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5000000024

第24章

1.从一妻多夫制说开去--婚姻制度的变迁

婚姻其实也是一个经济实体的组织形式,所以和其他的经济实体一样,它的组织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婚姻市场的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经济现实的分析。

在原始的母系社会里,为什么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呢?

因为受当时认识条件的限制,人们还不知道生育的秘密,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人有子女,男人没有子女。女人们很容易以她为中心组成一个集体,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当时,脱离集体的个体是很难独立生存的。所以,当时的女人由于儿女多,她们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具有生存的优势,她们在原始社会的氏族中因此而占据统治的地位。而男人只能依附于一个女人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在那个女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实行的是一妻多夫的制度。这是由当时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儿育女的秘密,不仅知道母亲而且知道父亲,这个时候由于避孕技术根本就不存在,女人受到月经、怀孕问题的困扰,根本不能从事野外的一些艰苦劳动,获取生活物质的劳动主要是依靠男人,所以在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家庭里,男人成了生存的支柱,因而男人成为社会的主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甚至女人已经成为了男人的附庸,离开了男人女人根本不能单独在社会上生存。在这个社会条件下,有能力的男人开始娶一个以上的女人,开始了一夫多妻的制度。因为很多家庭中的女人没有生存的能力,而很多社会上有地位、有能力、有金钱的男人有能力养活一个以上的女人,所以这个时候社会对一夫多妻的制度也是认可的,毕竟它解决了当时难以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到了近代和现代,妇女解放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世界,还由于社会劳动生产条件的逐渐改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避孕技术的普及,女人已经从“生育机器”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能够在社会中从事很多劳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女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等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和男人相同的地位,女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完全能够独立生存,经济上已经独立,而不需要依附于一个男人。这个时候,一个男人想要找两个老婆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女人不希望和另外的女人共同拥有一个男人。所以一夫一妻的制度开始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成为了主流。其实并不是什么文明程度提高的问题,而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一种必然结果。

那么既然男人和女人都能够独立生存了,为什么还会有婚姻和家庭的需要呢?其实这还是由现代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首先,分工和协作能提高家庭的劳动生产率。人的生活本领各不相同,尤其是男人和女人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分工,使男人和女人的劳动形成了非常明确的社会分工。女人更适合做家务,男人更适合于重体力工作。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社会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所有的工作都一个人完成,就会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生产效率。所以男女组成家庭符合自给自足经济的需要。即使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在,我们仍然不可能将所有的商品、服务都从市场上取得,就是说男女分工协作仍然是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二,男女结婚,组成家庭也符合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婚姻其实也是两个人签订的一个永久性的契约。双方在契约的约束下为对方提供服务,一是满足对方性生活的要求,二是陪伴对方,减少彼此的孤独,给对方带来快乐。虽然这些东西人们在婚姻以外的市场上也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不断地变换交易对象,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寻找交易对象的过程,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谈判,这样会增加很多风险,增加很多成本,不如一个永久的、长期的契约更安全、方便、节约。所以社会中的男男女女选择了婚姻,社会的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也都认可人们的这种选择。

最后,男人和女人组成家庭也符合规模效益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一男一女单独生活,那么他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房子中的很多设备,比如厨房、厕所都要拥有,家中的家具、电视、洗衣机、空调等等都要双份,这是很大的浪费;吃饭也是一样,两个人单独生活就要生两次火,做两顿饭,显然这要比两个人在一起做一顿饭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材料。总的说来,两个人单独活动要比两个人一起活动浪费更多的社会财富和时间。婚姻比较符合理性经济人收益最大化的追求。所以社会中的人们选择了婚姻。

很多人都认为婚姻之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甚至人们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英国科学家甚至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人们的爱情是由大脑中的某一种物质决定的,一个人的爱情最多只能维持十七个月。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结婚的多,而离婚的少呢?

