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4700000018

第18章 在哈佛修课:多元的选择(1)

修课的要求

作为美国最悠久、最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哈佛大学不仅具有较为合理的招生录取体制,而且形成了扎实和系统的授课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而又多元的选课体系。

哈佛一贯强调其非中心化的结构和体制,10所研究生院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一致,而且同一研究生院内不同的系科也会有不同的制度。比如,文理学院一些系的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后就可以参加资格考试;对人类学系的国际学生来讲,如果研究的地区正是自己的国家,那么就没有掌握工具语言的要求。而在我所在的内亚研究系,我就不可以仅用中文来满足系里对博士生语言方面的要求,因而不得不学好几种语言。再比如,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年招收大量的硕士生(共有800名在校生),但是也有极少数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博士生(每年仅招10名)。这些博士项目的要求完全不同于文理学院,他们既没有多类语种的要求,也没有口试,而是要上交很多专题论文,然后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答辩,由评审委员来确定某一学生的博士候选人的资格。

虽然哈佛大学的文理学院内也有硕士班项目,比如东亚研究的硕士项目(Regional Studies,East Asia)可能是文理学院内最大的,但是硕士项目并不是哈佛培养学生和教学的重点所在。这和牛津的导师制相比,差别不小。

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差距远远超出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差别。时有发生的是,一些已经进入博士项目的学生在完成基本课程的修习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实在无法继续念下去。于是经所在的系科同意,学生可以得到硕士学位而离开原来入学的博士项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坏事。好歹不会出现如下这般惨象:深陷文科某一博士项目多年,才猛然发现原来苦苦攻读的学业并非自己倾心的追求目标。学生取得硕士学位而离开校园,另找出路,前景似乎更为乐观。

近年来,哈佛的一些系科在培训博士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学生递交的申请材料所反映的水平和实际水平有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生院录取学生时并没有经过面谈一关,于是,现在很多系决定在录取过程中采用的关键一步就是对优秀的申请者进行电话面谈。书面的申请材料并不能完全如实反映所有学生的求学心态和研究水准,真正的问题往往是在入学以后的一两年,学业陷入困境时才会出现。最近几年,媒体上登载过几起中国学生在美国顶尖高校攻读博士的过程中被学校勒令退学而不服的案子。事件的发生固然牵涉到诸多因素,但是不能不否认,中西博士生培养制度的不同,学生和导师、学校方面交流不顺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哈佛的学制

哈佛采用的是两学期制(美国还有不少高校采用3学期制),这一学制还与波士顿地区的其他大学有所不同。

9月中旬到1月中旬为秋季学期。秋季从9月的第3个星期一开始,课时一直到圣诞节前一周才结束。圣诞节和元旦之后是10天的复习应考期(reading period)。圣诞节和元旦,学生回家过节,可是,考试在即,放假并不能放松。学生总是扛着一大堆书和笔记,大包、小包的上路。如果圣诞节和元旦期间过于放松,那么节日后返校,期末考试和学期论文劈头盖脑而来,很可能措手不及而败下阵来。

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在1月下旬正式结束。学生稍作休整,春季学期即在1月底或2月初开始。2月初到5月下旬为春季,通常在3月底4月初天气转暖时放上一周的春假。春季学期在5月初结束,然后同样有10天的复习应考期,再就是期末大考和学期论文的提交。到了5月中下旬,整个学年一结束,大家就各奔东西———有的忙着找暑期工作,有的则享受长长的暑期。

凡是体验过这种学制的人,大多认为这种学制,尤其是秋季的时间安排,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没人愿意带着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复习应考的书籍回家过圣诞节和元旦。这自然而然让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在复旦上学时,期末考试总是一古脑儿地排在一块儿。每学期最后一门考试结束时,大家如释重负。有的男生走出教室,大声呐喊,那声响在教学楼的长廊间回荡,淋漓尽致。不管当时的教育体制如何,每年学生都能安心而又轻松地回家过春节。

2007年7月1日福斯特教授就任哈佛大学校长,她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对哈佛的学制进行改革。2008年年初,校方决定改变原来秋季学期跨圣诞节和元旦的做法。新的学制一改哈佛独特但是不变的旧学时,把开学的时间从原来9月的第3个星期一改为9月初。这样一来,秋季就能在圣诞节之前结束。而后就有3个星期的寒假。接着的春季从1月末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

毕业典礼会在5月下旬举行,比原来提前了大约2周。这种新的学制使哈佛大学内部各所院校的学时得到统一,并且和邻近的一些高校,如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塔伍兹大学(Tufts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时相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诸多便利。

选课

文理学院注册的日子通常定在9月的第2个星期三。注册时,拿到手的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是选课表和厚厚的课程目录(Courses of Instructions)。注册之后,学生即开始选课。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厚厚的目录和简介时,研究了半天才明白该如何查阅和使用。看着五花八门的课程,真觉得学海无涯。

