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0600000005

第5章

一九三二年

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浅析: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独裁政权,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摧残。在这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党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髙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土地革命巳取得辉煌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已先后三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同时,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也拿起笔,作刀枪,英勇不屈地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这两句诗用极大的艺术力量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在烈士的鲜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像疾风中的劲草一样经受了考验,英勇地战斗。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显出了旺盛的生机,像春花萌发一般,冲破了雪压冰封的寒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两句诗,既是对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追悼纪念,又是对继承烈士遄志,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友的赞扬鼓舞。

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形成强烈的对照的,是反动阵营的矛盾重重。“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两句,就是讽刺,喇笑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的丑剧。

释义:

尽管反动派的炮火连天燃烧,

烈士的鲜血滋润着原野劲草;

大地冰封白雪纷飞朔风怒号,

严寒深处却焕发着灼灼红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争吵,

托故出走装病避开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伤心泪珠弹抛,

正是群鸦喧云衬着一抹残照。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浅析:

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百物腾贵,弄笔者或杀或囚,书店(北新在内)多被封闭,文界孑遗《侥幸留下的人--注者),有稿亦无卖处,于生活遂大生影响耳。”(鲁迅《书信·致李秉中》)因此作者在诗的开头就针对国民党当局对进步作家的压迫和对革命文化的摧残,发出了“文章如土”的感慨。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作者曾说,“生丁此时此地,真如处荆棘中,国人竟有贩人命以自肥者(指特务和叛徒),尤可愤叹。时亦有意,去此危邦(指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而眷念旧乡(指祖国),仍不能绝据经去(指能下决心离开),野人(指小老百姓,农夫)怀土,小草恋山,亦可哀也。日本为旧游之地,水木明瑟,诚足怡心,然知之已稔(音熟悉),遂不甚向往。”(《书信·致李秉中》九)这首诗的第“翘首东云惹梦思”,就是抒写鲁迅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慨,想要“去此危邦”,而又不能“绝裾经去”的心情--因为他“眷念旧乡”,要留在祖国继续战斗。

正因为生活在国民党特务统治下“如处荆棘”中,许多革命作家惨遭杀害,同时革命队伍又时时发生分化,“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背叛”,文坛是凋敝的,因有芳林寥落之感。作者最感沉痛的是自己培养起来的一批青年革命作家,在一年之前被杀害了,正如他在后来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所说的那样,当时是年老的作者替青年写祭文,这是多么反常的现象啊!屈原在《离骚》里说他曾经“滋兰九畹”,鲁迅也把他所培养的青年比为“春兰”,在阵阵秋风当中,兰花被摧残了。“春兰秋菊不同时”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深刻的仇恨。鲁迅从来不在敌人面前表现丝毫的怯懦,他像一株傲然挺立的“秋菊”,历经风霜,老当益壮,坚持着斗争。这首诗前二句写自己对国民党统治区的极端憎恶,貌似消极退让,实质沉痛悲愤。下二句正面抒写,又是比兴出之,显得特别含蓄。这是鲁迅在极端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下,为了战斗的需要而采用的手法。

释义:

文章贱如粪土,何处才是乐乡?

抬头遥望日本,复又令我神往。

可恨瘅里进步文化也横遵摧残,

就好像春兰秋菊不能同时开放。

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

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

逃去逃来吸北风。

浅析: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日寇侵略战争给上海居民带来的危害。

释义:

天仙般的贵妇蓦地从天空降临,

驾着两辆云车还带着她的仙童。

可怜蓬子不是当今的“天子”,

只能逃去逃来吸着寒冷的北风。

“一·二八”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

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掉,

但从心底祝平安。

浅析:

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一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又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十九路军受全国人民抗日热澜的潋励,在上海抵抗日军侵略,后因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出卖而失败。到了五月,国民党政府就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战云暂敛”,包含着对国民党政府屈辱求和的谴责。“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日的呼声响彻全国,但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制,这次“一·二八”上海抗战的炮火又被蒋介石扑灭,以致战云刚起,就收敛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不会因国民党的退让而满足,中国人民也将会以革命的反侵略战争来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所以作者用了“暂敛”两字,暗示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残春在”是说“一·二八”战后,上海的闸北虹口战区遭到曰寇的严重破坏,只有战火毁不了的春天还在,有杜甫诗“国破山河在”的意思。重炮固然听不见了,但也没有人有心思唱什么淸歌妙曲了。“我亦无诗送归掉”是作者当时的心情,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实在没有心相椎敲好诗送客了。“但从心底祝平安”感情真挚,表明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是分别得很淸楚的。

