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8500000037

第37章 阶段三:通过访谈、团体讨论以及IPR产生对话性资料(2)

用自己的话再次陈述个案说过的话,但是不加入新的内容。目的在于,在非主导的状态中,让受访者持续谈论你所感兴趣的话题,并使受访者理解你已经理解他所谈到的事情。低度推论的复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有助于研究对象维持话题于你所感兴趣的主题上,又不至于碍于不想违背你的兴趣与怀疑,而偏离主题。

举例

“我懂了,所以你是偶然得到这个工作啰”,“所以说,你离婚之后又回到大学念书”,“你在作业线上工作时不会看时钟,因为这样时间会跑快一点”。

使用时机

当你发现受访者开始期盼你说些什么,或是当你已经使用很久的温和鼓励时,就适合使用低度推论的复述。应该像撒胡椒一样,根据整个访谈进行的节奏,分散开来运用这种复述。有些受访者很健谈,那么只需要一点点鼓励就可以。但有些则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持续说下去。使用此类回应的频率取决于受访者与每一场访谈的进行节奏。当受访者滔滔不绝谈论一大堆话题,而你却想多知道一点他所提过的某个特定的话题时,就适合使用这个方法。通常来说,在访谈开始时用得比较频繁,尾声时则渐少。

使用频率

访谈开始时分量须多。

3.非带领性的导言

特征与目的

这种模式是发问性质,非带领性的导言可以和低度推论的复述交互使用。目的在于引出更多某一特定主题的材料,并用以表示兴趣与专注。

举例

“喔,可以多告诉我一些吗?”“嗯,你可以再谈一谈这件事吗?”“这很有趣,可不可以继续跟我讲?”

使用时机

开始讨论话题时非常适合使用,并且分量须多,可与低度推论的复述于话题开始时交互使用。

使用频率

开始讨论话题时分量须多,但注意不可流于机械化。当想要你的个案仔细谈起他曾提起的范围时,可于话题开始时与低度推论的复述交互使用。

4.积极的聆听

特征与目的

当研究者怀疑受访者对某一主题有许多的感受,却没有清楚表达时,即可借助积极的聆听,以一些表达感受的字眼来回应。积极的聆听对于建立支持性的关系极为有效,有助于打开受访者更多的话题。然而,这方法应该小心地使用,以免揭露了受访者当下无法承担的问题。

举例

“听起来你好像很气他”,“听起来有些丧气,似乎你对那样的情况感到很沮丧”,“你好像很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

使用时机

当你怀疑受访者在沟通内容里透露出前景化或特别突出的感受,但是在言语间却没有明确陈述到这些感受之时,就适合使用积极的聆听。通常当受访者似乎是借助声调或是手势,而没有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感受时,你应该可以安心地使用积极的聆听来回应。另外,当发现受访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或是不愿意和你谈论该感受的情形下,这也是适用此回应的时机。但这可能会导致没有价值的资讯,也可能会威胁或是鼓励受访者,来讨论你还没有准备好回应的一些感受,因此必须格外小心。最后,这种方式适合使用于话题进行到中间的时候,而不是一开始就马上采用。

使用频率

绝对要少于前述的三种类型。使用频率会因情况而有不同,考量的因素包括:你想要了解受访者该种感受到何种程度、你准备好帮助受访者解决这些困扰感受的程度,以及厘清这些感受是否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研究兴趣所在资料的进一步揭露。

5.中度推论的复述

特征与目的

这类型的回应,乃是详述你对于受访者所提供材料的意义或蕴义所作的臆测,目的在于检视有可能成为你要分析的重要特征之想法。与积极聆听不同之处在于,中度推论的复述详述你怀疑的是受访者抱持的内隐信念与理论(而不是感受)。当然,要适当地如此回应,必须谨守言语的分寸,要尽量接近受访者的话,但稍稍地把可能的涵义往前推进。

举例

假设受访者说:“所以说,我认为自己尽了全力,你是知道的。如果你想要一切都是完美的,那你到头来肯定只有失望。”中度推论的复述将会是:“完美是不可能的吗?”注意这种说法相当接近受访者所说的,但却厘清一个显然存在于背景的参照信念。而且这儿所参照的是信念而非感受。

再举另一个例子。有位受访者曾对我说:“当然,在这里,我们遭致些许的不满。秘书都好像以为我们很赚钱,只要一眨眼就可以给他们加薪。我的意思是,我也喜欢一直给他们加薪,但现实就是这样。”就像许多在访谈时引出的话题,这样的对话也有许多的暗示。回应的复述最好聚焦于这几个暗示,包括:“局势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些秘书好像没有确实认知到自己在现实中的处境。”而高度推论的复述可能是:“秘书所拿到的薪水比他们的老板少,这就是现实啊!”积极聆听的回应可能是:“你觉得那些秘书很烦。”

