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82100000001

第1章 年中行事(1)

年中行事,俗称岁时民俗,指按时序节令所举行的固定性民俗活动。时间的切分体系,即历法,是其存在的基本前提。

直到近代采用西历为止,纳西族长期使用夏历,年下分月,月下分日,日下分时,并有季的观念。具体为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一天十二时,每季三个月,全年分二十四个节令。这显然是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东巴经典对此作了纳西族式的解释。《懂述战争》称:

在居那若罗山上,太阳从左边转,月亮从右边转,除夕的那天晚上在居那若罗山上相见,初一那天又在居那若罗山上分开,就开始有了一月三十日。

其他经典中还称:懂与述两部交界处的米丽达吉海中长有一株含英巴达树,此树有十二枝、每枝三十叶、全树共有三百六十片叶子。在这里,居那若罗山与含英巴达树都已具有“年”的意义。其中,每根树枝为一个月,每片叶子为一天,太阳绕神山之四方则表明了四季的变易往复。东巴经中尚无对二十四个节令的说明,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熟知二十四节令,并使用其术语,按此安排生产生活。

年:

“年”在纳西语中称“库”,或称“本”,分别借用纳西语中“收割”与“做”之音,以表示抽象的“年”这个概念。年以十二支计数,每十二年轮一次,每五轮称一花甲。十二支的顺序一如汉制,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逾六十年以上者,一般以花甲为单位、另加所处地支而计数,也有直接以年的数量相称者。

季:

纳西语中无“季”这一概念,但有季的观念。东巴经《含英巴达树》是这样解释季的区分的:栖息于含英巴达神树上的大鹏鸟每年依次从东飞往南、西、北,并各在一个方位飞翔三个月,它们各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天叫“每尼”,夏天叫“每荣”,秋天叫“每次”,冬天叫“每初”。纳西人又称春季为“风季”、夏季为“雨季”、秋季为“花季”、冬季为“雪季”。

月:

“月”在纳西语中称“亨”,它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而切分的时间单位。东巴经中有这样的内容:太阳与月亮为夫妇,夫走妇随。因妻子比丈夫更勤劳,走得更快,她每三十天与丈夫会合一次。初一是分别之日,三十乃重逢之期。月亮每走一圈即是一个月。十二个月分别称作:

一月:“游本”;

二月:“亨纠”;

三月:“萨瓦”;

四月:“路美”;

五月:“凹美”;

六月:“串美”;

七月:“珊美”;

八月:“化美”;

九月:“郭美”;

十月:“侧美”;

十一月:“侧丢”;

十二月:“打瓦”。

纳西族也习惯于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开的花各代指该月,如丽江大东乡哉丹村有一首在婚礼上吟诵的《花歌》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正月:“桃花”;

二月:“里布花”;

三月:“菜花”;

四月:“用兹花”;

五月:“亨特花”;

六月:“妥化花”;

七月:“斯里花”;

八月:“贝布花”;

九月:“稻花”;

十月:“白蒿花”;

十一月:“青刺花”;

日:

“日”在纳西语中称“尼”。“日”是根据太阳的升落而划定的时间。东巴经对日的解释为:太阳置于一座白岩之上,它与白岩同时运行,并每日闻大鹏鸟鸣叫而升起。

“日”在纳西族中有两种计数方法,一至九日在其前加上“侧多”,相当于汉语中之“初”,而十至三十日则直呼之。由于纳西族不仅用十二支计数年、月,而且还用十二支计数日,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又将具体的日子以十二属相中的具体动物相配称,并添加上“库”(岁或年),如鼠日称“负库尺尼”。

时:

“时”在纳西语中叫“止”。一天分十二时,亦用十二支动物代称,与汉族用十二支表示时间的习惯大致相同。约夜间十一二点为鼠时,一二点为牛时,三四点为虎时,五六点为兔时,晨七八点为龙时,上午九十点为蛇时,十一二点为马时,中午一二点为羊时,下午三四点为猴时,五六点为鸡时,傍晚七八点为狗时,晚间九十点为猪时。

