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说完整的话
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成为精明强干和思维清晰的成功人士,父母从小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语言环境的熏陶。
单说一件人人都认为轻而易举的事——怎样和孩子说话,其中的学问就不少,甚至可以说做父母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怎样得体地说话。
作为父母,你知道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会影响他习惯、思维和说话的方式吗?研究证明,父母说话的方式对孩子的习惯、思维和说话方式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很清楚,孩子学会说话基本上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孩子的思维则是通过模仿听到其他人表达的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因此,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越小,这种作用越大,这一点,父母务必引起足够重视。
一个好的言语模式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赞扬孩子为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并温和地纠正孩子的言语错误,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如果父母因为事务太忙而无暇与孩子交流,或自己经常说一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话,并且对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又不感兴趣,那么往往会使孩子在掌握语言技巧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因此,如果父母长期坚持对孩子说完整的句子,孩子一旦学会说话的时候,就会很快说出完整的甚至长的句子来。父母应该充分地尽早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对孩子进行有效训练。
研究证明,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和智力。
重复重要的词语。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词语的时候,重复是很重要的。
研究证明,孩子使用的词语越多,学会阅读就会越容易。如果父母向孩子说很多词语,你就会很快发现孩子已能使用大量的单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最重要的老师,是孩子首先选择的模仿对象,父母的思维和说话方式严重影响着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未来发展就由父母的启蒙而定,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合理之处可能就在这里。
我们知道,任何说话都是经过思考的,可是思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语言进行观察。单词组织在一起的方式实际上是如何把我们的思想放进一个窗户的最佳方式。开发孩子潜能和智力要从练习说话开始,所以,年轻父母要改变上一代留下习惯,对自己的孩子说话时不能再图简单省事。
天才思维的动感地带
凡是被称为“天才”的人,大多数都极为喜爱音乐,并都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经历。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道:
“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出天才。”
塞德兹在儿子诞生后不久他始终把音乐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每当母亲在客厅中演奏钢琴时,小塞德兹总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他还处于摇篮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他哭闹之时,一听到悦耳的琴声便会立刻停止,甚至有时会流露出愉快的微笑。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递上吃喝,而是常常用音乐去慰藉孩子。因为孩子哭闹时递上吃喝的东西,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也会使孩子养成一种恶习。他们会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哭闹便能换来吃喝,吃喝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形成了这种概念的孩子必定会变成一个俗物。
由于钢琴的声音过大,母亲便时常弹吉它给儿子听。她还说,吉它是一种很棒的乐器,如果儿子将来打算学音乐的话,她一定首先教他演奏吉它。
事实上,在以后的日子里,妻子的确是这样做的。直到小塞德兹在哈佛念大学的时候,他一直将那把心爱的吉它带在身边,他的演奏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塞德兹认为:如果小塞德兹能称得上“天才”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便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这种说法千真万确。
通常,人们总以为让孩子学习音乐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多一种爱好,或者陶冶性情,或者消磨时光。而在塞德兹看来,学习音乐正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小塞德兹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读书写字,并对词汇的意义有准确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音乐。塞德兹用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一天,妻子正在教小塞德兹学习一系列的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塞德兹流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在多次讲解之后仍然不能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时,妻子拿起了那把可爱的吉它。
她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它的一弦(E)上演奏的。
“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妻子演奏完后对小塞德兹说道。
“哇,原来是这样。”小塞德兹似乎明白了一些,“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妻子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又在吉它的二弦(B)和三弦(C)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
“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幸福。”妻子一边演奏一边对小塞德兹说道。
这时,小塞德兹的眼中充满兴奋的目光,“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抢过吉它并有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从此以后,小塞德兹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轻松起来。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形容词的意义,还能够把它们用音乐表现出来。
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其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
开发智力的工作做得越好,孩子的头脑越聪明。
人们对于简单的问题,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而当遇到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引进新的思维方式。并且,因为在处理容易的问题时,由于不知道是采用了自己的全部还是一部分想法解决的,所以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实力。在处理疑难问题时,重新检查一下自己全部的思维武器,有利于发现缺点和误解。
比如,日本某小学在带学生到百货店去买东西时,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带50日元,尽量用这些钱多买有用的东西。学生们平时用50日元买一块巧克力还常常不够,这次却要拿50日元到高级物品齐全的老字号商店去用。他们最初感到不知所措,过了两个小时之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买许多东西的窍门,最后完成任务回家了。强行要求的作用恰恰可以发现孩子头脑的灵活性。
因此,多湖辉告诫家长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切勿代替孩子做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困难时恰好是思考的最佳机会。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是否做旁观者呢?从旁边做适当的指教是必要的,但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当孩子在马路上摔倒时,美国的母亲只说三言两语,然后看着孩子,直到他站起来为止。而日本的母亲大多数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在非洲有的民族是模仿孩子,反复与孩子一起摔倒,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去扶他。
19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爱德华·谢根博士提出了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即把物品的名称分三个阶段教给孩子。比如,把铅笔、圆珠笔和毛笔拿给孩子看,第一阶段首先拿出铅笔,指着铅笔对孩子说:“这是铅笔。”第二阶段是并排拿着三枝笔问:“哪枝是铅笔呢?”让孩子自己选择。第三阶段是拿着铅笔问:“这是什么?”这样以“这个”、“哪个”、“什么”询问孩子,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注意智力发育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用“智力商数”即“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这个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天才儿童在学校表现得非常愚钝,但在某一方面却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不必把智力测验看得太重,更不要靠一两次测验就轻率地给宝宝定义为“神童”或“低能”。
普遍认为构成智力的因素有五种,分别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观察力是指能发现别人从未注意过的问题。记忆力是指能记住事情的外形和名称,以及该事物与以前学过的某物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外。注意力是指精力的集中,只有集中精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观察事物,并记住该事物。思维力是指孩子观察到各种事物以后,渐渐学会将它们归纳分类,并进行分析比较,从具体的区别上升到抽象的区别,进而产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想象力是指以此及彼,通过事物的一点联想到许多点,通过联想加以想象就出现一种新的想法。
智商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必过分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孩子的智力程度。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具有个体差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合理地加以引导,你的宝宝会发展得更好。
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意味着及时发现孩予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你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呢?
是否擅长背诗句或电视中的台词、广告词?
是否理解你的情绪变化?
是否喜欢问诸如“时间是什么”、“最大的东西有多大”等问题?是否很少迷路?
是否特别文静、爱动脑筋?
是否唱歌不走调?
是否问“煤”“电”是怎么加速?为什么下雨?
学系鞋带和骑自行车是否容易?
是否特别喜欢扮演角色和化妆演戏?
如果你把一本常念的故事书念错了时,你的孩子是否会纠正?
乘车外出时,你的孩子是否常常记住路标并指出来?
是否喜欢听音乐,并很容易地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是否能把地图画好,并能清楚地标上地点?
是否擅长模仿和表演?
是否能把大小玩具按颜色分放在各个位置上?
是否能将感情和动作配合起来?
是否喜欢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
初次来家的客人走后,你的孩子是否喜欢谈论客人和对客人的印象?
能否正确判断自己不能做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