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6100000007

第7章 骤风(2)

张闻天感慨万端,不禁脱口而出:“主席他很英明,可是整起人也很厉害,就像斯大林晚年一样。”

彭德怀一怔,随即点点头:“是呀,他对中国历史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悉。历代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总是英明的,但也是厉害的。”

张闻天笑道:“彭总你呀,地道的忠君大臣一个!”

一言既出,石破天惊!

彭德怀顿时没有了言语,没有了笑容。他告别了张闻天,步履缓慢地走回自己的住处。微微潮湿的土路上,印出他一个个沉思的脚印。

好一个“忠君大臣”啊!--此话是褒奖,还是揶揄?是提示,还是激将?

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在铁的事实面前作出良心的选择--打着哈哈过去?私下发顿牢骚而已?回避?退却?忍让?大气不敢出小屁不敢放?不!人民拥戴我们不是让我们在他们的忧患面前闭起眼睛,不是让我们作忠于一家一姓的“忠君大臣”。真正的“忠君大臣”也不是只会顺竿儿爬,他们懂得“文死谏、武死战”!

他脑子里猛然闪出一个牢不可破的念头:天降大任矣,必须老将出马。

谁出?--他脑海掠过一个个身居要职的战友的名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

考虑再三之后,他向周小舟交了“底”少奇同志当了国家主席,不好说话;恩来、陈云对过去犯忌,不便讲话;朱德年事已高,不宜讲话;林彪长时间没管事,情况不熟;小平也有难处……政治局只有我还可以同毛泽东讲话。

一个大脑,一个伟大而又平凡、复杂而又简单、机敏而又迟钝的大脑,涌现出一个答案,一个浅显而又深刻、鲁莽而又勇敢、轻率而又凝重的答案:彭德怀必须挺身而出!

能说这不是历史的安排吗?

7月7日,彭德怀起了个大早,由警卫参谋景希珍陪同在蜿蜒小径上跑步。从他那兴致勃勃、精神十足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折腾了一夜的忧虑。

他讲这庐山上--仙人洞石松横空,五老峰奇姿各异,龙首崖苍龙昂首,白鹿洞四山壁合,玉渊潭惊波奔流,秀峰岭碑刻如林……

他讲这庐山上--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巍然耸立,五大丛林(海会、秀峰、万杉、栖贤、归宗)莽苍葱茏,招引得珍禽异兽出没,奇花神草纷呈,更有那骚人墨客慕名前来,赋诗填词,浅酌低吟……

景希珍听得入迷。他不曾想到自己的首长这么熟知庐山,并且讲得飞流漱玉、绘声绘色。

“彭总,您干脆当诗人吧!我准备纸砚,您来它一首,若干年后,让前来参观的人也拜读您的大作。”

“开玩笑可以,动真的咱就不是那块料了。为啥?生不逢时,喝墨水太少了啊!”彭德怀话锋一转,“小景,等开完会,咱们痛痛愉快地玩玩,这庐山漫山都是故事呢!”

吃罢早饭,彭德怀快步向会议室走去。路上相继碰到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元帅,彭德怀同他们一一打招呼,互致问候,还免不了开些轻松的玩笑。而后向各自所在的小组走去……

彭德怀的讲话更加尖锐起来,他那嘶哑、浑厚的熟稔乡音虎啸般在吼虎岭(西北组会场就设在吼虎岭北面的一幢西式平房里)频频传来:

--大家目前议论最多的是“官僚主义”,群众对官僚主义敢怒不敢言!没有官僚主义,就没有“特殊化”,就没有“瞎指挥”,就没有“浮夸风”!农村四个月不供油,能办到?完全是主观主义!我一回国看到这个电报,就打电话提意见。你们提了没有?抵制了没有?

--我在外地考察,看到一些风景区被列为禁区。听报务员说,那些小楼是专给中央来的首长准备的,哪一级住哪一层楼都有规定,有的楼一年到头都空着。夜里我睡不着觉,就围着那些空楼转圈。心想,有些人硬要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在这儿修了当今帝王将相的殿堂庙宇咧!看到它,我们的人民会怎样想?不骂娘?

--好多省都给毛主席修别墅,搞什么名堂?这总不是主席让搞的吧?为什么搞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会场一片肃静。

与会者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调动着全部的视听神经,惊心动魄而又痛快淋漓地聆听这一声声“旱天雷”般的轰鸣。

无人附和,无人反驳,无人议论。谁心里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这决不意味着这些话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反来事态的发展表明,这些话对于改变彭德怀的命运,乃至改变历史的进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际作用超过了举世闻名的“意见书”。

彭德怀的讲话,引起了一个人的极大关注。他把彭德怀的讲话记录悄悄地拿走了。

7月8日,这个人专门对彭德怀的讲话进行了一番“研究”。

他是谁?

