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78200000004

第4章 闯荡大洋彼岸(1)

1寻找机遇斯

诺离开新闻学院后来到纽约。此时,美国经济正处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高涨时期,就业机会多,找工作较容易。斯诺被聘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广告公司——斯高维尔兄弟公司的业务员。他与哥哥霍德华合租一个小套间的居所。

喜欢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生活的斯诺,对广告公司限定的例行日常工作总感有束缚,不适应。因而他在工作时经常迟到,不遵守时间,甚至老板召见时也如此。难怪斯诺的朋友们说他适应旧中国时的生活方式,由此可想象周恩来约见他时也迟到的情形。也许这也是他喜欢中国的一个小小的原因。

斯诺对广告业务这个工作不十分感兴趣,在工作上不很卖劲。其职位靠朋友们在老板面前美言而得保持,朋友给他做广告的机会。由于他不是积极地去开拓业务,所以在经济收入上并不高。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斯诺此时还没有确切的目标和志向,什么都想试一试,处在茫然的选择中。一次,他参加《储蓄银行杂志》赞助的征文竞赛——世界著作赛,其征文获奖后,他兴奋了好几个月。于是想成为一名独立作家,专写小说或电影剧本。看到电影公司的广告后,他又想当演员,还申请过电影公司的制片主任助理,结果未聘上。

斯诺生性随和,举止大方,惹人喜欢,在社交场合人缘较好,因而交友甚多。他一生中交接的大、小人物大都有助于他事业的成功。此时,他遇上了号称“纽约先生”的查尔斯·汉森·汤尼,一个身兼《哈泼斯》、《麦克鲁》、《环球》等数家杂志的大名鼎鼎的编辑。另外还认识了年仅36岁年轻有为的第一国家银行总经理—凯里·格里汉姆。此二人是斯诺走向成功起点的重要人物。正是他们两人促成了斯诺的东方之行。

1927年下半年,斯诺从股票市场的交易中意外地发了一笔小财,赚了800美元。于是,他计划去海外旅行一年,然后回到美国,在30岁以前发笔财,之后则悠闲地从事研究和写作。斯诺的“旅行癖”又犯了。他把其想法告诉了银行家格里汉姆,得到了格里汉姆的支持。斯诺又通过汤尼结识了罗斯福轮船公司董事长的儿子克米托。克米托帮助斯诺游说,给斯诺在轮船公司找了个临时工作,在“兰德诺”号远洋轮上当甲板水手,月薪25美元。该船航线是从纽约出发,经巴拿马、夏威夷、菲律宾到中国,还可以经过中东到印度。两条航线均到达世界东方——太平洋彼岸。一直魂牵梦绕的斯诺,终于有机会去东方世界了。

为方便起见,斯诺拜访了新闻界权威——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华尔脱·威廉斯(他曾于1922年来华讲学),从他那儿抄下密苏里大学在海外的校友名单及通讯地址,并请他写了介绍信。另外,汤尼和威廉斯又为斯诺写了一些给美国驻外领事的介绍信,便于他在所到之处有安身立足之处。

斯诺还花了25美元买来一架旧照相机。汤尼则自愿作为斯诺的代理人,当斯诺发回旅游见闻稿件时,他将帮助予以发表,并将其稿费存入格里汉姆的银行。一切准备停当,在出发之际,斯诺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对单调的生活感到沮丧,因为我像大机器的齿轮一样工作,而青春年华就这样流失。我需要改变这刻板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旅行,冒险!取得经验。我必须改变目前平庸的处境。”

