Player、Quick Time、Real One等播放器,都可以提供相关的电台索引,用户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轻松地接收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但由于不同播放器的格式有所不同,广播频率也会有所限制。“网络收音机”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只要安装一个软件,便可网罗全球3000多家电台的节目。“网络收音机”的出现,增加了各地电台的竞争,无形中提高了节目质量。

除了在互联网上落地之外,广播媒体还可以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延伸广播范围。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一只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个人的信息,传播个人的观点,更直接、广泛、便捷地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手机只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这种观念在十年前也许并不落伍,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交流工具,而是逐渐变成了有多项实用功能的个人事务助理。

对于手机这种新媒体,广播完全可以“移花接木”,借用手机这一“移动媒体”继续发挥自己的功能。广播可以把由手机表达的各种个人信息、想法、观点等通过广播短信平台、手机上网参与论坛、微博等方式拓展给更多的公众,把个人的愿望或想法变为公众的感受或享受,把个人之间的沟通变为公众之间的交流,由手机平台与广播平台的互动带动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实现广播与社会的互动。同上。

原本,手机是一种“自媒体”,以“私密性”的方式出现。但随着广播与手机的交融,双方都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也都拓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广播融合之后,手机将不再作为仅在个体之间发布信息的一种工具,而是由“自媒体”变成“公众体”,其“私人性”变成“公共性”,广播也将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可见运用手机短信、网络互动将成为广播节目的一种主流运作模式,将成为广播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经济和文化支柱,也将由此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针对新媒体的广播内容调整

在实现与新媒体成功融合的过程中,广播媒体也必须对自身的内容进行调整,要在充分考虑利用新媒体的情况下进行广播节目的内容设计。

1.利用播客

播客是“博客热”的“升级版”。播客与博客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视频功能,可以展现歌曲、戏曲、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以及个人DV短片等多种视频信息,提供了更个性化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广播可视化后的内容设计,可以充分考虑听众群众中的播客爱好者,将他们的资源整合成节目播出。这样节目也会更贴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利用论坛、博客、微博

论坛、博客、微博里的内容多以文字为主,内容可以长时间保留,利用这一特点,广播可建立属于某栏目的听众群,亦可在节目中播出其观点,形成互动。微博文字简短,由手机编辑发送,更新速度快,这些特点更适合这种互动方式。

从公民新闻的兴起看地方媒体网站的发展

柴通

2010年伊始,南海网推出了海南第一档“公民新闻”栏目——《网友写新闻·马上告诉你》,让每个人都能过一把当“网民记者”的瘾。也许您正在想,什么是“公民新闻”?2004年12月东南亚发生海啸,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发生恐怖主义爆炸案,人们便将在现场录制的录像通过博客传向世界。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网友在惊恐中用手中的电脑使第一条地震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您可能会恍然大悟——这就是“公民新闻”。“公民新闻”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对正处在发展瓶颈中的地方媒体网站来说,它打开的是一条“全民新闻”的发展新路。

一、什么是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行为和现象。根据“维基百科”的有关条目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

在以上定义中,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机会充分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其参与到新闻报道活动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博客”、“维客”、“播客”以及公民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是“公民新闻”的主要载体。

公民新闻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公众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其角色从单纯的受众向媒介的消费者以至生产者转变。公民新闻的兴起促进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颠覆了“舆论一律”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民主化的媒体形式。同上。可以说,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

二、公民新闻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数码相机、摄像机、网络博客、移动电话、手机短信等传播设备及传播科技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得人们可以随时将获取的新闻信息传播出去,打破了新闻专业人员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越来越多的公民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成为“公民记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条件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新闻信息素材,并有机会成为某些突发性事件的现场亲历者或目击者,成为“深入第一现场”的最有发言权的“记者”。他们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记者”的内涵与外延。同上。

网络是公民新闻实践的主阵地。从早期的“德拉吉报道”这类凤毛麟角的个人实践发展到今天,已诞生了数以万计的“公民新闻”网站。美国鼓励普通人发布新闻的“NowPublic”网,正在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通讯社之一;从2000年开始起步、倡导“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韩国ohmyNews网站被认为是公民新闻网站中做得最成功的典范。公民新闻的概念在2000年后也正式传入中国。但在此之前,其核心内涵就已经在国内网络上产生了一种实践雏形——BBS。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大发展源自BBS的****,而BBS在中国的价值,则更接近公民新闻而非网络人际沟通。