柯庆施。

他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提名而增补为政治局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是老资格的共产党人,被一些人尊称为“柯老”。

他是和毛泽东一起上庐山的。

会议召开以来,他一直持“观望”态度,因为他还揣摸不透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固然,毛泽东积极鼓励大家讲话、发表意见,但这是一种诚意呢,抑或是一种姿态,甚至是重复1957年的“引蛇出洞”?彭德怀、张闻天、周小舟、张仲良、杨尚奎、周惠、李锐、田家英、吴冷西等人一股劲地发言反“左”,毛泽东虽然没有表态,但他能够容忍吗?去遮雾障,柯庆施采取了最巧妙的一手--“观望”。于是,他脸上堆满了弥勒佛般的笑颜,一天到晚哼哼哈哈、支支吾吾。哎!对权力的恐怖和迷恋,必然导致对最高权力者绝对依附,唯命是从。慢慢地,他在同毛泽东的频繁接触中,从毛泽东那寓意深长的言谈中和高深莫测的神情里,察觉出局面将要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于无声处”潜藏着万钧雷霆!

他开始神气起来:哼哼!走着瞧吧,好戏在后头呢!

7月9日,彭德怀再次发言,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党内总是‘左’的难纠正,右的比较好纠正,‘左’的一来,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一讲话,甚至算帐派、观潮派、怀疑派等帽子都来了,这对广开言路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理。这个作风已经带进了我们党内……”

这番话的针对性何在?言者心中有数,听者心领神会。然而每个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拍手叫好者有之,暗暗捏一把汉者也有之,与此同时,有没有人幸灾乐祸,如获至宝,不失时机地告“御状”呢?

彭德怀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感。他根本没有去想被触犯者会如何动作。

7月10日,毛泽东布置讨论修改《会议纪要》。

这个纪要是毛泽东指定胡乔木、周小舟、田家英、李锐等七人共同起草的。毛泽东号召大家集思广益,认真修改纪要,并强调要把问题搞清楚,道理讲清楚,决不戴帽子,什么观潮派、怀疑派、算帐派,都不戴!还说:不讲缺点,否认矛盾,就不能改正错误。

同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批评党外右派否定一切和党内有些干部说大跃进“得不偿失”。他说,从全面来说,还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算总帐不能说“得不偿失”。他认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问题。经过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已经逐步解决了,不应该抓住不放。他重申农村公共食堂和社员分配中部分实行供给制是正确的。这对与会者无疑是一个“警告”他要维护一个执政党领袖的尊严和他推行的治国政策。

于是,有些人开始转变态度,不愿或不敢再谈缺点和教训,会场上响起一片歌功颂德的声言。

柯庆施顿时活跃起来。他不仅在他任组长的华东组频频发表演说,声称“完全赞同毛主席的观点”、“毛主席的讲话是这次会议的最好总结”,而且频繁出没于毛泽东住处,行动十分诡秘。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讲话十分不满意。他看出来了,毛泽东的观点没变,“改正错误”云云,言不由衷,说说而已。于是他在小组会上再次发言,嗓门提得很高:

--毛主席和党在中国人民中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不行,去年乱传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

--现在不是党委集中领导的决定,而是个人的决定;第一书记决定的算,第二书记的决定就不算;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这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

--“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

彭德怀的发言触及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个人崇拜。这是毛泽东最为忌讳的问题,他直到晚年仍然强调个人崇拜是需要的。

用彭德怀自己的话说,他的发言是想“给中央领导同志一些刺激”,然而,毛泽东能够承受得了这种“刺激”吗?

这时的庐山仍是寂静的。缓缓游动的云朵与青纱般的山岚富有魅力地积聚着,凝结着,混为一体,它将万象峥嵘夷为虚渺、朦胧、淡远的景象。这景象使人犹豫,使人飘忽,使人产生失重感,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7月11日,中央办公厅通知,会议将于15日如期结束。会务工作人员开始统计与会者返回的人数及交通工具。

参谋王承光接到通知,立即报告了彭德怀。

“15日?”彭德怀沉思片刻,“告诉他们,我暂不回京,我要到南京部队去看看,咱们自己坐船走。”

此时,彭德怀的心情是焦虑不安的:会议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啊!经验在哪里?教训是什么?打个幌子摇一摇就算向全党全国人民说清了吗……他起身到屋外踱步,抬头凝视着侧上方不到200米的美庐--它居高临下,如此幽深、静谧、威严而肃穆。

走上去还是面谈一次吧!他脑子里蓦然又冒出这种念头来:徘徊犹豫使不得,必须马上找毛泽东面谈。告诉他,你10日的讲话,使会议召开以来的成效全部告吹,等于在原地踏步,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告诉他,就这样匆忙草率下结论,大家有意见;思想上模糊不清,会给事业造成严重后果;告诉他,党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歌功颂德、吹牛拍马之类的腐朽作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任其发展,足以祸国殃民,动摇基业。

他毅然向毛泽东的信处走去。

遗憾的是他未能见到毛泽东。正在门口执勤的警卫人员提醒他:彭总,您不要忘了现在是午休啊,这个时候进去不合适吧?

