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48300000242

第242章 叹苏轼命运

自古以来临川文化昌盛,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王旁知道的临川名人,除了自己的生父王安石之外,还有一位就是前文提到的晏殊,提起晏殊王旁自然会想到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次曾公亮宰相帮王旁来办文牒,进度相当的快,看来盼着王旁赶紧离开京城的不仅有曾相,还有高高在上的英宗皇上。

王旁倒不像童贯等人那么兴奋,派人取来文牒基本行程就定下了,留下柔儿等人收拾行囊,王旁先到元泽所在的院子,去告知兄长即日就可以上路。元泽也已经收拾妥当,房间里摆着几个竹藤的行李箱子,放着元泽衣物还有路上看的书,刘奇正忙着收拾,元泽却不见人影。

“大公子去哪里了?”

刘奇一边收拾着手头的东西,一边回到:“大公子说是再去买些特产礼品,上街去了。”

“这家伙,也不叫我一声。”

“大公子说二公子事情多,就不叫您一起去了,而且还说怕您忘记这些事,他帮你带出来一份就是了。”

元泽倒是想的周到,不过这样一来就要买不少东西了:“你怎么没跟大公子一起去?”

“大公子让我收拾东西,他带了两个家丁去的。”

王旁还担心他拿不了,听刘奇这么说倒也放心了,出了元泽住处,王旁径直走出府宅,信步在街上走着。又要离开京城了,尽管他知道几年之后仲针会登基,到那时候父亲王安石就会被封相,但王旁心中却无比怅然。

自己所在的这个空间到底不是真实的,难道是自己才疏学浅,对历史研究不够深?所以根本不知道历史还有王旁这个人,更或者自己的存在已经改变了很多,比如蔡京,比如童贯。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偶尔有人跟王旁打个招呼,王旁并未见到元泽和家丁的身影,真不知道他要给老家的亲友买些什么。而且至今王旁只见过一个叔叔王安国,听说家里还有一个三叔王安礼,另外还有三个姑妈,还有一个姐姐。总之,这么一大家子人,若是王旁这个肉身还能有点记忆就好了,只可惜自己穿到这个肉身之前,这个肉身竟然是个不能见人的痴呆。

再有的感慨就是这开封城,有多少王旁的记忆,仁宗皇上,义父包拯,恩师兼岳父的狄青,还有离开他的月下,以及他未曾见过面的孩子。想到这里,王旁更加的惆怅。

不知不觉,王旁竟走到了梅耶府,梅耶府的大门关着,门额上依然挂着梅耶府三个字的匾额,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王旁轻轻叹了一口气,转身刚要离去,忽然门吱呀一声打开,苏小和随从自大门中跨了出来,看似要出门的样子。

“前面的可是王公子?”王旁身后苏小的声音响了起来,王旁站住脚步。

本没想到会遇到苏小,尤其是在知道这位正是苏小妹,但见他仍是男装,似也不便说穿,王旁只好拱手问道“苏公子,一向可好?”

苏小看见王旁的时候就眼睛一亮,紧走两步来到王旁近前:“王公子,怎么到了府上也不进来坐坐?”

“我,路过此地。”王旁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难道说我信布走着走着,走惯了就走到这了?

苏小倒是挺大方:“本来我听说王公子就要走了,正想到府上去给公子送行,既然王公子来了不如……”苏小刚想说邀请王旁到府内,可是又一想这邀请个男子来府上,尽管现在自己身份不明,万一以后哪天公开身份的时候,未免会觉得尴尬。

“好!既然这么巧,那就讨杯茶喝。”君子有成人之美,这苏小这么有诚意就给他个台阶。

苏小引领王旁回到梅耶府厅堂,二人分宾主落座,王旁见这梅耶府上下所有摆设竟然丝毫未动,再看苏小面庞微红,王旁是谁?虽不说是阅人无数,却也精通人情世故。

丫头奉上茶,王旁喝了一口,放下茶杯王旁问道:“我明日即将启程,不知道子瞻兄什么时候来京城?”

