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37700000062

第62章 中兴四大诗人(1)

南宋初期,民族灾难深重,诗人富于爱国激情,哀叹民生疾苦,诗风再次转变。动荡的环境使他们的创作环境尤为恶劣,却富有独创精神,对江西诗派改弦更张,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尤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的成就最高。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

一、杨万里及其诗歌内容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国子博士,知漳州、常州,秘书少监等职。其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孝宗时被贬知筠州。光宗时又召为秘书监,作过伴金使,因得罪权臣,以宝文阁待制致仕,家居十五年,终忧愤而死。有《诚斋集》,存诗4200余首。

杨诚斋诗歌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他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之情以及对时政的关怀,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特别在充伴金使时,第一次北渡江、淮,迎接金使,亲眼目睹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不少诗篇,如《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从洪泽湖入淮,诗人内心就烦乱、骚动,因为昔日国中流水已成边疆,写尽南宋人面对长淮时独特的心理变化。尤借“何必”、“即天涯”二语,在今昔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

其次,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有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农民的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农民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

第三,杨万里还有大量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有不少小诗构思奇特,观察细致,触景抒怀,用灵活的手法刻画山川景物,感情真挚,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宿灵鹫禅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溪前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把寻常不过的普通场景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

二、杨万里诗歌的艺术风格杨万里诗歌的艺术特色非常引人注目。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绍兴三十二年(1162)尽焚旧作,决意另辟蹊径。他曾自述创作道路的变化说:“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荆溪集自序》)正因他不傍人篱下,敢于推陈出新,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其诗风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诚斋体”的特点,首先在回归自然。与江西诗派注重书本和内省不同,杨万里强调“感物”,既善写物态,且善发掘山水的灵性,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如《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具体细微地刻划出在炎热夏夜中偶然觅得一丝微凉的感受。其次,是富于想象,善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刻划的生动有趣。如《岭云》:“好山幸自绿崭崭,须把轻云护浅岚。天女似怜山骨瘦,为缝雾縠作春衫。”以拟想来描绘自然万物的生意,感叹造物的天工,也使自然人格化。第三,语言幽默诙谐、平易浅近,能活处见理,诗风具有明显的谐俗性。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他十分注意向民歌学习,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浑似一首脱口而出的山歌。

范成大

一、范成大诗的思想内容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曾出使金国,有气节。归朝后,官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守卫宋金边界,有治绩,并与陆游建立了友谊。淳熙五年(1178),拜参知政事,后因言者所论,罢祠隐居故乡石湖。范成大诗、词、文兼擅,以诗知名,并颇受后代推崇,作为大量“和范诗”。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有《石湖集》等。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诗派影响,早期作品有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但他同时广泛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最终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继承中唐新乐府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成一家,以使金记行诗和田园诗成就最高。

孝宗乾道五年(1169),范成大奉命使金,以谋废有损国格的跪拜受书礼。此行虽未达目的,但他节义凛然,受到朝野赞扬。在出使过程中,他写了七十二首七绝组诗,详记沦陷区的见闻感触,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以讽喻当世,传达中原父老怀念故国的愿望和呼声,并通过对北国山川人物、风土物产的描绘,寄托对沦陷区的感情,集中反映了他怀念故国的情感和收复失地的信心。如《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诗下自注说:“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汴京是北宋都城,如今沦入金朝之手,眷怀宋朝的百姓日思夜盼,不见王军入都,只见使者来回,一句“几时真有六军来”,既表达了中原父老的心愿和失望,又是对南宋朝廷乞和政策的讽刺。范成大出使所请二事遭拒,被拘会同馆,却威武不屈,镇定从容,赋诗以明志:“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会同馆》)足见其慷慨心志。这组绝句激荡着人们的爱国心胸,其审美价值及历史意义都引人注目。

范成大的田园诗,将传统的田园诗创作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表现农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前人,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像一幅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通过深入观察和亲切体验领略了农事的紧张,儿女的勤劳、淳朴的品质和生活的苦乐。尤其可贵的是,不少篇章把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以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容,和早期写作乐府诗的精神是一致的。如: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一年辛苦,却一无所得,沉重的赋税压的农民喘不过气来。

当然,其中不免有美化农村的描写,表现了士大夫的情趣。总之,范成大的田园诗使脱离现实的传统田园诗有了血汗气息,获得了新的生命。

二、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范成大的诗歌风格多样而富于变化,兼采众长而不失个性,杨万里称誉其“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石湖诗序》)。范成大的诗作深受鲍、谢及中唐新乐府影响,多用白描手法反映农事,用语自然利索,不事雕琢,如《四时田园杂兴》:“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新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转,童子开门放燕飞。”纯用平淡朴素的口语,不加夸饰地描述雨霁破晓,晨曦微明的农家景象,清新、自然,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范成大的诗虽有特点,也曾广泛汲取传统,终究没有形成个性鲜明的一体。在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模仿痕迹较重的地方。像《复作耳鸣》《人鲊瓮》等,多用生僻的典故,拗峭的句式,发议论,逞学问,给人以涩滞瘦硬之感,显然属于江西诗派的范围。由于未能把各家的风格技巧融为一体,也就难以建立起与众不同的成熟风格来。

同类推荐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戴维·洛奇文学作品集(套装共6册)(名家特辑)

    戴维·洛奇文学作品集(套装共6册)(名家特辑)

