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1500000012

第12章 走进鲁迅故里

戊子七月,骄阳似火,我们一行顶着酷暑慕名来到了鲁迅故里……绍兴。走进绍兴,就是真正走进了江南,走进了小桥、走进了流水,更是走进了温柔、走进了梦境。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的山,绍兴的水,绍兴的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女儿红,我只在鲁迅的笔下邂逅。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两次躬临绍兴,治理了水患,故此地至今尚存禹陵圣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越地”一度成为我国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当我们踏上绍兴的土地,才真正体会到,水是绍兴的魂,水是绍兴的根。漫步在绍兴街头,我看到,整个城市城水相依,城环水,水绕城。城中不仅有南池、吴塘、苦竹塘等诸多湖泊,还有明代所建的芝塘湖,东汉所筑的回涌湖。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飞流成瀑,落地似银。城内溪流交错,碧波荡漾,轻舟穿梭。

城中河上的戏台更是绍兴一大风景。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或“万年台”。

鲁迅在《社戏》中写道:“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当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渔火。”寥寥数笔,道出了绍兴人、城、水、船、戏融为一体的情景。

绍兴是水乡,更是酒乡。绍兴的山有酒缸山,河有投醚河,溪有沉酿隶,桥有酒务桥。在绍兴,无论你泛舟小溪上,还是漫步小桥边,你都会看到,两边到处都是风格各异的酒店、酒楼、酒幌。加饭、元红、善酿、香雪等著名品牌的酒类广告比比皆是,大街小巷无不浸透着浓浓的酒意和醇醇的酒香。

走进绍兴,虽不会喝酒,但咸亨酒店是一定要去的,这是来自鲁迅笔下绍兴老酒和孔乙己的诱惑。据说,咸亨酒店原本是鲁迅的一位远方本家所开的小酒店,鲁迅从小耳闻目睹小酒店的情景,后来把它写入小说中,咸亨酒店也因此驰名中外。

来到咸亨酒店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一样,绝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口福的需要,与其说是为了亲身体验一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们、阿可们的生活情趣。不如说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酒店门前是一尊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塑像,酒店东侧悬着一个大大的“酒”字,中间是“咸亨酒店”四个金字。咸亨酒店的前厅是三开间平屋,西侧摆着曲尺形柜台,柜台上摆放着豆腐干、烩鸡蛋、茴香豆、熟蟹和各种肉类菜肴。东侧与中厅相连成大堂,堂内酒座均为长约三尺、宽约二尺的条桌,每桌配两条长凳,桌凳一式漆成荠色。穿过店堂圆洞门,经青石板天井,另有“咸亨楼”小楼一幢,设十余间雅室,典雅不俗。只是那酒店的主人不再是戴着老花镜和乌毡帽的掌柜,那酒客也不再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和短衫帮了,而大都是或千里迢迢或不远万里寻觅来到这里的国内外游客和一些本乡本土的绍兴人。

我找了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坐下来,要了一杯绍兴老酒,一碟茴香豆,一碟三味臭豆腐,惬意地品尝起来。绍兴的黄酒色如琥珀,轻轻一晃,散发出诱人的幽香;喝上一口,猛烈、醇厚、甘甜的酒香迅速地再体内扩散开来,把我的五脏六腑彻底地浸透了。嚼一粒茴香豆、品一口三味臭豆腐,再喝上一口老黄酒……。

醉就醉吧,为幽香的黄藤酒而醉;为鲁迅先生《鲁镇》《城》《故乡》中一幅幅鲜明的酒乡风情图而醉;为王羲之酒后所书的《兰亭集序》而醉;为王安石这位严肃的官僚学者偶有“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的放浪而醉;为许渭的半生落魄,聊以书画换酒,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性格而醉;为陆游“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的潇洒,“莫笑农家腊酒浑”、“把酒话桑麻”的恬静和《钗头凤》的悲凉而醉;更为孔乙己时常夹着伤痕的皱纹而醉!

