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72100000013

第13章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生活离不开与人的交往。但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却关系着他的生活是否幸福。假如一个人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无疑他是幸福的。相反,假如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那么伴随他的必然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可见,人际关系状况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说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的话,那么,对青少年而言,意义更为重大,人际关系的困惑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青少年以一种温和而健康的方式顺利完成与父母之间心理上的断乳,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对自身客观的认识、肯定和确认,有助于青少年了解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定位和认识,有助于青少年选择自己发展的人生目标,顺利解决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并从以往同成人的依赖关系中独立出来,与同伴建立起新的稳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青少年期的人际交往特点

青少年期的人际交往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幼儿期主要以家庭中成员为交往对象,儿童期个体交往对象虽然从父母扩展到教师和同伴,但在情感上仍十分依恋父母。到了青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儿童交友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团伙性。这种交往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内容以游戏,玩耍为主。到了小学高年级发展到了顶点,然后就逐渐趋于解体。

进入青春期后,团伙式的交往已经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他们开始根据一些标准选择朋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性格相近;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见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仍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绪,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小知识:

心里的“楼层”人的心灵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具体一点说像不同的楼层。

一楼:店面朋友,通常几句固定的话就够用了,例如,你好吗?吃饭没?

去哪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稳、安定、满足。

二楼:客厅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泡泡茶,八卦一下政治经济、新的商机、最近的媒体新闻……大家一起打发时间,可以绕过每一个人内心的孤独,然后觉得自己好幸福。

三楼:厨房朋友,就是可以剖腹谈心的那种,然后觉得自己充分被对方所了解,人生一点也不寂寞。

四楼:卧室朋友,是可以亲密、触摸的朋友。

顶楼阳台:缘分朋友,一般是空在那里,没有被设定要怎么样,有时飞来一只鸟,有时吹来一根草,有时落下几颗种子,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会开什么花,当然也没有期望要结果实。也许一阵雨来滋润了心灵,也许刮起风吹乱了寸心。这个屋顶看起来也许是空空的,但是你知道它不是空的,它装满了“曾经”。

我习惯用一秒钟穿过店面,两秒钟经过客厅,三分钟停在厨房,四小时在卧室里睡一觉,花五天时间在屋顶等待,等待老天爷给我生命中带来的惊奇和美的。而常常一点小小的感动,会使我觉得好像可以拥有这整栋楼的朋友和心情。

二、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对象

父母、教师、同伴群体等等,都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对象。

(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1.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心理断乳即青少年要求在心理上摆脱父母的控制的现象。青少年在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时伴随着一系列的表现。首先,他们常常要找到一个可以重新寄托感情的对象。其次,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第三,在思想上他们对于以前一直信任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

2.与父母的矛盾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以往亲子间平静的关系,使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地表现出来。矛盾的产生一般来自双方。

一方面,从父母的角度看,因为他们往往不能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仍常以儿童期的方法对待他们,使得子女对父母的这些“幼稚”的处罚和约束深感不满。

另一方面从青少年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父母的依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们既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又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依赖父母的,他们常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斗争。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使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而带来的“成人感”和对成人社会地位的追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受挫。

第三方面,矛盾还来自于两代人的“代差”,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由于在年龄、经历、历史条件、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必定会形成在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即“代差”。

(二)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小学阶段,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要高于父母。进入少年期,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动摇。随着年级的增高,到了高中毕业之前,青少年对师生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他们要求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独立和尊重;另一方面,他们对教师的学识尤其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有教师与全班学生的单向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在课外的师生交往中,交往的类型按照交往的性质可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三)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同龄团体是青少年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他人、掌握社会交往技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的同龄团体有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之分。

这一时期青少年友谊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选择性。青少年选择的朋友大都在班内或校内,即在空间距离较近的同伴,其中以同性同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伴的接纳性也逐渐提高。青少年选择同伴的标准主要有“同忧同乐、相互关心”“兴趣相投”“弥补不足”“思想、性格好”“成绩优秀、有特长”。到了高中时期为初中生所看重的“成绩优秀、有特长”已不那么重要。第二,稳定性。青少年期友谊保持的时间逐渐加长,因为友谊正在不断内化。初中生的朋友关系还在变动,不十分稳定。但到了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朋友间则能宽容交往中的小矛盾,以便保持更深远的共同性。第三,亲密性。少年期的友谊往往是以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精神交往为中心的。青少年逐渐不满于一般的交往,而是更多的需要共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互相帮助,从而结成深厚的友谊。