除此之外,还以鸡鸣、天亮、起床、日出、早饭、午饭、日落、晚饭、睡觉等分别表示凌晨五点、六点、早晨七点、八点、九点、中午两点、晚间八点、九点等时间。最短暂的时间以“眨眼间”表示,称“缪氐曼”;约半分钟以鸡类性交时间相比喻,称“安师儿”;一刻左右以抽一袋烟的时间相计算,称“尤氐贡特古买”。太阳出来之后,以其离东山梁有多高来估量时间,以人踩人影与否而定正午及其前后,以太阳离西山梁之距离而定傍晚及其前后。

除了夏历之外,纳西族似乎还使用过其他的历法,至少还受过其他历法的影响。如火把节在纳西语中称“串每生厄”,是“时至六月、新旧岁相交替”之意。在永宁纳日人中,夏历十一月为新岁之始。这两种历法当与彝语支民族古历法或是与藏历有某种渊源关系。

纳西族最早的历法已经难于详知,但许多资料表明,其最早是以物候变易而定时序之迁移的。有一首古老的民歌唱道:“高山牧羊人,炊粮未曾断;树应四时变,歌声永不断!”以上所介绍的以风、雨、花、雪称四季,以及以十二种花称十二个月的情况,都无不表明纳西族古代曾存在过物候历。

下面,按顺序介绍一下纳西族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应时固定举行的民俗活动。我们会看到,其中既包含有纳西族固有的文化因素,又渗透着汉、藏文化因素。而且,本民族固有文化因素部分又可分出东巴教、达巴教定时性民俗与非宗教性民俗两个部分。汉文化因素具体体现在道教民俗、汉传佛教民俗、农耕仪礼三个方面,藏文化因素则集中体现于与喇嘛教有关的民俗。

一、一月

1.春节

春节在纳西语中称“尤本吉赠”,时间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大体内容与汉族相同。祭天是最有民族特色的部分。

初一:在丽江大东乡热水塘村,晨鸡一叫,男主人就要起床奔河边或水泉处“迎水气”,又叫“买水”。开门时,喊一声“大吉大利”。离家时,要手执三根香,并拿瓢与桶。待抵达取水处,要插香于水边,用瓢顺流汲水三次,并口诵祝词:“大吉大利,风调雨顺”。

接回水气之后,要将其供于神坛之前。神坛左为灶君画像、中为天地位、右为祖先牌。要分别在其前置若干钱币,其数不定。水气碗中也要投入些许钱币。

待男主人献过水气、温好开水,全家都要起床洗漱,祭拜天地、灶君、祖先、三多,以及门、确、磨等之神灵。

在丽江鲁甸地区,要以家庭为单位祭三多:在院中放一张供桌,桌上放一个升斗,并在其内点五根香。接着,烧上柏木,点上香、灯,摆好瓜果点心,以及敬献给三多之坐骑的饲料,用一块猪肉敬三多。然后,杀一只公鸡,在桌上点三滴鸡血,并拔三根鸡毛,分别粘于其上,同时请东巴诵《祭三多经》,以求三多保佑,这叫生祭。等做好肉菜之后,还要举行一次熟祭,向三多祷告曰:“新年新岁,愿招财进宝,愿五谷丰登,愿行路平安、过河遇桥……”

祭完天地神灵,全家用餐。这一天,丽江各地要举家上祖坟叩拜,或赴寺庙行祭。在丽江坝区,早餐之后,由晚辈向家中长辈拜年,长辈要回送压岁钱,并说几句新年祝词以示勉励。当天共用五餐,均为素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许倒水于院内、灶上、屋里,不许扫地出门,不许串门。