斯诺的信中表明他决定去闯荡,以此来塑造自己,实现其自我价值,不愿意被现成的生活方式束缚自己。不料此行真正成为斯诺一生的转折点。

登上“兰德诺”号轮船,驶向大洋彼岸,斯诺心旷神怡,他就要实现自己的夙愿了。在海风吹拂和日晒中,斯诺皮肤变黑了,但他精神旺盛。由于他易于和人相处,很快和水手们混熟了,他还说服了驾驶员教会了他如何驾驶轮船,这一特例对其他水手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斯诺感到好得意,还请人给他拍了照片。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船到夏威夷后,船上锅炉爆炸了。原计划船泊夏威夷六小时后续行,可这一来必须得停下修检,为此耽搁了三个月。斯诺等得泄气了,乘“兰德诺”号东行计划告吹了。在等待的三个月里,他只得与同伴在岛上开车兜风闲逛,到海上玩冲浪。为了生计,斯诺去兜售菠萝汁汽水。同时他写游记文章寄给汤尼,汤尼帮他发表在《火奴奴广告人》和《太平洋天堂》上。

2冒险偷渡

孤身一人的斯诺在焦急的等待中,囊中也羞涩了,只剩下买一张返程的船票钱。怎么办呢!放弃旅行计划,他是不甘心的。于是他又去找工作,希望仍找一个去东方的轮船上的工作,可就在要得手时却被别人顶替了,因而他未能如愿以偿。斯诺继续在港口的码头上闲逛着,忽见一群日本人拥向码头,登上日本国“神与丸”号轮船。此时一个念头忽然闪现在斯诺的脑海:不是有一个熟人丹·克莱勃也要乘坐此船吗?于是,斯诺跑上去与他告别。克莱勃告诉斯诺他将坐上可容纳两人的头等舱,使斯诺突发奇想,要求随克莱勃一起上船,假装送客,实则偷渡。克莱勃最后同意了,斯诺决定孤注一掷。因为斯诺没有护照,即使船到日本,他也将无法登岸,即使上岸也会遭到日方警察的逮捕,斯诺将被投入监狱。

上船后,斯诺巧妙地与船上人员周旋。他先在二等舱混一天再回到坐头等舱的美国人当中去,甚至胆大到与回国的日本大夫的家人一起玩牌。当斯诺被船上服务员小姐发现时,他塞给服务员小费,央求她睁只眼闭只眼了事。九天后,“神与丸”安然抵达日本横滨港口。

在船上可以蒙混过关的斯诺,此时却犯傻了,没有护照是上不了岸的。斯诺心神惆怅不安,也许真的要去日本牢房呆上一年半载,然后被遣送回国。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不幸之万幸的是救星来了,一群《日本广告人》杂志的美国记者前来采访随船回日本的日本皇族人员。当记者们登上“神与丸”甲板时,克莱勃和斯诺急切地朝记者们奔去,克莱勃上前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向他讲述了偷渡之事。这位美国记者先是大吃一惊:“我的天呀!”但一想到大家都是美国人,总不能眼见同胞关进日本监狱吧,他答应给他们以帮助。他让斯诺混进美国记者队伍中,装扮成记者,手里拿点卡片纸,走过海关时晃一下,向海关人员点头示意。混出海关,真是“瞒天过海”了。

斯诺在美国记者的帮助下,终于脱险。偷渡成功,斯诺成了真正的“汤姆·索耶”。记者们分享了斯诺的喜悦,为他举行了庆祝会。《日本广告人》总编奥地·罗索尔不仅宴请了斯诺,而且给他在编辑部安排了一个差事。斯诺真是吉星高照,逢凶化吉。此时,汤尼接到斯诺的信,知道他没钱了,给他寄来了已发文章的稿费。斯诺又有盘缠了,他婉言谢绝了总编的好意,决意按原定计划继续他的行程。

斯诺在日本呆了一个多星期,游历了日光市、富士山、名古屋、京都和神户,以及日本内海,饱览日本风光。他写下了《“神与丸”偷渡记》。罗索尔答应斯诺,在他离开日本前往中国后,公开发表其“偷渡记”。此文发表后,倒霉的“神与丸”号船长被调离。后来,在东南亚时,这位船长又与斯诺相遇,真是冤家路窄,斯诺又坐上这位船长的从东南亚至日本的客轮。这次,船长亲自认真地查验了这位“特殊”乘客的船票和护照,不愿再让斯诺蒙混过关了。可是,此时的斯诺已有正式的合法身份,耿耿于怀的船长只好悻悻离去。后来,每当讲起此事,斯诺和朋友们总是忍俊不禁地大笑。