这还是由经济原因所决定的。

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在价值观上取得一致,他们的家庭就能保持安宁。其实是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的取舍,两个人如果价值观不一致,一个要赚钱,一个要升官;一个要出国发展,一个要在国内发展;一个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为了事业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家庭迟早要散伙,因为价值观是决定其他一切取舍的原则问题。价值观不同,他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没有共同的欢乐,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说,价值观是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生活的思想基础,它决定了两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认识和行为。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其实已经说明了两个人价值观的接近。至于爱情、性格、思想……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另外,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和睦也是一个家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不要小看妻子创造的价值,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他们经过核算,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完成的家务活,相当于每年创造58000美元的财富。

此外,妻子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个家庭的财富是夫妻共有的,失去妻子,你就会失去附加在妻子身上一半的财富;如果你重新组织家庭,你的财富就又会有一半记在另一个女人的头上,一分一合,你原来的财富就失去了多少?四分之三!还有,你失去妻子的同时,你可能还要随之失去一此无形的“资产”,比如名誉、比如快乐、比如十几年、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朋友圈、亲属圈很多过去已经熟悉的东西你要改变,开始重新适应一些对你来说全新的东西。

种适应也需要成本的投入。

而且婚姻也是一种赌博,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机会成本很高的选择。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彼此之间是否合适在一起生活,不是试一天两天就能够试出来的,要经过很长一个时期的磨合,在共同生活的这个时期还会有怀孕的风险,生孩子的麻烦,以及很多经济方面的事情都会搅和在一起,所以当彼此认为不合适的时候,双方已经投入了很多很多的成本,一旦解除契约,双方的损失都很大,而且你也无法预测新的婚姻、新的对象能比原来的婚姻、原来的对象好多少?

它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人们既然选择了婚姻,除非出现极为特殊的情况,人们一般是不会选择离婚的。离婚的代价太高昂了,

2.为什么同居者越来越多--也谈经济

人的选择我的一个朋友和老伴到北京去看望念大三的儿子。儿子没在宿舍,通过电话一联系,才知道儿子和一个女同学在外面合租了一个房子。来到了儿子的住处,儿子俨然一家之主,女同学俨然一个家庭主妇,七手八脚就把饭菜做好了,四菜一汤,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呢!吃完晚饭,朋友和老伴一看这房子就两个房间,就悄悄地和儿子商量晚上怎么住,意思是老爸和儿子在一个房间,老妈和他的那个女同学住另一间。儿子就笑了,说:

“你们就住我那间吧,其他的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朋友和老伴当着儿子和他女同学的面,也不便说得太多,两个人就到屋里睡下了。半夜起来才发现,儿子和他的女同学两个人竟然住到了一个房间。朋友和老伴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早晨起来,朋友的儿子和那个女同学像没事人一样。趁儿子那个女同学上卫生间的工夫,夫妻二人就教导儿子:“将来可要对人家女同学负责任啊!”然后又说了一大堆劝导的话。女同学从卫生间里出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抿着嘴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年,我朋友不放心孩子,没打招呼就又去了北京。儿子、儿子的那个女同学,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厨房里一顿忙活,这回是六菜一汤。

晚上睡觉的时候,让我的这个朋友大吃一惊,大跌眼镜,上次和儿子住在一起的那个女孩竟然走了,另外一个女同学留下来和朋友的儿子住到了一起。朋友私下里问儿子,怎么又换了女朋友,去年不是和刚刚走的那一个在一起吗,她不是挺好吗?都住在一起了,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朋友的儿子竟然说:“是她甩的我!她又找了比我更好的对象。”我这朋友愕然、无言。

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在过这样的生活。按着传统的观念,婚姻应该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寻找的最终归宿,但是现代的青年人,所谓80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男男女女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首先选择的不是婚姻,而是同居。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婚姻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爱情这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抵抗不住物质财富的冲击。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过去截然不同了,购买房产要按揭贷款,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现在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两个人结婚之后又离异,按揭的房产都无法处理;如果是大学生的话,将来能不能留在一个城市里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有了孩子,孩子的归宿也很成问题。过早结婚带给人们的难题越来越多,而外部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变数却越来越大。

不结婚是一种痛苦,结婚如果不合适仍然是痛苦,如果结婚再离婚则是更大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同居。两个人可以享受婚姻生活带给人们的一切乐趣和好处,但是没有一纸结婚证书的约束,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更灵活,不必要承担婚姻的后果,机会成本小,也没有更多的沉没成本。