在丽江鲁甸,早饭之后,老人孩童要上山砍绿树叶喂牲畜,所有放牧者要将从家中带来的年糕、肉、酒合在一起饮用,名叫“建丹”。

初二:早饭过后,开始走亲访友,互贺新年。在中甸三坝,要于这天到河边去饮水。在宁蒗县比衣村,要于当天或初三、初四选一天前去游“日巴咪”。“日巴咪”为一出水洞,洞中有天然佛像,人们认为龙神“日莫古”居住于其内。出发时,老人带香、清油、经符走在前,年轻人则背食品随在后。至洞,先在其外烧松毛、点香、挂纸,继之,青壮年进洞,用内中之水洗手足、浴面庞,再点燃松毛、树叶等熏除秽气。接着,男子绕左而转,女子绕右而行,一边念祷词,一边前去神佛像前点油灯,祈求“日巴咪”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无灾无害。出洞之后,再共同用餐。吃完饭后,男子赛射箭,女子于一旁助兴。吃剩的东西及骨头要用来祭鬼,使之不尾随至家。对于不能转“日巴咪”的老人,要由转山者带回一些水相敬送。老人们认为,喝了“日巴咪”的水,就可以睡觉安稳、不做噩梦。

初七:在宁蒗县比衣村,要于这天举行“折多喇嘛”活动。一个人装扮成喇嘛,手持摇鼓和“多补”(一种法器)出场,另一个人则身穿藏袍,手执打酥油的“折多”,在其内放入一点水后吹响铜号。听到号声后,小伙子们要到处寻找姑娘,将找到者拉到喇嘛面前磕头。吹号者用水点姑娘头后将其放走,以示已除秽免灾,可保健康平安。

初九:纳西族自称“纳西祭天人”。在丽江雪嵩村,要于这天开始至十二日举行祭天仪式。在宁蒗县新民村及四川省盐源县达住村,则要分别于初一、初三至初九举行祭天仪式。在中甸县三坝乡吴树湾村,祭天于初八至初十进行(其具体内容将在信仰部分另作介绍)。

初十:在中甸县白地村,一部分阮可人要于这天带饭、肉、纸旗等到白水台左侧一座小山上烧天香,并由东巴诵经,以祭胜利神。据传,他们的祖先最初从四川木里县俄亚村迁居这一座山上,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才站稳了脚跟。因此,每逢新年佳节,特祭胜利神,以缅怀往事。

十三日:在维西县拉哈村等地,要于这天祭地,并请喇嘛念经。在宁蒗县加泽乡,纳日人要于这天以村落为单位,到固定地点举行“转山会”。参加者要身着盛装,骑马背枪。到达行祭处后,先由各家烧一堆松毛,并撒上糌粑祭山,后由全村共烧一堆松毛,请东巴念经,预祝新年丰收,免除灾害。

十五日:在丽江坝区,要于这天举办“弥老会”(又叫“棒棒会”)。这原是木氏土司在玉皇阁请喇嘛诵经、超度祖先的日子,但在1723年“改土归流”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交流农具的街会。其主要内容是交易竹木器农具,以备即将来临的春耕之用。由于农具类商品极齐备,因此有谚语曰:当日“除了鹿笼头,什么都有卖”。在家中,早晨要吃元宵,故又叫元宵节。晚饭要吃大菜,一般为祭天所剩食品。饭前重祭天地、灶君、祖先、三多等神灵,以示春节结束。在中甸县三坝乡,有的人家要招待众东巴,晚上耍狮子及跳舞。

在宁蒗县新民村,纳日人要“转罐罐山”。据说,在很久以前,一个法术高超的西藏活佛在摇法铃时将一件神物掉落在罐罐山上,另一件神物掉落在了出行山上。于是,人们便将这两座山视为圣山。转罐罐山时,每家要带一个罐子,内装五谷,另带一些酒、肉、粑粑、布条、经符之类,男子骑马背枪,女子提篮背物,齐集于罐罐山上。接着,先烧松毛,挂经符,用酒肉等祭山神。继之,每三家人为一群共埋各自所带之罐罐,其位置高低依长幼辈分为序。埋毕,由末房向长房献敬酒食,长房亦要依次回敬。礼毕,围坐聚餐。其目的是祈求山神保佑子孙健康、庄稼丰收、牲畜兴旺。