使用时机

如果你确定你的中度推论的复述确实是“中度推论”,而不是“高度推论”,则可用于访谈中段,一直到话题结束。当然,你会希望使用各种不同的用词,以避免流于机械化。不要接连使用好几个复述回应,最好能分散在整体访谈的过程里,配合其他的回应方法一同进行。当受访者似乎要详述出你所感兴趣的背景信念时,就可使用此种回应来加以促成。

使用频率

只限用于访谈中段到结尾。

6.高度推论的复述

特征与目的

高度推论的复述即是详述受访者并没有明白指出,但你怀疑是受访者的背景信念。在访谈的最后,这种回应可以非常有效地检核,你对于研究对象所抱持的一般信念,所作的一些臆测是否有所根据。

举例

“那么,就我听到过去十分钟你所说的,似乎就是这些少数族群的学生无法学习:现在将他们找回教室里已经太迟了。”“总而言之,意思就是这些孩子们基本上是不守规矩的,除非反复地约束他们,不然以后都会变坏?”“我听到你描述你的人生,也与其他人的人生作比较,我所得到的印象是,人生就好像是必须攀爬的楼梯,有些人可以爬上去,但其他人却只能被困在较低的地方。”

使用时机

几乎不要使用这种对话。这种方法的回应非常危险,因为可能会引导受访者同意或是相信一些他自己并不相信的事物,或是否定他真正的信念。这样的回应同时也具有攻击性或威胁性。理想上,其他类型的回应策略应该足以协助你厘清所有的环节,而无须使用到高度推论的复述。不过,在访谈的最后阶段,特别是针对单一受访者一系列访谈的最后阶段,高度推论的复述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效用。最后再提醒一点,最好当你已经将足够的访谈材料记录下来时再来使用这种回应,如此一来,万一复述出错了,也不会危及你全部的访谈。

使用频率

极少使用,有些访谈甚至完全不用。如果要用,最好在快要结束时才使用一至两次。

访谈资料分析

我并不会花费太多篇幅来撰写访谈资料的分析,因为研究者通常都可以用第二阶段所讨论过的重建分析模式来进行分析。访谈资料还有一个附加目标,那就是检视第二阶段所发展出来的假设。举例而言,如果我们认为,Alfred在教室中的行为,有一部分乃是建构在其所参照的作为背景的幼儿心理学理论,那么,我们就会希望通过访谈,可以让Alfred有许多机会在不被主导之下,阐明这些理论。如果他真的这么说,并吻合我们的重建,我们之前的分析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支持;反之,如果他阐述了别的事物,那我们就必须再次回顾整个初始的重建,看看我们是否可能完全错了,或是Alfred言行不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有小心地比较访谈与田野札记的资料之后,才可能给予我们答案。

访谈得来的资料,陈述当然会相当不清楚,但关系着很多参照的意义。要发掘这些意义,我们只需按照前面几章所讨论过的步骤即可:意义重建、有效性重建,以及视域分析。

针对访谈稿进行视域分析时,需要注意受访者所做任何陈述的脉络本质,因为在此的脉络乃是长串的谈话,要分析这种脉络就有必要使用叙述/分析的技术(narrative-analyticaltechniques)。研究者通过阅读逐字稿寻找其叙述的结构。受访者是否使用英雄对抗恶霸的架构?口气是幽默还是严肃?谈话里强调的是“人”、“事”、“情绪”、“想法”,还是“事件”?当描述事件时,这些事件听起来是自然产生的,还是超乎受访者所能掌控的社会权力所产生的?或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受访者是否一再运用某些隐喻来表达其想法?这些问题的答案相当有助于你了解受访者所使用的诠释模式。

在逐字稿使用视域分析不但是新的做法,而且存在各种具有创意的探索。我曾经与人合作撰写过一篇论文,主题就是关于开发这个领域的新技术及概念架构(CarsPeckenandCordeiro1995)。这篇论文旨在发展一套理论分析的架构,以探讨访谈对话与受访者在日常社会活动中所使用的文化场域之间的连结关系。基于此一目的,发展成一个关于语用范畴与语意范畴之间关系的理论。此篇论文同时使用了“文本”(text)的隐喻来检视各种二元对立的背景化参照范畴,例如:种族范畴、社会系统的默会隐喻,以及三个默会的时间概念等。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发展出来的分析理论架构,乃是综合了类似于SPradley的语意学范畴、分类学及对比前景化和背景化之间的差异,另外再加上一些结构人类学的想法(即是,二元对立的观念及意义的典范轴心的同源学(homology))等的研究。

