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8200000030

第30章 西街三怪

城里西街上,居住着三位老人,人称“西街三怪”。他们是于老、杜老和黄老。于老外号“药罐子”,杜老外号“火锅子”,黄老外号“神算子”。他们的故事,琐屑荒唐,没什么意义;刊物约稿,记个梗概,讨人一笑而已。

药罐子

于老喜欢生病。——不,应该说是时常生病。他是食品公司的退休职工,按照规定,看病应到商业局诊所,或是县医院。但他生了病,从来不到指定的地方治疗,一定得请李先生。

于老生在富人家,早先是“永茂酱园”的少掌柜。他从小多灾多病,一直仰仗李先生:六岁肚里生虫子,请的是李先生;十二岁长秃疮,请的是李先生;二十一岁打摆子,请的也是李先生。李先生去世了,以后看病,还是请李先生——李先生的儿子也行医,也是李先生。奇怪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李先生戴了一顶帽子,他十年安然无恙,百病不生;新时期到来,李先生的诊所一开张,他的病就又来了:今天上火,明天肠干,伤风感冒不断,去了咳嗽添了喘,三天两头抓药、熬药,于是得了“药罐子”的外号。

于老个子小,嗓门高,禁不得半点病痛。身上稍有不适,便哼哼唧唧,大呼小叫,甚至还要嚷着给在西安工作的女儿拍电报。李先生一到,就更“蝎虎”了,脑袋一耷拉,说:

“哎哟,我不行了!”

“不行了”的病症,一剂“小柴胡汤”喝下便好,他就越发崇拜李先生了,硬说李先生是“东垣老人”的后代。人们不知“东垣老人”是谁,他便到处介绍:

“东垣老人,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大金朝名医,咱县人氏!李东垣名扬天下,李先生错得了吗?你们看着李先生那相貌,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高鼻梁大眼睛,活像东垣!”

他好像还懂相法,又像真的见过李东垣!

李先生究竟是不是“东垣老人”的后代,街上无人真正知道。但是,李先生人缘极好,却是人人称道。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他的小诊所里总是歇半屋子人,谈天说地,十分热闹。李先生从来不嫌麻烦,白开水满足供应,和大家又说又笑。

一天晚上,大家正谈得热闹,“阿嚏!”——?一个大喷嚏,于老来了。他穿得很厚,戴一顶皮帽子,围一条毛围脖,一个大口罩上面,只露着一对小眼睛。他说他又不行了,喉咙发干,四肢无力,浑身冷浸浸的。李先生赶忙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让他坐下,然后打开药橱,用小勺取出一粒药,放在桌上让他吃,服务热情而又周到。

李先生也很喜欢于老,称他是“模范病号”。平时看病,李先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办,一点也不含糊。李先生说“不要着凉”,夏天也得烧烧炕;李先生说“多喝白开水”,他一定得问清楚一天喝几壶才好;至于吃药,更是一丝不苟,谨遵医嘱。可是,今天却有些反常,相面似的瞅着那粒药说:

“这是什么?”

“‘康泰克’,一种西药。”李先生告诉他。

“我不吃西药!”他说,“我这辈子,凡是挂‘西’字的东西都不吃,西药治标不治本!”

说着,鼻子一皱,“阿嚏!”——又是一个大喷嚏!卖烧饼的老温吓了一跳,说:

“好家伙!听这声音,真是‘不行’了!”

大家都笑了。

外号“火锅子”的杜老也在这里歇着。杜老爱抬杠,听出漏洞,当仁不让地说:

“老于,西瓜,吃不吃?”

“吃!”

“西红柿吃不吃?”

“吃!”

“西葫芦呢?”

于老知道上了当,不再言语。杜老看看大家说:

“我听人说,西瓜来自非洲,西红柿、西葫芦来自南美洲,西红柿又叫‘番茄’,西葫芦又叫‘美国南瓜’,都是挂‘西’字儿的!”

大家又笑了。

李先生也笑了,像哄孩子似的,给他讲了一番道理。他说中、西两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妄加褒贬;又说中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并非千古不变。东垣老人熟读《内经》《难经》,但又结合医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创造了许多著名方剂。假如人云亦云,陈陈相因,怎么会有“内经说”“脾胃论”?哪来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沉香温胃汤”呢?他的“小柴胡汤”也是因症配伍的,君臣佐使,不断变化。所以,医家和病家,也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可拘泥一法,死认一门……

于老喝着水,望着李先生说:

“试试?”