2.护法堂庙会

正月二十日,建于丽江白沙的大宝积宫要开门行祭,请喇嘛诵经,让四乡百姓前来拜谒大黑天神等神佛。寺庙附近,人山人海,道路两旁摆满了农具、玩具、土特产品。当天晚上,要举行对歌、打跳等娱乐活动。

二、二月

1.白水台龙王节

二月初八,中甸县白地纳西族要举办白水台龙王节。一早,四乡百姓要穿上新衣,骑上马,带一只公鸡及肉、饵、糌粑、面粉以及炊具前往白水台行祭。人们相信,白水台为龙王所主宰,龙王原是谷神,他让迁居白地的纳西人模仿他所造的水平台地造梯田,从此,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每到二月初八,龙王要邀请曾打退毒龙的五个仙人到白水台做客,人们也要于这一天赴白水台感谢他们的恩典。

抵白水台后,先烧天香,并在附近的石头及树枝上撒面粉,然后洗净鸡头鸡脚,头朝香台叩拜三次,各家要杀一只鸡,以鸡血点泉边古树及香坛,并撒五谷及钱币于泉中。接着,各祭祀群要回到自己的火塘边煮饭烧茶。东巴则在祭坛插上画有五个仙人和龙像的木牌诵经,祈求龙王保佑。继之,将木牌移至泉边。

饭后,要在白水台边的空旷处赛马跳舞。回家时,每家都要带回一壶白水台的水,或折回几根树枝插在畜厩上。这些水及树枝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

在四川盐源县达住村,要于这天早晨煮猪蹄,并带上糌粑等祭品到山上祭畜神与山神,祝六畜兴旺。晚上,要点神灯,烧天香,以从祭天场带回之肉食祭神佛祖先。

在丽江,要举办北岳庙会,以祭祀纳西族最大的保护神三多。参加庙会者,除纳西族外,还有邻近地区的汉族、白族、藏族群众。这部分将在信仰习俗中详加介绍。

2.东山庙会

二月初九,丽江坝区纳西族、白族群众要前往震青山下东山庙参加庙会,因该庙塑有神猪像,故又称作“祭猪节”。每家妇女要各带一碗蚕豆,在神猪像前作供,并点香磕头。该庙正殿塑有东山老爷像,另塑牛王像、马王像、斗父像、斗母像、药王像、鸡神像。神猪像以木雕成,猪头抹上油,其前放一木槽,内中盛满香客所供蚕豆。庙门正面建有一戏台,在庙会期间,于此举行唱滇戏、跳神等活动,还要迎神游乡。庙外广场上则出售竹木农具、小吃、百货等。据乾隆年间所修《丽江府志》记载:“(此庙)在城东十里东山麓,明时建,久圮。乾隆二年,知府管学宣以其地时有冰害,促彼地耆民曾印等改建,题额曰‘风雨以时’”。

三、三月

1.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撒秧节”,因为在丽江一带,要于清明节前后撒稻种于秧田。这一天,同宗族男女老少都要去扫墓祭拜,往往全宗族联合设锅造饭。先用生猪肉、生鸡肉祭祀山神,以感谢其庇佑祖宗坟茔之恩,这叫生献。待肉食煮熟之后,再将它们敬献于山神祖坟之前,并一一磕头,这叫熟献。行祭时,要在祖坟上各插一束柳枝,以示烟火不断。归来之际,要由族中最年长者端一碗水饭,一一洒于每座祖坟四周,叫“基石洒水”。需修整迁移坟墓者,只能在这一天进行。晚上,还要祭拜祖先。