登上古汉台。

丙辰年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乘车去汉中访友,友人邀我一同游览并领略了古汉台的风光。

穿过东大街,越过一条幽静的笑巷,东行半小时,只见青松翠柏,古木参天,浓荫密林中露出片片绿瓦红墙,这就是古汉台了。

相传,古汉台始建于公元前二0六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汉王刘邦驻汉中的宫廷遗址。北宋张少愚曾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王墓”的诗句。后来,古汉台相继成为宋、明、清诸代汉中知府的官署和游憩之所。一八六二年,太平军攻占汉中,率军将领在这里驻扎,并在台前张贴安民治邦的重要文告。一九三二年前后,中央陕南地下党负责同志,曾在这里召开会议,训练干部,组织群众,为建立红二十九军做筹备工作。同时,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领导农民进行抗捐抗税斗争,为古汉台增添了新的光彩。

友人伴我沿着门前的水泥大道,前行五十米,就是古汉台正门。七米高的汉台城垣,全用大小相近的暗红色卵石砌成,顶端垒有女嫱,宏伟多姿,引人注目。攒尖式的大门楼高顶飞角,门楣上镶嵌着“古汉台”三个铜色大字,甚是古雅。

进入台院,正中偏南是一个新修的扇形花坛,坛中古石缝里钻出一棵小桔树,迎风摇曳婆娑起舞,好像在欢迎游人。北边有保存尚好的明代石碑“时雨亭”和心建的鱼池。池中,喷泉吐着晶莹的水花;池周,排排苍松,簇簇修竹,密密匝匝,郁郁葱葱。走上池中架起的一座水泥桥,倚栏下望,池水碧波荡漾,成群的游鱼嬉戏追逐,大有置身江南园林之乐。

院内两侧,是石门陈列室。室内展出的二十三件石门石刻,均出自汉以后开通的往来秦岭南北的褒料(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古栈道。这些原处于栈道内的石门和栈洞内东西两壁及洞外南北石山上的石刻,皆是汉代至宋代的作品,又称“摩崖石刻”。近前细看,左侧竖立的一扇石门,上部刻有卷云、蟠龙浮雕,下端雕有蔓草、花瓣、云彩和狮子,中间写着“衮雪”、“魏王”几个隶体大字。据说,曹操当年路过褒斜,见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便亲书“衮雪”二字以喻之。“衮雪”二字的笔触雄浑而流利,柔和而有力。昔人曾比魏武为狮子,言其生性好动,今见其书如见其人。右侧竖立的另一扇石门上,书有“玉盆”二字,相传是汉相张良的手笔。听导游讲,这扇石门原立于汉台南三华里的河水中,色泽如玉,形状似盆,真像有首赞诗所描述的:“大器盘盘水面浮,长江万里一盆收”。这些石刻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书法造诣很高,有些还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呢!

出了展室,沿着鱼池左侧的石阶小路上行,来到一个井然有序的笑院。院中有造型奇特的圆形水泥喷水池,池里的玻璃缸内,置有气势独秀的太古石,金鱼或在石见穿梭,或在浅底小憩,真是妙趣横生,爽神悦目。

穿过小院,展现在面前的游是两个陈列室。古生物化石展室里,存放着地球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种植物、动物的遗体化石,反映出汉中盆地在远古时期沧海桑田的发展、演变情况。在历史文物展览室里,陈列着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清代汉中地区发掘的许多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彩陶;周代的铜鼎、铜编钟和牛头尊;战国的铜弩机、铜戈;西汉的算头铜壶;东汉的铜洗;宋、明、清的珍奇瓷器、唐三彩等,都是有历史价值的珍品。一件件文物从眼前闪过,一幕幕画面在脑际浮现,使我对发生在古老的汉中盆地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陈列室,我和友人兴冲冲地走进了革命文物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红四方面军一九三二年春到一九三五年春在汉中一带遗留的钱币、印章、枪支、手榴弹、石刻标语拓片等等,还陈列着领导陕南革命斗争的陈浅伦烈士旧居照片。另外还可看到红二十九军在川陕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陕南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和陕南地下党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活动的实物资料。这些浸渍着先辈鲜血和汗滴的简陋、陈旧的革命文物,使人更加体会到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

