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3400000023

第23章 楠普拉省(Nampula)(2)

19世纪末期,葡萄牙殖民当局将殖民首都所在地由莫桑比克岛迁至马普托,马普托市迎来了大兴土木的建设阶段,加之修建铁路的需要,葡萄牙人从印度招募来大量的劳工,工程结束后,他们便留下来,就地谋生,很快,又有更多的亲友、同乡投奔至此,印度人开始在南部莫桑比克繁衍生息。

在莫桑比克独立前期,当时的社会共有4种人,依次为葡萄牙人、华人、印度人和黑人,社会等级是这样划分的:葡萄牙人是统治阶级,属于自然白人;当时的华人已走过创业初期的艰辛历程,依靠多年坚韧不拔的奋斗,在马普托市占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地位,成为当时的富贵阶层,并与葡殖民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属于白人;印度人虽人数众多,但多是为白人与华人打工,也有少数人经商,仅是开店、摆摊做小本生意,规模不大,他们属于“被压迫阶级”,归属于黑人;非洲人是被殖民者,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属于自然黑人。简而言之,葡萄牙人和华人是上等人,印度人和黑人是下等人。

1974年9月7日,葡萄牙政府与莫桑比克“解阵”领导人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 Lusaka Accords ),并将殖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以“解阵”为主体的过渡政府,引起了白人殖民者和定居者极大的恐慌,由于担心莫桑比克人掌权后会对白人实行清算和报复,许多葡萄牙人带上钞票和首饰,遗弃了公司、房产、厂房甚至汽车等一切不动产,匆忙飞回里斯本。因怕战争危及生命安全,绝大多数的华人华侨随之撤离,远赴他乡。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久,效仿中国与前苏联的做法,莫桑比克新政府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将殖民政府时期的工厂、银行、学校、医院、楼宇等资产一概收归为国有,华人无可避免地受到直接冲击,当地华侨的农场、公寓和商业大楼、商店以及中华会馆、致公堂等华资财产均被无条件没收充公,华侨的事业因此遭受沉重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莫桑比克人经历独立战争,赢得胜利后,却又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之中,长达16年(1977—1992)的持久内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莫经济也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曾有少数印巴人参加了莫独立运动,莫桑比克独立后,印巴人也由“被压迫阶级”翻身得“解放”,成为该国独立战争和长期内战的直接受益者,他们趁着葡萄牙人和华人大撤离以及莫长期经济窘迫的困境,以低廉的价格,陆续将莫桑比克境内大中城市的街道建筑成功地进行买断,进而垄断了莫桑比克全国的商业贸易。笔者在2000年抵达马普托,开店之初,房虫曾为我们联系到三十家商店,房主都是印巴人。这里明明是非洲黑人的天下,怎么到处都是印巴人,当时我们对此现象深感不可思议。

莫桑比克大约生活着40一60万印巴人,但这不算最多的,南非才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生活有100多万印巴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境内各有几十万人,就连东南非洲内陆小国马拉维,也生活着上万印巴人。他们成功地融入当地社会,至今已进入第四代,甚至成为非洲民族的一部分,并占有语言优势。他们在非洲经商的同时,却还顽强地保留着本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印度人建造了自己的印度教寺庙,巴基斯坦人也有无数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他们有自己的居住社区、餐馆、娱乐方式和交际圈,成为掌控着非洲一定经济和财富的外来民族。

奇怪的是印巴人重商而不重工、重农,非洲许多国家工业和农场的空白也说明他们在经营领域的欠缺。他们的祖辈来到非洲披荆斩棘、开创基业,而后以家族的模式发展流传,子承父业,是印巴商人最广泛的经营方式,一家老小守着个店铺就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长期的经商历程练就了印巴商人精明、奸诈的头脑,而早期的黑人因文盲、受教育程度低、不知算数、脑子不会拐弯等原因,无法算计过他们,因此在商战之中被印巴人远远地甩下了。他们以经商为主,利用家族之间的关系,经营着大大小小的生意,在非洲大陆编织一张庞大的商贸网络,把握着东南非洲的经济命脉,垄断了当地的商品市场,成为非洲一个很有实力和势利的民族。

