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52500000031

第31章 地方戏,民间娱乐这样自我传承(3)

秦腔的形成经历了世代人民的创造,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它于秦代形成,在汉代得以精进,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直到清朝时达到了广泛传播,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在《钵中莲》的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上下句都是七言体,可见秦腔在当时,或者是在此之前不但已形成,而且已流传到了其他地方。

秦腔的音乐充分展现了陕甘地区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形成了板腔体音乐体制,并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使得各种情绪变化得以更加合宜地表现出来。另外,秦腔很多剧目的内容都反应了我国历史上的忠奸斗争、反侵略战争、反压迫斗争等,其题材重大,且极富生活情趣。这都使得秦腔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喜爱,并对各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秦腔对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了梆子腔的鼻祖;而到清康、雍、乾时期,秦腔流入到了北京,于是又直接影响到了京剧的形成。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秦腔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仅西安地区就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且全国的很多地方也都有秦腔班社。

秦腔的表演富有夸张性,风格朴实自然,粗犷豪放,因此有“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的说法。秦腔的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人,其主要有欢音、苦音之分,其中,欢音表现的是欢快、喜悦情绪,而后者则主要抒发其悲愤、凄凉之情。其伴奏乐器主要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另外,秦腔在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秦腔的角色行当共计十三门,被统称为“十三头网子”:四生,即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即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即大净、毛净;一丑。

因流行地区的不同,秦腔遂衍变成几大不同的流派。东路秦腔,主要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西府秦腔,主要在关中西部宝鸡地区流行;汉调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而流行于西安一带的,则被称作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由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对唱腔的影响,使得各路秦腔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区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发展缓慢,呈现出日益衰落之态,而中路秦腔则迅速崛起,有起而代之之势,且在整个西北地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秦腔的剧目数量繁多,题材丰富,总数超过了1万本。其中所演的剧目,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其中也不乏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等题材。剧目之丰富,在我国三百多种剧种中居于榜首。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剧作散佚颇多,据统计,现在仅存约4700多部,且目前这些剧目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当产生保护这一民族文化的强烈意识,从而对之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唯有如此,这被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才能得以发展壮大,流传千古。

川剧,变脸是一种绝技

川剧,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它的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丰富的乐曲以及精湛的表演艺术,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在戏曲声腔上,川剧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及一种本省的民间灯戏组成,其中,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成都,是戏剧之乡,而川剧则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在清乾隆年间,本地的车灯戏集中吸收了苏、赣、皖、鄂、陕、甘各地的声腔,形成了包含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且通过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川剧最具地方特色的主要演唱形式,则体现在其高腔曲牌的丰富,以及其唱腔的美妙动人。川剧的帮腔,主要分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在语言的运用上,川剧充满着鲜明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带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川剧唱、做、念、打齐全,其常见于舞台的剧目达数百种之多,妙语连珠,幽默连篇;且还有“变脸”、“喷火”、“水袖”等特色演出,独树一帜;再加上乐器的帮腔烘托,使得写意的程式化动作饱含着不尽的意味。

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的过程中,高、昆、胡、弹灯四腔各有其不同的情况。高腔,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高腔保持了“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且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吸收其特色,丰富并发展了“帮、打、唱”相紧密结合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属于自身本地的特色;昆腔,源自江苏,后流入四川,遂演变成带有本地特色的“川昆”;胡琴腔,源于徽调和汉调,同时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中的成分,又称“丝弦子”,主要是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两种方式,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并改变了其腔调与音乐过门,形成了独具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弹戏源自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在同川北的灯戏、高腔的长期共处中,相互融合,加之采用四川方言,遂形成了带有当地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这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方言及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相结合,最终演变形成了后来川剧当中的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川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主要在于其特别高的高腔。

此外,川剧中最为著名的技巧是变脸,王道正先生则被誉为四川“川剧变脸之王”。另外,川剧不仅在国内得到了热烈欢迎,且远涉重洋传遍了世界,其中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流传甚广。

藏剧,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认为是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而“藏戏”一词则只是藏族戏剧的统称。由于青藏高原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各有不同,因此,藏戏的艺术品种和流派数量众多,纷繁复杂。藏戏艺术的母体是西藏藏戏,它在来卫藏宗寺的深造僧侣和朝圣群众的远播下,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广为传播,遂形成了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另外也有藏戏流传到了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

藏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演出:第一部分称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的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称作“雄”,主要是正戏传奇的表演;第三部分则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相传藏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有“十三大本”,其中经常上演的有“八大藏戏”,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且其各剧中都大多包含着涉及佛教的内容。

在服装方面,藏戏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服装,其演员则主要是凭借戴面具表演,不需要化妆。藏戏的种类纷繁众多,主要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其中以蓝面具藏戏为其主流,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蓝面具藏戏随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在藏戏的面具中,白色的面具代表善者,象征纯洁;红色的面具代表国王,象征威严;绿色的面具代表王妃,象征柔顺;黄色的面具代表活佛,象征吉祥;而巫女的面具则半黑半白,象征着其性格的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则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且多用白布或黄布缝制村民老人的面具,并在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表现其朴实敦厚。

其实,值得每个中国人去传承的地方戏有很多,而且它们的生命都很顽强,就像烂漫的山花,遍地开花。

在民间,地方戏曲都还能找到根,还能感觉到它的价值存在。很多时候,它是老百姓的“娱乐”,老百姓非常爱它。”就像山东菏泽那样的戏窝子,很多人都能给你哼上几句,那是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更应该传承好我们的文化!

