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6100000030

第30章 旧馆(1)

谢六逸标榜“新闻即史”说,提出史德、史才、史识为新闻记者所应备。

谢六逸创办《立报·言林》,开场白只写了200字。他说:“本报的标语有一句是‘五分钟能知天下事’,因此我的开场白只能花费阅者五秒钟。”

王芸生主持《大公报》时,每逢有新的记者来社工作,总要大谈一番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记者。他说作为一个记者,学识其次,人格第一。因为新闻记者的一言一行,对社会有极大的影响。

盛澄世主持《中国儿童时报》,以为报纸最重要的三点是:确、速和博。记者第一步之自励,在不遗漏;不遗漏,然后能博取。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抄录各馆新闻”的《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每期十页,印二三千份,木板刻印,双日版,免费赠送。这是中国最早的文摘报。

戈公振对《商报》记者陈布雷说,报纸的评论“颇如吾人颜面之有眉”。陈布雷说:“评论岂止是眉,应该是报纸之目,如为人画像,若双目有光,则全神皆振。”

中国报纸何时有副刊,很难讲得清楚。刘半农在《世界日报》副刊的发刊词中称:“这个问题是谁也回答不出的,不过好像是‘报谱’上写着,有报必有副刊。”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02年印行严复的《英文汉诂》,第一次使用中文横行排版,并应用新式标点符号、使用现代装订法及著作权印花证,引起时人的注意。

蔡元培在1903年创办了《俄事警闻》,1904年创办了《警钟日报》(由在上海提篮桥监狱里的邹容撰写报头)。两报头版都有“时评”一则,畅谈国事,多出自蔡的手笔。1904年慈禧生日,蔡写了时评《万寿无疆》,含意“每逢万寿,必定丧失土地”。

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出版)里粘贴严氏“版权证”印花,此为商务印书馆试行“著作权印花”的创举。

蔡元培早年在为商务印书馆著译图书时,曾因说“四书五经不合教育体裁”而受到张之洞的指责。出书时为免清廷干涉,蔡借夫人黄世振之“振”字,署名为:“绍兴蔡振”。

曹聚仁在赣州主持《正气日报》,有马兵者投稿,以《奴才相》为题对他冷嘲热讽。曹照刊不误,但篇名和作者大名皆用二号字排在一行,成“奴才相马兵”了。

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因揭露王伯群的贪污罪行,王即派人携带十万元前来捐赠。邹立即严肃地说:“王部长如真的愁这十万元巨款无处花费,我建议不如捐献给仁济堂。”来人听完大窘而归。

史量才开办新《申报》,告诫全体同仁:“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国将不国,报将非报。”

《申报》发表的以抗击八国联军为题材的陆士谔的小说《冯婉贞》,被徐珂刚删去结尾和作者名字,编入《清稗类抄》。后人将此作为史实,多次编进历史课本和其他教材。

袁世凯称帝命各报用“洪宪”年号。史量才不服,但又不能拒绝,乃令《申报》排字间排“洪”字后择“宀”部首任何字即可。第二天见报却是“洪害元年”。

陈蝶仙主编《申报·自由谈》,分稿费为甲、乙、丙三级。有抄柳宗元文投稿被刊登者,陈付以丙级稿酬。读者致信《申报》编辑部,责问如柳文也只能列为丙等,谁有资格列甲乙等。最后《申报》只好刊登道歉声明。

辛亥革命后,黎锦熙在湖南办报,有3个青年帮他抄写过文稿。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是凡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代为润色;一个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干脆就不代抄。黎锦熙说,这3个青年对待抄写文稿的态度不同,后来各自成就也就不一样。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是田汉,第三位成了伟大的人物,但他没有说出姓名。

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都是安徽人,当年在《新民报》共事,事业上他们都有一股韧劲,被人们称为“三个徽骆驼”。

萧乾年轻时在天津《大公报》社。因要写社论,他请教张季鸾。张答复:“读佛经去!”他当时开悟,社论应该是“言简意赅”。

张慧剑办副刊,刊有文章称:“马江偾事,夹四王画册而奔。”此中“马江”被误排为“江马”;而“江马”正是张的笔名。张只好自我更正:“‘马江’不仅是冒失鬼,而且是三只手,事关本人信誉,特郑重声明。”

曾朴在上海棋盘街开办“小说林”、“宏文馆”书店。他对胡适说,原意是要“先就小说上做成个有系统的译述,再逐渐推广范围,所以店名用了两个”。

沈雁冰(茅盾)写完《幻灭》后,因遭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在其署名“矛盾”上加一草头,成为“茅盾”而发表,此后“茅盾”即成了沈的笔名,相反其真名反倒少人所知。

鲁迅有一次与郁达夫谈及,办定期刊物,最难以为继的有两种:一种是诗刊,一种是像《论语》那种专门幽默的杂志。因为诗与幽默,都不是可以大量生产的货物,每期要凑齐一定字数,势必有所不能。

聂绀弩编《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他告诉鲁迅,对鲁迅不足千字的文章,稿费是每篇3元(一般是1000字l元)。鲁迅说:“那我以后给你的文章要越来越短了!”