印巴人除了不重工、重农外,也不重政,虽然他们的人口占一定的比例,控制着城市的商贸发展,掌握有相当的社会财富,成为社会的上等人,但在非洲国家的政界,难以找到担任政府部门要员的印度人,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也几乎看不见印巴人的身影,生活低调、埋头赚钱,大概就是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准则。他们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走进非洲,外人很难知道,这里还生活有一支为数众多、不该忽视的民族。

近年来,印巴人传统的商业经营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商人大规模地进入非洲,低价批发和零售面向普通民众的日用百货消费品,直接冲击到他们的商业利益。随着中国扩大对非投资规模,越来越频繁的中非经贸合作,将会有更多的中资机构和个体华商来此创业,拓展其他商业领域。所以,中国商人在这片非洲土地上,不是与其本国的非洲黑人,不是与其宗主国的白人,而是与印巴商人,悄悄地展开商贸争霸战。

在楠普拉市,我借住在袁夫海家中,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他聊天,了解到其哥袁夫金为了将事业做大做强,放眼世界,到水晶原产地组建公司,进军矿业,成为中国人在莫桑比克境内唯一从事采矿的实体。

袁夫金从1989年时就在中国的水晶之乡一江苏省东海市从事水晶的加工与制作,可以说是资深的专业人士。他认为,从目前盛行的大陆漂移说来讲,马达加斯加及赞比亚两国的水晶资源都十分丰富,处于两国中间的莫桑比克也应如此 对马普托市的地质博物馆的参观更证实了他的想法。 莫桑比克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宝石种类繁多,品位高,分布广泛,值得来此投资矿业。2003年旱季,袁夫金只身一人来到北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楠普拉省,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以地质人特有的吃苦精神,每天披星戴月开车数百公里穿行于山区丘陵,进行大面积的面上矿产踏勘,历时半年跑遍莫桑比克北部所有省份,凭借良好的社会关系独资成立了“宗华公司”,并在成矿远景较好的区域申请到了一块几百公顷的矿权地,后来针对莫桑比克的社会现状,又申请到三块矿权地,至今,他共拥有上千公顷的矿区,主要开采水晶和宝石,另因矿区的矿藏资源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伴生,公司附带开采并经营钽、钛、铋、铌等稀有金属。

水晶是“宗华公司”开采的主要矿产品,大致有粉水晶、白水晶和发晶。粉水晶也被称为玫瑰水晶、粉红晶,因矿区产量多,国内价格高,因而成为公司的支柱产业;白水晶在莫桑比克境内储量最为丰富,约有两种,一种为全透明的水晶石,另一种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水晶石,或称为石英石,国内也有人收购,但因价格较低,海运成本较高目前尚无开采价值,在莫桑比克也无人问津,通常被用来铺路;发晶是水晶家族中价格较贵、品位最好的一类,但因体积小,显得储量不如玫瑰水晶和白水晶多。

莫桑比克的宝石矿藏种类较多,分布广泛,是公司开采的重点,开采的宝石种类部分有:1,海蓝宝石(葡萄牙语:Agua-marinha),莫桑的海蓝宝石原料是世界上品质较高的宝石之一,颜色好,透明度高,纯净度佳,国际市场售价高昂。原料按克卖,成品按克拉卖,色好块度大的属于“一颗永流传”的极品宝石;2,Moganite,有多种颜色,折光率很高,像打磨过的钻石,看上去较为耀眼,国际售价很高,在欧美市场深受欢迎。3,碧玺(Tormalina),因含矿物质的不同,碧玺有各种颜色,莫桑比克的碧玺颜色纯正, 出成率高,双色的西瓜碧玺在当地都有1000美元一克的成交记录,在国市场也较受欢迎;4,石榴子石(Garnet),一种半宝石,原料通常流入亚洲市场,在莫桑比克,印巴人开采较早。石榴子石产出状态多样,收购时选择余地大。曾有人提着两口袋原石来卖,公司的经营者嫌该批品位较低,未予收购;5,电气石,公司也大量收购这种原石,因呈黑色,中国人不喜欢,出口韩国市场广受欢迎,且售价不菲……