公民新闻之所以在新世纪勃然兴起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个人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公民提供和发布新闻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使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在突发事件现场所获取的新闻传播出去。第二,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日趋高涨。近年来,尽管各种媒体数量飞速增长,但是,受众获得的新闻信息仍然不是非常充分。新闻同质化、信息表象化、知识匮乏化、宣传虚假化的现状迫使受众主动地寻找新闻,追逐信息,并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交流中去。第三,网络传播是关键。随着Web 2.0科技不断推陈出新,许多超越传统媒体的新闻搜集、报道、分析方式纷纷问世,网络传播使公民成为记者变成可能,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及维客成为公民新闻日渐活跃的传播平台。

三、公民新闻的特点

“公民新闻”作为一种非正规媒体的传播方式,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1.新闻主体的广泛性

“公民新闻”的报道主体是社会普通大众,“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由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同时作为突发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有机会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采集到不同视角的、反映全面的新闻,听到多方面的声音。随着数码相机、DV、手机等硬件的普遍运用以及论坛、BBS、Blog等载体的逐步成熟,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记录着每时每刻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加快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流程。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第一个发布地震消息的就是一位网友。他于5月12日14时35分,在百度“地震吧”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帖子,此时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7分钟,比最早的主流媒体快了近20分钟。

同类推荐
  •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中国人的本色

    中国人的本色

    费正清说,中国人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优越感。过去的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传统的政制,又几乎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国人勤劳、善良,却独善其身而漠视其他。当“帝国陨落”之后,他们又死扛着面子,自卑地回忆过往的唐宋荣景。
热门推荐
  • 蓝枝雪——错缘

    蓝枝雪——错缘

    刘斌来到了约好的见面地点:外语学院的室内体育场。他的目光草草越过了正在进行着难解难分的排球赛事的场内,专注地在场外的观看席不停的穿梭着,如沙里淘金般的寻找着哪里有佩戴矢车菊色围巾的女孩儿……终于在看台西北角落里看到那个女孩儿精致的侧面剪影,清爽的齐耳短发,泛着水波般灵韵的眸子正被场上的情景迁动着,微微翘起的嘴角,并没有像其他人那大喊着肆意地呼号着“加油”,却静静地真诚的靠近抵着下颌的双手,默默地祝福着……他攥紧女孩儿常提起的拥有坚忍、纯结、乐观、清雅和隐藏着深爱与幸福等等美妙花语集于一身的那束蓝枝雪,兴冲冲地走近,就要脱口而出的招呼,却因瞥见了她身旁散发着刺目冷光的双拐,霎时顿在了那里,双腿反射地向后转动作,双脚紧接着跑了出去......
  • 界神震天

    界神震天

    柳震天因身分低微被人看不起离家出走经过两年竟达到四虎六阶的境界最后成为界神
  • 都市超级复制系统

    都市超级复制系统

    陈锋,一个普通平庸的学生。一次意外,陈锋得到了来自未来的都市超级复制系统。学生成绩差?身无长技?复制爱因斯坦,复制钢铁侠,掌握未来科技……什么?还是不够爽?那就再来一套超能异术!
  • 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

    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

    一个巧合在花鸟市场买下了一只白狐,然后便开启了我和九尾狐的三年高中生活,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就这么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上峰

    云上峰

    诸天万界,宇宙洪荒,经历了无数纪元,各个世界万法并起群雄争锋,而当一些达到‘’顶峰‘’的修士才发现他们只不过是蝼蚁……
  • 光影之辙

    光影之辙

    世界的不公,客观存在。但你的选择,至关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美人黑化警告

    天道美人黑化警告

    伏玥,堕落的神,万年前的罪人。因为被某个清冷美人盯上,她绑定了系统,开始快穿了……在追了无数个位面以后,终于,美人黑化变病娇,修长手指扯了扯黑色领带,他弯起樱红唇角,朝她逼近,“怎么不跑了?”“……”伏玥看了眼腕上的冰冷手铐,老老实实的没再作妖。
  • 美女老婆要重追

    美女老婆要重追

    有房有车有娇妻的吴飞先生悲哀的发现自己重生了,一觉睡回了八年前。那一年,他大学毕业,而他老婆还在另一所大学读大二。老婆很抢手,人妻要插手,萝莉要牵手,还有一群时空守护者要送他回去。吴飞先生大手一挥,怒吼:“我一定要把老婆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