质性研究的最后分析将会撷取田野札记的许多段落,以及与这些段落相关联的访谈逐字稿的部分段落。编码,特别是非常高度的编码,应该力求访谈材料与观察记录之间相符合。最后的研究报告应该针对参照访谈与观察材料所完成的意义或文化重建,进行辩护。你可能会在最后写就的报告中,强调基础记录与访谈中默会的部分项目,但是最强而有力的结论,还在于展现观察互动的基础记录,与访谈所促进引出受访者显明而形式化的表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其他产生对话性资料的方法

访谈不是产生对话性资料的唯一方法。研究者可以同时让几位研究对象在一起,在研究者协助之下,让他们进行团体讨论。如果整个过程被记录下来,并且获得良好的协助,这样的讨论可以有非常大的揭露效果。个别的受访者可能难于详述其个人默会理解的文化主题。此外,如果只是单独和一位访谈者讨论,受访者可能会觉得对自己谈论的内容有一些不确定。相对地,在同侪团体中,通过跟受访者相同生活、文化背景的其他人来回激荡想法,原本单独访谈时难以明确陈述的一些论题,很可能就得以比较有把握地予以陈述。

研究者在团体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而非主导者。开启主题范围的原则与前述质性访谈所讨论的一样。当团体的成员开始谈论时,你必须帮助沉默的人有机会说话,在适当时机复述团体的谈话内容,以保持谈话方向不至于超出焦点话题,并且指出明显的意见分歧之处,以开启并刺激论题探讨的深度。当主题讨论趋于成熟时,访谈者的介入可以变得比较抽象。在此,你可以比较明确地指出你相信属于背景(但在讨论中尚未完全明显地论及)的论点。在讨论中所有的介入都应该参照团体中成员所说的话,而且应该强调团体成员所使用的词汇。

人际历程回想法

这个相当出色的方法,是心理学家NormanKagan(前面在访谈者回应那一节里曾经提及)所发展的,目的在于产生访谈性的资料。Kagan发展的临床咨询方法,应用极为广泛,而且普遍深受好评;除此之外,他也尝试播放人际互动的录像带给当事者看,然后让他们针对任何他们选取的事件片段加以评论,并从中探索这样的方法在治疗及教育上的各种可能蕴义。这个方法就是所谓的人际历程回想,简称IPR(Kagan1980,1984)。IPR具有难以置信的效力,有助于厘清默会的文化材料,以及促进主观材料的表达。

此法基本的想法是录下互动或是团体讨论的过程,再集合所有当事者一起观看该录像的带子,并且鼓励他们随时都可以选择暂停播放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想法,或是他们相信在互动中作用的默会规范,其他成员则可以评论他的评论。同时,保持继续录音,以记录他们的讨论。研究者也可以对于成员正在表达的话发问。Kagan还提供了专业化的建议,以促进受访者谈论他们自己选取的事件,而他的相关著作也获得强力的推荐(Kagan1980,1984;KaganandKagan1991;KaganandSchneider1987)。

IPR主要是应用于访谈与团体讨论等研究者促进的情境,不过你也可以尝试录下日常情境的自然(naturalistic)互动。但是,录像机的出现确实会影响人们的自然表现。我建议最好在重建基础记录及进行一些访谈之后,再来使用IPR。先从观察与访谈结果导出一些与你的研究兴趣有关的论题,然后再来安排IPR的团体讨论。研究对象知道自己被录像,但是一开始并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之后会被要求针对录像带中的互动进行评论。

同类推荐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语文知识小丛书: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语文知识小丛书: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知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本书主要包含八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德育等内容,帮助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懵懂走向成熟。《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不再以纯文字的形式在那里说教,不再以深奥的理论作为基点,采取了文配图、场景配插画的形式,文字活泼、形象生动地向教师传递着教育的方法,使教师摆脱了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与乏味,在趣味与轻松中快速地提高自己。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热门推荐
  • 又是月季芬芳时

    又是月季芬芳时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世间永远说不完也不清楚的就是情感,世间哪怕说了千遍万遍也不会感到厌倦的就是情感。人们常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世间由爱组成,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我们都需要,我们都离不开。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人活着就失去了意义,就如月枯木死灰,人的生命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价值。无论情感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但其性质永远不变,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为对方为他人的付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总埋怨他人冷默无情,埋怨他人给自己的爱太少,却不知情感的付出是双向,你给予别人多少,别人同样会回报你多少。
  • 狂人世界