同类推荐
  •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草书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草书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热门推荐
  • 白云深处有人家

    白云深处有人家

    白静穿越了,看着眼前的茅草屋,稀的不能再稀的粥,为了三两银子还要嫁人白静发誓,一定要赚钱,住大房,吃白米饭,可是种个地都能把村里种红火起来,搞得跟个旅游景点似的,这是个什么状况还有,门口的这些打扮的跟狐狸精似的女子是干嘛的“某人,你这招蜂引蝶的功夫可真不赖啊,给我好好交代”“媳妇,咱生个娃吧,帮你气死这些狐狸精”某腹黑男一脸正经的说道。
  • 神号玩家

    神号玩家

    无尽世界,有的真实、有的虚幻,与其只活在一个世界里,不如纵身沉浸在万千世界之中,有些让人伤心欲绝,有些则让人重燃希望,每个世界,都上演着挑战极限和突破边界的故事,尽情体验这些世界吧!无限的可能等你探索!————IMAX全新品牌形象片《无限世界》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现实世界的逍遥!虚拟世界的纵横!两个世界华丽的碰撞,这……是最好的时代!
  • 妖姬皇后休想逃

    妖姬皇后休想逃

    穿越的一瞬间,她已为公主。当知晓一切原来她有着个很好的父皇母后,可是却不该设计她与他成亲。当我处在这世,就表示我已经无须怕任何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一切谜底揭开,原来他只是当她玩具,所以的爱只是一场场玩笑。是的,她就不该拥有爱。当她怀着他的种子离开,他才知晓他后悔了。他爱她的,可是她已经消失。即使他动用所哟能力寻找,他发疯的去找寻,可是她就像消失在世间上。当她醒来,媚眼一开,早已不是以前的公主欧阳依依依,她发誓不在依附他的存在而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月石记

    月石记

    一颗脆弱的心,怎样才能被保护。爱与恨,能否对消?上古秘辛,人性善恶,又有怎样离奇诉说?如果有那么一天,那一生的浮沉,都将化为那抹粉沙,吹落在时间的尽头。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注定的命运,能否奋起反抗,逃脱命运的安排?(正文版~我从小长大在部落,没见过外面的世面。婆婆说我十四岁有个大劫。什么?我竟然被一只兔子拐卖了?外面的世界怎么有点不一样?哇!这是什么神仙世界!沃特?神仙竟然也会勾心斗角,他们不应该吃素吗?谁说我人小又矮,姐姐教你做人!长生不老药难求?我炼了当糖豆!和我抢男人?做梦!看我不把你剁了喂兔子~小兔纸乖,姐姐为你吃萝卜~)首书特推~花花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nua~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杨潭鲤鱼

    杨潭鲤鱼

    这是关于两对cp和一个助攻的校园故事,五个平凡人的青春
  •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一个穿越而来的女子,来到一无所知的王朝——东煌!醉笙歌,京城第一歌舞坊,笙歌坊中歌女舞者无一不是惊才艳艳、身怀绝技之人。醉笙歌是皇宫御用歌舞坊,只有王公贵族和皇家之人才有资格醉笙歌中人的表演,其幕后老板更是身世成谜,世人只知道醉笙歌中中人都称其为笙歌,其他的便一无所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日久生情:韩少,你好

    日久生情:韩少,你好

    她,是顾家的大小姐,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答应了她父亲所谓的联姻;他,是韩家的大少爷,传闻,他双腿残疾,脸也被毁了容,在整个S市的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为了他的计划,他也答应了他父亲给他安排的联姻。一场联姻,让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捆绑在了一起……只是,说好的残疾,说好的毁容呢,结婚后她才发现这一切……(全文免费……)
  • 星河乱武

    星河乱武

    当时间来到人类探索太阳系外的大宇宙时代。当信息科技的发展转为基因生物科技的发展,当人人都是食神,不对,当人人都有异能,人人都是超人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会有怎么样的改变?“其实,我就是想瘦一点。”‘好球’郝凡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委屈的说道。且看一个为了减肥踏入武道的善良中带着点猥琐的少年在大宇宙时代打出的一条通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