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3500000004

第4章 寻找超级长牛市的根(1)

中国股市的长牛市格局是一系列重要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后续将以温和市场化手段为主。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逐步改善,为股市长牛市走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股权分置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判断所带来的国际、国内流动性资金的充裕,也为A股的长牛市提供了重要动力。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96年~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每年平均增长8.2%,是世界发达国家年平均增长率2.7%的三倍,是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3.5%的两倍多。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的进程正在加速,新农村运动方兴未艾,城市化速度加快,国内庞大的市场正面临着消费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正如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底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奥秘所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两百多年来,海外证券市场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即任何一波大级别的股市上升行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主题,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与之对应的也必然是相应行业的热门股。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初的汽车股与钢铁股,20世纪50年代的玻璃纤维股,20世纪60年代美苏军备竞争之下的电子股以及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下的石油股。这些无不与当时的社会主题和经济背景紧密相连,而货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国外如此,中国股市也概莫能外。显然,目前中国股市的走势与中国经济年平均9%以上的增长明显不符,但中国股市的市值占GDP比重已达46%,作用绝对不可小视。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大方向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未来中国股市不牛都很难!

新农村运动

其实,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在关注中国经济未来必然要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当时,他就已经开始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表示担忧,并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必然要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由此,他提出了在中国开展“新农村运动”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

1.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市场极度疲软和物价不断下降的新形势下,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目前国民经济得以走出困境的关键。

2.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更直接,政府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来弥补民间投资和消费不足是难以长久奏效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虽然加大了财政对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但这一措施对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作用一直很有限。

3.中国经济能否在较短时期内摆脱当前的困境,取决于经济中是否存在着因结构原因而未实现的社会大需求的存在以及政府政策是否能给这种蓄势待发的大需求创造一种实现需求的充要条件。否则的话,中国经济只能靠各个产业淘汰大批效率较低的企业来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这个过程将是痛苦而漫长的,其代价也是昂贵的。

4.目前,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即中国有一个广袤的农村大市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一直远未饱和。因此,一旦农村市场开拓出来,将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强的乘数效应。它将成功启动疲弱多年的中国农村经济,并与中国城市经济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5.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一些人把眼光转向中国农村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开发农村市场的努力已有好多年了,效果却一直不佳,其原因不在于农民收入太低买不起,而在于与耐用消费商品不配套的基础设施。这就造成农民即便消费得起彩电、冰箱、洗衣机,但由于没有电能、电视信号、自来水等而使上述努力收效甚微。这一基础设施不匹配的问题在经济落后和边远地区尤甚。

6.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使中国能早日走出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所导致的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物价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之中,政府应该动用财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篇于1999年倡导“新农村运动”的论文发表六年后,“建设新农村”的观点终于被中央高层接纳,写入了2005年的中央文件。2006年3月确定的“十一五”规划的六大任务中,头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继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新农村运动后,财政部于3月6日向人代会所作的预算报告里也紧跟着作出承诺,2006财年拨出的全部“三农”财政支出高达33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5%。尽管这些拨款如何分配和使用尚不得而知,但“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出的几项具体建议,还是使新农村运动大致浮现出了一些轮廓: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未来五年中央财政支出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进行乡村公路网建设,并以沼气设施为重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改革农村税费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强化县一级、弱化乡一级财政职能。2006年起开始停征农业税,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起取消全国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并在2010年前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设乡村卫生室和文化室。

我们不能不佩服林毅夫当年深邃的洞察力。2003年、2004年,中国投资过热形成的产能过剩到了2005年已明显表现出来。据商务部统计,中国38%的消费品是过剩的。2005年下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双双下滑,有迹象显示,下滑趋势还将继续,并再次露出了通缩端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任其发展下去,其结果将有一大批企业因不堪重负导致破产并最终退出市场,使现有产能过剩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收缩,直至与需求大致相适应,达到一个相对平衡。但是,这种办法将使整个中国经济走向衰退,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第二个办法是创造出大量的新需求,消化过剩的产能。后者做起来工程浩大,但中国巨大而落后的农村市场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入点,却蕴含了得天独厚的巨大发展空间。强化中国农村基础建设,可以创造出上述的新需求,而且是巨大的新需求,困扰中国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迎刃而解。

不过,林毅夫的“新农村运动”观点在中共中央文件里变成了“新农村建设”。“运动”改成了“建设”,不仅在称呼上显得更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其内涵和意义变得更宽泛。林毅夫的本意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通过新农村运动来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产能严重过剩而导致的通货紧缩问题,这也是他的“新农村运动”的观点招致不少反对声音的原因。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在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大背景下,把农村作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工具,在道义上和实际可行性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而中国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则体现了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涵义,不仅具有自动消化中国过剩产能、缓解通缩的经济意义,而且更具有消除中国城乡二元化矛盾、稳定社会的政治意义。这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反对者的疑虑。