3在“东方巴黎”

1928年7月6日,斯诺从日本搭船抵达中国上海口岸,来到了“东方巴黎”上海,踏上了东方古老而神奇的大地。在斯诺的旅行日程表上,只在中国停留六个星期。然而,他却被这“东方魅力”吸引住了,从此滞留在中国13年。不仅如此,即使离开中国后,他又三番五次回到中国,至死也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然而是什么魅力使他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并且自称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呢?

斯诺不远万里来到远东,最初只是为了寻找自由自在的冒险生活,感受古老的东方文明。原只想在中国作短暂旅行,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被中国吸引住,而且成为他生活的主要舞台,成名之地。他更没想到中国人是如此可爱,值得他花毕生的精力关注中国的事业与前途,而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之一。宋庆龄女士在1960年对斯诺说:“您属于中国。”挽留他定居在新中国。

到达上海后,斯诺找到在四川路上的美国海军青年会。住下来后,他带着威廉斯的信,去找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校友。斯诺拜见《密勒氏评论报》总编约翰·贝·鲍威尔,他是斯诺的密苏里老乡,两人见面自然亲切。鲍威尔出生于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为人朴实友好,穿着随便,有抽烟的嗜好。他办事坚持自己的原则,喜欢独立、自由,痛恨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些都与斯诺极为相似,所以两人有许多共同语言。这也是后来斯诺易于接受鲍威尔的观点的基础。

鲍威尔办报的特点是发表自己想发表的东西,这又与该报的创始人汤姆士·弗·密勒相同;他不顾银行家和任何外部压力,不赞成帝国主义者的治外法权的做法。在上海的美国商会曾指控鲍威尔给“不法分子提供帮助”,损害帝国主义者在华的特权利益,从而要求鲍威尔辞职。鲍威尔则利用报社内部的选举否定了商会的要求。同时,他声称他“无意”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些思想后来直接强化了斯诺的意识,这也成为斯诺后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则性倾向。

当斯诺面见鲍威尔时,在交谈中,鲍威尔直截了当地向斯诺表示,他目前急于找一个帮手,想开办一个“新中国”栏目。他问斯诺是否想找工作。此时的斯诺手头也正紧张,而且他还欠克莱勃的钱哩,他不仅要还这笔账,还要赚足旅费,再继续他原定的旅行计划。斯诺告诉鲍威尔,他只准备在中国呆六个星期。鲍威尔问道:“为什么你不在上海留下来,协助我出版《评论报》呢?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要出版一个特刊——《新中国》,我需要一个具有新见地的人替我编辑这个特刊。”斯诺答道:“但我对中国是毫无了解的,再说我预定只在中国逗留六个星期。”“虽然这里有许多人并不熟悉中国,但是上海就是中国了。你在这里住满六个星期再走吧,到那时,我想你将喜爱上海,而留下来不走,”鲍威尔继续劝说道。斯诺最终答应试一试,接受了广告经理助理职位,开始了他的新闻记者、编辑的生涯。

斯诺走马上任,与中国助手们一起工作。由于他曾做过广告业务,所以工作起来还较顺利,巧妙地处理好广告业务。《密勒氏评论报》办公地点位于公共租界和法国租界之间,租用的是英国人管理的北方电报大楼里的房子。由于鲍威尔的反欧洲帝国主义倾向,得罪了一些人,此时,斯诺则利用其新来乍到和为人诚恳的特性,游说各外国银行和公司,使反对鲍威尔政治观点的人也同意把广告业务交给斯诺。这样一来,报纸的广告业务量大增,鲍威尔自然更加喜欢这位小伙子了。