2.朝山会

三月十三日:在丽江玉皇庙举行盛大庙会,以祝玉皇大帝圣诞。玉皇庙在震青山顶,其东正殿塑有玉皇大帝像、太乙真人像、太上老君像,南侧塑有斗父斗母,北侧塑有日月星三光大帝,西侧塑有灵官天尊。会期三至五天,朝山进香者有大佛、龙泉、东林、皈依堂、金山、喜祗园等寺院僧人,有道教谈经、皇经、水忏会等团体。其他香客多是为求子而来,他们要请僧道燃灯诵经。最有趣者为打太子仪式。婚后无子的妇女或其女家长,要在斗父斗母前所立的太子像前求子。具体为:求子者站在离太子像近一丈的地方,以钱币投太子之生殖器。若投中,由看管太子像之女善人将太子像抱给求子者,求子者则用自备的红绸带将太子背出门外,女善人在背后喊曰:“斗母保佑!愿早生贵子!”女善人在门外取其利示(钱)之后,复将太子像抱回原处。如有灵验,求子者必于日后备红布小衣和供品等前来还愿,并请和尚燃灯诵经。夜晚,有在该庙附近对歌、跳舞、弹奏洞经音乐之俗。

3.财神会

三月十五日,在丽江大研镇,由地方商会组织祭祀财神活动,以求财源茂盛。晚间,举行演唱滇戏等娱乐活动。

同类推荐
  •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民俗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民俗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热门推荐
  • 我不要跟了

    我不要跟了

    二十四世纪天才女杀手血煞意外身亡后胎穿到一本曾今看过的类民国时期的小说中,成了第一女配,不过,她才不甘心做一个别人的垫脚石,她,可是二十四杀手界的王者,可不会那么弱鸡,男主,给她等着,女主金手指不算太大,看她如何在异界保护自己的家族。
  • 做个好汉子

    做个好汉子

    陆涛如何以残破之身逆天改命,逍遥诸天万界,好汉子正当如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仙狂魔传

    乱仙狂魔传

    三千世界,皆可入道,何以为道?逆天改命,碎雷破苍穹,是道,逍遥御剑,一剑斩虚空,亦是道,肉身成圣,以武乱乾坤,看一代凡人,挣扎着一步步走上仙路。
  • 银河星魂

    银河星魂

    一个年轻人的太空战机梦!一个疯子用生命谱写的战斗篇!一段可歌可泣的救世传说!这里有波澜壮阔的星际大战!这里有热血英勇的联邦军人!这里也同样拥有触动你心弦的爱情故事!请关注‘菜鸟一号’,随它开始奇妙的冒险旅程。
  • 混沌神焱

    混沌神焱

    混沌,开天辟地时产生的本源,神火,代表了大道的意志。混沌神焱,我就是主宰,我就是神。
  • 我就是一道风景

    我就是一道风景

    文艺,热血,青春,激情,正能量,深邃,让读者无限的想象。生活没有答案,但每个人给它什么,它像镜子,像回声让你无限想象。我的作品如同民谣一般简单而使内心释怀。
  • 我的竹马妖孽真倾城

    我的竹马妖孽真倾城

    我叫林初夏,他叫阮晨冬。我们5岁相识,却实际上出生的时候就注定我是欠他的,一定是欠他的!我们不像很多浪漫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样,从幼儿班到大学都是一个学校。但是我们有一点和他们一样,就一个字“巧”。我的学校永远离他很近,近到他可以随时随地的嘲笑我。直到我上了大学,他留了学...故事才有了新的转折,如果故事可以这样结束,我就阿弥陀佛了!
  • 独占死亡

    独占死亡

    最后的亡者西满·暗穹高坐于枯骨王座。亡者匍匐在他脚下,魔鬼在条陈亡者的斑斑罪状,圣父与圣子站立于王座两侧大声呵斥,岂能以如此亵渎的口吻在神的耳边聒噪不休;岂能以如此不敬的行为在神的身前冥顽不化。“审判!”“审判!”高举火把的丑陋恶魔发出尖利的叫声。西满轻蔑地看着亡者,“我判决你,活着!”一位掌控生命权柄的巫妖,只因这无数位面生灵之中,他要独享死亡!好吧,是死亡冕下。
  • 玄血武圣

    玄血武圣

    什么才是武道!这条路,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巅峰?武之极,圣为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