释义:

暂停的战火,留下了残剩的春景,

淸菌的歌声也随着炮声同归于尽。

在这沉闷中我写不出送别的诗句,

只能在内心深处祝愿你一铬顺风!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朝过闹市,

漏船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孩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浅析: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库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作者最着名的诗篇。

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顔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作者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对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国民党当局想尽种种方法进行迫害。“运交华盖欲何求,枣敢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四句,选九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形象而概括地播绘了作者的处樟;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白色恐怖的险恶,围攻鲁迅的各种势力的狷狂,闹市的污油讨厌,生活的动荡不安,简直无法摆联,就像交了华盖运一样。这四句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反动势力的憎恶、轻蔑的心情和不妥协的态度。

无论处境多么险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也好,来自其他方面的谩骂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毫无畏惧,英勇不屈,一往无前,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战斗风格。在表示了对敌人的强烈憎恨的同时,他又满怀热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牛”,作者对人民大众感情是何等的真诚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脤。‘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

既然交上了恶运,还能有什么要求?

未敢翻身动一动,却已经碰到了头。

我只好把破帽压得低低的穿过闹市,

就像漏船行驶急流中,还装栽着酒。

我对敌人始终怒目而视,奄不宽宥,

而对人民我却甘愿做一头勘劳的牛。

还是躲进小楼吧,那里有个小一统,

管他外面寒来暑往是什么样的气候!

教授杂咏四首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跋肥头,抵当辩证法。

其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鸟鹊疑不来,迢退牛奶路。

其三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半臀。

鸡汤代猗肉,北新遂格门。

其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铣,无奈近视眼。

浅析:

这是一组讽刺诗,所以说是三十年代的新《儒林外史》,画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形态。作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曾写过这样一农话:“就拿龟录深教授老爷来做例子罢,他一面专门攻击科牵的文艺论译本之不通,指明被压迫的作家名之可笑,一面却又大发慈悲,说是这样的译本,恐怕大众不懂得。好嫌他倒天天在替大众计划方法,别的译者来搅乱了他的阵势似的……对着这样哭丧脸,你同他说什么呢?假如觉得讨厌,我想,只要拿指头轻轻的在那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窿就可以了。”《教授杂咏》这一组诗,虽然所讽刺的对象形形色色,各有特点,而在他们的“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窿”的办法则相同,不仅适用于赵景深一人。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

娇女严妆侍玉撙。

忽忆情亲焦土下,

佯看罗袜掩啼痕。

释义:

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

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

侍女也只得装束靖整,

替S佬们去递菜传杯。

他想起焦土下的亲人,

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

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

赶忙擦拭去頼頼泪珠。

无题二首

故乡黯黯锁玄云,

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张,

且持卮酒食河豚。

其二

皓齿吴娃唱柳枝,

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

独对灯阴忆子规。

浅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是多么灾难深重啊!第一首诗中,黑云沉沉,长夜迢迢,正象征着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作者向往着光明,向往着暂时被长夜所隔开的春天,在年底的时候,他勉励自己不要有什么惆怅之感,准备在新的一年里进行更顽强的战斗。

第二首诗写在一次宴会上,手酒阑人静之时,作者想起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革命烈士,好像旧梦涌上脑海,驱走了醉意,于是也无心听歌,背着灯光沉痛地追念着壮烈牺牲的革命好友。

释义:

滚滚翻腾的乌云,笼单着故乡。

漫漫的长夜,远隔明媚的春光。

残冬岁末,哪能再度感怀忧伤,

拿起酒杯且把河豚细细地品尝。

其二

南方的姑娘正把杨柳枝歌儿唱,

人声尽酒将散正是晚春的时光。

无故的旧梦重现,驱散了醉意,

独对孤灯怀念欲归不得的故乡。

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

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

秋波渺渺失离骚。

浅析:

国民党政权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都被根据地军民彻底粉碎了以后,鞞介石仍不甘心,亲自出马,自任“总司令”,于一九三二年元月指挥五十二万军队向湘那赣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四次“围剿”,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妄图用血腥的屠杀吓倒革命人民。“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两句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一滔天罪行的控诉。在落叶缤纷,秋髙气爽的时节,血腥气却布满了洞庭楚天,那些国民党军官们一面寻欢作乐,一面屠杀人民,他们的战袍上沾满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鲜血,又染上了女人的眉黛,作者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国民党腐败和没落。

这首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进一步揭露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在那里国民党当局实行白色恐怖,大搞文化“围剿”,许多文艺工作者感到有被窒息的危险。古时候,屈原虽被流放,还能行吟泽畔,创作他的《离骚》,而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文艺工作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要想如屈原那样也做不到啊!

释义:

秋风阵阵湖水浩荡树叶纷飙,

极目远望大地荒凉苍天杳杳。

反动军队劫掠成性杀人如草,

妇女的鲜血染红了屠夫战袍。

屈原曾在洞庭湖边哀呼长号,

今天更有何人再把屈子凭吊!

面对洞庭湖水一片烟波浩淼,

再也写不出千古不朽的离骚!

一九三三年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

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

打牌声里又新春。

浅析: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国民党采取了先安内而后扩外的政策,他们所有的人不是躲在离山上享福,就是跑到租界鬼混,听凭日本飞机狂轰澹炸,虐杀人民。

寥寥四句,就生动地勾划出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实质。

此诗的初稿是:“云封胜境护将军,霆落寒村戮下民,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几处改动都是很有意义的:“高岫”比“胜境”更为明确,国民党军界的一些要人们躲在安全的深山之中。“击”表明炸弹是被掷下来的,并且对准了下民,“落”就没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戮”是杀害,“灭”是消灭,改后更为通俗显豁。“依旧”可以表明国民党政府一向依附帝国主义,而“到底”则写出国民党军界买办官僚们认为藏身深山仍不如租界中安全。

释义:

云雾弥朦笼单住高山竣岭,

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

敌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

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

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

吃饱了牛排鱼翅红茶绿酒,

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

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

只研朱墨作春山。

浅析: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笼军着白色恐怖,南京这个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尤为黑暗。蒋政府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黯野蛮的大屠杀。仅南京雨花台一处,就杀害了数以十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从南京吹起来的腥风毒雾,充塞大地,笼单山野,摧残花木。这“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就是当时南京和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写照,是作者对国民党当局血腥屠杀革命人民的强有力的控诉。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希望画家能匠心独运,用彤红的颜料去描绘美丽的欣欣向荣的“春山”。这个作者所向往的红色“春山”,我们既可理解为红色根据地,也可理解为革命的美好前景。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8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贝姨

    贝姨

    乡下姑娘李斯贝德不如姐姐阿特丽纳漂亮,因此总是抱怨姐姐的好运气:阿特丽纳嫁给了巴黎的于洛男爵,李斯贝德却在一日日重复的活计中蹉跎成老姑娘“贝姨”。一位自杀的青年艺术家文赛斯拉·史丹卜克被贝姨救下,依靠贝姨的积蓄学习雕塑,也因此被有着变态控制欲的贝姨牢牢地看管着。文赛斯拉偶然结识了阿特丽纳的女儿奥当斯,两人情投意合。贝姨得知此事,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起,她勾结风流的交际花华莱丽,从贪图美色的于洛男爵入手,对阿特丽纳一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 散落的光阴

    散落的光阴

    散落的光阴,语言优美,意境高雅。作者在文集中与读者共同分享了岁月深处的个性体验和感悟,描摹或温情或幽深的生活,有青山绿水,有故园情深,有市井烟火,也有阅读感悟。
热门推荐
  • 以爱之名共渡余生

    以爱之名共渡余生

    我叫白筱一(一一)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我妈说了,他和我爸谈恋爱得时候就说,以后她的孩子一定叫一一,因为好写,所以一一得名字就落在我得身上了!我今年十九岁,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得女孩子,我得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我很幸福,我现在是雅尔迪那学院得建设工程系得一名大一学生,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建筑,所以我就选择了现在得专业,今天是我大学开学第一天得日子,我要以精神饱满得态度去迎接我得新伙伴!
  • 盛世柔情:陈少是妻控

