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04900000004

第4章 上篇(3)

在街上人时而恐慌,时而莫名尊大的气氛里,半个多月过去了,老街并没有什么异样,四乡也没有什么异样。就连那些爱在夜间乱叫的狗,也没有比平常多叫几声。

一天到晚劳累惯了的人们在歇息了几天后,觉得这歇息也实在不是个味儿,实在比干活还乏劲,于是又恢复了正常的劳作。可是这一重新劳作起来,却感到很不方便,要拿这样物什时没有,要找那样物什时不见,于是又从神仙岩将一些东西往回搬。往回搬时照样有理由:那日本人或许不会来了哩,是吓人的哩。日本人来我们这里干什么哟?

瞧着有人往家搬东西,父亲来了神气,对母亲说:

“你看见了吧,看见了吧,人家都在往回搬了,人家往回搬可不远,下了神仙岩,就是扶夷江,有船。你呢,你硬要放进大山里,那么远,这下可好,你去把东西搬回来啊,我是不去了的啊,你有主见,有本事,你不听我的道理,还要说那什么马谡,自绝退路,这下你就去当诸葛亮,变出木牛流马来,把东西驮回来啊,别说我不管了哪,谁出的主意谁去……”

父亲说的这些话,实在不是一个负责的男人应该说的话。可父亲这么说时,母亲却并未生气,而是自言自语地说:

“别慌,别慌,再等一阵子,再看看,再看看。再观观场面,到时候再将东西搬回来也不迟。”

母亲感到事情有些奇怪。

母亲的奇怪并不是说日本人怎么竟然没来,还是认为这些天太平静了,平静得让人生疑。

母亲觉得,日本人若是已经进了新宁县境,那么必定会有逃难的蜂拥而来。可是路上不见一个难民。如果说没有难民来,就说明日本人并没向这儿进发的话,那么平常那些来街上买货的乡人呢,怎么也少了许多,特别是那些熟客,一个也不见来。日本人既然没来,街上就应该恢复了往日的闹热……母亲以一个聪明女人的直觉和在生活中挣扎积累的经验,感到这不正常,而不正常就意味着会突然出事。

母亲的直觉非常准确。在这过于平静的日子里,谁也不会料到,日本人其实已经在老街不远处设伏,布下了重兵。

日本兵究竟是如何令老街人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进驻白沙,且埋下伏兵的,到今日依然无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问过很多老人,也问过从事文史工作的,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是那个时代哩,日本人就那么悄悄地来了哩。谁知道?!但有一点,回答得都非常明确,那就是:日本人进了白沙后,立即封锁了所有路口,在他们埋伏的区域内,所有的老百姓只准进,不准出!

这也就是我母亲感到疑惑的,怎么连逃难的难民都没见着一个,怎么来街上买货的人那么少。

日本兵就在老街后面不远,行人路过必经之地,名为观瀑桥一带的山林里,整整埋伏了六天六夜。

观瀑桥下其实并没有水,是一座拱形的旱桥。许是哪位信奉“架桥修路”为最大善事的人捐资而建,但那资金本不多,要到河上架桥力不能及,便选一山路造一不需多少资金的桥。站在那桥上,能看得见远远的金芝岭上流下来的一道瀑布,倘阳光好时,还能看得到飞瀑溅玉,横空里展现的一道彩虹;若阴雨蒙蒙,则山色尽在雾气笼罩之中,风儿拖动雾气,时而拽出一片片翠绿,时而拽出一座座巉岩……翠绿和巉岩又相互幻化,实为一大景观。

日本兵选择的就是这么好的一个景观之处,他们大概是要在进行大屠杀之前,利用这么一处如画的风景怡心养性。

整整六天六夜,老街人竟全都蒙在鼓里,无一人察觉。

日本兵要伏击的,是正在由宝庆府往新宁县城开来的国军的一个团。

按照常理,宝庆沦陷后,国军往新宁开来的这个团,只能是撤退的部队,而且是撤往广西,因为从宝庆经新宁去广西,白沙是必经之路。老街人说的不无道理,别说日军,就算是国军,也没有来白沙驻扎的道理,也只能是路过。而国军撤退,日本兵应该是追赶,只能在后面。可日本兵却抢先到了白沙,而且非常隐蔽地在白沙等了数日,而且对白沙地形熟悉,知道这儿好打埋伏。若过了白沙,便无险可伏。

