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14200000012

第12章 家族记忆(3)

名字

一些朋友常常拿我的名字玩笑:杜书瀛,“赌输赢”也,戏我为赌徒。其实,我出生的时候,奶奶给我起名“赢”,是赢定了的意思,没想到过“输”,也不含“赌”。我生在1938年7月19日,即农历虎年6月22日。我还有一个哥哥,先我两年来到人世。那时候一般人家都喜欢小子(男孩儿)而不喜欢丫头(女孩儿)。我伯父已有六个孩子,全部是小子,爷爷奶奶个个都喜欢。我哥哥出生前,爷爷奶奶仍然盼着是个小子。既出生,果真是小子,欢喜得不得了,取名“正”,意思是正正当当,不斜不歪,要我爸爸妈妈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下一个还要生小子。果然,心想事成,两年后我出生,还是小子。

赢了!还要赢下去!于是,“赢”就成了我的小名儿。

小时候,大人们“赢儿”、“赢儿”的叫,从不想赢字怎么写,也不在意怎么写。那时正是抗日战争,爸爸是抗日军队的领导干部,离家奋战在沙场,伯父以此为荣,常常要孩子们学我爸爸,长大去打日本鬼子。一次,伯父逗我玩儿,说,你叫赢儿(营儿),就当个营长吧。这个时候我大约不到四岁。六岁,上学了,总得有个大名。我们杜家到我这一辈儿,行“书”字,于是我的大名就援例在小名儿前加个“书”字,成为“书赢”。但当时我只想着当“营长”,坚决要求把名字写成营长的“营”,于是就成了“杜书营”。后来,我的启蒙老师,颇有些古文底子的冯先生,给我改成“书盈”,据说《礼记·礼运》上有“三五而盈”的话,疏曰“盈为月光圆满”,而且“盈”通“赢”--得胜,兼含有余的意思,也大体符合奶奶当初的本意。特别是长大一点的时候,得知有一成语叫“蝇营狗苟”,没想到“营”字不但可以同“营长”连在一起,还可以同“蝇营狗苟”相关,觉得这同大舅一贯教我“男子汉做人要堂堂正正”太离谱,再看“营”字,顿生厌恶之情,暗暗佩服冯先生“盈”改得好:“丰盈、圆满”或者“得胜、有余”无论如何比“蝇营狗苟”强百倍。再后来,读了点儿古文、古诗,知道李白有“海客谈瀛洲”诗句,知道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更觉得“营”字太俗气,而“盈”字,似乎也雅得不够,遂自作主张改名为“书瀛”。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像现在改名还要到公安局,自己要改,轻而易举改成了。幸哉!幸哉!

我印象中,上小学、上中学甚至上大学时,同学们几乎没有人拿我名字的读音开玩笑,好像那个时候大家太老实,光去追求“进步”了,没从名字上下取笑的功夫。只是到了文革,才开始在名字上做俏皮文章。先是打派仗,对立派有人拿我的名字说事儿,说我是“政治上的赌徒”:你“赌输赢”肯定要“输”,“输定了”。那时年轻,好叫真儿,最忍受不了人家骂“赌”,觉得人格受辱--我做事,向遵母训:一曰“实打实,不取巧”,二曰“明人不做暗事”。骂我别的,什么都好说,就是骂我“反革命”也比骂“赌”强。不过,天天骂,骂皮了,感觉渐渐迟钝起来。后来,打派仗打得越来越没劲,于是改打扑克,朋友们常常喊着我的名字,要我出牌赌一把,来个“赌输赢”。跟着的,往往是一阵并无恶意的哄笑。

文革结束后第一个拿我的名字开玩笑的是张平化同志。那时我被乔木同志挑去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同王若水、黎之、王树人(不是哲学家王树人,而是原《解放日报》总编辑王树人)、郑惠等一起。张平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在钓鱼台十七楼会议室厚厚软软的地毯上同大家见面,一一介绍。当读到我的名字时,平化同志笑起来:你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杜书瀛,“赌输赢”。你同谁“赌输赢”啊?全场轰然。