首先,人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理性的预期。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与过去的计划经济相比有了极大的不同,不稳定的因素增高了,工作不稳定,企业绝大部分实施的是全员聘任制;人口的流动也比以前更宽松了,居住地不再是终生不变的了;人们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也不明朗。这些因素使人们对结婚充满了一种恐惧感。过早结婚使两个人彼此限制了对方的自由,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需要,不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

第二,现代社会里,性别歧视虽然还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是很严重了,女性找工作也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女性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对经济独立的女性而言,她们不再需要通过婚姻这个长期的契约来捆绑住彼此的自由,不需要彼此为对方承担责任。就是说双方没有长期的正规的契约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合作的“意向”。双方都更灵活。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人们更喜欢选择同居这种生活方式。

第三,男女相识的成本也越来越低。男人和女人的交往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这也是现代男女喜欢采用同居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因。认识的成本低,所以认识得快,熟悉得也快,分手更快。认识和熟悉的成本不过是一餐便饭、一次聚会或者是一次网上聊天……因为在一起容易,彼此也就不够珍惜,分开也容易。这种条件下双方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同居。

此外,外部的经济环境相对较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闲置的房屋日益增多。空房率高,租房子变得比较容易,而且房子里的各种设施齐全。这也为现代男女们选择同居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不然的话,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要购置很多生活器具,如果两个人同居一个月就分手了,这些东西怎么处置?方便的出租房屋给现代的青年男女们解决了这个现实的难题。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的进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已经在现代人的头脑里日益淡化,这些已经不是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是追求快乐、愉悦。没有了孩子的拖累,两个人不需要承诺,处得好就在一起,处不好就分手。倒也痛快。

还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同居现象也越来越宽容了。可以预料,将来只同居不结婚,或者同居一段时间再结婚,或者不断变换同居对象的社会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人们付出的机会成本低,相对来说,收益就要更高一些,这也是理性经济人的一种理智的选择。这远比结婚再离婚或者两个不合适的男女在一起凑合一辈子要好,要好一万倍。

鲜苹果、烂苹果--吃的学问

那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各个单位流行分各种各样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分。那年冬天,单位分了两箱苹果。由于当时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平时都不舍得拿出来吃。一天给孩子拿出一个来吃,大人几天才吃一个。由于室内的温度太高,快过年的时候,夫人发现苹果箱子里出现了一些烂苹果,夫人是一个仔细的人,心疼得了不得,不舍得把烂苹果扔掉。这样,我们每天开始吃这些烂苹果,但是,原来的烂苹果吃完了,新的烂苹果又出现了,我们再吃这些新的烂苹果……结果我们吃了一冬天的烂苹果。

第二年,单位又分了两箱苹果,这次我建议改变吃苹果的方法。首先,我们每天一人吃一个苹果,加快吃苹果的速度,减少苹果腐烂的机会;第二,出现烂苹果的时候及时将它们挑出来扔掉,接着吃新鲜的苹果。这样两箱苹果吃完了,我夫人数了一下,一共扔掉了11个烂苹果。

虽然扔掉了十几个烂苹果,但是我们吃了一冬天新鲜的、有营养的苹果。

同类推荐
  • 新经济学

    新经济学

    《新经济学》上半部分探究人类起源,找到了人类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人是多种能量的使用者”;进而发现并讨论了财富的两种属性,即物质属性与能量属性。精准地指明财富与科学的实质和科学的定义;通过分析热力学三大定律,找到了科学是描述物质能量流动规律的学说;有效地分析了科学、技术、财富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耗散结构与人类社会运转的关系;介绍人类活动中各个概念在热力学定律中的联系和代表意义。最终把热力学引入经济学中来。
  • 华尔街骗局