“试试吧!”老温说,“这种药不错,电视上说了,打喷嚏流眼泪,一吃就好!”

“这种药是不错!”木匠老杨说,“今年春天,我们老爷子闹感冒,吃了一粒,立时见效。老爷子吃馋了,如今身上一不舒服,就吃‘康泰克’,不吃别的药了!”

“那也不好。”杜老笑着说,“我们不能迷信旧东西,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新东西。盲目崇拜新的,就会迷信旧的。李先生说是不是?”

“极是!”李先生说,“天下万物,无旧不成新,无新不变旧嘛!——老于,吃了么?”

于老看看桌子上说:

“吃了!”

“喝水!”李先生又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分析“康泰克”的好处。他说这种药研制得很科学,一个胶囊里面,既有速释小药丸,又有缓释小药丸,速释药丸可以很快发挥作用,缓释药丸可使药效持续十二小时。于老越听越科学,颇有兴趣地问:

“这种药是哪儿出的?”

“天津,中美史克制药公司。”老杨说。

“多少钱一粒?”

“六毛!”老温说,“一粒药,顶三个烧饼!”

“噢,怪不得呢!”于老站起来,突然嚷了一声。李先生问他感觉如何,他嘿嘿一笑,眉毛也舒展了,眼睛也亮堂了,模仿着电视广告说:

“不错,‘确实好多了’!”

大家望着他那焕然一新的样子,好像打了个胜仗,一齐笑起来。李先生也笑了说:

“好好睡一觉,效果更好。”

“睡两个钟头行不行?”

“行。”

“睡三个钟头呢?”

“也行,你看着睡吧!”

李先生把他送到院里,人们又听见他说:

“不错不错,科学就是厉害!”

走到街里,又说:

“妈的,到底是中美史克!”

李先生送他回来,大家又有一番议论。老温说,“药罐子”相信了“康泰克”,真不容易;杜老说,李先生不仅治好了他的病痛,而且解放了他的思想,真是回春妙手!李先生呆呆望着桌子底下,好像发现了什么重要情况,怅然一笑说:

“唉,我在他心目中,也不过是一粒‘康泰克’!”

说着,从桌子底下捡起一个什么东西,让大家看。大家看清了,哈哈笑了——于老喝水的时候,那粒药滚到地下去了,根本就没吃到肚子里。

火锅子

于老爱吃药,杜老爱吃饭。

杜老和于老同岁,虽是种田人,长得却富贵:高高的身材,圆圆的肚子,浑身上下都很丰满。个子虽大,干活却没力气,土地集体耕种的时候,一天挣八分半,顶个妇女劳力。

那时候,种田人吃不饱饭,他却不断“吃‘火锅子’”——和于老一起“吃”。两人一见面,便说:

“老于,吃了么?”

“吃了。”

“吃的什么?”

于老知道他爱吃,也爱吹,便和他吹起来了:

“唉,这年头儿吃什么呀,半斤猪头肉,二两酒呗!”

“我不吃猪头肉,我嫌太凉。我吃的是‘火锅子’……”

“我也是。我中午吃猪头肉,晚上吃‘火锅子’——?一个小铁锅儿,朝小火儿上一坐,白菜、豆腐、粉条一咕嘟,哎哟,美死了!”

“我吃‘火锅子’,光有白菜、豆腐、粉条不行,还得切几片儿红烧肉。开了锅,夹一片儿,颤悠颤悠的,用嘴一吸溜,哎哟,香死了!”

“我吃‘火锅子’,光有红烧肉不行,还得撒一把虾仁儿,哎哟,鲜死了!”

“我吃‘火锅子’,光有虾仁儿不行,还得放点儿海参,哎哟……”

于老摇摇头,甘拜下风:

“行了行了,我的‘火锅子’,不如你的‘火锅子’!”