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咬定我这个名字是故意造的假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钟惦棐同志--就是当年因为敲《电影的锣鼓》而沉冤几十年的那位杰出评论家,那时他刚复出,在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工作--有一天大早来上班,一见面就兴冲冲告诉我,为了我的名字问题,他同一位朋友争得不可开交。起因是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同某人辩论的。当然我竭力强调我的理儿,挑对方的不是,批评对方的“阶级斗争情结”。但当时“阶级斗争情结”还相当有势力,在那位朋友看来,批评它并非没有风险,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他对钟惦棐说:这位作者化名“杜书瀛”,肯定是要“赌”一把“输赢”。钟惦棐竭力辨明真相,并称可“验明正身”,居然没能服人。听后,在坐者哈哈大笑。

也有朋友劝我改名,换一个读起来好听而不至于发生误解的,但没奏效。一是现在改名须得到法律承认,那手续,差不多同申报国家课题或申请晋升职称一样烦琐,一想,我头就大了;二是这名字同我这肉身生死与共、形影不离生活了六十几年,已经产生一种亲情,怎能说抛舍就抛舍?于是横下一条心:即使有一天“身与名,一起臭”(借用启功先生六十六岁《自撰墓志铭》语),也认了,不改!

不但不改,而且前年我的小外孙在美国降生,我女儿非要把孩子的名字同姥爷的名字连在一起,想来想去,我说,叫“瀛洲”吧,沾个“瀛”字。孩子爸爸姓“伟迪”,于是外孙名字全称:瀛洲·杜·伟迪。我女儿对这名字很满意,因为孩子虽为美籍,但心系中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现在瀛洲已经开始学用英汉双语说话,他常常用汉语说“我叫瀛洲,我叫洲洲”,接着用英语拼读:“j-o, j-o,洲洲”。并且时不时告诉妈妈:坐飞机,上北京,看奶奶,看爷爷。--姥姥、姥爷的汉语卷舌音不好读。

现在,我的名字更是铁定不能改了。杜书瀛,“赌输赢”,管人们读什么音呢。

其实,我从没有想过要“赌输赢”,不论是政治还是学术。

2004·2·6,北京安华桥寓所

2004·2·8改

(载《光明日报》)

我家有个梨树园

我于梨树和梨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六十多年以前,我家有一个梨树园,是我爷爷亲手栽种树苗、亲手嫁接、亲手侍弄的。正是依靠梨树的收入,供我爸爸在天津读完了初中,又到泊镇的河北省立九师读后师(高中),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投入反对日寇的斗争为止。

小时候,大约从我光屁股满地跑起,就经常同大人一起泡在梨树园里。

春天,雪白的梨花铺天盖地,我仰头看不到边儿;蜜蜂嗡嗡叫着在花间飞来飞去,对我毫不理睬。各种鸟儿也来凑热闹--黄翅膀、黄胸脯的“柳叶儿”纤巧玲珑,在树叶间上下跳动;红胸脯的红靛颏和蓝胸脯的蓝靛颏贴着地皮飞,不时哨几声,一会儿落下来,跳着找活食吃,我一贴近,它们就跑;麻雀成群结队,飞进飞出,叽叽喳喳喊个不停;偶尔也有布谷鸟在这里歇歇脚,布谷,布谷,喊几嗓子,悄悄走了;只有穿花衣的啄木鸟最执着,在园子边的老榆树上咯、咯、咯……敲个不停。生人咋进园子,淡淡的梨花香气可能会令他陶醉,而我久居其中,竟然闻不见香味。那时我还不知道也不懂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妙句,不然我会反复吟诵的。