漫步到后院,望江楼巍然耸立。楼为三层,高越十余米,蓝顶红柱翘角绿椽,甚是典雅、壮观。近前看,正门和栏杆上镌刻着各种花纹,粉墙上饰有武士的浮雕,楼檐下的横楣里,绘着“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黄汉升三刀定汉中”等图案,高低错落,辉映成趣,使整个楼阁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楼的一层,现已开辟为张鲁馆,介绍了张鲁及其领导的五斗米道的活动情况,还展出了一些关于此道的讨论文章。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是我国早期道教流派之一,东汉顺帝汉安年间(公元142……144年)活动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一带,后来传道单位发展到雍、益二州(今川、陕、甘、云南、青海一带)。创始人叫张道陵,沛国县(今属江苏)人。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张鲁为张道陵之孙,袭其父张衡在东汉末年时作了教主。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张鲁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率徒众攻取汉中,自称师君,管理地方政治,与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黄巾军在黄河流域各地的起义活动遥相呼应。张鲁实行过一些反抗官府,团结、安定群众的政策,深得农民的拥护。他所管辖的地方成为东汉末年比较安定的地区,外地百姓迁入的就有数万户之多,其政权继续了约三十六年之久。后来张鲁归降曹操,被分为阆中侯。五斗米教从东晋开始分化,一部分在地主阶级中插播,一部分仍在农民中从事秘密活动。尽管张鲁本人及其所领导的道派有很多局限和不足取处,但他在历史上起到过的一定积极作用,就是千余年后人民仍是不会忘记的。我很赞成汉中党组织和汉中老乡能设馆纪念他,让大家共同讨论张鲁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以便对历史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登上三楼,这里是古字画的天地,共珍藏二十五幅稀世作品。高其佩的珍迹《高秋游鸭图》,构思简洁,线条流畅,具有写实风格。画面上,芦苇在秋风中摇曳,两只贪馋的游鸭张着大嘴,正在啾啾觅食,真是妙趣盎然,如临苇塘。郑板桥的《竹石图》,更是刻意求新,不落俗套。画面中心,有一株突兀挺拔的竹子,节长五叶,冲上云天,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力量和独特艺术风格。焦秉贞的田园画,村落风景,田家耕作,曲尽其致。查继佐的冬梅图,笔画疏落,秀挺俗雅,生动活泼。刘锡玲的四幅山水画屏,以指代笔,辉洒淋漓。毛承基的四幅篆文,劲秀圆键,为清代小篆之代表作。于右任先生的行草,用笔自如,豪放娟秀,别具神韵。……。漫步在这“扫尽凡夫笔下尘”的奇珍异卉之中,我和友人仿佛也多了不少艺术细胞,情眷眷不愿离去。

从楼上下来,向东看约五十米处,有一尊石马,昂首挺立,甚是威风。来到近处,只见马颈部鬃毛系阴刻线纹,四腿空雕,接近于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圆雕“大夏马”。据导游说,这是汉唐间过渡时期的作品,它在研究石雕艺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马旁有一座小亭,安放着一口久负盛名的铜钟,人们都称它为“汉钟”。此钟由黄铜铸造,桶形鼓腹。顶部作蟠蠣挂钮,周边有重瓣莲花纹一匝,口微内收。腹部上下各有对称的飞天四个,面像丰腴,体态优美。中腹部敲击点处有对称的莲花寺朵,与上下的花纹、图象相错排列,甚是美观。钟身高一百一十公分,口直径八十公分,造型与陕西省博物馆陈列的唐代“景云铜钟”很相似,飞天的格调也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一些飞天一样。可以断定,此钟铸造于中唐年代。它的冶铸、雕刻方面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惊人的想象力,同汉台的其它建筑、陈列品一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往前行走,有时一座小亭。亭内安放着一块鼓状巨石,高三尺,石面直径约尺五许,呈灰白色,石上隐约可见各种兽面饰纹,一角齐刷刷地被削掉。相传这是汉高祖刘邦宫廷中的陈设,名叫石鼓。刘邦曾削此石以试剑锋,南宋诗人陆游写的“剑分苍石高皇迹”就是指此。

古汉台是藏珍寓荣的好处所,但愿它,还有载育它的光荣、富庶的汉中地区,能在我们再见面时更加放出异彩。

秋游大雁塔。

壬戌年暮秋,我随参观团踏进了西安的慈恩寺,饱览了古朴雄伟的大雁塔。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皇太子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的养育之恩,在西安城南约十里的无漏寺原址,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起名“慈恩寺”。唐代,慈恩寺很负盛名。据说,凡考中进士的人,唐王在风光旖旎的曲江杏园特赐其宴饮,宴后划船游曲江,至慈恩寺登岸,在雁塔题名赋诗,热闹景况,实属非凡。唐末以后,寺院累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寺容,只有原寺的西院,系明代以来的规模,寺内殿堂,多系清末建筑。