在““宗华公司”设在楠普拉市区的办事处内,我见到屋内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袋子,大袋中装的是小块的粉水晶,掂一块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小袋内装的是不同种类的宝石和半宝石,石子很小,多数像拇指指甲那么大,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有经过打磨、加工后,宝石的光芒才得以显现。袁夫海教我鉴定宝石最基本的办法,若在莫桑比克的郊野捡到感觉不凡的石子,将石子对着太阳,最好是放在小手电筒光柱上,查其色、观其透明度,若石子纯净透明,容易看出呈现红、蓝等颜色,初步可以判定这是一块宝石。同时我也看到一些黑人知道袁夫海在家后,提着一袋袋的宝石前来销售,这些宝石对于袁夫金来讲,判断其种类、品位、成色、价格等指标并非难事,而对于“半路出家”的袁夫海来说就较为吃力,他采用的方法则是低价收购,爱卖不卖。看来,“宗华公司”的良性经营,还是离不开袁夫金这个掌舵人。

★文中文 楠普拉市建城庆典见闻

2006年8月22日,是楠普拉市建城50周年大庆的日子。50年前,葡萄牙殖民当局在楠普拉建立新城,并将楠普拉省的行政管理所在地由莫桑比克岛迁至楠普拉市,该市逐渐成为莫桑比克区域政治与经济中心,同时也发展成莫北部知名的商业重镇城市。

清早,我出门后来到大街,询问市民关于庆典仪式的举办地点,而后向市区军事学院的广场走去。到达目的地,我发觉广场上人山人海,锦旗招展,热闹非凡,广场中央砌有圆形基座,基座上面竖立着一块方形纪念碑,这就是楠普拉市英雄纪念碑,基座下面是草坪,起着绿化作用,外面才是场地。从里到外,依次站有楠普拉市军乐队、军事学院的学员士兵、市领导、外国使节、小学生、各界代表人士和市民,中间还有不少的警察在维持秩序,外围有交警在指挥和疏导车辆,一切皆显示出盛大节日时的喜庆场面。

很快,庆祝仪式开始,先是军乐队奏乐,接着是军事学院的士兵操步表演,再是市领导、外国嘉宾和各界代表逐一发言庆贺,最后是大家排队,依次走到纪念碑的平台上向烈士们鲜花,程序繁琐而漫长。趁此间歇,我走到广场外围,这儿有一群群的马库阿族妇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正在默默等候,可能是有她们的歌舞表演吧。

我走到一群妇女面前,拿出数码相机,讲她们都很漂亮,服装也极有特色,想为她们拍照,没想到这些妇女比我还积极,立即排好队,旁边不时有他人加入,也想凑个热闹。我把拍到的照片通过屏幕回放给她们看,立即引起众人的骚动,莫桑比克是个贫穷的非洲国家,数码相机难以普及,很多人连见都未见过,她们认为照片需要送到照相馆冲洗后才能见到,观念尚停留在胶片相机的时代,而我的相机可以边照边看,实在神奇,马上有人主动排队,叫我为她们拍照,然后争相查看,更有甚者,扯着我去找她的伙伴,想与同伴们合影,而后一起看稀奇。我当然是有求必应,送上门的风情图片,何乐而不为!就这样,我先后为6群身着不同服装的妇女拍了若干副照片,收获不小。