类似林教授提出的新农村运动在海外是有先例可循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就尝试了“新农村运动”,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大规模发展,城乡差距大为缩小。2004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是1:0.94。“新农村运动”成为韩国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韩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学习的借鉴。显然,推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预示着改变中国农村落后面貌和农民命运的伟大变革已拉开序幕。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对农村生活的诗意遐想。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到民国时期周作人、梁漱溟等人的“新农村运动”概念,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农村而冥思苦想、不懈奋斗。可惜,他们的愿望只能像流星一样在感叹中倏忽即逝。

1980年底,中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内容自然将新农村包括了进去。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围绕小康目标掀起了建设小康示范农村、文明生态村、新家园建设村等高潮,展示了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1999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2004年,中国政府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又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至此,政府解决中国农村“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已经形成。到了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新农村建设,这是中国高层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经济第二次腾飞的一次更具体的政策措施。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尤其是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后,能否协调城乡发展,正是检验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20世纪80~90年代,拉美国家在迈进类似中国的这个阶段后却没能有效地增加农民这一重要人口群体的收入,最后导致区域内贫富差距急剧拉大。而韩国则在工业化中期不失时机地展开了“新农村运动”,从而使农村与城市得到同步发展。拉美和韩国为中国21世纪新农村运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目前,中国已由新中国初期的农业国成功转型为一个工业化中期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0%,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为15:85,已完全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为此,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了“两个趋向”的判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设新农村20字的表述,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内容,是对中国新农村蓝图未来少有的全景式描绘。按照政府新农村建设要求,新农村到底新在哪里?有识之士认为,主要体现在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新的社会保障系统等方面。所谓新设施,就是改善农村的生活基础设施,这涉及到村内、村外两个方面,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变通、电力、电信、电视、信息网络以及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环境就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尤其是加强村内和农民院内的环境整治。新房舍不仅指房舍的外观,更主要的是居住理念的更新,既要美观又要实用,还要节约资源。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最突出的是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其次还包括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及其他各项文化事业等。新的社会保障系统是指要建立全国统一体系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可以预见,新农村建设将使有着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广大农村,无论在设施、环境、房舍,还是在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系统方面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气象。作为中国社会主要形态之一的乡村,也将像中国城市一样享有公共财政带来的一切福祉,享受普遍的国民待遇,城乡二元分治的篱笆将被彻底拆除。在这里,人们可以实现“大同社会”的梦想,可以处处感觉到现代文明的气息。21世纪的中国乡村面貌必将在新一代中国人手中得到彻底改观。

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出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改造传统“农家店”,财政支农力度前所未有。所有这一切都将为中国零售商业企业开辟农村市场创造一个崭新的机遇。

1.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逐渐增强。中国政府近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人民币,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快于城镇家庭。城乡市场增长幅度的差距,由2004年的4个百分点缩小到2.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支撑着不断扩大的农村消费。另外,“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增长5%的目标,这意味着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到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将从现在的3250元人民币增加到4150元人民币。我们预测,在“十一五”后期,经济结构调整应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预计会超过5%。

同类推荐
  •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分组织管理、经营决策、客户管理和市场运作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企业如何加速盈利,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每个企业都需要追求盈利,持续和高额的利润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所以,追求利润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尽管在企业中有许多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核心问题还是要盈利,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盈利。然而,却很少能有企业真正懂得如何实现盈利以及为什么能够实现盈利。《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将是企业家创造高额利润、追求盈利的指南,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与其他领导艺术类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从新的视角出发,对领导科学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从最新的领导实践中归纳和总结了新的领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了新的领导艺术体系。
  •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凭借体制和机制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家族式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富有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具体、生动、有形的,而推动其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宁波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成熟与升华的经营理念。可以说,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企业经营理念形成与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甬商精神实践与升华的过程。
  •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为什么说:制度是基业常青的守护者?为什么说:让员工服从靠制度?为什么说:好制度造就好人才?为什么说:好的制度在于执行?为什么说: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为什么说: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什么说:执行无小事,态度决定一切?陈荣赋编著的《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传递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只有切实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切实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开一家稳赚钱的店铺

    开一家稳赚钱的店铺

    几百年中国一直流行着一句俗语:“要想富,开店铺!”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商人,有很多都是通过开店起家的,小店开好了,也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当今社会,开店做生意已成为许多人自立创业的最佳选择。店铺,从它诞生起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时至今日,商业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与品位也在提高,店铺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种店铺更是纷纷在鞭炮声中开张,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开店这个领域。
热门推荐
  • 禅宗杂毒海