而关于这支遭日军伏击、全团惨遭覆灭的国军,到底是哪支部队,到现在都没有说明,没有记载,官兵们更没有坟墓碑记。记事截至1989年的新修县志上也仅仅点明一句:

是年,国民军某部在白沙遭日军伏击,全团官兵阵亡。

国军这个团惨遭覆灭后,凡事先进入日本人埋伏区域内的人,即那些“只准进,不准出”的老百姓,全部被杀光,他们和国军某部的血,染红了江水;他们和国军某部的尸体,将扶夷江堵塞。

在国军某部正向日本兵的伏击圈一步步靠近时,在日本兵早已静候于老街人的身旁时,浑然不觉的人们又开始了“太平日子”。该搬回家的东西搬了回来,该打点礼性问候的打点礼性问候,忙完了活,到要好的人家坐一坐,抽着水烟筒,讲着白话,白话里少了原来那些担忧和惧怕,多了些某人某人如何如何在外面过夜,不敢回家睡觉的笑话。

我母亲就是被笑话的一个。

母亲在直觉的警惕中,不但不为将东西往回搬的“潮流”所动,反而一到天黑,就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在老街对面不远的山坡上过夜。那时我三弟出生才几个月,母亲用背带将他背在背上。父亲则无论如何也不愿跟随母亲行动,说母亲是无事多事,自讨苦吃。他说他哪里也不去,他要留下来看家,栏里还喂着一头猪哩!

这天晚上虽然没有月亮,但星星很是灿烂。

我母亲坐在老街对面,也就是扶夷江对岸,名唤香炉石的一家农户的床上。

香炉石这地名,因从江上看来,酷似一香炉而得名。而过得江来,又确有一巨型青石,横亘于江边,亦形似香炉。“香炉”的底端浸入江水中,两边又连绵着平坦的青石,于是常有漂洗的妇人、女子,穿红着绿,蹲于青石上,以棒槌槌衣。于是棒槌声声,此伏彼起,使得空旷的江野,反越显得寂静。稍倾,妇人、女子相互泼水嬉戏,笑声格格,话语撩人,惹人动心。若一见得有男人路过,那笑声、话语,倏地收敛,悄然无音,复只有棒槌声声……故有“棒打香炉声声脆”之语,被列为老街一景。

此时,我母亲正透过破烂的纸糊窗棂看着天上的星星。她怀里抱着我三弟,脚头睡着我和我那刚满十岁的大姐。

当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来到香炉石,找到这家农户的主人,说要在他家里借宿几天时,这家农户的主人立即满口答应。这位男主人因为常到老街我父母开的“盛兴斋”买货,彼此已很熟悉。

“那我们就吵烦了,吵烦了。”我母亲说。

男主人赶紧回答:

“吵烦什么呢?我这里正好有一间空房,床铺也是现成的,只是没有你们街上的爽净。”

我母亲说:

“早先我连你们这样的房子都没有哩,在庙里都安过家哩。”

男主人说:

“只要你不嫌弃,我就是迎来贵客了。你们只管放心到我这里住,日本人不会到我这里来的。”

我母亲说:

“你老人家怎么就敢这样断言呢?”

男主人说:

“日本人要占也只占你们老街,要住也只会在你们街上住,他到我这个乡里来干什么?”

我母亲说:

“他们要是到乡里来抢粮呢?”

男主人说:

“他们要抢粮也是到人住得多的院落去,才能抢得多一些。你老人家看我这屋子,独门独户,又不打眼,过江来的人看不见我这屋子,站在我这窗户边,却能看见过江走来的人。就连在香炉石上捶衣的女子,我这里也看得清哩。万一他们真的来了,我不晓得跑啊!从后门一跑出去,就进了山……”

我母亲笑了。我母亲看中的,正是这个独门独户,前能看清几里路外沙滩和江边的动静,后靠大山,树林茂密。

男主人又说:

“你老人家,他四爷怎么没跟你们一起来呢?”

我母亲说:

“他不肯来,他讲我这是没事找事。”

男主人说:

“小心无大错,小心无大错,还是小心点好哩!”