因为“吃‘火锅子’”,两人挨了一次批判:大家忙着革命,你们吃“火锅子”!一人请“神算子”写了一篇检查,才算完事。

从此以后,再也不“吃‘火锅子’”了。

如今天下太平,杜老什么都不怕了,随心干活,大胆吃饭。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做了随军家属,二闺女招了个上门女婿。闺女、女婿心眼好,老伴也贤惠,每天都要给他做差样儿的饭:家里人吃馒头,给他烙饼;家里人吃青菜,给他炒鸡蛋。最近,每隔几天,女婿还要给他买两个猪爪子吃。女婿说,猪爪子含胶质物,吃了可以软化血管,还可以美容。吃了一阵,血管虽然不见软化,但他心里却十分温暖,无比幸福!

吃罢早饭,他喜欢上街转一转。碰见熟人,总要问人家一声:

“吃了么?”

“吃了。”

“吃的什么?”

“小米粥、油条。”

“我家吃的也是小米粥、油条。——不过我那油条,是用豆腐皮儿裹了吃的!”

“噢,你比我强!”

他便乐了。

吃罢午饭,喜欢在门口站一站。熟人过来,也好问问他:

“吃了么?”

“吃了。”

“吃的什么?”

“面条儿。”

“一锅饭?”

“一锅饭。——不过我那碗面条儿里面,藏了两个白果儿!”

“什么叫白果儿?”

“鸡蛋。”

“嘿,你比我强!”

他又乐了。

吃罢晚饭,喜欢到李先生的诊所里坐一坐。人们知道他的毛病,故意把自己的晚饭向好处说:包饺子、炸酱面、炒肉丝儿、大米饭……他听了,笑眯眯地说:

“你们猜我吃的什么?金黄的玉米面儿、蒸了几个窝头儿,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碟水萝卜丝儿,一碗杂面。”

“嘿,真素净!”

他又乐了——还是比别人强!

其实,在西街上,杜老是生活水平比较低的人家。街上的种田人,除了种田,几乎都做小买卖。他不做,也不让闺女、女婿做。闺女、女婿时常在他面前念叨:卖烧饼的老温发财了,卖凉粉的老吴发财了,卖豆芽的叶大嫂也发财了……杜老虽然粗俗,但在“政治夜校”学过哲学,晓得从两方面看问题。吃饭时,便给老伴讲他的“哲学”,其实是让闺女、女婿听的:

“如今的年轻人,眼皮儿太薄,比这个比那个,甚至还比外国人!说什么外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低;还说什么外国人生活节奏紧张,中国人自由散漫……扯淡!知足常乐,自由散漫也是一种享受,咱要那么紧张干什么呀?”

杜老一如既往,每天到畦子里转一转,然后喝茶、聊天,吃闺女做的“差样儿饭”。

可是,一到春节,他便有些反常。整天少言寡语,食欲也明显下降。如果有人问他吃的什么饭,便说:

“正月里,吃什么饭!”

听那语气,便是受了虐待似的!

女婿怀疑他得了什么病症,便到诊所去问李先生。李先生听了,朝给病人扎针的小床上一指,笑着说:

“这得请教黄老先生!”

黄老先生就是“神算子”。他闭着眼睛坐在小床上问:

“你们平常吃什么饭呀?”

“家常便饭呗。”

“他呢?”

“他老了,我们做小的总得给他弄点差样儿的东西吃,也就是炒个鸡蛋、买个猪爪什么……”

“正月里,还给他炒鸡蛋吗?”

“不啦。”

“还买猪爪子吗?”

女婿摇头笑了说:

“正月里,又是鱼又是肉,又是鸡又是鸭的,还炒什么鸡蛋、买什么猪爪子呀?”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黄老说,“你那老泰山,有一种心病:口说知足常乐,心想高人一等。平常和你们吃的不一样,他就高兴;现在一样了,他就不高兴了。神州大地,芸芸众生,或轻或重都有这种心病。所以社会主义是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实现大同,早着哪!”

李先生哈哈笑了说:

“黄先生有什么妙方不?”

“有。”黄老睁开眼睛,捋着胡须想了一下,对杜老的女婿说,“你们吃饭时,不要叫他。你们吃饱了,把剩下的菜呀、肉呀,朝锅里一倒,热了给他吃。”

女婿愣了一下说:

“让他吃剩菜?”

“不是剩菜,那叫‘折罗’。”黄老一再叮嘱,“记住,得说‘折罗’!”