我走到另一群人中,看见一位纹面的马库阿族妇女,就走上前和她打声招呼,想拍副照片,她很自然地答应,整理头发,摆个姿势,做好准备,不料旁边有个妇女向她低声嘀咕几句,她马上收身,伸出手,讲先给Dinheio(葡语:钱),然后才能Foto(葡语:拍照)。我微笑着摇摇头,告诉她拍照的可以,要钱的没有。本来是个纯朴的人,这么快就受到铜臭的污染!恰在此时,广场的中央传来阵阵喧闹声,我站到一个石条上观望,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观出现了:原来,在平台下面整齐地站有几队统一校服的小学生,一看就知道是从学校组织来参加活动的,当众人献花完毕,纪念碑前堆满鲜花后,这些小学生竟然蜂拥而上,你争我夺,也就是说在这个神圣的英雄纪念碑前,敬献烈士的鲜花居然当场遭至学生们的哄抢,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荒诞的一幕还有广场上的人们。当时,台基下面还站有军事学院的军人、教师、市政要人、各界人士、外国使节、警察和为数众多的市民,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立在广场,静静地看着学生们在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哄抢玩闹,有的还将抢到的鲜花四处乱抛,场面极其混乱,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但没有警察或军人主动过去制止哄抢行为,维持秩序,直至孩子们将鲜花抢完为止!

在我们看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学生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德智教育非常重要,遵纪守法,举止端正,全力避免有丝毫的偏差,因为他们是苗苗,不能从小就长歪了,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含糊。这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强盗行为,性质上是相当恶劣的,确也凸现出非洲社会的诸多问题:学校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哪里去了?何况是发生在英雄的碑前!警察完全有制止事态发生的能力却又不为,社会风气为何这么差?市府领导、各界人士和众多市民静而观之,难道黑色人种没有国家及民族荣辱观,也不怕在外国友人和游客的面前丢脸?感叹之中,我见到两位西装革履的嘉宾经过面前,,一位是印巴人,另一位是白人,忙拦住二位询问原因。印巴人耸了耸肩,大声地说道:“我们也不明白,我们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应该、不可能、也不会发生,但它的的确确现在就发生了。”说罢即匆忙离去。

庆典仪式完毕,观众陆续散去,外国使团的人士留下来,他们被邀请,观看马库阿族的特色歌舞。表演者正是先前我为之照相的这些妇女,她们统一着装,精力充沛,跳起闻名莫桑比克的Tufo 舞,动作灵活、敏捷且配合默契,整齐划一,表现出一定的舞蹈技巧。非洲人能歌善舞,她们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抓过来就用,并未经过特别训练,却能达到专业演唱团的水平,确实让人敬佩。

楠普拉市50周年大庆最终以歌舞升平的场面而结局,我对学生哄抢鲜花的事件感到很痛惜,同时也对黑人安邦治国的管理能力多多少少产生怀疑,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不能让人原谅,更不会使人轻易释怀。

同类推荐
  • 去,另一种生活

    去,另一种生活

    典雅繁华的瑞典、童话故乡的丹麦、秀美宁静的挪威、冰火共舞的冰岛、璀璨奢华的比利时……全书分为两大篇章:北欧五国篇和西欧三国篇。作者书写了自己在海外生活的、一路走南闯北所经历的见闻。不仅描绘了欧洲宁静安逸的田园风光,也记录了欧洲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民俗乃至逸闻秘事。本书配有大量由作者本人拍摄的原创精美照片,以便读者获得更为生动立体的直观感受。作者用轻松的笔调,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不一样的北欧和西欧。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文化常识,还可以从优美的图文中让心灵感受一段宁静纯澈的时光。
  •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洲》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秋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秋

    有事做的时候我们把忙碌当作累,没事做的时候我们却把放松当作无聊。我们总喜欢去验证别人对我们许下的诺言,却很少去验证自己给自己许下的诺言。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有时候,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展示了俄罗斯大地与人民的真实。
  • 背包中国

    背包中国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本书专为以下人群准备:不愿受旅行团的约束,但又对陌生的地方无所适从;追求灵魂自由,只为放逐一下自己仍然拥有的那一点点不羁之心;只能利用节假日外出,又不想所到之处都人满为患;厌倦了远远地眺望,希望置身其中静静地行走,寻找一种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安慰:总之,这是一本为真正渴望发现旅游乐趣的人准备的圣经。当你在寻找启程目的地时,它详尽的内容是个绝佳的出行指南针;在旅途中失去头绪时,它又成了一位指导吃喝住行的店小二,厚实的身板甚至还能在夜里客串当个枕头;当苦于没时间旅行时,它又化身为让人解闷神游的高手,让一个人的旅行也可以很省心、很安心、很精彩。一本书,一场旅行,一种人生。
热门推荐
  • 镇天女帝