我母亲说:

“话又说回来,家里也是要个人看着,栏里还有一头猪要喂潲。”

男主人立即说:

“那是,那是,四爷就是舍不得他那铺子。可万一日本人进了街,那猪不就正好成了日本人的下酒菜。”

男主人这么说时,女主人忙对我母亲说:

“四娘,你别听他那乌鸦嘴乱说。日本人怎么单单就会抢你老人家的猪呢?不会的,不会的!”

男主人笑了。说:

“我这也是胡乱讲讲而已。四娘,你最好要四爷将那头猪赶到我这里来,我家有猪栏,我那栏里的猪已经卖了,正好空着。你们一家人都到这里住着,房舍是差一点,但睡个安稳觉。”

男主人关于猪的建议的确引起了我母亲的重视,觉得他讲的非常有理。第二天,母亲回到老街,就和父亲商量,要把猪赶到香炉石借住的农户家里去,并要他一同离开老街。父亲一听就跳了起来,对我母亲说:“什么事都依着你这个女人了,放到外面的东西一件也没拿回来,家里已经完全不像个家了,你还要听人家的话,把这头猪也赶出去。人家那是哄你呢,是哄着你将猪赶到他家去,他家好吃过年肉呢!”

父亲吼着说:

“这个家你已经当了九成,这最后的一成,归我当!你想把猪赶走,除非你要那个想吃过年肉的家伙来把我抓走!”

父亲的话是这样的蛮横不晓事理。因为只是一头猪的问题,母亲便不好再坚持了。而就是这头留在家里的猪,几天后,成了我大姐被日本人抓住的原因之一。

我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在香炉石那独门独户的农户家歇宿的第三个夜晚,女主人告诉我母亲,他们第二天要到她娘家去,她父亲满五十,是大寿,不能不去的,得在娘家住一晚,但一定只住一晚,就回来!毕竟家里有这么多事,放不下的。我母亲说你们只管放心去,夜里有我帮你们看着家哩。

第二天吃过早饭,农户的男主人、女主人带着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最大的十四岁,女孩最小的刚满三岁,一家六口人高高兴兴回娘家祝寿。我母亲送他们出门。

“好走啊,你们好走哪!到了娘家记着给我捎上一句话,祝寿星老人家富比南山,寿如东海。”

我母亲像送自己的亲戚一样,一边说,一边将包有一些钱的红包封塞到女主人手里。

“你老人家太讲礼性,太讲礼性了。”

男主人和女主人同时道谢。

我母亲又对那四个孩子说:

“在路上要听话哪,不要乱跑哪,不要喝生水哪,家里的生水能喝,外面的就不能喝哪,小妹妹走不动了,你们做哥哥姐姐的要轮流背,别要父母亲背哪……”

我母亲迎着阳光,微眯着眼睛,不停地叮嘱着。后来我母亲说,这恐怕就是预兆,我当时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呢?

那个三岁的小女孩则蹦跳着对站在母亲身边的我和大姐说:

“哥哥,哥哥,我回来带好多好吃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要等着我回来,你们可不要走开哟!”

因为我大姐完全是一个男孩子的样,不仅是这个三岁的小女孩喊她哥哥,就连小女孩的父母亲也以为她是男孩。

小女孩蹦跳着,跑到前面去了。

然而,这农户一家六口去了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们走进了日本兵控制的埋伏区域。对于老百姓,日本兵在国军某部没有走进伏击圈时,是只准进,不准出,全部扣留。而在将国军某部消灭后,他们就对被扣留的老百姓实行大屠杀了。对日本兵来说,大屠杀也许需要理由,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说他们需要理由的话,那就是不让被扣留的老百姓泄露伏击的情况,或者是不让老百姓泄露被扣留的悲惨遭遇。但就连这样的理由,也是不存在的。其一,他们的伏击战已经打完,而且是全胜,不存在再泄密不泄密;其二,如果说被扣留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怕被泄露,那么,他们随之而来的对神仙岩的手段,则比用枪炮屠杀更令人发指。

不需要任何理由便实行大屠杀的事,已经太多太多了。而正因为太多,反而让人不相信,反而让人非要去找出个为什么来,反而能让屠杀者矢口否认。

后来他们驻扎在老街的一位小队长说,他们是拿这些老百姓,来试一试缴获的国军某部的枪和子弹,到底还能不能用!