瞿秋白逝世后,鲁迅邀茅盾、郑振铎自编自印瞿遗作。书名由鲁迅定为《海上述林》,共60万字,文艺评论和小说、散文各占一半。称“述林”,取“述而不作”之意。出版者署名“诸夏怀霜社”,是鲁迅的意见,“诸夏”即中国,“怀霜”是怀念瞿秋白,因秋白原名瞿霜。

章太炎主编《制言》时,拟改蒋维乔《沈竹礽先生传》。蒋说:“太炎改,无意见。”刊出后蒋说:“不是我的文笔,应改署太炎。”章一笑了之。

章土钊办《甲寅》周刊时,与胡适同摄一影,章题诗送胡:“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作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诗送把你,总算老章投了降。”胡亦题诗赠章:“但开风气不为先,定庵此语是吾师;同是曾开风气人,愿相敬爱毋相鄙。”

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时,常有“吾家太炎”之语。有次章赴宴,有人戏对他说:“人虽苛责,君亦未免势利,何以不闻君于请国耻时,呼吾家宗祥;于说艺术时,呼吾家遏云(女演员)耶?”

章克标和李青崖、林语堂商办刊物,苦思刊名不得。后他从林语堂的“林语”两字想到《论语》,即获得一致赞同,采用其为刊名。

老舍写信给《论语》编辑邵洵美,说辞去教职,靠写文章吃饭,结果时常吃不饱饭,文章也写不出;并说:“8个月来的写家生活经验给我证明,卖文章吃饭,根本此路不通,此后仍当去另找饭碗,放弃写作,饿死事大,文章事小。”不料该信在《论语》上发表时,最后8个字被误排为“饿死事小,文章事大”。大小颠倒,铸成大错。

抗战前,天津《益世报》主笔是罗隆基,《大公报》主笔是张季鸾,两人每天都写社论,每篇都受到读者重视。张用的是文言,通俗而雅洁;罗却用白话,圆转流利。

罗隆基受聘为天津《益世报》主笔时,提出条件有三:(1)不能删改他的文章;(2)所写之文,不能搁置不登;(3)不写应时文章,如报纸必须刊载,应嘱他人执笔,但报酬不能减少。

范泉主编《文艺春秋》时,常常谈到编期刊的苦恼,因为“有钱的人不愿意看,要看的人偏偏又没有钱”。

胡适在14至19岁之间,在上海每日阅读《时报》,深受影响。他说,当年的《时报》有两大贡献:一是创立痛快的短评;二是开辟带有文学兴趣的“附张”。

于右任曾主持《民呼报》笔政,有诗讽刺庆亲王奕劻父子收干女儿祝寿事:“侯门父子作干爷,喜气洋洋在一家。照例自然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岐王宅里开新宴,江令归来有旧衙。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由此奕劻恨之入骨说:“如获于某,必剜其双目以为惩。”于闻知后付诸一笑,乃戏改《民呼报》为《民吁报》,并对人说,“吾双目被剜矣。”

《神州日报》的报名,是于右任等反复斟酌而精心拟定的。神州是中国的古称,在旧作诗文里,往往把它同故国情思紧连。于右任说:“顾名可以思义,就是以祖宗缔造之艰难和历史遗产之丰富,唤起中华民族的祖国思想”,“激发潜伏的民族意识。”

李敷仁主编《民众导报》,获得欢迎。在该报发行万份纪念刊时,农民写信称它是“农民的教科书”。还有人编歌称赞:“李敷仁,办报真是人,要不是你为人民受苦辛,谁还把你记在心。”

赵景深设计《冰心论》一书的封面:一支钢笔,从笔尖流出大海,海水里有一个老母和几个小孩的头。他说:“这表示了冰心在作品中最爱写的题材是海、母亲和小孩。”

1924年,冰心和梁实秋在美国杰克逊总统号轮上,经许地山介绍相识。他们在船上办了文学壁报《海啸》,事后选了其中14篇诗文给上海,《小说月报》发了个专辑。

1925年,孙伏园主编《京报》副刊,曾发起选择“青年必读书十部”。胡适、林语堂和周作人等都作了回答。其中梁启超着笔于治史,并在推荐书后,提出三项标准:一,修养资助;二,历史及掌故常识;三,文学兴味。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月亮

    行走的月亮

    原以为只要远行,就能够与一些旧的事物告别,使一切成为新生的开始,现在才发现呼啸而过的,无一样被真正的丢弃过,只是在自己的内心,收藏得更深。生活中说谎的机会太多,对于写字,不能说谎,不能让夜色的欲望覆盖住最后的真诚。自己的心里有一座城,纯净、美好、友善,生活那么残酷肮脏,它会成为内心深处黑暗中的点点光亮,给我信心,给我希望,给我爱。你在,我在,岁月静好。
  • 性别阵线

