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94300000064

第64章 尚(1)

本章由前面圣人之道的高远广博回归于君子之道,使人联想前面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为学者开出一条入德之路。

首先君子和小人划清界限,君子之道,开始并不辉煌,但在积累中日见光辉。小人则不同,开始很张扬,但华而不实,会渐渐消亡。君子外表平淡、简朴、温和,内则有品位、文采、条理。君子以其至诚顺应天时,以其至性借助地利,以其至德惠泽人民。君子由于有丰富的内涵,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微细到彰显,其影响力是无穷的。但君子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任何时,任何地,都无愧于心,都要慎独。

君子上体天德,下知地理,感应鬼神,中和民心。不苛不求,无声无息,如日月之普照。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不用赏赐,不用刑法暴力,民众自然会努力。道德治国,牢牢守着德行,恭恭敬敬地做事,天下也就太平了。德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有至德的君子,已经接近圣人了。

原文

《诗》曰①:“衣锦尚②。”恶其文之著也③。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④;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⑤。君子之道,淡而不厌⑥。简而文,温而理⑦,知远之近,知风之自⑧,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⑨。

译文

《诗经·卫风·硕人》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再穿一件麻布罩衫。”这是厌恶锦衣的花纹过分耀眼。所以,君子之道表面暗淡而日益彰明;小人之道外表鲜明而日益消亡。君子之道,平淡而让人不厌,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知道远是由近处开始的,知道风是从何处吹来的,知道隐微可以变得明显,这样,就可以进入有道德的境界了。

注释

①《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卫风·硕人》。

②衣:穿衣。此处作动词用。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即风衣。

③恶:嫌恶,厌恶。著:鲜明,耀眼。

④暗然:隐藏不露。日章:日渐彰显。章,同“彰”。

⑤的然:鲜明、显著的样子。

⑥淡而不厌:不媚悦于人,初似淡薄,久而愈敬,无恶可厌。

⑦简而文:性情简静无嗜欲,才艺明辩有韬略。文:经天纬地曰文。温而理:气性和润温厚正直不违。

⑧知远之近:欲知远,必先适于近。想要到达远方,必先从近处举步。知风之自:见风知源“睹末察本”。见风之起则知其所从来处。教化别人必先从自己做起。风:教化。《尚书·毕命》:“树之风声。”立其善风,扬其善声。自:从。

⑨知微之显:察微知著,“探端知绪”。从微小之事所露端倪而察知未来事件的征兆。明治乱于即萌。入德:进入道德之门。

原文

《诗》云①:“潜虽伏矣,亦孔之昭②”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③。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

《诗经·小雅·正月》说:“君子虽然潜藏隐匿很深,但是其德辉仍然会流露昭示出来。”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内疚,也就无愧于心了。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吧?

注释

①《诗》云:此诗引自《诗经·小雅·正月》。此诗讽刺周幽王。

②因为幽王无道,比喻贤人君子隐居不出,但是他们的德操与人格却昭著于世,以至于不能免去祸害。犹如鱼伏于水,仍然显露得清清楚楚,被人采捕。潜:潜藏。伏:隐匿。孔:很。昭:明白。

③内省不疚:内心经常反省,没有什么愧疚。无恶于志:无愧于心。志,心。

原文

《诗》云①:“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②。”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

《诗经·大雅·抑》说:“独自静处自己的私室,仍然固守心地光明,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在未行动之前就怀有恭敬之心,在没说话之前就先有诚信之心。

注释

①《诗》云:此诗引自《诗经·大雅·抑》。讽刺周厉王之诗。

②指小人不敬鬼神,在庙堂之中,犹尚不愧畏于屋漏之神。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于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或起坏念头。

原文

《诗》曰①:“奏假无言,时靡有争②。”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钺③。

译文

《诗经·商颂·烈祖》说:“祭祀时心中默默祈祷,此时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而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而百姓畏惧甚于斧钺的刑罚。

注释

①《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商颂·烈祖》。是赞美成汤的诗。

②指默默向神明祷告,性平心和,没有争端。奏假,祈祷。奏:进奉。假: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没有。

③不赏而民劝:不需要特意做出奖赏就能使百姓受到感化。钺: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斧。钺:古代的一种形状像板斧式的长柄兵器。