    华尔街骗局

    在华尔街,过去永远都只是开场白而已,新骗局将接踵而至。本书旨在揭开华尔街金融骗局的真相,戳穿其操纵金融市场、掠夺美国民众财富的阴谋,并为广大民众找到一条逃出债务泥潭、过上幸福生活的出路——公共银行。
  • 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中国超过美国需要多少年?摸不着门道的话,两百年都不行。美国经济的强大在于虚实结合,金融业、娱乐业、知识产权及品牌经营成为全球敛财的经济手段,而中国经济太实在,导致自己不断被美国的虚拟产业剥削。
  •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充满经济学智慧、经济学趣味的书中,作者为我们揭开了宏观经济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转的汇率、利率、税率和物价指数背后有什么秘密7通货膨胀是不是政府的把戏?财经新闻和娱乐新闻,究竟哪个更加有趣?经济学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必备的知识,然而,世界会变,经济学的知识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会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体味思考后大彻大悟的乐趣,而这,也是《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的最终目的。
  • 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中国房地产究竟怎么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被房地产绑架?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末日审判何时到来?房地产行业真会要面临灭顶之灾吗?即使房价下跌了,真的能做到人人有房,“居者有其屋”吗?
热门推荐
  • 死亡继承

    死亡继承

    死亡是一定的。活却是人心中肯定的。向死而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 青殷蔷薇

    青殷蔷薇

    这个成为人类的男人,是就此沉沦在青色的花墙中,还是毙命于名为“勇气”的小巷中呢?
  • 望断南飞雁

    望断南飞雁

    那个夜里他们几乎没有入睡,在空旷的房子里,耳边是不停息的银滩上潮汐的狂欢。南雁出生在广西北海--那童年真是乏善可陈啊,只记得是在银滩上跑啊跑啊,忽然站下来,一转身,就大了--她所有的形容,都是诸如此类,与南中国海相关。
  • 炙鸢

    炙鸢

    遇上小说里的穿越事件,上有疼爱自己的冯氏,下有七位哥哥保驾护航。小说里的女主遇到这种情况都找办法回去,而她:我只想做一只米虫,嘻嘻看见某男,口水之下三千尺“公子,我馋你的身子”冷漠……“王妃为什么喜欢本王呢?”宣小汐表示不想说,然后看着不远处纸上的那句话,笑死‘陷于face,痴于body’
  • 无极化仙

    无极化仙

    高中生陈天晓,普通人。某天,一个人的出现,让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玉才卖1000万?好便宜…正好昨天刚拿了任务结算,得多买几块。”陈天晓心里暗道。回到家,有如天仙般的绝美少女躺在他的床上,显然还没睡醒。陈天晓叹了口气,自从和这姑奶奶同居后,他都快被折腾死了。“大哥哥,你怎么才回来啊。”略带嗔怪的娇柔声音响起。又一个美少女出现在面前,不同于床上那位的野蛮暴力,面前的这个少女,目光盈盈如水,柔弱天成,是个十足的尤物。陈天晓满脸的黑线,“你恶不恶心。”“唉。”陈天晓又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他那个坑爹的师父,给他带来的这一切,到底是福还是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藏覆宇

    藏覆宇

    科技文明成为过去,武道时代到来。有远古圣人解封现世,巡狩天地,更有大帝威及宇宙八荒,接受万族朝拜。且看少年郎如何乱动这方天地,走上争霸的舞台。大时代已到来你的血液为何还在沉寂。
  •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80后党书瑶,从小经历了从牧区到农村的艰辛求学路,孤独和困苦磨砺了她,让她在生活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长大成人后,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境,她选择为了从容面对,并迎着风雨一路向前。他们是出生在底层劳动人民中的孩子的典型代表,没有显赫的身世和富裕的生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每条路都要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但他们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人活着,总会有许多苦,背着苦,哼着歌,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 召唤之无限战争

    召唤之无限战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解释了,老铁书里见!”
  • 情感驿站bar

    情感驿站bar

    尊敬的客人,欢迎来到情感驿站!造访小站前请务必阅读以下说明:人这一生,总是在各种情感的纠葛中磕磕绊绊地成长。或许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被迫的接受一份不情愿的爱,只是因为习惯了而已;有时候我们又可能冲动的不顾一切为了那缥缈如梦的人拼尽所有,明知没有结果,但一句人不轻狂枉少年给了多少人这么做的借口。不管你是谁,你权高位重或者人微言轻,你富甲一方还是一无长物。对于我而言,对于情感驿站而言,那都无妨。在这里的我们,萍水相逢。不必在意是你的故事还是我的过往,只需要知道,在这里,我们都一样是情感的过客。我只希望,当你离开时,能带着旧情的陈酿,前往下一个驿站,或者情感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