为了了解中国,在工作之余,斯诺在鲍威尔的藏书室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书籍。此外,他还专心致志地倾听鲍威尔关于中国的介绍和预测性言论、观点,使斯诺对中国有了初步的蒙眬印象。斯诺刚到上海时的第一印象是:贫困、落后、肮脏,人口拥挤。这个所谓中国最先进而又最富饶的港口城市却是由外国人控制的。看到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的黄包车,外国人的趾高气扬,中国人的面黄饥瘦、忍气吞声、精神萎靡不振。这使斯诺大惑不解。现在通过阅读和鲍威尔的介绍,斯诺发现了中国古代风习的意义,以及它向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展示出来的引人注目的矛盾;看到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奋力以赴,以便在现代世界中占有它的地位。斯诺感到“越是阅读,就越是倾心而沉溺其中”。真还被鲍威尔言中了,斯诺逐渐迷上了上海,他被中国文明迷住了。

10月10日,是中国辛亥革命纪念日,鲍威尔和斯诺等人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赶在此时出版了200页的增刊,介绍国民政府的建设业绩,刊登了许多政府领导人的文章;编辑部也发表了评论文章,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认为中国将在50年内走向繁荣。斯诺也发表了自己的文章,认为中国有点类似美国,有“一种把中国从泥泞中解救出来的精神”。

增刊如期出版,斯诺也在中国上海呆了近三个月,这已大大超出他原定日程期限了。可现在的斯诺却决定再延长一段时间,继续呆在中国,因为他开始喜欢上中国了。

斯诺接受了鲍威尔的聘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月薪180美元,使斯诺在经济上有了保障,并获得外出采访的机会。斯诺乐得安于现状,是因为此时在欧美各国正经历着经济危机,即使此时回到经济萧条的美国也难以找到工作。

斯诺的第一次外出采访地是国民党首府南京。此行留给他的第一感觉是不卫生。他住的旅馆里有臭虫。当他向服务员交涉时,由于服务员听不懂英语而闹出了笑话。斯诺把身上被臭虫叮咬的地方给她看时,她以为是说房间里有蚊子,于是给他挂上了一顶蚊帐。这使斯诺哭笑不得。

南京之行,斯诺也颇感得意,一是他得到了一笔广告业务,一是首次接触到中国政府的一些要员,如蒋介石、宋子文、王正廷、孙科等人。这次采访后,给斯诺的印象是:“中国正在变化,其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上无法比拟的。”这也与鲍威尔给他灌输的观点有关,对国民政府抱着乐观的态度。

斯诺从南京采访归来,此时发生了“济南事件”。当时,国民党军队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受阻于山东。日本人以保护日侨为由,向中国军队开枪,阻拦国民党军队,并杀害前往交涉的中国官员蔡公时等人。日本人控制了山东的交通和贸易,不想让英美势力北上,打狗给主子看。此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想借助英美舆论以压日本气焰,邀请英国《字林西报》和美国人主办的《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去作实地考察和报道。斯诺被派前往,他与英国记者艾尔·巴特森乘车北上,所到之处,交通瘫痪,货物堆满站台。当他们车至泰安时遭日军扣留,经过抗议,24小时后方得允许续行。途中,斯诺登上了中国人崇尚的名山——泰山。有意思的是各地报纸连续几天报道斯诺等人被日军扣留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使得在美国的斯诺家人知道后为斯诺担心不已。

同类推荐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春秋名相:管仲

    春秋名相:管仲

    该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助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有千古第一相之称。他的富国强兵的治国设计图和理财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发挥作用。该书详细介绍了春秋时期管仲主持国政,锐竟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辅佐齐恒公成就一代霸业的过程,展现了这位春秋名将的风采。
  • 苌弘演义

    苌弘演义

    传说盘古王开天辟地,女娲氏取石补天,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然而传说终究是传说,比不得史书上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热门推荐
  • 从篮球明星到全球巨星

