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61300000010

第10章 古宝遗华(4)

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亦名意,此能采集诸行种子。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

《顺正理论》(卷三)云:“识谓了别者,是谁总取境界相义。各各总取彼彼境相,各各了别谓彼眼识,虽有色等多境现前,然惟取色,不取声等,于其自境惟总取相。”法相宗书数百卷,不外说明一“识”字,繁征细剖,恐读者转增迷惘,且俟下文随时诠释。今但以极简单语略示其概念:识也者,能认识之自体,而对于所认识之对象,了别其总相,能整理统一个个之观念,使不相挠乱,又能使个个观念继续集起不断者也。其实色、受、想、行,皆识所变现,一识蕴即足以包五蕴,所以立五名者,不过施设之以资观察之便利,谓意识活动之过程,有此五者而已(所谓七十五法、百法乃至六百六十法,皆不外一种 方便的施设,但求不违真理,名数不妨异同)。试为浅譬如印刷然,色蕴为字模,受、想、行则排字之次第,经过逐段递进,识蕴则纸上之印刷成品,机器一动,全文齐现。此譬虽未悉真,亦庶近之。

佛典屡用色、名二字,色即指色蕴,名指受、想、行、识四蕴。因其为方便施设之一种名号也。此则前一蕴为一类,后四蕴为一类;若就能所区别论,则前四蕴为一类,后一蕴为一类。

《广五蕴论》原文如下:“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采集诸行种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

——编者注

读《异部宗轮论》述记

一、本论之价值及传译源流

《异部宗轮论》者,世龙菩萨叙述佛灭后五百年间,印土教团分裂蜕变之状态也。《述记·序论》云:

人随理解,情见不同,别而为类名为异部。所主之法互有取舍,喻轮不定,故曰宗轮。

命名之意,略具于是。佛教二千年来,循进化之公例,常为不断的发展,其最显着之迹,则由小乘而进为大乘也。大乘派别,虽肇兴于印度,而实光大于中国,故治佛教史者多能言之,小乘派别,则虽在印度,所谓两部、四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等名称,虽散见群籍,然语焉不详,学者憾焉。既不审小乘蜕变之迹,则大乘发展之途径决无由说明,于是生出两种偏至之论。其一,则如中国相传旧说,谓佛在世时,大乘教已圆满成立。其二,则如欧洲多数学者所倡“大乘非佛论”,两说各驰极端,而世友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慈恩法师窥基述记。皆非其真也。吾以为欲对于佛教史为系统的研究,宜破除小乘大乘名目,观其各派相互之影响,而察其教理蜕进之所由,而惜乎此类资料,缺乏已极也。本书虽极简略,不能使吾辈满足,且又为一派私言,持论不无偏至,然既别无他书能视此更完备者。则吉光片羽,其至可宝矣!

造论者世友菩萨或译为天友(如世亲亦译天亲),或译音为婆须蜜,为伐苏密多罗,“禅宗”所谓西士第七祖者,即其人也。《婆须密集序》文称其当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来,则其道行阶位之尊崇,可以想见,其所着书译出今存藏中者尚有《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二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此即有名的《六足论》之二,足说详次篇),《尊婆须密菩萨所集论》十卷。别有《众事分阿毗论》十二卷,则《品为足论》之异译也,《品类》《界身》二足,为说一切有部之宝典,据此可知其为“有部”大师。但其年代,颇存异说,据《西域记》(卷三)言,迦腻色迦王结集《大毗婆沙》时,世友实为首座,兹事在西第二世纪初期,实佛灭六百年后矣。据《达磨多罗禅经》(卷上)则婆须密(世友)为优婆鞠多之弟子,为僧伽罗义之师,案鞠多为阿育王师,罗义为迦腻色迦王师,皆确有考证,两王相去三百余年,世友虽寿,断不容前后相及,彼若诚为鞠多弟子,则当是西历纪元前百余年之人,若诚为罗义师,则当是纪元后六七十年之人,今考《大毗婆沙》实解释迦多衍尼子之《发智论》,而《发智论》又似解释《六足》,然则着《品类》《界身》二足之世友,决当为迦多衍尼之前辈,无缘参预《婆沙》之结集,故多罗那达氏之《印度佛教史》,疑为有先后同名之两世友,(塔氏为十七世纪之西藏人,着《印度佛教史》一书,一八六九年译成德文,在俄京出版,欧人治印度学者甚重之。)以吾臆断,则《西域记》所言世友加入结集,不过一种神话。殆非事实(说详读《毗婆沙》条下)。但本论中述及佛灭四百年后事,则其能否逮事优婆鞠多,亦成疑问(鞠多为阿育王师,王以佛灭后二百十九年即位。据近人研究,阿育王即位的时间,当在佛灭后二百十八年,即公元前二六八年。)。要之,世友必为要西历纪元前之人,而为“说一切有部”之耆宿,可断言也。