夏天,当梨花坐果、小梨由玉米粒儿大、逐渐变为海棠果儿大、核桃大……时,虫子要爬上去咬噬它们。爷爷治虫,除了踩着梯子手捉之外,还有妙法:在每棵树根周围培起细细的松松的沙土,蠕动的虫子费尽力气顺着沙子往上爬,却每次都在松动的沙土上滑下来(那时没有农药,那树上的梨绝对是绿色食品),我眼看着虫子滚落的样子,不禁拍着手笑,觉得乐趣无穷--后来我读古希腊神话,知道西西弗思违抗宙斯之命而遭惩罚,推一块巨石到达山顶,但石头到山顶后一定会重新落到山脚,他只好一直重复着推石上山的劳役;那虫子真像西西弗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分落梨”,那是全家最愉快的时节,男女老少齐聚梨树园,小心翼翼地把每个梨摘下,装筐;而且要区别大小、好次,按品质种类分别放置。数量最多的是脆鸭梨,因为刚刚摘下来,青里透黄,若摔在地上会碎成好几瓣儿,梨汁涔一地。还有少部分糆梨,淡黄的绸子般的表皮上有许多细小的点子,像洒在上面的无数小星星;它不像鸭梨那样秤砣似的腚圆头尖,而是球一般浑身滚圆,咬一口,甜甜的,软软的,绵绵的,带一点粉的感觉。它们都不能碰、不能磕,完好无损才能存放一段时间。不过我倒希望有磕碰一点的,可以挑拣下来给我大饱口福--那时我可不像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梨》中所谓“爱此花,甚于爱食其果”,而是爱食其果甚于爱看其花。即使有的梨还未成熟就磕碰的、虫咬的,妈妈也可以给我们煮着吃。上好的梨,除了相当大一部分出售以供家用,总是送许多给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他们都夸爷爷种的梨好吃,这时爷爷最开心,露出两颗大门牙憨厚地笑。

年纪大的人都知道“天津鸭梨”很有名,但很少人知道那有名的“天津鸭梨”,产地就在我们那里--天津南二百里的鬲津河畔,而我们那里梨树侍弄得最好的,是我的爷爷杜有林和他的胞弟杜有连哥俩,梨树是他们的命。

这是六十四、五年以前的事情了。时世变迁,梨树园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飘扬”的时代变为耕地--那时我作为山东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试验土法“炒钢”,所以不知道、也顾不得感伤;然而,儿时梨树园的温馨一直留在我心里,如今回忆起来,想流泪。

2007.5.31写,发表于2007.12.13 《今晚报》

故乡的春节

儿时,妈妈因工作紧张,把我放在姥姥家--华北大平原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那时我最盼的是过春节。一来,春节团圆,可以见到妈妈;二来,春节有好玩儿的、好吃的。那年我七岁,正值日本鬼子投降。八年浴血抗战,终于胜利,大人格外舒心,孩子也格外开心。岁末将近,大家绷着劲儿要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一进腊月,节日的兴奋就被逗起来了,我总是数着日子过每一天。到腊八,眼巴巴看着姥姥用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小麦、大麦、玉米、花生、小米、大黄米、高粱米、绿豆……十几种粮食,再加上红枣、核桃仁、莲子、百合等等,合在一起熬腊八粥。等熬好了,掀开锅,热腾腾、甜丝丝、香喷喷,红的枣,黄的米,白的莲子,黄褐色的核桃仁……没等吃,口水就流出来了。可是,八宝粥盛出来,姥姥先不给我吃,而是放两碗在桌子主座的两个空位子上--那是给姥爷和爸爸的。爸爸是抗日部队的政委,一九四二年初夏在日寇大扫荡中牺牲;姥爷也因是抗日干部家属,一九四三年冬被日本鬼子抓去用军刀砍下了脑袋。然而,苦难终归是过去了!那天在饭桌前沉默了好一阵子。后来,姥姥对大舅、二舅说,日子来得不易,咱活着,就要好好过好这个春节,让死的没有白死。那次姥姥和舅舅没有流泪。

我数日子好不容易数到腊月二十三,舅舅说,今天是小年,从现在起,就开始过年了。那一天,全家老老少少一起出动,把屋里屋外、天井过道、牛棚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堂屋犄角旮旯的常年老灰,也清理得一尘不染。姥姥说,把日本鬼子八年带来的秽气全都扫出去。晚上全家在堂屋送灶王爷。大舅个儿高,站上灶台把贴在墙上的灶王码小心取下。姥姥在小桌上摆好一盘糖瓜,一盘料豆,几根草,率领全家人跪下,把大舅取下的那张灶王码的嘴上抹了些糖,然后用火柴点着,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一段送别的话,我只记得其中两句:“上天言好事,来年降吉祥。”据说灶王爷是被玉皇大帝派往民间管理灶火的饮食之神,同老百姓接触最紧密。每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返回天宫“述职”。所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草和料豆是给灶王爷的马吃的,而糖瓜则犒劳灶王爷本人,让他嘴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过了腊月二十三,是各家各户忙着办年货的时间。姥姥家周围十几里,就有四个大集,按照一六(即逢一日和六日,以下类此)、二七、三八、四九,差开,五天一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集市上,人格外多,摩肩接踵。我和表弟跟着舅舅赶集,在各色年货摊前穿行。大人买什么,我们并不关心,只记得舅舅给舅妈买了头上戴的绒花,他说,跑鬼子这几年没买,今年要叫她戴几朵。我们小弟兄俩的心思全在爆竹上,反复挑选,最后提着我们最喜欢的四挂响鞭、两个闷雷、十个二踢脚、一束起火,高高兴兴回家。