    性别阵线

    本书包括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如果云知道、圣诞节的雪、高原上的笛声、飘雨的日子等约70篇散文。
  • 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

    梁平、韩珩主编的《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收录中国2016年度诗歌近三百首,均为2016年度发表在全国各诗歌刊物上的精品力作,包括李亚伟、娜夜、梁平、龚学敏等有名诗人的作品,和一些年轻90后诗人比如左右、蒋静米、云籽等人的诗歌。2016年中国诗歌的收获是可圈可点,诗人们用更加高昂的激情进行创作。
  • 白虎关

    白虎关

    《大漠三部曲》是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雪漠老师的代表作,分别为《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第一版分别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过多种文学奖。三部曲以西北凉州农村老顺的一家为主线,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西部农村的生活。作者用非常娴熟的笔法,冷静的眼光,描写了当地人的苦难和无奈,以及无畏,无聊,真实再现了一群农民的鲜活的形象。人物、语言、景色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转承流畅。三部曲虽然写的是一家、一村,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小说的中心也在演进,从一家人的生活,到环境保护,再到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胸襟和对当下的关怀。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热门推荐
  • 王爷你等着

    王爷你等着

    倒霉少女穿越到异世界,与高冷顾青岩甜蜜之虐,竟然成为王妃?
  • 少年是最初的信仰

    少年是最初的信仰

    〈谢时初,你知道吗?我想给你满分的心动〉梅彦祁第一次遇见谢时初的那天,是在幼儿园,那时候的她是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哭哭啼啼怎么哄都哄不停,即便是她妈妈抱着她,小时初还是哽咽着哭闹,梅彦祁与她同岁,也是刚来的幼儿园,却明显比其他小朋友成熟很多,小彦祁站在班门口,指着小时初冷冷吐出一句:“喂,小哭包。”
  •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被闪电劈到异界的小鱼,只想守着爸妈,种种菜,养养花,做点香皂,吃点好吃的美食,穿点舒服的衣裳,赚点小钱。顺便再找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相守一生,过平凡幸福的米虫生活。奈何,猪脚的命运都是不平凡的......
  • 有些爱,他不配拥有

    有些爱,他不配拥有

    乔喃曾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爱着沈廷墨。直到她的孩子被打掉。她才知道,所谓的爱,在某一瞬,已经变成了滔天的恨意。她用年轻的前半生爱着沈廷墨,却用了他永远也无法挽救的后半生恨着他。她教会了他,就算再怎么后悔,死去的人,再也不可能复生。
  • 梅心冻

    梅心冻

    南宋绍兴十年,隆冬之夜,一支银钗忽然出现,它改变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姑苏五大家族的命运。这支名为“梅心冻”的银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宸惜的爱河

    宸惜的爱河

    这个位面上他是别人眼中的男神他是别人眼中的女王两人从小认识,后来分开了直,到长大两人才才见面后来,一次意外中他们双双穿越了在另一个位面,以王者为尊,他们从最低点一步一步的战到最高点,别人做不到他们能做到,别人不敢做他们敢做,只有人说他们顺风顺水,但没人知道他们一路的生生死死在一次大战中她为他挡了数百发子弹,她倒在血泊里,他抱着她,她对他说:“别哭,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活下去的机会,我定陪你走到最后,只是啊以后我不在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他听着她说,看着她一点一点的失去生气,最后气息全无,他崩溃了,颤抖的摸着她的脸,痛哭着,像个无助的孩子痛哭着,他抱着她在原地跪了两天两夜,嘴里不停的念着:“惜儿…惜儿…”没人敢靠近后来,奇怪的是,她没有气息像个死人,但脉搏还在动,她的伤口渐渐愈合,子弹不停的从她身体里掉出来,但是她没有醒来,一直在沉睡他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也没有再笑过一次,他知道她没死,所以努力让自己活着,在两个世界不停穿梭的找能让她苏醒的办法……有一天,他开口了,说:“惜儿......”
  • 蒲生恋

    蒲生恋

    在风起云涌的九州大陆,她背负着家仇,在杀生路上步步成魔;他放下国恨,虽救人无数,却不会普渡众生。是什么,洗去了她眸中的血色,将她脚下的血花朵朵变白;是什么,开启了远古的蒲石,将这份爱意刻在洋洋深海的冥石之中。月老将红线圈在他们身上,即使人生漫漫,道路坎坷,他们也将不离不弃。
  • 仅一人得道

    仅一人得道

    这个世界,由我主宰,不会有人何的不悦与烦恼
  • 末日领主

    末日领主

    创世纪开始后的一个纪元,末日领主应运而生!而毁灭领主等各方势力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场人类魔兽神王间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