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8500000007

第7章 韩信——“略不世出,国士无双”(3)

高祖刘邦对韩信的猜疑是早有征兆的。垓下之战后,项羽刚死,刘邦便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来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可见,韩信成为刘邦的一块心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韩信的巨大功劳始终摆在那里,这使得刘邦无法放手去办他,只能一点一点地剥夺他的权力。

变成楚王的韩信还是没能让刘邦安心,终于有一天,刘邦得到韩信谋反的密报,就打着“云游梦泽”的幌子亲自来拿他。尽管是否真的存在告密者不得而知,但刘邦似乎认定了这种事情会发生,一直在“等着”韩信谋反。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刘邦就得点点他的名字。韩信感到了危险,企图以“卖友”的方式化解刘邦对自己的疑心,可惜刘邦在意的已经不是他反不反的问题,而是一定要把他禁在身边。韩信还没来得及辩解就被捆到了洛阳,并被贬为淮阴侯,密告谋反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这也不能全怪刘邦多疑猜忌,他的江山可以说基本上是靠着韩信得到的,韩信又是个“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超人。蒯通曾对韩信说:“当今两主之命县(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可见其能。“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终年追随刘邦且谨言低调,刘邦尚不放心,曾三次探问于他,更何况部下是韩信这样一位可定天下之主的帅才?况且韩信还曾几次要挟、示威于他,对于这样一颗定时炸弹,刘邦必然顾忌深重,总想除去隐患。

2.自负功高,不知收敛

都说韩信亡于“树大招风”,尽管历代开国君主难容功臣,但韩信的败亡结局还是由自己造成的。韩信在政治上可以说失误很多,他不但没有政治敏感度,不懂得洞察圣意,而且未能谨言慎行,不懂明哲保身。尤其是他本来就功高盖主,易遭猜疑,但是,他非但没有收敛自己,反而更加招摇,甚至还公开凭功向刘邦邀赏讨封,这样幼稚的举动当然会令刘邦厌恶、猜忌。

韩信攻下齐国后,曾派人上书刘邦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时刘邦正被围困在荥阳,心情焦急,看了韩信上书的内容,自然怒不可遏,随口就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但是汉军处境不利,且天下未定,韩信的用处还很大,刘邦便忍了,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韩信立下大功,刘邦不会不予封赏,但他在不恰当的时候主动邀赏,刘邦能不反感吗?

韩信在政治上一点都不敏感,刘邦在垓下之战后暗夺他的兵权,这已经表现出了他的用意。韩信却没有主动交权请辞,还当起了楚王。当他感觉到刘邦对他的猜疑后,竟然杀了钟离昧,用杀友的行为表示忠心。本来刘邦顾忌钟离昧的帮助,不敢加害韩信,这样一来,韩信不仅自己丢弃了保护伞,还加重了刘邦的猜忌。被贬淮阴侯,他明知刘邦畏惧自己的才能,还称病不入,这在刘邦看来就是示威、摆架子,势必对他愈加留心了。韩信不察人心,使自己的境地越来越不利。

此时,刘邦亲自上门来安慰他,与他下棋。这本是很好的缓和关系的机会,可是,韩信再次错过了延命之机。刘邦与韩信探讨将领们才能的高下,期间问道:“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虽然韩信最后一句话算是挽回了刘邦的面子,但他对自己过分的夸耀还是惹怒了刘邦。不会说话,这在政治上是大忌。韩信过于骄功自矜,说话也不注意。他还看不起朝中同僚,一次拜访樊哙后,他竟不无讽刺地说:“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就这样,韩信把周围的人都得罪了,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3.“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信以谋反之名获罪,但他到底有没有反心,至今仍是一个谜。大多数人认为韩信并无谋反之意,他的罪名只是“欲加之罪”,还有些人认为与其说韩信谋反,不如说他是“被谋反”的,也就是说他本不欲反,后来是为保命,被刘邦逼“反”的。从史料上看,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不过司马迁认为韩信的确与陈豨探讨过谋反事宜。

韩信是被吕后“先斩后奏”的,高祖刘邦平叛回来才知道这件事,并亲自审问蒯通。蒯通道:“吾相韩信,言其面不过封侯,背则贵不可言。因说之背汉自立,则可三分天下也。”高祖又问:“然信有何言?”蒯通长叹一声道:“韩信言:‘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高祖顿时愣住,良久没有说话,眼泪却在眶中打转了。蒯通曾两次劝韩信谋反,他却始终念着刘邦对自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恩惠,坚持“虽死不易”。由此可见,韩信本无谋逆之心,只是数遭猜忌,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在最不该反的时机谋反,不料死于非命。而对于他的死,刘邦也很无奈,他感念韩信的功绩,又忌惮他的才能,最后只得以一句“置之!”作罢。