我母亲在透过破烂的纸糊窗棂看着外面的星星时,心里忐忑不安。她想着农户这一家子怎么还不回来呢?说好了只住一晚就回来的呀。

母亲掐着手指算着他们走了的日子,已经是第四天了,他们难道会在娘家住上这么多日子?不可能,不可能!如果是做女儿的单独回娘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的也有,但这是他们全家回娘家,即算是女儿硬被留住了,那女婿也会带着几个大的孩子回来的,这是乡下走亲戚的不成文的规矩。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难道……母亲不敢想下去了。

躺在母亲怀里的三弟哼呀哼呀地叫了起来,大概是饿了,要吃奶。母亲解开胸襟,将奶头塞进三弟的嘴里。璀璨的星光透过破烂的纸糊窗棂,射在母亲饱满而又白如凝脂的乳房上,也照着端庄美丽而又充满忧虑的母亲的脸庞。

三弟那几声哼呀,使得非常警觉的大姐立即醒来了。

大姐一醒来,就把我推醒。我们两姐弟同时坐了起来。

大姐虽然才刚满十岁,但她完全继承了母亲的优点,属于那种特别懂事、能干的假小子。

我母亲生她时,因为是头胎,我父亲守在门外面,寸步不离。他倒不是担心我母亲生头胎难产、出意外,而是在等着要一个儿子。当房内终于传出婴儿的啼哭,我父亲冲进房去,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往婴儿的胯里一探,当没探着小鸡鸡时,父亲的脸色立即变了,一句话也不说,转身就走,将房门“砰”的带上,震得窗棂上的纸“沙沙”作响。那时我们家还没有房子,是租住在乡里,铁青着脸的父亲竟从乡里一口气走到老街,走进老街的一家酒店,赊了一碗酒。从不喝酒的他,在酒店整整坐了大半夜,直至酒店老板实在是要关门了,再三请他老人家回去,他才离开。

我母亲也知道作为一个女人,不能给夫家生个儿子的“罪孽”,她当即自己做主,给我大姐起了个男孩的名字,并从此将我大姐做男孩打扮。母亲说她要等我大姐到“来红之年”,再恢复她的女儿本相。母亲这样做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生的是个女孩,她坚信她生第二个、第三个……时,肯定都是男孩!二是她知道女孩的苦处,从小就要低人一等,她要让她的女儿完全享受与男孩同等的待遇。但她又没有别的办法,她就只能将女儿唤做男孩,扮作男孩……

母亲的这一招,不但使得我大姐少受了许多歧视,就连她自己,也抬高了不少身价。因为是租房子住,只看哪里便宜就往哪里搬。一搬到新地方时,就没人知道我大姐是个女孩。新地方的人一把我大姐当成男孩,就夸我母亲会生,数落某某女人、某某女人全无点用,只会生些个和她一样的。当母亲终于跻身于老街时,老街的人也几乎全都以为我大姐是个男孩。

父亲在这一点上还算配合,也不将他的老大其实是个女孩这事说出去。加之我母亲又真的为他生出了男孩,他就更加无话可说了。

同类推荐
  • 五月十九日葡萄藤酒馆杀人事件

    五月十九日葡萄藤酒馆杀人事件

    这篇小说显得非常特别。倒不是因为案件性质的扑朔迷离,而是在这种迷离不清的人物关系中,作者巧妙地建立了一种博尔赫斯式的迷宫结构,或者说是中国式的套盒。
  • 南风过境

    南风过境

    一次饭局,傅希境偶遇五年前不告而别的女友季南风,他执意认为南风就是其旧日恋人赵西贝,遭到南风矢口否认,却丝毫不能打消傅希境的疑虑。在傅希境的步步紧逼下,南风的防守节节败退,那段刻意被她遗忘的往事也渐渐浮出水面——七年前,南风父亲的建筑公司与傅希境合作,出了严重事故,父亲受刺激病重。而能挽救季父心血所筑就的公司的人只有傅希境。南风多次想要见他以求助,却屡屡失败,最终父亲在医院自杀身亡。之后,南风化名赵西贝,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和仇恨接近傅希境,一年的时光,她一步步走进他的心,却也免不了自己泥足深陷。五年后,命运转了一个圈,他们再次相逢,一切又回到原点。因着往事难诉,南风只想逃离,傅希境却穷追不舍。
  • 花鼓歌