正月十五晚饭,闺女、女婿如法做了,杜老果然吃得高兴!晚上观灯,于老碰见他问:

“老杜,吃了么?”

“吃了!”

“吃的什么?”

“你猜!”

“包饺子?”

“不对!”

“大米饭?”

“不对!”

“莫非摆酒席了?”

“也不对!”他呵呵一笑,说,“‘火锅子’!‘折罗’!”

于是,“火锅子”的外号就又叫起来了。

神算子

黄老是西街上的知识分子。早年卖字画,后来坐在邮局门口代写书信。他读过不少古书,很有学问,可惜生不逢时,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到了“不惑”之年,一颗明珠才放出光彩,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全县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刚刚实现人民公社化,村村街街又办起了公共食堂,县委召开了“学河南,赶河南,超河南”的誓师大会,提出了鼓舞人心的高产口号;城里城外到处是炼铁的高炉,东西南北天天有报喜的锣鼓声音。黄老不是农业人口,除了到街道食堂吃饭,不受别的拘管,仍然坐在邮局门口代写书信。街上几个闲人,不断凑到他的摊子前面,谈论一些新闻:

“北关的麦子,一亩地打到两千斤了!”

“你猜西关是多少?六千!”

“东关里八千了!”

闲人们大惊小怪,黄老却说:

“不行,太低。”

果然。过了几天,闲人们又得到消息:南关的小麦亩产超过了一万斤!黄老听了,仍说:

“不行,低。”

果然,秋天,西街上放出一颗更大的“卫星”:粮食亩产三万斤,棉花亩产一千六百一十五斤,得了一台拖拉机,一面大红旗,敲了半天锣鼓,放了半天鞭炮!黄老听了,轻轻一拍手说:“好了!”人们不解其意,他说: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果然,那年冬天,县委派来工作组,开会反“五风”。西街上的粮食亩产仍然是三百一十九斤,棉花亩产仍然是三十九斤——果然是一“好”便“了”。

黄老说话有准,开始有了威信。晚上,他的小茅屋里,时常歇着几个面黄肌瘦的人,谈论生死大事:

“黄先生,咱街上饿死人了!”

“饿死几个?”

“饿死一个还不行?”

“不行。”他说。

果然,过了几天,街上一下死了三千人!大家惊慌失措,他却镇定自若,仍说:

“不行,定数未满。”

“死人还有定数?”

“天地之间,什么没有定数?”

果然,上级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终未能改变定数。有一天,西街上死了十一个人,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情况:儿子埋了父亲,从坟上回来也就死了。黄老又说了一声“好了”,没过多久,食堂便散了,各家的屋顶上又升起炊烟!

消息传开,全街轰动,他便得了“神算子”的美名。人们说,黄先生开了“慧眼”啦,能看到未来的事情,人家知道粮食亩产到了三万斤,棉花亩产到了一千六百一十五斤,就该反“五风”了;又说人家早有预言,食堂要散,街上一天得死十一个人,多一个也不行,少一个也不行……

有了这样的名声,文化大革命中必然有事。他不是地主,不是富农,也没什么破坏活动,定个“牛鬼蛇神”正好。他戴了十年帽子,扫了十年街道,吃了不少苦头。好在批斗他时,人们只是比划一下,并不真斗——人们不知哪位神仙附在他的身上,怕斗狠了,于自己不利。

木匠老杨说,黄老戴着帽子,还显过一次灵异。那时老杨才二十多岁,偷做木匠活。公社革命委员会的主任让他做了一套家具,既不给工钱,也不给料钱。快过年了,老杨去要账,那位主任又升到县里了,人也见不着。大年三十黑夜,老杨憋着一肚子气,偷偷去找黄老,一进门就说:

“黄先生,你说这叫什么世道,坏人上天,好人入地!”

黄老问他谁又上天了,他便攻击那位主任,历数那位主任的劣迹。黄老一点也不生气,拿出两个爆竹,让老杨去放。他说这种爆竹很别致,地下一响天上一响,同时还散一片焰花,十分美丽。老杨没有心思放爆竹,他便自己放。“砰,啪!”——果然散了一片焰花!

他朝天上一指,刚刚说了一句:“响亮辉煌处——”吧唧,炮皮落地了,又说:“便是落地时。”果然,不到一年,中央出了事,揪出四个人,那位主任也“落地”了。

老杨这么一传,黄老很快就摘了帽子。街干部说,这得算点儿事迹!