太史公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司马迁认为韩信如果能够低调谦恭些,则前途无量。纵观历代王朝,功臣良将悲剧无数,“敌国破,谋臣亡”,在这条帝王铁律下,看来太史公给出的道路亦未尝可行。

有关传说

1.韩信点兵

关于韩信,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能体现他神机妙算与无穷智慧的故事。

秦末楚汉战争时期,一次,韩信率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他忽然接到传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听到消息后,全军立刻乱了阵脚。韩信骑马到坡顶一望,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见将军如此迅速地算出人数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果然大败而逃。

2.韩信分油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路边有两个人正在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他们想要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可是分半天了,总也没办法平分。

韩信了解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便策马而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于是高高兴兴地各自回家去了。

韩信的分法是逆于一般的思维,不是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而是要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这样“归”几次,便能找到分油的方法。

3.象棋与风筝的发明

传说,象棋是韩信发明的。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写兵书。韩信悲愤难忍。当时有个狱卒,他曾多次恳求韩信授他兵法,韩信却不肯答应。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含着泪水,似有话要说,又忍住了。韩信看他神色,便知不妙,就询问狱卒。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告诉韩信吕后要杀他。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他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摆好后,韩信告诉狱卒,为感谢他对自己的照顾,他决定授其兵法。于是,韩信边移动纸片边传授狱卒兵法。后来狱卒按韩信所授反复演练,把纸片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这便是象棋的由来。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也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将其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同类推荐
  • 狄仁杰评传

    狄仁杰评传

    对于历史人物传记来说,仅仅做到事迹真实还不够,还应该从更多的方面丰富人物的形象,给读者一个鲜活的立体的印象。为此本书还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研究和评价。此外,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由于历代都有以狄仁杰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出,为了反映不同时代对他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便于对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狄仁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在附录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加了简略的评论。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化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化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化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读懂王国维

    读懂王国维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热门推荐
  • 橙橙的暗恋

    橙橙的暗恋

    我,懵懵懂懂的青春也曾暗恋过一个人,只是当时没抓住,在大学之后我们再一次相遇……你等着我,这次我不会放过你了,你这辈子只能栽在我的手中
  • 霸道专宠,我的女人谁敢抢

    霸道专宠,我的女人谁敢抢

    某女生气:“你无赖”某男邪恶:“噢?是吗?我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无赖...”“不要,滚...”“遵命”校园逆天女王,竟被霸道校草驯服成乖乖的小女人……直到某一天,“老婆,我错了”“错在哪里”“错在...没能好好满足你!”“什么?你...喂...”校草对外界强势宣布:“我的女人,与我抢者,杀无赦!!”(男女主身心健康,1vs1,甜文,宠文!)
  •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她,本是21世纪的一名孤儿,一次巧合收得一颗奇特的石头,入了地府稀里糊涂又穿越。从一21世纪的孤儿瞬间摇身变得天之娇女。他,乃当朝王爷,虽不是太子,却是皇帝最宠爱的皇子。当江湖中的她,遇到官场上的他,本该水火不容的两个立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EXO漫天冰雪

    EXO漫天冰雪

    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女生,一群温暖人心的少年。他们,是骄傲的狼族王子,她,是高傲的王。当她,遇上他们,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柠

    一柠

    同村,同校,同班,同桌,同学,顶多是朋友叭。一心一意的对待,不仔细看,真看不出那眼里有多少情,不同于友情。眼里酸酸的,像柠檬一样,有时又像风。(“一心一意,柠月如风”)
  • 身边故事

    身边故事

    讲述别人的故事,喜怒哀乐,悲伤离和的……
  • 一个关于小红帽和派大星的故事

    一个关于小红帽和派大星的故事

    这是一篇单线条的,以小红帽和派大星为主人公的叙述形式的青春回忆式小说。文中有他们不顾一切的青春,有奋不顾身的爱情,有纠缠不休的情感纠葛,有感人至深的温情画面,有那些属于你的我的他的珍贵的青春回忆。
  • 网游之恶魔传说
  • 重生之念念的悠然人生

    重生之念念的悠然人生

    重生90年代,回到自己小时候,望着小时候的家,徐念知道,自己还有重来的机会,这一次,她要随心而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写一写网文,好好学习,找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然后安稳退休,一杯清茶,一间陋室,一辆房车,走遍天下······当然,如果有一份甜甜的恋爱,也可以,但是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