    花鼓歌

    从国籍来说,王戚扬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从内之外都散发着中国味道。虽然年轻的时候从战乱的中国移民到了美国,但是就算是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也不愿意入乡随俗。他不愿意穿西服、不愿意儿子跟外国女人交往、不愿意看西医,不愿意跟银行打交道。他从内至外都在刻意排斥着美国。甚至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唐人街的那短短几百米,久而久之,他跟两个儿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父子之间因理念只差变得形同陌路。
  • 我的丁一之旅(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我的丁一之旅(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 无事生非
热门推荐
  • 我的歌单太神奇

    我的歌单太神奇

    唱对了歌词、完成了任务,就能得到神奇而又有趣的奖励。重回少年时期的王鹤,在重温美好时光的同时,也在精彩纷呈的歌单世界里成长。本书又名《客家少年的歌单》。
  • 校园重生路

    校园重生路

    都说人生不像游戏不能重来,可林晓凡却重生回到了校园。曾经落魄的他下定决心,他已经不再是懦弱自卑的自己,一切都将有新的开始。读者交流群546120407。催更讨论皆在其中。重生校园的学生秒变学霸,可信吗?重生的小人物不经过奋斗一夜暴富,可行吗?重生的小农民迎娶白富美,可靠吗?重生的路人甲傍上大明星,可能吗?一切尽在《校园重生路》
  • 千岁心

    千岁心

    这里的凡人,都是神族后裔,也是被神族抛弃的对象,他们人人可以活上千岁。所有的人都以为,只要修神,就能重返神界,免受轮回之苦。千千万万岁月的流失,验证了天帝的恶毒。神魔两族后裔相恋,生下一子,天赋异凛,神魔之术俱可修炼。魔族公主死前一口魔气,入轮回化作一名少女,不经意,拜入神族后裔门下,与神族相恋纠葛。唯一成神在望的清冷男子,却爱上了‘最俗气’的笨女子。看神魔如何生情,患难中,到底有多温暖……
  • 幻想乡的板砖

    幻想乡的板砖

    嗷嗷嗷我穿越了嗷嗷嗷好开心嗷嗷嗷还是二次元嗷嗷嗷还有系统嗷嗷嗷好多美女嗷嗷嗷吾要与你们大战三百回合嗷嗷嗷我怎么变小了嗷嗷嗷挺不起来了嗷嗷嗷岂可修嗷嗷嗷看我正太开强袭来逆推你们嗷嗷嗷嗷嗷嗷还我大明河山!德玛西亚!~
  • 暗海志

    暗海志

    这个世界上所有圈子里相识的人都是前世的羁绊,有人来还债,有人来欠下债,有人来开始新的缘分,一世一世的轮回,不过是一场场兵荒马乱的爱情末路。
  • 我是十七皇子

    我是十七皇子

    重生于武道世界中虞朝一皇子。某日,他忽得氪金系统。从此就飘了。
  • 闺训千字文

    闺训千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化三国

    幻化三国

    “爷不过是玩个三国杀,怎么就糊里糊涂穿越了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天空,口水流了一地。“穿越就穿越吧,怎么还穿成个乞丐了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土墙顶,口水流了一地。“乞丐就乞丐吧,怎么还是个快饿死了的乞丐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趴在墙头狂啃烧鸡的另一个乞丐,口水流了一地。
  • 从火鸦到焚天大圣

    从火鸦到焚天大圣

    【本书又名,穿越火鸦的一百零八种死法之我又能怎么办,我还能变强!】恢宏壮阔的天地,苍茫广阔的原始大森林,沉寂神秘的大荒泽,疑似打破天地而成的黑色光幕…… 这是个苍莽浩瀚的世界!大凶巨兽可凝练神纹,吞吐日月,傲啸山河!人类武者可开辟洞天神藏,造化神通,飞天遁地…… 自黑棺中复苏。 林鸦发现,他成了一只秃了的火鸦……简介无力,总之是一本不逗逼的热血玄幻异兽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