黄老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人们刚刚分到责任田的时候。人们穷怕了,一举一动都想卜个吉凶。例如:今年地里种什么好,政策会不会变,做买卖朝哪个方面走顺利,都要问问他。他开始很惊讶,忙说自己不善此道。人们便说黄老别客气,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你。他心里一高兴,便“开放”了:玄门真言、禅门偈语、毛主席教导、阴阳八卦,熔百家于一炉,给人们指示方向,解难析疑。先是无偿服务,后来变成有偿服务了。

自从变成有偿服务,他的打扮便有些怪异:一件破褂子,一把破扇子,故意趿拉着鞋。没人找他的时候,他便四处转悠。看见谁家盖房子,便说:“哎呀,这房子怎么这么盖?”看见谁家娶媳妇,便说:“哎呀,谁看的日子?”说罢哈哈一笑,扬长而去。人们渐渐讨厌他了,常常望着他的背影说:

“别理他,半疯子!”

首先对他这套产生怀疑的,竟是于老。一天晚上,大家正在李先生的诊所里歇着,他来了,于老便问:

“老黄,你什么时候学会算卦了?”

“哪个算卦了?”他说,“我那一套,全是哲学!”

大家哈哈笑了,杜老说:

“哲学家,你看我的晚运如何?”

“你三十挨刀,四十挨炮;五十遭雷打,六十被火烧!”

“哎哟,我今年都六十四了!”

在一片笑声中,他灰灰地走了;大家想起昔日的黄老,觉得很惋惜:黄老那么有学问,如今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了?于老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

“我看都怨大家!”

“怎么怨大家?”

“老黄本来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智慧也不小。他过去预言的那些事情,自有他的道理——‘物极必反’嘛!后来大家一捧他,他便忘乎所以了,自己把自己弄得妖里妖气,结果也落了个‘物极必反’!”

“嘿,于老也是个哲学家!”木匠老杨说,大家又笑了。

“我看不能怨大家,首先得怨他自己!”杜老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嘛!李先生说是不是?”

李先生点点头,看看于、杜二位,也笑了说:

“唉,咱街上净出怪人,又净出哲学家!”

同类推荐
  • 杀手与几何学

    杀手与几何学

    他是江湖排名第一的杀手,但他非常孤独,因为江湖上的人只会用剑,不懂数学。杀手热爱数学,所以当并结识了对数学颇有天分的豆腐西施崔莹莹,便决定带着她一同仗剑江湖。杀手的目标是得到皇宫中的夜明珠,原来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只要得到夜明珠,他就能回到现在的世界。莹莹已经爱上了杀手,但她还是决定陪他盗夜明珠,送他离开。许多年以后,穿越回来的杀手已经成为数学老师,没有人知道,他的妻子曾是一名豆腐西施,也没人知道他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几何剑法创始人。
  • 云中记

    云中记

    川籍茅奖作家阿来新书,献给“5.12”地震死难者的安魂曲。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平原。年复一年。祭师阿巴感到身上的力气在消散,他要回到那个即将消失的村子,与亡灵为伴。然而,神迹出现了,他创造了一片世外桃源……
  • 盗墓(卫斯理珍藏版)

    盗墓(卫斯理珍藏版)

    2006年珍藏版。三个神秘来客突然出现,让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发慌了,更掀起一场盗墓风波。两卷莫名其妙的录音带,引发连串死亡事件,令情势愈见复杂神秘。为了情义,为了好奇,卫斯理毅然插手调查,这个决定把他推进不能自拔的谜局……地球人,在观念上,至今为止,还不够资格作为宇宙里的生物──连作为地球生物资格都不够,为了国与国的界限,这个主义和那个主义的不同,打得难分难解,这样的低级生物,有什么资格把自己提高到宇宙的层次。一贯地鄙视地球人,是!——倪匡(卫斯理)
  • 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扬州厨刀,名动天下。一只黄陶烧制的土钵,装着传说中的“烟花三月”。两个家族两百多年的恩怨,因它而起。为破解其中的秘密,厨界江湖,暗潮涌动。神秘刀客突现,阳春三月,月圆之夜,摆下“春江花月宴”,有胆识者往之。挑战扬州三大名楼,只为诱出百年来流传的厨界神话——“一刀鲜”。
  • 天下有贼