“家兄有事缠身,所以推迟了几日,看来家兄来不及给王公子饯行了。”

王旁听罢心中还真有点遗憾,以前他对苏轼的印象除了知道苏轼是宋代名人,再有就是见苏轼有几分风流,几分才情。可近来每次他想到,等到父亲在回京城的时候,就会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知道历史上真正的熙宁变法是以失败告终,这也就导致了后人对王安石的褒贬不一,然而让他更加不安的是,以前他只知道发生过的事,比如先秦,秦汉,唐朝以及混乱的五代十国。而如今他想到熙宁变法,竟然知道后面发生的事,这些事中还包括那些变法的反对者。

其中最让王旁不安的就是苏轼的命运,可以说他没穿越之前眼中所有的宋代名人,随着自己在宋代的经历,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当光环褪去王旁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在历史中的人。他已经分不清是自己以前就知道,还是随着这个身体年龄阅历的增加,竟然读穿古石的能力也增加。

眼前的苏小妹更勾起王旁潜在的记忆,苏轼竟是元佑党人,而且他是除了司马光之外,变革的最大的反对者。但后来见司马光一派打击改革派的时候,苏轼又挺身而出。最后被变革和保守两党之人均不相容,几番起落几乎险遭不测,最后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却坦然处之。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北宋末期改革的党派之争,苏轼的一生成了北宋末期的写照。或者说,王旁此刻对与苏轼的兴趣,更大于对苏小妹的兴趣,甚至王旁觉得,争取苏轼改变苏轼命运,倒是一件自己十分想做的事。

“王公子?在想什么?”苏小妹见王旁放下茶杯有些走神,不由轻声问道。

“怎么改变苏轼的命运!”王旁顺口答音。

苏小妹咯咯笑了起来,一下将王旁从思绪中带了回来。

“我到不知道,改变家兄命运这话从何而来?”苏小妹喃喃的说。

“哦,我啊,在西夏的时候学过一些占卜,刚刚给子瞻兄默算一挂,觉得子瞻兄并非一番风顺。所以这么说,呵呵”王旁心口皱着。

苏小妹抿着嘴,偷笑道:“那王公子不如给我也占卜一挂。”

“这个,不好占卜。”王旁摇摇头,这一占卜把话说破到不好,不如这样稀里糊涂的,也没必要揭穿苏小妹身份。

“苏公子,日后行程如何打算?”王旁不等苏小妹说话,岔开话题。

“你不是会算吗?”苏小妹稍带掖挪的说道。

王旁也不想跟他计较,如今知道自己临行之前见不到苏轼,心中虽然有遗憾也只能如此,他起身说道:“那些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既然不能见到子瞻兄,麻烦苏公子代我问候,咱们有机会眉州再见。”

苏小妹听王旁说眉州再见,心中欣喜,王旁去眉州定是去看蜀茶的事。想到此脸一红,见王旁要走,也不好意思多留,目送王旁离去,未免又觉得话没说完,有些遗憾。

王旁与家人随从离开京城,一路向南到也顺利,只是路上人多,又有随从跟随。兄长元泽得空就看书,王旁知道元泽要考功名,别看他以前不着急,如今确已过了弱冠之年,王安石这年纪的时候已经考中了进士,元泽不由得心中着急,更加刻苦。眼看离临川越来越近,王旁本想途中和元泽多聊聊,一边了解点家里的事,见元泽那苦读样又没法打扰,自己也琢磨,古时候人们最重视家族,王安石也算是世家,出生在一个小官吏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故乡定是亲友众多。

这日,王旁等人正在途中驿馆休息,吃罢晚饭王旁来到元泽房间,见元泽又在灯下苦读。不由叹了口气,元泽抬起头来:“贤弟找我有事?”