原文

《诗》曰①:“不显唯德,百辟其刑之②。”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译文

《诗经·周颂·烈文》说:“大大弘扬天子的德行,诸侯们都会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注释

①《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周颂·烈文》。

②不显:即大显。不,通“丕”,大。百辟:很多诸侯。刑:通“型”,仿效。

原文

《诗》云①:“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②。”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译文

《诗经·大雅·皇矣》说:“我怀念文王的美德,他从不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那是末节下策。”

注释

①《诗》云:此诗引自《诗经·大雅·皇矣》。赞美周先祖开国创业之诗。

②怀:归向,趋向。明德:具有美德的人。以:与。色:严厉的脸色。

原文

《诗》曰①:“德如毛②。”毛犹有伦③。“上天之载,无声无臭④。”至矣!

译文

《诗经·大雅·燕民》说:“德行犹如鸿毛。”犹如鸿毛还是有行迹可比。《诗经·大雅·文王》又说:“上天化生万物,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注释

①《诗》曰:此诗引自《诗经·大雅·烝民》。赞美宣王之诗。

②: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③毛犹有伦:羽毛虽轻,仍然是有相应的重量。伦:比。

④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周公追述文王之德。上天化育万物,无声无息,不动声色,不着痕迹。臭,气味。

活学活用

淡而不厌,节制嗜欲

子思说,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洪应明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人都有爱好甚或嗜好,这本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引导爱好与嗜好,有效地节制,不使之过度与极端。

我们来看历史上一些风云人物,原本没有什么文化,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风云变幻局势中从政的切身体会,使他们的见识往往高人一筹。比如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提倡“谨嗜好”,显然比他手下那些有文化的文臣僚属们看得深远;就是对今人的品德修养,也仍然有借鉴意义。

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朱元璋与侍臣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朱元璋说:“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侍臣说:“陛下谨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朱元璋又说:“人亦岂能无好,但在好所当好耳。如人主好贤,则在位无不肖之人;好直,则左右无谄佞之士。如此,则国无不治。苟好不当好,则正直疏而邪佞进,欲国不乱,难矣。故嗜好之间,治乱所由生也。”虽是古文,但话并不难懂,道理也很明白。朱元璋认为人应当有所好,但不能有不当嗜好,特别是要“不为物诱”,否则就会好坏不分、是非颠倒,危害巨大。应当说,这是朱元璋积几十年人生经验得出的真知灼见。

嗜好,也就是爱好、习惯、怪僻,可以说人皆有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过一本《中外名人嗜好大观》,数百位古今中外名人,嗜好也是千奇百怪。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喜欢听驴叫,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生性爱鹅,陈毅元帅业余爱好下围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酷爱集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迷,德国大诗人席勒只有闻烂苹果味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如此等等,有的简直令人莫名其妙。明人张岱有言,“人之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点嗜好,可以怡养性情,充实生活,且于他人于社会无碍,自然不能一概反对。

话虽这么说,但嗜好也不能不加节制地任其发展。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嗜好,按照朱元璋的话说,更是要“谨”。

凡事当有度,即使是有益的嗜好,也要适当把握,不能沉溺其中,以防贻误正事。像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这当然不能算坏事,但这位先生爱鹤成癖,竟然让鹤享受大夫待遇,封给鹤卿的禄位,并配给一辆豪华专车。后来狄人进攻卫国时,卫懿公号召国人上前线作战,人们说,“让鹤去吧,鹤有官位官禄,比我们强。”结果狄人大败卫军,卫国很快灭亡了。对嗜好不加节制,导致人心离散,国破家亡,教训太深刻了。

对不良嗜好,更要十分警惕,千万不能沾染。例如黄、毒、赌之类,沾染此道的人,在尝试刺激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火坑。赌得倾家荡产、嫖个妻离子散的、吸毒进了班房的并不少见。

要注意“不被物诱”。种种不良嗜好的实现,都要有金钱作物质基础;对钱与物的不择手段的追求,必然又引发新的不良嗜好。受钱与物的诱惑,就会是非不分,美丑颠倒,原则丧失。