    狂人世界

    打开内心的欲望之门,进入了狂人世界..
  • 宠爱小王妃

    宠爱小王妃

    她也只不过是发烧穿越了,妖孽竟然借口自己犯错,把自己吃干抺净,她惹不起,逃跑总是可以吧。可是,怎么搞错了,这不是逃跑,是赤祼祼的绑票,她要赎身啦!
  • 锋位之王

    锋位之王

    一次手术无意间回到了2002年并获得了一个球员养成系统!凭借着这个系统的周杨和在现实中的努力以及对进入NBA的渴望让他披荆斩棘直到成为了NBA联盟备受瞩目的超级锋位巨星的热血(+搞笑+装逼)故事!“这个系统还有这个功能啊?”周杨咽了下口水“谁是你妹!我才不是你妹呢!”————每天稳定更新!兄弟们可以放心收藏了!
  • 魅帝眷宠:独霸青梅

    魅帝眷宠:独霸青梅

    因为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幼儿时宝贝的身影,所以留她在身边而她却在他时而残忍时而温柔的对待里渐渐失心可是当他找到幼儿时的‘宝贝’后却毫不留恋的将她转送他人一直寻找的爱人在怀,为何午夜梦回,想念的全是那瘦小的身影,挥之不去三年后…崭露头角画家的一幅素描让他的梦一瞬间破裂,所谓的‘青梅竹马’不过是有心人的预谋已久再见,他才明白,她是他的爱,一直以来的爱而她,却早已将他划分为陌生人…相见不相识的陌生人
  • 梦界奇异生活

    梦界奇异生活

    一个屌丝青年,现实中郁郁不得志,发生一次车祸后,穿越到了梦界,发生了一些奇异的经历。
  • 总有黑子想黑我

    总有黑子想黑我

    娱乐圈浑水多,可我偏要试试,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至于遇到帅哥嘛,那就勉为其难收下啦。可是为啥我有着倾城的容貌,却没有讨喜的机运,黑子喷子齐齐上阵,居然让我滚出娱乐圈且看我如何在娱乐圈混的如鱼得水,虐渣,撕白莲,拐帅哥
  • 神曲:炼狱篇(英文版)

    神曲:炼狱篇(英文版)

    《神曲》是但丁1307年至1321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全诗分为三部《地狱篇》(已经收录并出版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一辑里)、《炼狱篇》(本辑已收录)和《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诗,共100首,描绘了诗人但丁在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的指引下,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写出《神曲·地狱篇》的但丁是个战士。说但丁是“战士”,是由于他早年积极参加反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并为此被判处终身流放,拒绝屈服,直至客死他乡。说《神曲》是“梦幻现实巨著”,是因为它不仅借助了梦幻中神游三界的文学形式,而且极其广泛地包含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描写了诗人幻游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对政治党争、教会罪恶、哲学、神学、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堪称欧洲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此次,“最经典英语文库”出版的是第二部分《炼狱篇》,也是《地狱篇》改恶从善历程的继续。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通过精确的理解,将《神曲》翻译成英语,现在这个英译本已成为英语世界里的精品。法国19世纪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通过精确的理解,为其作了充实饱满、质感强烈、精美异常的插图。通过阅读这部《神曲》,我们可以了解但丁,了解“地狱”,了解“炼狱”,也可以了解“天堂”(将出版)。
  • 最后一个茅山道长

    最后一个茅山道长

    【免费精品】身为茅山最后一个捉鬼师,叶邪天表示压力很大。“美女,我观你眉宇阴气太重,需阴阳调和,在下不才……”“滚”“道长,若不嫌弃,小女子愿以身相许……”“尼玛,你可是千年女鬼,咳咳,本道长勉强收了你吧”与人斗,怡然自得,与鬼斗,心醉神迷,与天斗,其乐无穷!
  • 强娶豪夺22次:盛宠大牌娇妻

    强娶豪夺22次:盛宠大牌娇妻

    “陌锦,你竟然对我用强的?!你还是不是男人了?!”男人闻言,嗤笑出声,“我是不是男人,你不是最清楚不过了吗?”话罢,朝着身下的女子用力一顶——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却不想,进错了门。认错了人,她还起了色心,将美男扑倒在地,最后落得个被追杀的下场——“你什么时候爱上锦少爷的?”婚礼上,有人问新娘。女子歪了歪脑袋,嘴角轻勾,“从我见到他后,想扑倒他的那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