人们都说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其实我感觉大年三十春节气氛最浓。这日,白天姥姥和舅妈在堂屋的家谱下供桌上摆放各种供品--猪头、鸡、点了红的馍馍、点心、鲜果和顶好的白酒;我和表弟则跟着舅舅在打麦场上“打囤子”--用草木灰画出大大小小盛粮食的囤子,几乎占满整个场院,祈求来年丰收,粮食满仓。黄昏,舅舅抱着许多芝麻秸撒在院子里,说,等子时你们兄弟俩去“踩岁”(踩碎)--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晚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守岁。孩子们嗑瓜子、吃花生,谁也不睡觉,实在悃了,就去放个炮仗。单等子时一到,姥姥、舅妈煮饺子,孩子们跑到院子里踩岁,舅舅则到大街上用竹竿挑着放长鞭--那年全村鞭炮放得特别多,就像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春节全北京放鞭炮那样。

吃了饺子,拜年就开始了。先是全家在家谱下给祖宗磕头,然后舅舅、舅妈给姥姥磕头,再后是我和表弟给姥姥、舅舅、舅妈磕头。我一面磕头,一面喊:姥姥,我给你拜年了!舅舅、舅妈,我给你拜年了!磕了头并不白磕,姥姥、舅舅、舅妈早已准备好压岁钱,忙不迭塞到我口袋里。家里拜完,拜本家;之后,全村邻里互拜。村里人虽不同姓,但也排辈分,晚辈进到各家,冲着家谱喊着“三爷爷”、“四奶奶”、“五叔”、“六婶”……给您拜年了!互相拜年的人多,常常在大街上相遇,拱拱手,高声喊着“给您拜年”,说几句吉祥话,道声“恭喜发财”--这是往年常说的话,这年略微不同,吉祥话中少不了“打败日本,共享太平”。

从初一到十五,人称“年下”,即天天在年节之中,是我们这些孩子“疯玩儿”的日子。但又有几个重要关节。初二是“迎婿日”,出嫁的姐姐们带着夫婿回娘家,孩子们给姐夫、姐姐拜年,常常有不菲的压岁钱。初五称“破五”,起大早,放鞭炮,把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叫“赶五穷”;还特别要放二踢脚,称“崩穷”,我和表弟的二踢脚有用武之地了--把“晦气”、“穷气”从家中统统“崩”走。到正月十五,春节达到又一个高潮--闹花灯。舅舅说,从闹鬼子就没有闹过花灯。这天晚上,人们像开了闸的洪水,倾家而出,冲上街头。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大舅手巧,早就给我和表弟札好了画着张飞像的大红灯笼,提着它走在小朋友中间,扬眉吐气。村里的热心人从各家募集了好几大筐棉花种,沿着村前大道点起了堆堆篝火,把小小村落照得通明。村里闲置多年的锣鼓钹镲等戏班家伙也拿出来,敲打得震天响。小伙子们装扮起来,跟着鼓点儿踩高跷,跑旱船,我和表弟随着他们傻跑。我只知道那天晚上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之中,但不记得我和表弟玩到什么时候、是怎么样回的家了。

我再也没有过过那么热闹的春节。

2008年1月26日写于安华桥寓所,发表于2008年2月1日《人民日报》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素以华丽清灵的抒情散文著称,但他不仅是写景状物的美文大师,更能用洗练素朴的笔致摹写动人心弦的日常生活。本精选集以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全集》为底本,并参阅其他朱自清权威作品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57篇,不仅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白马湖》《背影》《威尼斯》等抒情美文,更有《航船中的文明》《给亡妇》《圣诞节》《三家书店》等洗练素朴的日常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是明史大家王春瑜先生所著的历史杂文结集,共分《人物浮沉》《社会百相》《文化集锦》三辑,对明代的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文人“下海”、军事腐败、爱国主义气节、画坛四杰、郑和下西洋等深入剖析。书稿史料翔实,分析有理有据。文笔于尖锐、泼辣之中不乏幽默,引人深思。
热门推荐
  • 他叫我小可爱