人生在世,多少都有一点个人嗜好。我想,对嗜好不应该顺其自然,在作出有益、无益,甚至有害的区别之后,还是如朱元璋所说,“谨嗜好”为好。

人固然会有许多癖好,而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自省其所好的道德标准,看看和志向是否一致。孔子说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就是说,能以眼前的事为例一步步做去,就是最好的实现仁道的方法。比如推己及人:你自己想要的,人同此心,大家都想要,都应该得到;你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所以你也不应该把它加在别人身上。

孟子则说:仁、义、礼智这些好品质,每个人都天然地禀有一点,像同情心、求知心、恋母心等就是明证,这些都是“善端”,有了这些“善端”,关键是要能很好利用,“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与舍,全在自己。孜孜以求,尽管只是从自己禀性的那点端倪出发,达到目标也是不难的。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意思是说过度执著于权势地位,一定会磨损生命;财富储积过多,一家会失去很多。知足的人不会受辱,知止的人就没有危险。“知足之戒”可作中庸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自古以来,许多人以这种人生哲学为生活指针,以保身于乱世中。比如,后汉时的疏广以渊博的学识被朝廷征召为太子太傅,教导皇太子。5年后,当太子的学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便引身求退,他说:“吾闻知足而不辱,知止而不殆,功成身退,天道也。今官仕至二千石,宦成各立,如不去,惧后悔矣!”于是便辞官返乡。

疏广的一些好友见他这样做颇为担心,就说:“如此子孙无一文”,规劝他购置田产以遗后世,疏广不以为然,他说:“留给子孙过多的财产,无疑是告诉他们可以怠惰。贤而财多,则损其志;愚而财多,则益其过。而且富者易抬人怨,我不希望我的子孙犯错或得罪他人。”

疏广终得天寿而去世。后人提及他做人处世之道,均佩服地说:“行知足之计,免殆辱之果。”此等人才称得上中庸睿智。

“从欲惟危”,欲望本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但如果欲望过度,就会带来许多不幸的祸害,甚至祸及社会、国家。所以,古人对于贪欲特别严以告诫。

《韩非子》中记载着一则故事。晋献公想要攻取虢国,但必须经过虞国,正百思无计之际,苟息进言:“赠之以垂棘之璧和屈之骏马,再要求借路,如此必得应允。”献公不放心地说:“垂棘之璧为镇国之宝,而屈之骏马为我无价的坐骑。如果对方收我国礼物,却拒绝借路,那又该如何是好?”苟息道:“假如虞国无意借路,必不敢接受礼物。一旦收下礼物,必会借路我国,那时一切就成功了。这样宝物就好像由内库移到外库;骏马也好似由内庭马厩移至外庭马厩一般,根本用不着担心。”“我明白了!”献公满意地说。随即派苟息为使臣,带着墨玉和骏马赴虞国,交涉借路之事。

虞公看了晋国送来的大礼,大喜之余便欲接受,这时有位大臣挺身阻止,他说:“且慢,此事千万不可行,对我国而言,虢国如同车之轴,车与轴互相依存,缺一不成。如今若借路给晋国,用以攻打虢国,等到虢国灭亡之际,虞国也必有亡国之忧,请王三思而行。”然而贪心的虞公未纳忠言,而接受了晋礼,同意借路。于是晋国便顺利地攻打虢国,胜利凯旋。

三年后,晋国再次起兵,这次打的是虞国。虞国不堪一击,很快就败亡了。苟息取回璧和骏马,献还给晋献公。献公喜出望外,说:“璧仍是完美无瑕;而骏马则强壮不少。”

韩非子对此作了以下的评论:“虞公战败并失领土,乃因其短视近利,未考虑到损失的可能性。”并说:“顾小利,则残大利。”

嗜欲过度,就成为“贪”。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虞公的愚蠢值得人们引以为戒,以免自己陷入贪的漩涡中。自古以来,多少人才毁于贪,多少英雄豪杰因贪而沦于万劫不复的泥潭;现实中,有些人面对小利的诱惑,难以把持,结果贪图眼前小利的人,常损失原来获得的大利。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的这种观念,现在人会认为保守落后,消极悲观,但对于利欲所浸泡的人,何不是一味良药。当过度的追求物质与官能享受,沉湎于中,不可自拔,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回到一种中间状态,这是中庸的智慧。