王旁在元泽近前坐下,露出一脸无奈的笑容:“我说哥哥,你是最了解我的,这眼看就要到家了,我一点家里的事也想不起来。”

元泽想了想恍然大悟:“哦!贤弟恢复神智的时候,是嘉佑二年。那会我们已经在京城了,不过,之前的事兄弟到现在还不曾记起吗?”

“你看啊,就算我记得隐约,现在已经过了六七年,这些年我也没回去过,就连京城都待的少,老家的人和事我也一点不知道,你能给我讲讲吗?”王旁给元泽殷勤的倒上茶,嘿嘿笑着。

元泽放下书:“这老家家中……唉?不对啊,柔儿可是都清楚,你放着柔儿不问,来问我干什么?”

王旁一听挠了挠头,这柔儿倒是自小在王安石家,可自从进了自己府上,自己很少和柔儿说话,更别说圆房。如今柔儿还是挂名的妾室,王旁总觉得和柔儿更像和古人在一起。

“你啊!回去问问柔儿,不就都清楚了吗?”元泽也听说了一些,暗自也替王旁着急。“快去快去!”说着他起身半推半搡的将王旁送出房间。

站在柔儿门口,王旁还真有点犹豫,这时间估计柔儿已经休息了,他心里似乎还过不去自己这一关,想了想,算了,到时候自然有人引荐!一切且顺其自然,包括柔儿。

同类推荐
  • 读史有学问

    读史有学问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立群教授积多年研究心得写就的一部著作。《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看三国故事,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风子何,此书将带你一起看三国故事,见证历史,品味那些三国故事中精彩纷呈的传说。
  • 明海风云

    明海风云

    天苍黄、地苍黄、十八离家好儿郎山高高、水长长、当兵十年人如枪雾茫茫、雨茫茫、转战千里斩豺狼日长长、月长长、旧伤未愈负新伤怜我辈、凄惶惶、马革裹尸葬他乡不跪天、不跪地、我代兄弟跪爹娘(出自大神常书欣的红男绿女)
  • 越千年之世人谓我恋长安

    越千年之世人谓我恋长安

    千年前,你是前秦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宣昭皇帝;千年后,我是当代刻苦努力默默无闻的N线演员;一朝穿越,跌落战场,时光错落,终年相遇。这一次,是成或败,是喜或悲,我都追随你;这一段,是寒或暖,是笑或泣,我都仰慕你;这一世,是悲凉或繁荣,是爱情或权谋,我都抓紧你。21世纪娱乐圈N线小演员意外穿越,来到前秦与晋军的战场上,成为前秦太尉鱼遵的女儿——鱼清寒。战胜晋军,结识皇子,顺便用主角光环辅佐将来的宣昭皇帝,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好不快活!轮头脑,21世纪的新新人类总是奇思妙想;看美男,原来千年前的不施粉黛,才是倾国倾城;斗反派,穿越来的主角光环比什么都好用;
  • 二十四史-粱书

    二十四史-粱书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热门推荐
  • 慕枭大人,求抱抱

    慕枭大人,求抱抱

    在外人面前,冷酷无情,拥有着男子们都羡慕的资产与相貌,一身的寒气让人忍不住退避三舍。但是,在家里,确是一个典型的妻奴,早上“小白,快起床,起来穿衣服了”慕枭北宠溺的说,一边帮有起床气的白米露穿衣服,还一边不忘吃点豆腐,要点小福利,惹得白米露瞬间醒了起来晚上,“小白,快来给老公暖床了。”慕枭北不要脸的拍了拍床边,一脸不怀好意,对着刚洗完澡的白米露说结果,白米露不领情,一脚把慕枭北踹到床底,把门啪地关上,说“今天不给你上床睡觉。”可怜的他只好假装搂着被子去书房睡,半夜,还是悄悄的潜入房间,将她轻轻抱起,白米露感受到了暖暖的怀抱,向他的怀里靠拢抓住他的衣领:抱抱慕枭北亲了一下她的额头说,老婆,我爱你
  • 平行折跃