    盛世柔情:陈少是妻控

    舞台上,陈泽是一眼万年的歌坛巨星。舞台下,陈泽是呼风唤雨的豪门总裁。可董沅沅怎么也没想到,一次误打误撞的相遇,注定了她要和陈泽纠缠一生!
  • 怀思摇曳

    怀思摇曳

    楚念的前十八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后来的日子都因为那场意外而改变,母亲的自杀、父亲的出现与离去、一直陪伴的哥哥也意外死去,她在命运的安排下失去了很多,但所幸还有一个人一直陪伴...自周怀瑾毕业以来只有一个目标,他十分辛苦的前行着,直至遇见了她,一切似乎有了转折,一切又似乎未曾改变
  • 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

    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

    在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今天,要想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或个人投资,必须了解宏观经济。本书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对宏观经济领域的27个重要的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掌握个人投资的基本知识,并能依据各种指标数据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同时学会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运用到企业运作、投资理财、消费决策及工作中,从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减少风险,把握机遇,获得更好的收益。
  • 天上的恋人

    天上的恋人

    刘烨、董洁、陶虹主演的《天上的恋人》原著,讲述的是“不正常人”的故事。父亲瞎,儿子聋,媳妇是个哑巴,这三个残疾人组成了一个加倍的“不正常”的世界,他们却力图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最终他们失败了。他们与所谓的正常人之间无法沟通:他们被欺负、被作弄、被侮辱、被偷盗、被强奸。当读到小说结尾,对语言和正常的追求竟是如此结果,相信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有坚冰破裂之感。
  • 惊世红妆:弑绝之神

    惊世红妆:弑绝之神

    在溟域幽水之境,绝杀殿屹立不倒,恍若无人的绝杀殿只有一个弑魂绝尊,她亦神亦魔,无欲无求无情无爱。只因她知道她不再是以前的她了。她永远都是孤傲地活着永远坐着那个巅峰之座,渐渐地自甘堕落……她,二十一世纪十大特工之一的弑魂,杀人一向一击必杀,只因为一场意外爆炸她消散了……魂灵大陆,龙氏一族在这时却出了个少年天才龙傲绝,“他”是惊世之才,惊才绝艳的翩翩公子,最负盛名的天才,人们皆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当恢复记忆,‘’他‘’该何去何从,是重回前世的巅峰,还是逍遥天下
  • 狐仙紫灵

    狐仙紫灵

    紫灵看着这个爬在她身上好看到逆天的男人,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曾经那个杀人如麻的魔尊大人确定是他吗?紫灵表示严重的怀疑。
  • 一场荒唐

    一场荒唐

    一段隐藏的爱情,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未知的结局
  • 中土长歌

    中土长歌

    《中土长歌》主要描述在半虚构的神州大陆东晋南北朝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宫斗、战争、游历冒险和魔法对抗的故事。风格和写作手法接近于《冰与火之歌》。不同的是故事不完全虚构,皆真实历史人物,是一部半虚构的低魔历史小说。第一卷主要目光集中在东方的“神州大陆”。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围绕各王国争夺中土控制权,问鼎天下-真龙天子宝座而进行的谋略与战争,搜寻魔之璧和淝水大战。第二条主线,镇守神州北境与西境长城的守军抵御日落大陆黑暗议会的吸血鬼、狼族联军,企图凭借暗夜来临之际杀光所有人族的威胁。第三条主线,亡国的慕容家族各个成员图谋复国,建立四大燕国的经历,以及刘寄奴和拓跋珪的建国历程。
  • 放下那只妖精让我来

    放下那只妖精让我来

    快报快报!镇压在封魔台三百余年的堕魔之神破封而出,大半个封魔台成了废墟。号外号外!大魔头在一个绿的晃眼的帮凶下逃去了小世界,一定是要招兵买马再重新杀回来。绿的晃眼的帮凶:呜呜呜!谁来救救我这个被绑架小可怜,大魔头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