寺院内殿堂古朴,亭台典雅,曲径通幽,群塔掩藏,行行松柏苍翠,处处花草勃发。离大门不远处,两座古式小楼对称地耸立在一条青砖大道的两旁。一座楼里架着一面大鼓,名曰“暮鼓”,鼓面直径约两米,据说是用来召集寺里僧众的,每次敲一百零八下。另一座楼里吊着一口大钟,名曰“晨钟”,重三万多斤,钟上的花纹、图案、文字,皆清晰可见。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造出如此完美的巨型钟鼓,真令人钦佩。沿着大道北行,拾级而上,呈现在眼前的是“大雄宝殿”。殿内青烟袅袅,幽香扑鼻,游人甚多,却安静肃穆。殿堂正中供着释迦摩尼等三尊大佛像皆盘腿端坐,双目微闭,或合掌胸前,或手抱莲花,口中若有所念。佛身后有丈许见方的三幅大壁画,色彩绚丽,笔法细腻,青山曲水,云雾缭绕,花卉摇枝,百草含香,珍禽献舞,千鸟鸣唱,真乃令人神往。两旁高台上的十八罗汉,姿态、神情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又的笑容可掬,有的横眉立目,有的文静温顺,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挥臂翘腿,有的呲牙咧嘴。玄奘法师也在其中。他身着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布衣直缀,挺胸端坐,一手扶膝,一手握拳,肤色白净,脸庞红润,表情温顺,若有所思。看到他这副慈眉慈目的神态,谁能想到生活中的玄奘法师没有神猴护卫,没有八戒结伴,竟只身跨过浩瀚无边的沙漠,翻越冰雪皑皑的丛岭,为时十七载,行程五万里,西去西天求回“真经”,接着又用十九年的时间,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多卷,为我国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呢?难怪许多外国友人争相拍照,有的甚至焚香烧纸,顶礼膜拜哩!

我们穿过“大雄宝殿”,进入法堂,金身的南无阿弥陀佛,披着红袈裟肃然打坐在一个大型的莲花宝座上。佛像左右有两个大书架,一层一层放满了玄奘译的经书。左边墙上挂的玻璃框中书写着玄奘的生平和事迹,右边墙上的玻璃框中镶嵌着三幅玄奘师徒的石刻画像,笔法精湛,勾勒细腻。特别是中间的一幅引入深思:身背书篓,手持佛尘的玄奘,气喘嘘嘘,汗珠淋淋,艰难地但却至坚至诚地一步一步向前挪进。这何尝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险、迈步前进的写照呢?

穿过法堂,是慈恩寺的后院,遐迩闻名的大雁塔巍然矗立于眼前。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当时,著名僧人玄奘从印度等国游学归来,带回佛教经典六百多部。为了保藏这些佛经,于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倡议在慈恩寺内兴建了大雁塔。玄奘主持寺务,并在此从事翻译、著述和讲经工作。

为什么取名“大雁塔”呢?导游解释说:历来说法不一。据《大慈恩寺法师传》卷三载:摩揭陀国(今印度境内)有个寺院的和尚只吃雁、鹿、水牛三种净食。有一天,管理生活的和尚买不到肉,正在作难,忽然一群鸿雁掠空而过,这个和尚便仰面顺口说道:“菩萨慈悲!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充饥了。”话音刚落,只见一只大雁离群落羽,下坠在自己面前。和尚见此情景,大为惊异,忙呼寺内众僧。大家议论,雁即菩萨,舍生为众,我等怎敢吃菩萨肉呢?于是就在大雁掉下来的地方建塔葬雁,以示纪念,并命名为“雁塔”。传说玄奘取经路过摩揭陀国时,迷上了这座五级浮图,回国后便在慈恩寺内仿照此样建造了一座,也取名为“雁塔”。之所以在雁塔前冠以“大”字,可能是因为它的体形大于荐福寺的小雁塔吧!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增建为十层,后因战争破坏,留下七层。五代时,后唐明宗李澶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重修,解放后又有多次进行修整。现在塔高六十四米,呈方形角锥体。底面积约六百九十二点九三平方米,总面积为二千二百三十四点一平方米。每层有塔室,沿楼梯可盘旋至顶层。塔身有用砖砌成的枋、斗拱,并砌有一根根隐起的砖柱,形似一个个开间。每层四角各挂一个小铜铃。这种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两方碑石。一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方是唐高宗李治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所作的纪文。这两方碑文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虽经千载风云,却神韵依在,真乃是“清丽刚洒风流手,书家席首绝后前”。碑侧、碑额和碑座上刻有许多蔓草花纹、蟠蠣、千人乐舞等浮雕,图案优美,造型生动,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底层有四门,皆可进入塔室。一层四根约十米高的大红柱直通厅顶,柱下垫有小石墩。厅中挂着一盏霓虹灯,乳白色的亮光,照耀全厅。厅顶由木制的图案拼成,古朴典雅。南面走廊的墙壁上满是石刻文字,其它三个走廊挂满了神州各地名塔图,使人仿佛置身于群塔圣寺之境,眼界大开。东西两架木制螺旋形扶梯,可将游人送至二层。二层墙壁上挂的一个玻璃框中嵌有玄奘讲经画图。厅中心是用木条围制的一个直径约一米的正八边形扶栏,栏内有铜佛像一尊。踏上扶栏东西的楼梯,可登上高层。三、四、五几层的墙壁上也全是唐僧取经的图画,有两幅给人的印象最深。一幅是:漫天飞雪,千岩万壑,玄奘挺立峭壁,遥望天竺,表情凛然。一个古代的僧人,为实现理想竟能这样矢志不移,实在是难能可贵!另一幅是:玄奘骑在锦幢装饰的象背上巡游,周围簇拥着欢呼雀跃的天竺僧民。天竺本是佛教产生地,而东土的玄奘却在此圣地以其博大精深的佛学知识及其取经的精诚使万人倾倒,可见其伟大了。