每年9月中旬,新学年伊始,研究生们站在达德里楼(Dudley House)前注册的队列里,翻阅着文理学院厚厚的课程目录。对入学不久的研究生来讲,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对新学年的新期望,而博士论文陷入僵局的 G9(研究生院九年级的学生)老生恨不得这是最后一次到达德里楼来注册。不管是刚进校的研究生,还是即将上交博士论文的准博士,每年开学时,大家必须注册才能保留学籍。

哈佛大学人文学科的博士班学生入校后,在刚开始的两年内,必须修满16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而且成绩至少达到 B的水准。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规定,以学生身份进入美国的外国学生必须是全日制(full.time)的学生,必须修足课程。这就意味着,每学期必须修满4门课。

文理学院开设的课程多种多样,学生选课拥有很大的余地和弹性。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开学第一星期的“买课”(shopping period)传统。顾名思义,“买课”事实上就是一个学生物色、了解和决定选修课程的过程。这一说法何时起源,不得而知,但是就目前教育商业化的大形势下,这一贴切的说法道出了学生选课的心态和现今的校园文化。

开学的第一星期,校园内人头涌动,很多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有效地利用第一堂课来收集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了解教授的授课意向和课程的要求,对课程轻重和难度做出比较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开学第1周,学生往往不会在某一堂课上从头听到尾,而是了解了大概以后,急勿勿地跑到另一教室收集其他课程的信息。教师往往事先精心备好教学大纲,一开课就分发给兴致勃勃步入教室的学生。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会在第一堂课上尽量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突出自己这门课的特色。对一些针对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开场白尤其重要,如能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就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研究生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导师开设的专业研讨课,往往非修不可。

“买课”期间,除了亲自收集一手材料以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大有裨益,可以说这是买课时的另一重要商业特征。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本系开设的课程,有的系科不惜使用商业广告的策略来增加课程的知名度。比如,哈佛的社会学系近两年对本系的课程采用广而告之的措施,使修社会学系课程的人数增加了50%。哈佛的研究生选课的自由度非常大,可以跨系、跨学院,甚至跨学校选课。

比如,哈佛大学和邻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就有跨校选课的合作制度。开课和选课较大的自由度来自科目设置的多样、齐全,而且有关某一学科,开设的课程非常丰富。对某一专题,不同的学科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自由选课制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哈佛一流的师资,挖掘潜力,发挥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兴趣,拓展学术视野。

这种富有弹性和自由度的选课制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同时,这一开放的体制也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莫大的挑战。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较大的选课自由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选课的机会,选好课、选准课,最大可能地充实自己的求学经历;而无形中,任课教师就有备好课、上好课的压力,努力使自己的课在“买课”期不受冷落。

这种选课制度和牛津的研究生一进校门就由指定的专一的导师引入学门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更不同于中国高校的上课风格。回想当年,如果复旦有类似于哈佛的选课制度,我们当时也就不至于在课堂上打那么多盹了!

刚入校的新生往往雄心勃勃,踌躇满志,选上5门甚至更多的课程,但是很快就体会到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做法。通常一门课每星期有3小时的课时,分两堂课来上。除了定时上课之外,课后还有大量的阅读任务和定期上交的论文。

其实,同时修4门课的学习任务就很重了。对国外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还磕磕绊绊的话,那么刚开始两年的课程确实紧张而又辛苦。

研究生的课程大体分为大课(surveycourse)、研究讨论课(seminar)和会议式课程(conferencecourse)。大课基本上为本科生开设,但是不少研究生也会修习。这三类上课形式中,和国内现行的本科生课程最为接近的是大课,以教授每周两次的讲座为主。哈佛的大课与之不同的是,除了每周听教授的授课之外,还有由助教主持的每周一小时的课堂讨论,讨论的内容则基于教授的讲座和阅读材料。

据说,研究讨论课的形式源于德国。Seminar对应的拉丁词为“ Seminarium”,原义为苗圃,策源地,顾名思义,即为孕育思想之处。现在,这一课程的运作形式是所有选课的学生必须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后,再在课堂上参加集体讨论,教授起着引导和评论的作用。

会议式课程则要求更高,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课堂上,学生轮流向同班同学评论、分析课程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和在座的其他同学讨论,而任课的教授往往只是会议的主持人而已。

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课程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的知识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这是一种比较全面但是又不失重点的教育方式,博士生所受的裨益也反映在后面将要提到的大考制度上。和牛津一对一的导师制相比,哈佛的制度是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广博的阅历和知识面,以使其具有开放的思路和视域。只有学业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选择专题研究。

虽说学生选课有很大的机动性,但是并不失限度。每一学期注册之后,学生大约有10天的时间来决定本学期要修的课目。具体操作的程序是填好选课表(studycard)后,得到导师的签字,上交教务处。从理论上说,以欧洲中世纪史为研究专题的学生有选修商学院课程的自由,而研究中国历史的研究生也可以选电脑软件设计的课程,但是,如果选的课程和专业相差太远,导师不会予以批准,除非学生能道出欧洲中世纪史和工商管理的课程之间,或是中国历史和软件设计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关联。导师批准这一程序是用来确定学生选课的合理性,给自由选课制度一个适量的监控。