同类推荐
  • 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我们人生的天空有时阴云密布,其实这并不可怕,面对逆境,可怕的是你心中永远失去阳光。意志脆弱者,无法在人生道路上叱咤风云;悲观失望者,将被社会淘汰出局。面对挫折,只有坚忍不拔,抖落身上尘土,奋然前行,才能看到远方的霞光万道!
  • 经商三智:谋商道、谈买卖、做生意

    经商三智:谋商道、谈买卖、做生意

    本书包括了三个部分,介绍了如何提高谋算能力、运作能力、控制能力,如何依靠嘴巴的功夫与对手交流沟通,如何做生意等。
  • 女人30枕边书

    女人30枕边书

    本书包括魅力:三十岁女人的意外收获、快乐:三十岁女人不能舍弃的追求、放松:三十岁女人应该拥有的状态、自爱:三十岁女人的自我养护等内容。
  •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本书将梦想与目标、勇敢与意志、知识与进取、规则与竞争等内容总结为八大理念,从一些侧面分析揭示这些理念的力量与意义。
  •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

    塑造孩子优秀人格的智慧读本,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一滴墨水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打开心灵,聆听故事,细品故事中蕴含着的中华文化,感悟故事中深藏着的人生智慧。每个故事都是一道心灵的盛宴,激励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每个哲理都是一盏人生指明灯,引导孩子勇往直前。
热门推荐
  • 上神难撩:绝宠妖孽妻

    上神难撩:绝宠妖孽妻

    如果一切的一切都是阴谋,那么我定将它粉碎,如果天要灭我,那么我便破了这个天。为寻遗失的三魄,姜羡来到东御大陆,在这里人人皆修仙,随着境界的提升一个又一个的秘密浮出水面,鬼族与人族的水火不容,妖界和仙界的势不两立,神界和魔界的千年纠纷,看姜羡如何走六界经生死。如果一切都需要我来终结,那么请别叫我神明,我只想做一个平凡又自私透顶的人。传说,姜羡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人,性格阴晴不定,为了活下去不择手段自私自利。传说,姜羡是一个护短的人曾经为了自己的朋友抛头颅洒热血险些魂飞魄散。传说,姜羡是一个绝情的人千千万万的追求者皆入不了她眼。传说,姜羡是一个厚脸皮的人……传说……
  • 别了今生

    别了今生

    周遭人的经历让小安对生命敬畏和死亡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在生命中更重要?事业,爱情,金钱,还是家庭,孩子?可是,当你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我和我抢男朋友

    我的我和我抢男朋友

    水之南已经在这人世间不老不死地活了几千年,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人类,是人是妖是外星人,她也不清楚。她只知道自己是个不受时间控制的人。百年过去了,身边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还是原来的她,不老不死。但她的心,却沉寂得像一潭死水,直到她遇见龙一,才渐起涟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都

    梦都

    一只狮子,一只小猫。一个是修为6000余年的妖王,她见他时,他满目神光无人敌。另一个是一只刚刚化形的小猫妖,他们的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万俟悠长之红狐之志

    万俟悠长之红狐之志

    月白十年江湖风云四起。一身大红暗纹金丝青鸾裳走遍天下,人称红狐。一袭白衣风华潋滟,风华公子举国闻名。一身黑衣游遍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袭青衣运筹帷幄,布衣丞相深谋远虑。……朝堂暗流涌动。这世间,能身着明黄的,仅此两人。一个,举步维艰且隐忍蛰伏。一个,志向深远却朝不保夕。……当犬戎来袭,国家即将灭亡之际。明有风云,暗有潜流。豪杰并起,如何抉择。(建议养肥食用效果更佳)
  • 原罪猎者

    原罪猎者

    众神已死,但敌国的神灵却重新行走于大地之上。这个失去近百万人的国家即将来临倾覆,为了活下去人们能做的只有疯狂的挣扎只希望能活下去。叶安是穿越者,他想过平静的生活。
  • 那位墨卫他叫青

    那位墨卫他叫青

    青狐面具遮俊颜,一尺量心问己明。头戴斗笠掩白发,一身黑衣残刀行。他,一身青衫,便是温文尔雅的书生。他,系上围裙,便是厨艺精湛的厨师。他,戴上面具,便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他究竟是谁?他是墨卫,他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