此书中国前后有三译本,今《大藏》中合为一卷,其目如下:

第一译《十八部论》译者失名

第二译《部执异论》译者陈真谛三藏

第三译《异部宗轮论》译者唐玄奘三藏

《十八部论》旧题为失译,但其颂文中有“罗什法师集”一语,其正文之“他鞞罗”三字下,又夹注五字云:“秦言上座部”也。据此则似出鸠摩罗什矣,但其发端冠以《文殊师利问经·分别部品》一篇,殆后人所羼增耶?(《文殊问经》,梁僧伽婆罗译,远在罗什后。此所录者其第十五品也)。真谛之《部执异论》与《宗论》内容全同,慈恩《述记》言所以再译之故,谓“昔江表陈代已译兹本……详诸见叶,校彼所翻,词或爽于梵文,理有乖于本义,彼所悟者必增演之,有所迷者乃剪截之,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三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重译斯本”。盖谓真谛本有舛误也。其舛误处,《述记》具辨,今不引。

《大藏》中只有论,而《述记》不存。唐代经录,亦未着录。惟日本有单行本,论文简略。不足餍心。慈恩躬承奘师,博极群籍,其所疏解,价值可推,翻刻流通,亦弘法者所当有事也。

二、二十部之叙述

论中首叙佛灭后百有余年无忧王(即阿育王)时,佛教徒因议大天(摩诃提婆)所倡异论五事(下详)分为“上座”“大众”两部,后即于此第二百年中(秦译作百余年),由“大众”部分出三部,(一)一说部。(二)说出世部。(三)鸡胤部(秦译作窟居部,陈译作灰山住部)。寻又分出一部,曰多闻部(秦译作施设部)。寻又分出一部,曰说假部(秦译缺,陈译作分别说部)。及第二百年满时,有一出家外道,亦名大天,重辩“五事”,因乖诤复分三部:(一)制多山部(秦、陈译皆作支提山部)。(二)西山住部(秦译作佛婆罗部,陈译阙)。(三)北山住部(秦译作郁多罗斯罗部,陈译作北山部)。此百余年,为大众部分裂时期。共分八部,合本部共为九部。上座部在佛灭后二百年中,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诤,分为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秦译作萨婆多部)。(二)即上座本部,转名雪山部。未几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一部名犊子部(陈译作可住子部)。寻又由犊子部分出四部,(一)法上部(秦译作达磨郁多梨部)。(二)贤胄部(秦译作跋罗陀耶尼,陈译作贤乘)。(三)正量部(秦译作三弥底)。(四)密林山部(秦译作六城,陈译作密林住)。未几复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一部,名化地部(秦译作弥沙塞,陈译作正地)。又从化陈译无西山住部,又将“支提”“北山”合为一,谓大众部所属共七部,其致误之由,盖缘旧说皆言有十八部,而本论所举实二十部,真谛欲强合“十八”之数,故任意合并不知十八部云者,不计两本部,二十部云者,则并本部算入也,《述记》已详驳之矣。地部分出一部,名法藏部(秦译作昙无德,陈译作法护)。至三百年末,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一部,名饮光部,亦名善岁部(秦译作迦叶维,亦名优梨沙)。至四百年初,从一切有部复分出一部,名经量部,亦名说转部(秦译作僧迦兰多,亦名修多罗,陈译作说经部,亦名说度部)。此百余年间,为上座部分裂时期。共分十部,合十部为十一部。

三、考证及批评

据以上所叙述,析其条理如左:

(一)佛教分为两大派,耆宿长老为一团,曰上座部。此外多数青年信徒为一团,曰大众部。而上座部常以正统派自居。

(二)两派之分,在佛灭后二百年前后,即阿育王时,其动机在“大天五事”。

(三)分派后一百年以内,大众部先分裂,共成九派。

(四)分派后逾一百年,上座部起革命,新派别为说一切有部(省称有部),旧派退居雪山,仍袭上座名,而有部遂成为正统。

(五)有部成立后,百余年间,次第分裂,共为十派,合雪山之旧上座部,则十一派。右事实是否完全正确,试参考他书一评骘之。

第一,上座、大众之分,果起于佛灭百年后乎?嘉祥大师《三论玄义》云:“如来入涅盘,诸圣弟子于阇暗崛由中结集三藏,尔时即有二部名字,一上座部,迦叶所领,但有五百人。二大众部,即界外大众,乃为万数,婆师婆罗汉为主,后多人来结集三藏,迦叶并不许之。”嘉祥此说,未详所出,但其决非杜撰无疑(疑律藏中必有之以浩博未及细查)。又《摩阿僧祗律》(卷三十二)记迦叶等五百人结集竣事时,窟外千人,群起致诘,迦叶卒乃宣言曰:“未制者莫制,已制者我等当随顺学。”据此则上座、大众之分,实起于佛灭后之数月,而动机则在经律之结集。此次结集,以迦叶、阿难、优波离等为上首,其所出大经,则《四阿含》,律则《八十诵律》,皆所谓小乘者也。惟大众部所传之《增壹一阿含》,中多含大乘义(印土小乘各宗,虽俱宗阿含而所传之本各不同,我国之《增一阿含》乃法显与《摩诃僧只律》时得之,《摩诃僧只律》既为大众部之律,则《增一》应亦大众部之经也)。然则两部之分盖由只暗窟内结集三藏诸长老,墨守佛早年所教以之泐为定本,而窟外多数之青年,抱进步思想者,深为不满,自尔以后,佛教遂隐然分为两派。特至阿育王时,始建堂堂之旗鼓以相抗耳!本论谓纯起于佛灭百年后,似未探其本也。

第二,大天,为分派分最重要之主动人,殆无可疑,但彼果为何等人乎?为何时代之人乎?在佛教史上实成一大问题。本论言大天有二人,前者即首倡五事异说之人,在第一百年之初,论主对于其人,不置可否。后者为重提五事之人,在第二百年之末,论主称其多闻精进,相去百余年,同一人名,同一事迹,而强指为二人,实不合情理,印度人时代观念最不明确,此必本为一人一事。而传说两歧,论主兼采而误混耳。以理度之,则其人第一百年初之人,为大众部之确立者,殆较可信。然则其之道行果何如?《述记》叙彼小传,凡数千言,则彼乃烝母、刹父、戕友、诳徒、诬佛之大恶人也。此说录自《大毗婆沙》(卷九十九原文),盖“有部”所传,慈恩因所疏者为“有部”之书,故引其说以为释,其别着之《瑜伽略纂》(卷一)乃褒誉大天,而《分别功德论》亦云:“唯大天一人是大士。”则其人格之高可想。《三论玄义》云:“摩诃提婆(大天)取诸大乘经纳三藏中释之,诸阿罗汉结集时,已除斯义。而大众部用此义,上座部不用之,因尔起诤,遂成二部。”此说似最得真相。然则大天者,实创立大众部之人,亦即大乘教之远祖,对于当时上座长老,实行宗教革命。无怪自命正统之“一切有部”,衔之次骨也,而《婆沙》种种诬蔑之辞,抑徒自暴其褊心而已。

第三,派别何故盛兴于阿育王以后,又极可研究之问题也。佛灭后百五十二年(西纪前三二七),亚历山大大王大军侵入印度,印度为马基顿领土者垂十年,自此与欧洲交通日繁,大受希腊文化之影响,思想随而蜕变,此新教义发生之第一原因也。越五十余年,而阿育王统一全印,前此佛教仅行于中印摩竭陀附近一带而已,阿育灌顶后,乃派人传教于四方,彼其政权所及之地,即教权所被之地。夫宗教必须有顺应环境性乃能生存,佛教既普被于种种异言俗之民族,则其所诠译所理解自不能悉仍其旧,当然各带地方的色彩。观音诸部之名,如所谓“灰山住”“制多山住”“西山住”“北山住”“密林山住”等,皆以地为识别,则其含有地方党派的意味,殆无可疑。然此实自阿育传教启之,此新教义发生之第二原因也。

读《修行道地经》众护即僧伽罗刹,别有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苻秦僧伽跋澄译,今并存藏中。彼经有道安序(原书不着作序者姓名,以《高僧传》证序天竺众护菩萨造,西晋竺法护译。中语,知其出安公手也)。言罗刹有《修行道地经》,此土已译,故知两书同出一人也。(僧伽跋澄即众现,法护即昙摩罗刹,故知僧伽译义为“众”,罗刹译义为“护”也)。安序称,“罗刹须赖国人,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游教诸国,至犍陀越土,甄陀罽贰王师焉。甄陀罽贰即迦贰色迦,实结集《大毗婆沙》之人(结集在佛灭后六百年,罗刹生七百年而为色迦师两说必有一误。)。须赖国在莫醯河之东,自亚历山大入寇以来,此地即为印欧交通孔道,受希腊文化影响最深,又为耆那教最盛行之地。罗刹生长其间,实极可注意之一事也。本书特色,在言生理与心理相关,实前此佛藏所未曾有。彼言“五阴成败之变”,全用医学的见解(卷一)。其言人当受精处胎之始,色、受、想、行、识五阴,次第继起,五种生理现象,与五种心理活动俱行。谓初人胎时,身、意二根同时并得,所论极为精密。又言胎儿每经若干日,胎体之某部分若何发展,其言虽不逮今世科学之完整,但确非仅恃冥想虚构成者。又言人身中有八十种虫,一一举其名,则与今所发明,尤相近矣。其言修行之法,亦多用生理的说明。中有一段,举“发”为例。云:“发从四生,一曰因缘,二曰尘劳,三曰爱欲,四曰饮食。发众缘合,我适有一;发堕在地,设投于火,若捐在厕,以足蹈之,于身无患,在于头上,亦无所益。”(卷五)全书引喻大率类是故。其修行最重数息,言其法甚详(卷六)。故知罗刹之宗教观,实建设于生理学上也。此书出护公之手,译笔美妙,能助人悬解,实初学一善本也。有前、后序各一篇,不着撰人名氏。后序记传译因缘,谓罽宾文士竺侯征若赍此本至敦煌,法护口宣,法乘、法宝笔受,以太康五年二月讫,凡二十七品,分为六卷。书来自罽宾,殆“说一切有部”所传也。