    禅宗杂毒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乌鹊南飞去

    乌鹊南飞去

    “你叫姜止愚?”初见那日,他轻飘飘的一句问话,一个温润雅致的笑,她的内心便如巨浪翻涌。自此,一见先生,便误了终身。——“你竟一直以为,我是你父亲的男宠?”他哭笑不得,“小愚,我真想知道,你这小脑袋里究竟都装着些什么。”她表面作反省状,却在心里飞快地答道:“自然都是先生你啊!”——“先生,你……爱过小愚吗?”十里红妆,她为他换上一身鲜红的嫁衣,等来的,却是当年鲜血淋漓的真相。良久,没有回音。“知道了,”她苦涩地笑了,“小愚只有最后一个愿望,望先生成全。”——她的这一生,自遇到先生的那一日起,便再也回不去了。而她与先生的故事,似乎还有很长……
  • 胡萝卜炒肉

    胡萝卜炒肉

    5000年的文明历史,在这5000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人才如同过江之鲫连绵不绝。如带人类走向文明的尧、舜、禹,将人类文明提上新高度的诸子百家中的圣贤等。也有在历史中扮演恶人的纣王、赵高、秦桧等。他们无疑都是成功的,他们让后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记住了他们的事迹。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是无闻
  • 宫词赋

    宫词赋

    一首深闺怨,道尽天下女子千般难。一首宫词赋,诉尽历代贤后万般苦。想要做一个贤惠的女子难,想要做一个贤惠的皇后更难,那些想要舍去的东西,不能舍去,那些不想要舍去的东西,却偏偏要尽舍去。可谁又曾替她想过,她本是不愿意做那东宫太子妃,也学不会做一个贤后,是他们非逼着她坐上了那皇后的宝座,又是他们非逼着她学习做一个宽容大度周全懂事的贤后。那日,文武百官甚至于她自己的娘家人长跪宫门外,逼着她亲自去跪求曾许诺过自己一生一世一双人永不纳妃的皇帝丈夫宠幸其他女子,只因她是皇后,要母仪天下做好天下女子的典范要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嗣……那一夜,她独坐凤仪殿的宫墙屋顶之上,坐了一整夜,她最终到底是学会了做一个母仪天下的贤后,可是,她却把自己丢了,把她的少年郎让了……她才终于明白,他们要的不是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而是一个苦命女子罢了……
  • 绘白玉

    绘白玉

    来自52世纪的人类苏晚,作为教授参加了时空折叠技术的实验,由于意外坠落到了晚唐……
  • 看得见的我们

    看得见的我们

    我们拼尽全力,为的就是与命运抗衡,老天可以给我们生命,也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绝不能阻拦我们选择的权利。
  • 天帝前传

    天帝前传

    大陆颠峰,谁能一争,自上古时期就流下飞升神界的传说,人类寿命终将会逝去,为了获得永生的寿命,中云大陆这块繁华土地掀开一场修仙风气。他名字叫白伊风,身为孤儿,自小出生在一个三流门派紫夕门中,无奈恋人赵雨溪遭遇意外死去,白伊风的生活开始发生转变,一夜之间从一个不知世事的男孩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在他余下的性命只有一个任务要完成,那就是获得神力复活赵雨溪,因此,他开始踏上一路征程。修仙之道本就危险重重,艰难异长,为得到强大力量,白伊风开始正因门这个新兴门派修炼,在其中接连发生场场故事,更邂逅佳人,与此相伴的是强劲敌人与那未知的灾难。最终,白伊风能否成功复活恋人?而他又能否成为这世界之中的王者?
  • 诀古

    诀古

    当万年前三界混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终于爆发时,男子却护着女子作为看客。并非漠然于世,只是于他而言,没有什么比怀里的小女人更重要的了。失去一次后,他只想全身心的宠她。何为宠?疼她护她只为她,哪怕万劫不复。
  • 元功之首:邓禹

    元功之首:邓禹

    本书是一本邓禹传记。邓禹早年虽与光武为布衣之交,但在中兴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后来吴汉、贾复等人功绩显赫,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第三性别

    第三性别

    他,两世为人,原名叫李菊香。第一次生在飘着野菊花香的山村,那个有着暖暖土炕的小屋里,那时他是个女婴;第二次他生在乡公所卫生院,那时他是个十四岁的男孩。他仍然想回到女儿身,二十一岁那年,他遇到了让他再次重生的路名远......人生如果可以重来的话,那么他的名子就起对了--李重生注:这是一本正能量的书!蓝蝴有个微信公众号:lanhus-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下以便交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