是啊,这样做合适吗?不错,他曾同毛泽东当面争论过,直吵得面红耳赤;他曾在毛泽东舞兴正浓时,怒气冲冲闯进舞场;他曾把毛泽东从睡梦中惊醒,向其报告战事。然而,彼一时此一时也,岁月可以改变人,环境可以改变人。如今,毛泽东愈来愈高大了,高大得使人只能仰望。在这种情势下,怎敢再去贸然打扰毛泽东的午休呢?好了,另找时间吧。他悻悻返回住处。

其实,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并不坏,听一点不同意见还是可能的。就在这天晚上,毛泽东专门找了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听听被他称为“秀才”们反映的各种情况和“高见”,谈得很融洽。彭德怀这天如果鼓起勇气找到毛泽东,事情的发展怕不会像后来那么糟吧?

正是这天晚上,在毛泽东住处的客厅里,“秀才”们跟毛泽东的谈话既自然又随便,因为周小舟、周惠曾是毛泽东过去的秘书,李锐(水电部副部长)现任毛泽东的兼积秘书,所以,别人不便说的话,他们敢说。

当他们讲到“大跃进”的浮夸风、说假话严重时,毛泽东说:1958年有些事,我有责任。提倡敢想敢干,其中也有胡思乱想,唯心主义。钢铁要翻番,不料搞了个“两小无猜”--小高炉、小转炉、把别的事情忘记了,本末倒置。

他们从工业讲到农业。李锐恳诚而直爽地问:“主席,您怎么也相信了亩产万斤呢?”

毛泽东说:“我也是受了人家影响。一位科学家写文章,说只要太阳能多利用一点,农作物就可大幅度高产。”他说了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而后略有所思地讲到人的认识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要有对立面。我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对立面,有的时候上半夜与下半夜就互相打架。”

周小舟说:“主席,高指标是上面压出来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毛泽东点点头,重又接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秀才”们呼吁:还是请“陈云出山”,“理财治国”。

毛泽东“同意陈云当总指挥”。并讲了曹操败于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他意味深长地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秀才”们听后,为之感动。

毛泽东又谈到自己:“我40岁以前肝火大,总觉得正义在自己手中。现在也还有肝火。在江西的时候,有次我对毛泽覃大发脾气,甚至要动手打人。毛泽覃说,共产党又不是你毛氏宗祠!”

一阵无拘无束的笑声过后,“秀才”们又大胆进言:“1958年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大发展的一年”,“‘以钢为纲’。‘三大元帅’,迪些口号不科学”,“北戴河会议决定大办公社,人们没有精神准备”,“整风,反右,整得都不敢讲话”……并反映此次会议还有压力,很多人不敢讲真话,许多问题没有彻底揭露出来,应当进一步摆开谈。

毛泽东当即表示:不应有压力,要畅所欲言。

屋外,夜朗风清;屋里,情感交融。“秀才”们看时辰甚晚,便起身告辞。他们的心情犹如这励盛夏中凉爽的夜晚。

也就在这天晚上,彭德怀变得更加烦躁不安,在屋里来回踱步,皱着眉头沉思。

这一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彭德怀急匆匆喊来王承光,将思考了一夜的方案告诉他:“王参谋,你是知道的,会议马上就结束了,可什么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呀!主席一讲话,很多同志就不敢吭声了。你想想看,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好处呢?对主席也不好嘛!我去找主席,他在休息,看样子面谈困难呀。我考虑,只有通过写信的方式和他谈问题。材料一直是你在搞,你就先帮我拉一拉初稿。成绩可以谈,但也要谈问题。你看怎样?”

“彭总,这些问题恐怕不好谈吧?信也难写呀!”王承光很担心地说,“我看您还是和主席面谈为好。”

彭德怀摇摇头:“谈是要谈,怕是谈不拢哟!信还是要写,为谈不拢作准备。你就负责起草吧,说重一点,不重不解决问题,重了刺一下也好啊!我也有过狂热性,头脑发热嘛,应该和大家一起清醒一下才好。”

“彭总,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我考虑好了,你就写吧,晚上交给我!”彭德怀在多年的战争指挥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一旦决心下定,任凭九牛二虎也拉不回。

整整一下午,王承光按彭德怀口授的内容,动笔起草。他写过不少文字材料,却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样艰难。自从彭德怀视察以来,他就负责整理保存资料,对情况十分熟悉。

也正国为熟悉,才深知写信的艰难。因此,他写信时将语气尽量磨得温和一些。

彭德怀参加了一下午的小组会。他本想也许能在开会时见到毛泽东,结果毛泽东压根儿没到会。

晚饭后,他趁散步之机再去找毛泽东,仍然没有成功。

于是,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写信上了。

也就在这当口,周小舟再次来到他的住处。显然,周小舟是来做彭德怀的“思想彭动工作”的,劝他找主席谈谈。

周小舟一进门就说:“彭总,去年的粮食数字的确造了假!”