我们踩着修葺一新的木制楼梯,在“咚咚”的节奏声中,缓缓登上了最高一层。凭栏远眺,不禁思绪万千。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句话:“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的,雁塔风光不正是若干代中国人聪明才智凝结而成的心灵境界吗?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份艺术价值很高的宝贵遗产,确实能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不过,任何优美的名胜风景所在,如果没有人类的脚印,没有伟大人物的足迹,也会黯然失色的。不难设想,千万年后,也许大雁塔会塌毁,但矗立起大雁塔的玄奘的形象却永远矗立在一代一代中国人民心目中。

兴庆宫公园记。

甲子岁深秋,我有幸游览了西安市兴庆宫公园。

风景瑰丽的兴庆宫公园,坐落在古城西安的东南角,与西安交通大学隔路相望,总面积七百四十三亩。它是解放后在唐代兴庆宫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园内曲廊通幽,碧波荡漾,楼阁耸峙,花木馥香。令人流连忘返。

进入朱红色的油漆大门,沿着起伏弯曲的小径,我踽踽向兴庆湖走去。一路上,清清茸茸的草坪,如绿绒毯一般,踩上去那样的舒适;郁郁苍苍的小树,紧紧挨着,看起来那样的神秘;层层行行的松柏林,像一把把巨伞,钻进去那样的清爽。楼台、亭阁、溪桥、曲廊,无不使人觉得其乐融融。

穿过枝叶茂密的树林,一泓汪汪碧水,映现眼前。这就是名扬中外的兴庆湖。此湖原名隆庆池、龙池,现搅兴庆湖,分东湖和西湖,位于公园中央,面积约一百五十亩。据《唐六典》记述,玄宗少时,和他的兄弟在此居住,隆庆坊旧宅的井水溢涌而出,弥漫成池,人们称它“隆庆池”。传说池中带有灵气飘然,还曾出现过黄龙,趋炎者便以为这种异常现象是李隆基要当皇帝的预兆。后来,果真在隆庆坊出了皇帝。着虽然是一种无稽之谈,但李隆基做皇帝后,为了避讳,将隆庆池改为“龙池”却是事实。当时,池周垂柳如云,池中碧水粼粼。参差画舸中传来苼歌阵阵,波摇池莲时飘散荷香隐隐。到了宋、金时代,龙池仍然有“隔花皆戏艇,满目尽游人”、“管弦远迎青堤上,楼阁高低绿水浜”的景象。大约清初,池水菜干涸,仅留下斑驳的湖岸和渠道的痕迹。现在看到的兴庆湖,是经过解放后整修开凿的,湖水从潏河引入,曲流环绕,桥梁纵横,春夏秋冬鲜花送香,一年四季鸟语啾唧,成了西安人民休息日最喜欢的舒散场所。