    他叫我小可爱

    他说: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对你我不敢内向,我怕你会误以为我不够喜欢你他说:我想要和你有很久很久的未来,这样我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喜欢你他说:我已经离不开你了……以前有人问石雨,你相信爱情吗?当时石雨是怎么说的?她说,相信呀,只是,不相信我会遇见爱情??
  • 私藏一万吨喜欢

    私藏一万吨喜欢

    初次见面,萧礼就想着怎么办余吟弄到手,却没想到对方是只狼崽。余吟:萧医生,我只是扭伤了腿,不需要做手术萧礼:我知道,只是想看看你的心余吟:不需要看,人是你的,心也是你的。
  • 何其有幸遇见你啊

    何其有幸遇见你啊

    生活就是一出戏,而我扮演的太多,终究也会累……
  • 修神灭煞记

    修神灭煞记

    愤怒、悲伤、仇恨、恐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助于煞的滋长,煞受到人世间的这些负面滋养而很快的生长,当它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遗祸人家,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神的修炼者集合力量来封印。叶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块玉佩,这个玉佩竟然是一个独立修炼空间,从此踏上了修炼成神之路,他所面临的最后的敌人就是无别强大的煞……
  • 创世纪:2020

    创世纪:2020

    2016年的一天,一个白发老人来到联合国,他预言了2020年的灾难。它是谣言,还是预言,甚至是未来!
  • 我们的班委时代

    我们的班委时代

    这本书的内容偏向于马甲文。人物虽然都是初中生,但是马甲不少。但也不是那种很逆天的马甲,因为他们也只是初中生。还穿插一些言情。男主女主属于双向暗恋。还是有一点点甜的。女主在他们班上也有一些团宠的感觉。用几个词概括这本书的话,那就是:马甲,团宠,学霸,双向暗恋。
  • 弱水三千:独宠无良妃

    弱水三千:独宠无良妃

    纳尼?一朝穿越成种马皇帝的妃子,当晚竟然还要那个……侍寝,慕卿玖的小心脏是崩溃的。不过话说回来,身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的帝王,拥有一头雪白如锦缎似的长发。请问:这长得跟妖孽似的皇上是在玩cosplay吗?其实,他这个皇上,很好令人琢磨的。在她面前一副邪魅不羁死皮赖脸脾气好得要命的模样,除她之外,帝王风华绝代,冷魅霸气,杀伐果断,藐视万物不可一世。她有洁癖,不愿与后宫三千佳丽共侍一夫。某人邪魅一笑,轻衣解带:弱水三千,朕只取你这一瓢。
  • 红豆红

    红豆红

    只一年不到的时间,相貌平凡的伊豆却被惊为天人,原本漆黑的眼珠在发生着诡异的变化……而这张世人追逐的脸蛋竟然也同时出现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个被奉为“神子”的女人身上失忆没有改变她作为商人重利的本色,在经历了商场、战场一连串的风起云涌之后,她能否凭借一双紫眸找到生命中携手与共的人
  •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黑夜,天神宙斯召见海神波塞冬,称其子偷了闪电火,要挟他若不尽快找回,必将开战。现实中,波塞冬与人妻萨利之子波西杰克逊是个大学生,17岁的他可以在水下呆7分钟,但对老师关于莎翁的提问不感兴趣。参观博物馆时,他遇到了摇着轮椅的人马老师。而文学老师却变身成了复仇女神,向他逼问闪电火的下落。幸好人马教授和羊男朋友及时赶到,化险为夷。他们带波西来到营地,训练波西,他们找来了一个女战士安娜贝斯与之比武。落败后,触水的波西被激活了潜能,成为奋勇无敌的战士,并开始踏上了追寻闪电火的英雄之旅。面对蛇女美杜莎等神怪的攻击,冥王冥后珀尔赛弗涅的刁难,他的自我救赎只剩下10天……
  • 道涅

    道涅

    吾道有三:一愿天道崩离,轮回寂灭二愿苍生困苦,灾劫无尽三愿心神疯魔,道体沦固一个从蛮荒之地回来的小人物,淡定的面对着高楼厚墙,搅动起天下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