近年来,一些大学赋予本科生自由选课的最大空间。罗特岛州(Rhocle Island)的布朗大学提供了更为机动的专业选择制度,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国内的复旦大学已经开始考虑为新入学的本科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选择专业。原来入校前定专业、专业定终身的做法显然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不少人倡议,大学新生不必这么早就决定专业,学生应该拥有任意选课的自由。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意识。希望每位父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在阅读本书后对中美文化、教育及思维上的差异有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开阔一些视野,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中国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于培养中国的孩子,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世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说课听课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说课听课

    尽管人们对于课程的本质及其界定千差万别,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课程观是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封闭与开放之分的。有的课程观是封闭的和滞后的,不符合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课程观是开放的和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为了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课程观,抛弃学科本位主义,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改革的必要性,以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潜能,本章主要内容着重研究课程相关理论:背景、平台和桥梁,把握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热门推荐
  • 盛世蜜宠:总裁的独家甜心

    盛世蜜宠:总裁的独家甜心

    一夜缠绵,却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人。她恐慌之下落荒而逃,以为会就此别过再不相见,却不想,这个男人竟然再度出现......恩怨纠葛、爱恨情仇一旦开始上演,也就意味着她彻底对眼前这个男人缴械投降。这怎么可以!她,绝对不会被这个男人吃定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雀落羽

    雀落羽

    中二男主角旦,记忆,感情缺失。在寻找自己的同时,揭开各位君王的面纱。从未相遇,却相依。陌生而又熟悉的彼此,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小说章节
  • 银河神庭

    银河神庭

    黑暗而孤寂的宇宙中,谁是最后的曙光?危难且矛盾的文明里,又有谁能力挽狂澜?我从岁月中醒来,睁眼看见了这片银河:超能力、光磁炮、飞船、人造星球、空间高速通道;人类文明、阿普莱斯文明、巴萨文明、吞噬者、虫族,、分裂族……宇宙在降维中重生,但终将在热寂中死去……人类该何去何从?这个混乱和秩序并列,黑暗与光明共存的宇宙让人类艰难求存,并开启了一个科技造神的时代!
  • 道士驱魔传

    道士驱魔传

    身怀茅山道术的他,却患了一种罕见的衰老症,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向前的步伐。他知道唯有自己强大,才能改变自身现状。手持一柄铜钱剑,斩尽世间妖魔,闯地府,进凶墓,斩邪师,诛厉鬼,上天入地,无所畏惧,他坚信,邪恶永无抬头之日!
  • 锈刻于胸间上的玫瑰

    锈刻于胸间上的玫瑰

    千年后,人类的征途变成了星辰大海。其中有着各种奇妙的生物和险地,但从未有一个星系,像雅拉这样神秘,吸引人类用百年的时间去探索,却不得而入。于是一艘载满战争型机器人的航空母舰驶入了雅拉星系,迎接航母的,是头戴荆棘王冠的女人,她的身边无数碳基生物环绕,我们命之为刺岩卡。紧接着巨大的陨石摧毁了航母,其中一台编号SG-00001的机器人,驾驶的小型穿梭机坠毁在这颗人类从未涉足的星球上。在山崖坠落的瞬间,它遇到了那个让它铭记,并锈刻一生的女孩艾拉。两人的故事开始了……书名:锈刻于胸间上的玫瑰,代表你是我心上深痛却又深爱的那个人。
  • 在斗破崛起的熊猫

    在斗破崛起的熊猫

    地球人重生在斗破苍穹的世界,穿越成为一只熊猫,依靠女主薰儿的资源最终成功化形,纵横斗气大陆成为一代强者。小说交流群群号1101536784
  • 此风有泪彼岸流

    此风有泪彼岸流

    带着模糊的记忆,苏醒在神秘的桃花之林,为找回丢失的记忆,找回记忆中的她,少年毅然前行,进入这个种族争霸的洪荒世界,一个可以修炼能量的世界。修炼之路,艰难坎坷,带着一朵玄奇的曼珠沙,在修炼被废之后,另辟蹊径,探索禁忌的领域,一路披荆斩棘,弑神诛仙,只为找回消失的她,只为回到最初的世界。
  • 穿书之反派教主我错了

    穿书之反派教主我错了

    不幸倒霉穿书,差点凉凉,又因一时好心,导致世界崩坏,蘤小寻只好从零开始,当妈不易,蘤小寻深刻的体会到了,为了反派以后会是反派,蘤小寻当起了反派的妈(假的),不过怎么越养越不对劲,这小反派的走向不对啊,怎么越来越根正苗红了。只好设个虐心局了,反派终成反派,蘤小寻终于回去,只是这反派的眼神总是怪怪的。
  • 国王与乞丐的故事

    国王与乞丐的故事

    《别爱上任何人》读后感,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
  • 走失的父亲

    走失的父亲

    父亲在沙漠科考的时候走失!焦急的母亲四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