三、青少年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出现和不断发展,青少年渴望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渴望与异性关系的协调和适应,企图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出现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的情况。

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在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其正常成长。

(一)与父母关系问题亲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依靠,民主型的和睦家庭给青少年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青少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关系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青少年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关系不和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他们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根源。

案例:“鸡翅”下的“熊”鹰难高飞母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甜蜜的感情,没有母爱,孩子将无法生存、无法长大、无法延续生命。但是,滥施母爱则不然,它可能会遏制孩子的生命、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陷阱。还因为这样的陷阱有甜蜜做诱饵,就使得其危险更加致命。也许,有的人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有的人认为这样的观点有点耸人听闻,有的人会说既然是爱,就一定对孩子有好处,哪会有滥施母爱这种说法?读了下面的例子,我们也许就会发现,过了头的母爱,真的有可能成为孩子的陷阱——甜蜜温柔却贻害无穷的陷阱。

来访母子二人,其中男孩小强16岁。第一次交谈中,咨询师就发现,孩子每说一句话之前,就得看看母亲的眼色,获得母亲的首肯,才敢讲话。孩子的讲话,也每每被母亲打断,加以解释、更正、澄清。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像一个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不时地还与妈妈撒撒娇,与一个16岁的男孩子很不相称。母亲很自豪地说:“为了孩子,我把自己的事业全抛弃了,孩子午休那么点时间,我也得去学校看看。孩子与同学打架了,也不会应付,总受欺负,我就过去调解,帮助孩子搞好同学关系。老师批评孩子了,我就去老师家送礼,请求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对待我儿子。孩子遇到的任何困难,我都帮助他解决……”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特别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压力、害怕考试。母亲用尽所有办法,仍然无济于事,孩子只好中途退学。

退学后,为了避免荒废孩子的学业,又尝试过好多办法,比如读技校、上中专、自学成才等等。每个计划在最初进行的时候,孩子都是踌躇满志,可一旦真的进行下去,孩子就虎头蛇尾,坚持不了。孩子为自己的前途,整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好,也睡不着,想来想去,也拿不出个主意。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就向母亲求助,母亲也绞尽脑汁帮儿子想办法、出主意,可最后又被孩子一一否定了。同母亲的这种讨论,往往会以儿子气急败坏地发火、摔东西、踢桌子甚至有时使劲拧母亲的胳膊而收场。父母感觉对孩子已经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管他吧,他不听,不管他吧,孩子又埋怨父母见死不救。母亲认为老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辛苦付出了这么多,却教育出了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不知道以后该怎样面对孩子。

案例分析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是滥施母爱的典型例证。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滥施母爱的症结,就在于代替。这位母亲代替孩子的感觉、代替孩子的判断、代替孩子做决定。这还不算,她甚至还要去学校、去班级,为孩子制造人为的舒适环境,代替复杂现实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孩子实际上成了妈妈的玩偶,在妈妈制造的恒温箱中,按照妈妈的旨意,亦步亦趋地做着妈妈期望的动作、做着已经规定好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已经知道动作之后会有什么预期结果的动作。表面上看,孩子有了一个随心所欲的环境,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但是,实际上,孩子只是得到了一个奶瓶,孩子每天只是吃到了定点供应的牛奶,只是重复着自婴儿起就会的动作——吃现成的召之即来的鲜牛奶、精神牛奶、物质牛奶。而他的生命,却没有机会发育新的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独立的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的能力。

中国心理网,2005年11月25日。

就这样,孩子心理成长的权利和机会,就被妈妈的滥施母爱给剥夺了。

这样使孩子除了依赖、幼稚、被动、服从、脆弱之外,几乎一无所获。孩子的心灵已经被架空,他与现实中间,隔着妈妈这堵温暖、舒适、甜蜜的大墙,他无法接触现实,在他眼中,母亲就是现实,母亲就代表着所有的社会环境,与母亲的关系,就代表着所有的社会关系。当孩子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会极度不适应。结果,孩子的社会功能近于零,从社会角度讲,他已经成了废人,只能蜷缩在妈妈营造的恒温箱中。

但是,随着孩子的生理成熟,孩子的需要会迅速膨胀,妈妈的恒温箱已经无法容纳需要膨胀了的孩子,于是,孩子与母亲的冲突就会开始。由于长期在母亲的保护下产生的习惯,他不会把不适应归结为自己的无能,而会把责任推给妈妈、家庭、社会,他会认为是妈妈错了、家里错了、社会错了,该改变的不是自己,而是妈妈、别人、社会。孩子会把对自己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对妈妈束缚的不满,全都倾泻到母亲或家庭,这样很容易出现毁物、自伤、自杀、伤人、杀人、逃避现实、逃避社会责任等恶性事故。很多耸人听闻、又出乎意料的恶性家庭暴力事件,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背景。