说《大毗婆沙》

一、《大毗婆沙》之结集

“毗婆沙”译言广说,或言广释,藏中以《毗婆沙》名书者五种,除上列二种以外,尚有尸陀盘尼之《鞞婆论》、法救之《五事毗婆沙论》、龙树之《十住毗婆沙论》。而此《阿毗昙婆沙》,则同本异译,凡佛学家泛言《婆沙》者,皆指此也。

《大毗婆沙》所广释者何?即释迦旃延之《发智论》也(今本每卷末皆有“说一切有部发智”七字。)。然此非私家着述,乃当时佛教正统派(说一切有部),以团体之公意,受时主之保护,经正式的公开研究,用极郑重之形式,泐为大典。史家名之曰:“第四结集”,与迦叶、阿难之结集三藏,视为同等大事业。故研究斯论之成立渊源,实佛教史上一重要关目也。

《婆沙》结集之史料,详见于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之条。其文曰: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中观精要

    中观精要

    著名藏学家、学者、翻译家白玛旺杰,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的各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同时对中文及世界文化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精通汉藏英三种语言。在翻译领域,可称得上是一位翻译家,在学问方面,则是一位大学者。
热门推荐
  • 天下奕

    天下奕

    少年卓清航身世成谜,因无法修炼而受尽同门冷嘲热讽,却是身怀旷世功法而不自知,待一日破茧成蝶,终立天下顶峰!
  • 九黎一剑

    九黎一剑

    开局就无敌,装遍天下比。要装就装个惊天动地!要耍就耍个无人匹敌!小小少年,十年悟剑,平地飞升陆地剑仙之境!所到之处,只见剑罡不见人,我乃九黎第一剑!九黎一剑,你的剑,就是我的剑!
  • 天启圣临

    天启圣临

    布鲁尔斯星,暗能天灾降临,暗物质暴涌,暗兽现世,天启神殿掌握超级科技,高高在上;乞丐开局,洛白有点慌,他得先活下去,变强,然后活的更好,更舒坦。只是,当洛白手握战刀,踩着战舰,登上星球之巅时,他发现,所谓‘天灾’,实乃‘人祸’,布鲁尔斯星仅仅只是卡索罗文明的一处矿场而已。
  •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本文讲述的是:粱实秋,中年,朱湘,胡同,宗璞,哭小弟等诸多作品集.
  • 小尾巴不准跑

    小尾巴不准跑

    苏念儿是跟在乔言身后的小尾巴,每日都甜甜的喊着:“言哥哥。”乔言早已习以为常。突然之间,她消失在他生命里。乔言苦苦寻找她,以致体力不支而晕厥。醒来后的乔言变得沉默寡言,神色清冷,对一切事物冷眼相待。有天。高三七班有位女生转来的时候,所有的男生都兴致勃勃。唯有乔言趴在最后一排的桌子上眯着眼睛漠不关心。“大家好,我是苏念儿~”座位上的男生睫毛微颤旋即睁开眼睛直接冲上去,睚眦欲裂,两只手死死地扣住她的肩膀怒吼:“你特么再乱跑,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幽,鬼界召唤师,魔武双修前世的飞机失误疯爹爹的离家出走契约各路萌宠神兽被暗灵珠附体请问还有什么苦逼事情是冷幽没有遇到的?
  • 海贼之海军霸拳

    海贼之海军霸拳

    第一卷~第五卷,穿越海贼世界,一步步成为海军元帅,带领海军脱离世界政府,成立新世界政府,······第六卷~,时空轮回写轮眼
  • 红颜浅吟

    红颜浅吟

    安筱芙参加比武招亲,遇见了史上最让她“恨”的人。可谁知他那个人竟是自己儿时最好的玩伴,然而那些一连串的事情不得不让安筱芙转“恨”为“爱”······
  • 假如人生有假如

    假如人生有假如

    一本平淡无奇的闲暇时光里的异想天开笔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