“为什么呢?”彭德怀问。

“是压出来的。第一次说粮食数字不落实,第二次又说不落实,连造了几次数字,下面干部就摸了一个底--要虚报不要实报。”

“为什么不坚持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怎么了得!”

“做不到啊,上面压力太大。”

“娘卖×!这是什么风气!”彭德怀将端起的茶杯重重地搁在桌子上,将嚼着的茶叶喷出去好远。他额头的青筋暴跳着,皱纹蚯蚓般的蠕动着。

同类推荐
  • 在他乡·远去的老调

    在他乡·远去的老调

    本书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随着时间流逝的,不仅仅是年华,还有那些在历史的灰烬中渐渐封存的记忆。
  •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中的一册,本书由两组文章组成:一、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民间文学、神话学、歌谣学做了重要阐述的几位作家的民间文学观;二、笔者用文艺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研究民间文学、阐述自己的民间文学观。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热门推荐
  • 光明与黑暗的对决

    光明与黑暗的对决

    在几千年以前,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在陆地上安安稳稳的过着生活,另一方有着奇特的能,争霸地盘……先是主人公两兄弟情感分裂,然后他们的人误闯断命天地,造就出暗黑凌风与暗黑纳斯,并混入光明之城,真正的凌风和纳斯堕落人间,然后开展了第一次天空之城大战,并得知暗黑凌风和暗黑纳斯的真实身份,帮着失忆的凌风和纳斯回忆自己,得知原因后找到山洞,救回凌风和纳斯,开展了第二次天空之城大战,并将神秘女子打垮还得知她的真实身份,女子死亡后,暗黑灵魂进入擎天之体,并和良音开战,擎天落败,两世界大乱,并在人间发觉娇兰神秘力量,良音以生命换来世界和平,很久之后,他们在人间重回,回忆上辈子往事,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 大漠谣:夫君你可知罪

    大漠谣:夫君你可知罪

    她,沙漠狼族后裔,大漠的达让,招号整个狼族,他,大汉的四皇子,只因为被人追杀来到大漠认识了她她为了他,放弃亲人,跟他回到大漠,几度轮回,她最后又回到了沙漠,这一次面对他,去要刀剑相对他,许了她一生,却无法给她幸福,带她走出沙漠,却把她逼回沙漠
  • 凡人创世传

    凡人创世传

    天元一出,龙裔九转。混沌创世,为我独仙。世界即将破碎,而各门派还争战不休,唯一小子只为情为爱,最后却拥有了创世的实力,拯救各界。主要内容:被灭门的孤儿,被富户王百万收养,为报仇走上仙道。头顶上灭门之剑确像梦魇一样永不离身如无意外,本书一日最少两更,多的话三更
  • 凯源玺之黑道世界

    凯源玺之黑道世界

    忘,这让我怎能忘得了?我无法忘却,我们这一点一滴。就算身份不同,那又怎样?黑色蔷薇,紫色曼陀罗,冰冷的脸庞,眼底的冰霜。这些只是面具罢了。我想展示出真实的自我。可弱肉强食,有谁能够保护得了我?只有自己变得更强!无情,冰冷这些面具。必须伴我左右,我不愿我爱的人,受到任何伤害。除非先是我死。梦还在,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而我又该何去何从。。。。。。
  • 机动帝国

    机动帝国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刀光剑影谁与争锋:仙剑神刀

    刀光剑影谁与争锋:仙剑神刀

    刀光剑影,法宝尽出,武林暗流涌动,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江湖精彩事,都在此书中。
  • tfboys纯爱之恋

    tfboys纯爱之恋

    一次偶的机遇,让六人相遇,两个月的相处,一辈子的纯恋。转学,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豪门陌生人:骗取你的爱

    豪门陌生人:骗取你的爱

    “你既然收了我的钱,还把初夜卖给了我,那现在就付帐好了。”“呵呵,冷少咱有话好好说,我那时犯了糊涂,我现在就把钱还给你”“我钱多的是,不缺的就是钱”“……冷少,你看我年纪还小,不行啊!”“当初骗了我就该付出代价,现在只是收我钱的利息,你个小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