    镇天女帝

    一代女帝又如何?一手镇天又如何?连自己喜欢的人都守护不了。不如平庸,牵你双手,倾世温柔。命运多舛的少年,为了复仇,慢慢地放出了心中地魔鬼……
  • 就没有我不会的

    就没有我不会的

    我的高音,哦不,我的知识,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渊博!沈良如是说道。穿越到知识决定实力的平行世界,他获得了一本“百科全书”,无论是药剂、符咒、驯兽、机械还是傀儡,他通通都会!不过,较劲儿的他开始研究起了他那本“百科全书”的来头……
  • 此生遇你不负情深

    此生遇你不负情深

    他和她认识5年,也爱了彼此5年。一场爱,成了当局者迷,别人说:“白蓝欣爱姜辰,姜辰也爱白蓝欣。”一场被所有人祝福的感情,却偏偏被当局者当成了玩笑,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守护彼此,却从来没有把这些说出过口,后来,当一切都被揭开,他们才明白: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他们自己以为是玩笑,原来真的有此生遇你,不负情深。
  • 春光来袭

    春光来袭

    这场惊天的阴谋在她还未出生之时便已开始。他让她爱上他,嫁给他,却毫不留情地用利剑刺穿她的心脏;他宠她,霸占她,让她离不开他,却笑着将她推入别人的怀抱;除了利用,还是利用,她在他们的眼里就只是一枚有用的棋子!她指天发誓:“我誓要将你们踩在脚底,任我凌辱!”===========================热乎乎的新书出炉,无限打滚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
  • 你看我一直在这里

    你看我一直在这里

    各项技能全会女主×外表刚强内心小白男主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影帝虽说有很多绯闻,可从未实锤,倒也让粉丝放心,可是这个突然晒出的两个红本本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从高中说起……一起期待吧(此书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学生时代和职场生活)
  • 元战巅峰

    元战巅峰

    一次世家之间的争斗,导致父子之间出现隔阂。葬魂谷的山洞奇遇,让他获得上古神秘卷轴。不败战神蚩尤的精血,让他再塑真身!谁曾想这竟是一场阴谋!血雨腥风里暗流涌动!跌宕起伏间爱恨交织!一切精彩尽在《元战巅峰》!
  • 鬼来敲门

    鬼来敲门

    一张旧书页引发的盗墓,三人历经苦难,桩桩精彩诡异的探索的故事,死里逃生的艰险,不为人知的嫌疑事件
  • 最终抉择之微光

    最终抉择之微光

    如果,水遗忘了我,流失了落在水里的回忆,请一定要记得水里有我曾经的倒影,如果,风遗忘了我,吹散了在风里的落叶请一定要记得风中我曾经的细语。如果你忘了我淡忘了掺杂苦甜的过往,也请你不要忘记那个曾经给你微笑的女子,待,风停了,叶落了,你我各自回到原点。从此,各奔天涯。
  • 百万赘婿

    百万赘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江夏的血能治百病,他决定卖血赚大钱,立志缩小全国人民的贫富差距。有人笑骂他,自不量力。江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卒。死于失血过多。--------------------满满正能量,情节较慢,请君鉴赏。
  • 经典英文小说:小杜丽(英文版)(套装共6册)

    经典英文小说:小杜丽(英文版)(套装共6册)

    Little Dorrit is a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which satirises the shortcomings of both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 of debtors prisons, where debtors were imprisoned, unable to work, until they repaid their debts. The prison in this case is the Marshalsea, where Dickens's own father had been imprisoned. Dickens is also critical of the lack of a social safety net, the treatment and safety of industrial workers, as well the bureaucracy of the British Treasury, in the form of his fictional "Circumlocution Office". In addition he satirises the stratification of society that results from the British class system. In his Introduction, David Gates argues that “intensity of imagination is the gift from which Dickens’s other great attributes derive: his eye and ear, his near-universal empathy, his ability to entertain both a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and a sense of ultimate significance.” Dickens criticizes the hierarchical society which would demand s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