站立西湖桥上放眼远望,只见兴庆湖西岸仿照原唐兴庆宫新建的花萼相辉楼,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池面上的长庆轩、翠花亭、鸳鸯桥、缚龙堂等建筑,花饰彩绘,各具特色。近前细眺,鱼游水中柳,船动波荡漾;小船悠悠往来,游艇纵横穿梭。碧水、船影、亭殿、楼阁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饱览了龙池风光,我乘船向东侧的沉香亭划去。不一会儿,远远望见一座古老的亭子耸立在龙池中央的大岛上。上岸前行,古亭二层屋檐下“沉香亭”三个大字赫然入目。原亭以沉香木作料修建,故得此名。今日所见,虽非唐时旧亭,但亭身的富丽辉煌,再加上周围盛开着一簇簇争奇斗艳的牡丹花,也一样令人神思恍惚,浮想联翩。唐王朝时期,沉香亭前栽植着红、淡、紫、白等天下各色牡丹,盛开呈艳之时,连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也被逗得戏游花丛之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暮春的一天,玄宗坐在沉香亭畔赏花,千姿百态的牡丹衬着如花似玉的贵妃,使他心花怒放,遂令梨园长李龟年宣李白进兴庆宫填词助兴。那时李白刚进京不久,玄宗对他表面上很重视,实际不让他参与国政大事,只分了个小小的翰林侍诏,让他随侍左右,写作诗歌以增添宫廷乐趣和点缀升平景象。有远大抱负的诗仙,对呆在翰林院内消磨时光,自然愁思绵绵,常借酒浇愁。李龟年找到李白时,李白正在一家酒店手捧巨觥,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立即令内侍把他簇拥到沉香亭。在醉意朦胧中李白看见亭内倾国的美人倚栏伴君,亭外如锦的牡丹竟相开放,顿时赋《清平调词》三章。其中最后一章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于是梨园弟子当即演奏起来,贵妃时而轻盈起舞,时而倚亭相戏,娇柔妖艳,妩媚异常,乐得玄宗也亲自吹起笛子相和,极尽游乐之能事。但这种“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的帮闲生活,越来越使诗人李白感到寂寞和苦闷。

猛抬头,已到亭前。登亭凭栏下望,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雍容多姿,香飘满园。步入花丛之中,黛绿黛绿的叶子上面,托着一朵朵绯红、洁白的牡丹,其花大入丹盘,像玉石精心琢成,似花绒巧手团塑。层层花瓣,有少妇皱缬的纹裙那样柔软,也有少女明额那样细腻。沉香亭犹如浮在花海之上、浓香之中,整个公园显得更加繁华、更加富丽了。

相传,载初元年(公元690年)隆冬的一天,女皇武则天到沉香亭摆宴寻欢,酒后下了一道圣旨,责令园中百花一齐开放,为其助兴。第二天,⑤后亲自察看,沉香亭前“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水仙冰肌玉骨,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无比,石榴丽质无双。”(以上引句借自《牡丹亭》)唯独硕大而雍容、富丽而多姿的牡丹,不愿屈服于女皇淫威,傲然抗旨,拒不违时开放。武则天大怒,命人将长安城内的牡丹全都用火炙枯,幸亏群臣苦谏,剩下的四千株尽数贬往洛阳。据说,这便是“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由来。神话故事自不必信,不过古今动情于牡丹的却大有人在。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沉香亭,又朝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走去。越过小桥,一路上,思绪的骏马驰骋在历史的页面上。阿倍仲麻吕,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生于日本樱花烂漫的奈良。十八岁那年,为了学习盛唐的文化,他负笈西来,远涉重洋,在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求学。由于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又勇于任事,很得唐玄宗赏识,赐名“晁衡”,留在朝中供职。晁衡先后曾在玄宗、肃宗和代宗朝中任仪王友、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和安南都护等职,风雨操劳,备受艰辛。公元七七零年,逝世于长安,终年七十岁,为中日文化交流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高大庄严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屹立在长庆轩畔,给美丽的公园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气氛。我急速地越过草坪,踏上宽阔的柏油大道,走到碑身的台阶前仔细瞻仰。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一九四七年西安和奈良两市的决定兴建的。碑高三点六米,仿唐柱式。碑体用房山坚硬而洁白的汉白玉精工雕琢砌成。它象征着阿倍仲麻吕为中日友好事业所建立的功绩,标志着中日人民对先驱者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身四周,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壮观。碑的东侧,镌有千百年来广为中日人民传颂的阿倍仲麻吕的《望乡诗》:“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碑的西侧,刻着李白的名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充溢着中国人民对阿倍仲麻吕的痛悼和追念情谊。