    平行折跃

    2695年,地球人们已然搬迁到了其他星球,因为地球地磁引力随着能源开采逐渐减弱,渐渐偏离轨道,向太阳撞去。在人们都在等待死亡的时候,中国著名涉猎超广泛的后起之秀大科学家家闫兵,却发现了什么……
  • 独家占有Ⅱ

    独家占有Ⅱ

    婚礼之后,穆弦送了华遥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带她回地球度蜜月。而当两人在地球如胶似漆时,斯坦星传来消息,要穆弦回去指挥战斗,独留华遥一个人。就在这时,惊变突生,华遥竟沦为斯坦皇帝陛下的监下囚,即日执行死刑穆弦披荆斩棘赶来,却看到了华遥的真面目,原来她竟不是地球人……斯坦星发生毁灭性灾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却是穆弦以精神力,拯救星球。华遥拼死保护他,却只能看着他死去……终于,华遥想尽办法,令时光流转,她重生于穆弦死之前,两人道尽相思,同时齐心协力,只为挽救斯坦星的命运……
  • 道远

    道远

    寻道之路漫漫,若是寻不到,歇下步子看看,周边诸多风景,为何寻那摸不到的道。
  • 幕苍幽愿

    幕苍幽愿

    她身性慵懒,不理世事,却极其有孝心,为了减缓养父母的负担,回到自家祖坟,刨了还不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挖出宝贝,却一招给穿越了?!穿就穿吧,反正这里还是地球离家不远,她怕啥,拐一锅子的古董宝贝拿回家贴补家用就是!
  • 龙头令

    龙头令

    一个平凡的人、带领我们去看一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神秘世界!
  • 重生好媳妇

    重生好媳妇

    上一世她是被亲生父母满嘴谎言蒙蔽了心智。他们拿着养父母的血汗钱却来告诉自己是他们给了自己上学的机会;他们烧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只为了让她早点嫁人好拿到高额的彩礼;他们哄着自己拿出丈夫的转业金给娘家盖房子却在动迁分房的时候分文不吐;她被婆婆扫地出门的时候,他们在研究如何将这个没钱没房的女人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重活一世,张翠莲要远离只认钱不认人的亲生父母,踢开一心想把亲生姐姐卖个好价钱的弟弟。最重要的是,她要报答养父养母一片护犊之情,找到那个甘愿自毁前程理解她包容她迁就她的男人。这一辈子,她发誓要做一个好媳妇!
  • 好学校(理查德·耶茨作品系列)

    好学校(理查德·耶茨作品系列)

    书名中的“好学校”是一所虚构的康涅狄格州预备中学。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好学校”中的男孩毕业后就要立刻参军作战,老师们对于自身职业和所在学校的情感五味杂陈。尽管这是一所学校,可正如书中一名老师所说,这里“蕴藏了巨大的性能量”,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从某种程度上,《理查德·耶茨作品:好学校》还延续了《革命之路》中探讨的主题:婚姻的脆弱不堪。丈夫残疾,妻子出轨,丈夫意欲自杀,却连自杀都无能为力。书名“好学校”无疑是最大的讽刺,读罢不禁令人唏嘘。
  • 傲世风华之殇

    傲世风华之殇

    千年前,他是天之上的神之子,而她却只是一介凡人。千年后,她是天之上的神女,而他却成了罪神。为何变化如此大呢?千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 楼兰

    楼兰

    从前,西域有个小国,叫楼兰。楼兰的罗布泊,是楼兰人的神,是楼兰全部子民的生息之本。由于长期夹在匈奴与大汉王朝的争夺之中,弱小的楼兰不得已做出迁离罗布泊的决定。没有了罗布泊,楼兰和楼兰人将会走向何方?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用朴实的文字,讲述着神秘楼兰古国的变迁。井上靖的小说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及对中国西域的憧憬和梦想。短篇小说集《楼兰》里有一篇《狼灾记》,曾被导演田壮壮同名搬上大银幕。另井上靖还创作长篇小说《敦煌》和《孔子》、《天平之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