    布克奖评委、全欧洲最会讲故事的文学教授、媲美伍迪·艾伦的喜剧作家,戴维·洛奇久负盛名的学院派小说全收录;每一页都不会让读者扫兴,屡次被改编成BBC经典迷你剧集;原汁原味的英伦幽默,比《围城》更讽刺的学者故事;玩转理论和创作的学者型作家,集英国自嘲传统大成的小说教父,以一举之力缔造了知识分子内心的《黑镜》。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热门推荐
  • 一朝为妃

    一朝为妃

    天南国丞相叛国被发现,为赎罪将唯一的女儿童颜送入宫中为妃,被临星国太子流肆劫持而受伤,皇上将怒气发在童颜身上,百般折磨凌辱,并将其打入冷宫。童颜宁死不屈,为家人与皇上达成协议。皇上被童颜的坚强所动容,但身边很多男人对她很好,皇上怒火横生,更加折磨童颜……
  • 穿越火线XL

    穿越火线XL

    3032年,越来越多人失去了灵魂我们怎么能听而不闻看四起的混乱四处舌剑唇枪四面不胜防都是遍体损伤难道伪装是生存最后一丝的阳光难道世界容不下一点不一样为了我们的自尊和梦想而战拿起枪而音乐是我的子弹谁能抵抗我的黑与白成与败兴与衰恨与爱我说了算机枪子弹上膛呼吸血脉喷张战场再硝烟弥漫有你我愿闯一闯迎面过的战壕躲避过的弹药在危难时你和我就是彼此的肩膀等黎明的太阳等第一声枪响你说过就算痛也要记得微笑为爱必须冒险穿越火线才看到未来
  • 试婚

    试婚

    作者与男友各自用25封情书,将其真实经历展现开来,温情又犀利地,剖析了我们及其当下浮躁多变社会中,两性的心理,试婚的缘起,婚姻的走向,爱情与婚姻的异同与互生。所以此书是感性的,温暖的,女性的,又是理性的,疼痛的,男性的,深刻的。
  • 医妃天下:腹黑帝君请休妻

    医妃天下:腹黑帝君请休妻

    她是后唐唯一公主,一场叛乱,国破家亡。他是后唐朝臣之子,父亲叛乱,改朝换代。后唐公主变为前朝遗孤,后唐朝臣晋升北周太子,他们之间命运互换。逃命时不慎掉落山下,再醒来她失去原本记忆,隐世村落习得一身岐黄之术。乱世年间战火纷扰,加冠年后他一身戎马乘驰沙场,只为在乱世重见她的身影。奈何命运弄人,再相见,她却早已将他忘的一干二净。纷繁乱世,她辗转诸国,却留下倩影,让君臣争斗;一个为她兵临城下,只为报被欺凌之仇;一个为她筹谋步兵,只想再现清灵之眸;一个为他舍弃帝位,只因欠你未娶之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Re:极乐净土

    Re:极乐净土

    诸无能重生成了诸有能。关键词:奇幻,玄幻,变身,西游。动词:调查,穿透,远程监控,欺诈,强迫,赤膊。QQ群:99812612(本书纯正轻小说向!二次原创艰难,请诸君多多支持!在此感谢!)
  • A大陆

    A大陆

    男主被神召唤到异世界,给予了男主一些任务,但是男主会遇到什么其他的事件呢
  • 置于心底的温暖

    置于心底的温暖

    等待爱情,就像在下飞行棋,总希望哪次的幸运能遇到那幸运的“6”,开启新的开始。可是这过程总会有紧张、懊恼、失落、失意。当这漫长的等待依然停留在原地陷入僵局时,只能像观众一样,看着别人各种角色切换聚光焦距,角落里的自己总是显得那么的黯然无色。她,只是一个别人眼里的观众,生活平淡无味,暗淡无光,还处处被忽略。就像飞行棋里,所有人都在努力的为终点前进,她却依然定格在起点,无数次的错过,却等不来起飞的机会,而这个等待是爱情。她只想求一份暖心的情感,仅此而已。只是她等来的爱情,并没有想象的坚不可摧。自卑与忧虑让她把情感推向了冰冷,加之卷入尔虞我诈的高层斗争中,无力抵挡的她,陷入忧郁、崩溃边缘……
  • 洛川县军事志

    洛川县军事志

    洛川县南有金锁之险,北扼延绥三边,东临黄龙山岭,西临洛河之畔,古今为中原、关中通往延绥、内蒙之咽喉。因此,塞外少数民族的铁骑今日在洛川原北驰骋,汉民族的兵将明日在洛川南原屯扎,还有洛川的农民义军不满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竿而起,举起造反大旗……其刀枪剑戟丁当,拼搏厮杀呐喊,你来我往,战事频繁。到了近代,我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在洛川原上神出鬼没,四处游击;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军为消灭红军,凭借洛河、界子河天堑,与红军隔河对峙;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在洛川冯家村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制定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发布了改编中央红军的命令……这些都是洛川县军事史上的一笔笔亮色。
  • 重生之王爷独宠妻

    重生之王爷独宠妻

    翼王楚渊戎马半生,平叛乱,收匈奴,战功赫赫;却落得一个犯上作乱,横尸街头的下场。临死之前,楚渊看着假惺惺求他归降的侧妃冷笑,笑他楚渊对这个女人呵护敬重,到头来这个人带着太子的人进了王府搜出那些所谓的证据,唯一一个肯陪他死的就是他从来不正眼瞧的正妃秋霁言,那个人白衣翩迁,美的倾国倾城。楚渊死时想着,若有来世倾尽所有,护她一生平安喜乐,若无来世,此刻拥她入怀再不分离。醒来后的楚渊,发现自己回到了五年前,那个时候他刚得胜归来,还未与那人成婚……重来一世,楚渊决定夺下那张龙椅,再不负秋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