我徘徊在公园里,沉浸于自然美、人工美和伦理美的享受之中,怡性养神,胸阔万里,真有年轻了许多的感受。

同类推荐
  • 撞上单身总裁

    撞上单身总裁

    她做了十七年的出国梦,终于能圆了,可是没想到刚到国外就沦落为乞丐,姑娘她的命怎么就那么衰啊,没关系只要能圆出国梦她忍了,好不容易历经辛苦回到家,死性不改的她居然在度出国这下可惹毛了父亲大人,被当场抓到不说,还赏她一个降落伞要她跳机……为了躲避家人的逼婚,誓言除非天上掉下个人来。哇,老天还真配合,话才出口,天上果然掉下个人来,而且是个女人,好死不死正好掉到他怀里,这下他该哭爹喊娘啦
  • 夺爱新娘

    夺爱新娘

    意外被黑道少主误认成妹妹,生活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少主他人帅KISS技术又好,但脾气很臭!经过了几次生死体验,彼此在爱与恨的边缘中徘徊,她下定决心要把他夺过来!群号:31438577
  • TFboys的唯美约定

    TFboys的唯美约定

    三个女孩,对TFboys到了无可自拔的痴迷程度!怎么才能见到他们,爱上他们……
  • 被抛弃的天后

    被抛弃的天后

    顾苒曾以为她的完美爱情画上了句号,却不料是个完美的骗局!!!
  • 不离,不弃

    不离,不弃

    作为一个特种兵,他有持久的耐心。她以为,他唯独对自己不够耐心。只是,某天他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季风的幸福

    季风的幸福

    这是一场诱“幸福”深入的追逐战。她,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饭碗难保;他,运筹帷幄“幸福”就在他的五指山中,想逃,呵,做梦。且看是战战兢兢的她,还是运筹帷幄的他到底谁是这场追逐战的最终赢家。
  • 取经之后三千年

    取经之后三千年

    取经之后三千年,悟能:“师傅,大师兄他有问题。”“听说了吗,斗战胜佛杀死了净坛使者。”那一日,三藏入了魔。一场争斗,牵引出了猴子,哪吒,杨戬,三条不同命运的线路。
  • 你大佬永远是你大佬

    你大佬永远是你大佬

    她是应天地同生的魔尊,身份尊贵,实力深不可测却因某事不得不投身于新奇、陌生新的世界既来之则安之,这个世界不错,本尊喜欢!!!他是z市帝家的继承人,也是隐世家族帝家的掌权人而她不过是被收养的帝家女儿某隐世家族紫家养女不屑的说道“你有什么资格站在帝哥哥的身边,不过是养女罢了!”她目光薄凉看着那女人不屑的眼神“看吧!你不配站在他的身边”她身后的一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想回答你的傻问题,你还得寸进尺了”“既然你诚心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吧!”**“什么不配,她本来就是大佬!”养女听着那些话,无地自容了,灰溜溜地走了【古穿今,今穿古,多重身份,科幻+宠文】
  • 花季少年少女

    花季少年少女

    当你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你会放下一切,只为追他而去吗?
  • 戏说白起

    戏说白起

    白起,一个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可是关于他的故事却非常少。戏说白起,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白起
  •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她,魂穿到妖孽丛生的古代。他,面皮撕下一层又一层,亦真亦幻。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他,与之匹敌的她毒术天下,看小狐狸般的毒妃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她如何斗妖夫,以正妻威。待到她与他携手天下,应验三生三世的预言,看她如何抗天命,与他倾绝天下。
  • 美男属于我

    美男属于我

    矮油!这男人很有型哦!居然敢喜欢她人。她什么人?自私狂妄,邪肆无忌,整天混在男人堆里的女人!嗷嗷……他居然看破她多年隐藏的秘密?好了,没什么好说的出局!尼玛,还缠着她做什么!
  • 魔士纪元

    魔士纪元

    诞生于电与火,锻造了一身钢筋铁骨,没有血与泪,只有喜和怒。魔士横出江湖,开启新世纪的一幕,修真纪元注定被颠覆。苍穹的背后,究竟是谁,要把那宇宙洪荒重塑!
  • 咒焚天地

    咒焚天地

    灵魂穿越的李明阳,机缘巧合踏入修真界,为了心底的那份坚持,他义无反顾,伴着腥风血雨,踏着尸骨成堆,走了下去……一切,只为了终有一天,回还我家园,守护我亲人,破灭那诅咒,撕裂那封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