    从篮球明星到全球巨星

    夜昊站在骨科住院部大楼的楼顶天台边上,拿着快乐肥宅水,呆滞地望着远方,脑子里一片浆糊。接着他的脸上出现了不可描述的笑容。大风呼啸而过,还带着一句略显沙雕的话:“我夜老三,又回来啦!”天台大门‘轰’一声被踢开,一个气喘吁吁的金发少女大喊:“夜昊,不要跳啊!”高音穿透了夜昊的耳膜,他笑容一滞,手一抖,脚一颤,身体不自主地向下滑行。 他这时心里就一句话:“MMP,老子根本没想跳啊!” 小说交流群:907134470 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加一下,还有如果想喷一下憨憨作者也可以来喔(???ε???)
  • 温玉王爷妻呆萌

    温玉王爷妻呆萌

    没有势力的倾城王爷,温柔深情,是平民女孩子向往的归宿。而她却大大咧咧的来了一个华丽丽的穿越,竟然不打算穿回去了。那就让她在这里多赖一会儿,享受一下和心爱王爷的美好时光吧!“喂!你要照顾好我们的孩子和自己等我回来。”某女“我一定会的,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某王爷几年后。“爹爹,为什么别的小孩子都有娘亲,我的娘亲在哪里?”某孩子“等逍儿长大了,娘亲就会回来看你了。”某王爷
  • 口袋妖怪之异世重生

    口袋妖怪之异世重生

    主人公怀凡初中毕业后,意外身亡,来到神奇宝贝的世界,到底是15岁被绿的天才博士还是神奇宝贝大师,这是一个问题
  • 都之传奇:异能

    都之传奇:异能

    一个神秘的包裹,居然开启了异能?!成为现世最后一个异能者,居然还要维护现世修炼界?!于是白伊追校花,打小怪!收小弟,打土豪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 喜欢你原来如此

    喜欢你原来如此

    故事的情节大多来源于我自己的生活,女主也就是相当于我自己了,很蠢,但故事这不是开始了吗?特别感谢我的家人,知心朋友谁让我感受到了世界永存的美好与幸福还有此时正在阅读我的书籍的朋友们当然,还有我喜欢的他最后,谢谢你们给我心灵极大的慰藉,让我把我的故事分享给你们,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重生门

    双重生门

    穿越异界,是每个想逃离烦闷人生的通道。崭新的人生,开挂的一生绝艺,无数的红颜知己。。可是如果说其实你所在的现实世界只是个人生的大输家,穿越异界也只是个穷屌丝,你将如何面对呢?又或者如果你能自由穿梭这两个南辕北辙的世界,那你要该如何出招呢?陆仁伽/原擎天,唯一能穿梭于现实与异界的人类,他将缔造的传说,将是史诗的开始。。
  • 良辰美景奈何情浅

    良辰美景奈何情浅

    今天在商场遇见梁丞我很惊讶,倒不是因为他从来不逛商场,而是他本不该出现在这里才对。因为三年前他就和那个女人去了法国。再见面的时候我很惊讶自己近乎平和的心情,可是我是不爱他了吗?或许不是,只是时隔太久让我已经忘记自己还爱他。毕竟,从小到大25年的感情不是说没就能没有了的,就像我还笃定即使今天,即使他和那个女人在一起我也知道,他心里还有我,就像我心里还有他一样。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口袋妖怪银之洛奇亚

    口袋妖怪银之洛奇亚

    呼-----呼------”狂风吹着,天非常的阴沉,一切都在一片黑暗之中,没有光透过那黑色的云,这平时平静的海展现了它狂暴的一面。“轰!------”一声响雷,暂时照亮了周围的环境,借着这短暂出现的光亮,你就会发现,那海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黑色影子跃出海面,展翅飞向天空,接着,一切又陷入黑暗,那便是神秘的,传说中的口袋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