    天下有贼

    足智多谋的六哥陆钟、精通高科技的胖子梁融、帅到爆的表演大师单子凯、聪慧艳丽的超级美女司徒颖,这五个人在元老级老千韩枫的率领下,组成的了智勇双全的智囊团,为寻找江相派秘籍而踏上走南闯北的旅程。抱着“只骗应骗之人”的行事原则,靠他们的胆识和谋略,这个老千智囊团队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纷呈匪夷所思的绝妙骗局。
热门推荐
  • 一剑刺向太阳续

    一剑刺向太阳续

    手中的剑,为何而挥动?为了活着。你十年一剑,每天练剑八个时辰,然后跋涉千里远赴苗疆刺出这一剑,就只是为了活着?是的。
  • 八中奇闻录

    八中奇闻录

    只是心血来潮的一次玩闹,却引发了一系列灵异事件。。。而且,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乃至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也在向你缓缓打开。。。引鬼体质的擅长作死逗比男,阳气旺盛的武术学徒,再加上爱吐槽的半吊子小道士,不一样的火花迸放,不一样的基情四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欧志

    北欧志

    阴阳五行在西方称为什么?阴就是黑暗,阳就是光明,金木水火土就是:metal,plant,water,fire,earth。在西方人看来光明和黑暗是以及其他元素都是只能单一存在于一个容器,然而在中国的说法中,阴阳本为一体,五行不但相克而且相生,不同的元素本为一体。正是因为如此,杨冰不得不同时学习多种不同种类的魔法,在西方人眼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却是做到,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他们无法做到,模仿者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将各种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在西方大放异彩!
  • 金刚经鸠异

    金刚经鸠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狼传奇

    苍狼传奇

    十四为郎中,十六上战场,十七扬名天下,勇冠三军,号冠军侯。十九三出河西,打通河西走廊,使封闭的汉朝在日后的岁月里因“丝绸之路”名扬欧洲。二十一岁时和舅舅卫青,共同指挥汉史上赫赫有名的漠北大战,被最优秀的游牧民族——匈奴人称为“苍狼”,并将他的名字传到欧洲。二十三岁病逝,汉武帝刘彻为他举行国葬。有人羡慕他天纵英才、天生富贵;也有人骂他心胸狭窄、贵不恤士……在纷纷扰扰的流言诽语中,他“封狼居胥”的军事功业穿越历史,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每一个有军事野心的人梦寐以求要的极致!
  • 格古要论

    格古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上掉下个林姑娘

    天上掉下个林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我……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的名字,难道你没有名字吗?”“可能是吧。”“那我以后该怎么称呼你?”“随便你了,我反正也只是个用来交换的物品而已。”“你可不是一般的物品,你现在是我的珍宝……”她失忆以后,被当做珍宝交换给了那个魔头,没想到,却彻底地改变了他……而对于另一个男人而言,林儿是他对她的专属称呼——“她是我的人,除了我,谁也不能碰!”“冷吗?过来抱我,我替你暖一暖。”“我失去什么都不怕,除了你!”“我命令你,不许离开……”“我是你的男人,你必须对我负责!”他本来很温文尔雅,中了毒以后,从此变得很霸道……
  • 半熟杏子

    半熟杏子

    文艺版:心动的感觉是什么?仅是那0.4秒的一见钟情?不,心动是从我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为你而跳动。我会保护你,让你一路繁花盛开。情节:陈戍一直克制自己的情感,但当他遇见陆西子后,笼罩内心的所有坚甲分崩离析。我想为你俯首称臣,我心甘情愿,甘之如饴。陆西子初见他,只觉他不好接触,之后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当他的喜爱显露出来,她欣然接受。当他的偏执爆发,她为之震惊。陈戍,我需要你,这不可否认。活泼戏精小仙女x偏执克制大魔王
  • 容二公子是一道光

    容二公子是一道光

    华容一派惨遭灭门。 血海深仇,相伴八年,只期你归来之时,平安顺遂!“容锦瑟,我这一生身处黑暗,唯一的光亮是你,唯一的救赎,亦是你。”“年儿,若世间没你,这属于你的光便再也不会亮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