到了这里,滥施母爱的轨迹和结果就一目了然了:滥施母爱首先是通过代替孩子生活开始的,结果,孩子心理能力的发展机会就被剥夺,导致孩子的社会功能萎缩,社会适应性处于瘫痪,精神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关系处于混乱状态。孩子本人以及家庭,都面临着危机,都沉浸在无可奈何的悲剧之中。

如果生在“鸡翅”之下,差不多已经注定了孩子的悲剧。幸好这位母亲看到了问题,也想解决问题。作为父母,如果没有自己的人生内容,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总想围绕着孩子的生活转,那么不仅干扰了孩子自立的进程,而且也会丧失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每个孩子都会长大成人,都要脱离父母去生活、去恋爱、去结婚,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削弱要与孩子相依为命的动机和感情,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有独立飞翔的一方天空。

心灵处方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了小强母亲的认同,又通过进一步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由于小强心理年龄的滞后,他的认知和行为表现出了较大的童稚性和心理的脆弱性,特别是现在他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抑郁倾向。其父母不能再给他施加压力,暂时先不对他进行硬性要求,杜绝对他打骂,要给予温暖、支持;要寻找他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期待;要多给予积极的暗示,避免指责和挑剔。

第二,在给予小强支持、鼓励让其充分放松的基础上,针对小强的身体状况和怯懦、回避、退缩等人格特点,让他“动”起来,强化他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他每天早上外出跑步1小时,先是由母亲带着跑,一周后自己跑;每天最少用1小时听音乐、唱歌;每天用2小时补习功课。在生活上杜绝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其承担适当的家务,强化“我能、我行”的意识,培养小强自主自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第三,让小强每天写一篇日记,写出每天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感受,并在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让他给父母写一封信、给老师写一封信、给咨询师写一封信,还让他写了题为《我的愿望》《我回到了学校》的作文,以激发他认识和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第四,每周咨询师到小强家两次,检查他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把握有利于咨询效果的各种信息,肯定和鼓励他的努力和进步,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他认识和评价“自我”,帮助他减少“童稚”,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恢复自尊自信,促进其心理的成长。

三周后,小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并主动要求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回学校上学。咨询师向小强表达了对其改变和进步的肯定,在最后一次咨询时,咨询师给他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的方法,并给予了他很高的期望。但小强性格上有一些缺陷,如他的“童稚”不是短时间,也不是他自己很容易就能克服掉的,在今后的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上他还将会面对许多问题和挫折,在学习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都需要他有相当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去解决,也更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巩固咨询效果,避免出现反复,还应得到小强的学校老师的配合和支持。小强的老师非常热心地表示会给小强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小强在班集体中体会到应有的温暖和关怀,使其得到健康的成长。

故事一则倒过来试试一个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声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试试吧,年轻人!”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以后,苦练基本功,深入收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幅画,果然,它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感悟:“请倒过来试试。”当付出与得到不如预想的那么好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听听门采尔的忠告?

(二)与教师关系问题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青少年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就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某些同学存有明显的偏见,故意刁难、中伤这些同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师生关系也就日趋紧张。

河南省唐河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刘丽,因没有报名参加该年度的中招考试,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不满,他认为其无进取心,于是三番五次劝刘丽离校回家,并且不让刘丽听课,还让她上课时间为班级同学复印复习试卷。老师的歧视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刘丽的自尊心,某天晚上,刘丽乘同学们上晚自习之际,在宿舍内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过后被同学及时发现并送到附近医院抢救。

教师应承认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任何一种歧视、侮辱他们的行为和讽刺、挖苦的语言,都将给学生心灵留下创伤,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裂痕,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甚至自杀等等。

案例:

高二的漂亮女孩小英,165公分以上的个子,亭亭玉立,由妈妈带领,来到咨询室求助。小英的眼神里透露出极度的惶恐和不安,一看便知是处在深深的精神压力之下。小英的妈妈向咨询师介绍说:“她从去年就不愿意上学了,说是到了教室就害怕。开始还挺着,不愿意去也去。后来越来越厉害,现在只好不去上学了。还有一年就毕业考大学了,这该怎么办啊?”通过女孩小英和咨询师的单独谈话,了解到女孩的一些情况。像每一位来访者一样,最初的交谈是困难的,但随着咨询师的引导和启发,女孩那些久久压抑在心灵深处的思想汩汩地流淌出来。女孩开始诉说她的情况:“我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毕业后考上大学。但我在课堂上不敢看老师,如果与老师的眼神一相遇,我就会感到非常地害怕,心突突地跳,浑身出汗,头发晕。现在,我不敢进教室,也不敢去学校。”连她自己也知道,恐惧得没有道理,老师并不可怕,可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

任何心理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原来,女孩上初三的时候,新班主任是一位年青英俊的男老师,他的英俊和才华吸引了女孩。她陷入了强烈的爱的情感中,情绪变得更加的敏感细腻。有一天,那位男老师把自己刚刚一两岁的孩子带到学校,女孩看见这个情境后,就认为是这个老师看透了自己的心思,从而采用这种方法对自己提出警告。从此以后,羞愧、恐惧的心理一直纠缠着女孩,且越来越深。进入高中,虽然换了老师,她还是恐惧。终于,学校、教室也成了恐惧的对象,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女孩拒绝去上学了。

案例分析进入青少年期后,孩子在学校里跟教师和同学接触的时间比跟父母接触的时间要长,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对学生能够发挥认同和模仿作用。由于老师性别的因素,有的男生会偷偷喜欢女老师,而女生则暗中爱慕男老师。

本案例中的小英爱慕老师的情况,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种情形其实是过渡性的。小英不是坏女孩,她对老师的真情可以理解、无可指责。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疏远异性→积极接近异性→恋爱”这个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必经历程中,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少青少年在第一二阶段之间,还要经历一个向往年长异性的阶段,表现为“牛犊恋”式的单恋现象,且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

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表现为从对方所不注意的远处,着迷地倾倒于所向往对象的一举一动,并将对象偶像化,对其产生强烈的精神依恋,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作用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做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疑,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成为迷恋对象的人,往往是周围年长的异性,因其容貌、才识、能力、人格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便激发起青少年产生如痴如迷的爱情错觉。而除家庭成员以外,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的年长者,也容易成为正处于萌动时期青少年的爱恋对象。

本例中的小英如果能像许多别的女孩一样,经历一个“产生爱→知道不可能→放弃但原谅自己→把爱收回到内心→适当的时候再把爱向合适的对象倾吐”的合理过程,就不会得病了。也许是她太敏感,也许是她还没有完成思想上的新生。

在小英看到老师的孩子后,她没有正确认识这个情况,却认为老师觉察到了她的内心世界,故意采取这种办法,向她发出警告。她感到内心的秘密被人曝光,如同被人在众人面前脱光了衣服。她感到极度的恐惧、羞愧、痛苦。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爱变成了恨和恐惧。再后来,恐惧的情绪逐渐泛化,她开始害怕其他老师,害怕学校,害怕上学。

通过跟咨询师的倾诉,使小英压抑在内心的情绪伴随着对这件事的回忆得到了释放。咨询师就此跟小英进行了一番分析:其实每个人可以对自己宽容一点。爱有何罪?当仅是一种感情、藏在心底的爱情时,谁有权利指责它?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气,克服羞怯的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灵去撞击。在与现实进行衡量后,或者放弃这种感情,勇敢地抛弃幻想,用理智主宰感情进行转移,或者仅保留在心中而不采取实际的行动,通过思想感情的转换和升华来获取心理平衡,这样我们就能保持心理的健康。

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单单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如有个小伙子经常对一位姑娘进行帮助,如果这小伙子是副热心肠,对谁都乐于帮助,那么姑娘大可不必胡思乱想。

小英似乎逐渐理解了,她对自己不再是无休无止的谴责。

心灵处方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发展曲线的高峰时期——生理变化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此时,学习文化知识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建立日后的知识大厦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人生知识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所以,应倍加珍惜这一阶段的学习时间。青少年应该把心中美好的感情,在萌动之初暂时埋在心底,珍藏起来,让它在你更懂得爱、更成熟、更理智的时候,开花结果。

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给自身的行为做出合理定位,一般来说,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促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互动。交往是信息的沟通,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建立师生交往的良好开端,为此,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教师要发挥期望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要广泛收集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对他们来说有适当难度的任务,并从中发现积极的意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后进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首先,确立班级发展目标。教师在指导制订班级发展目标时,要把社会要求、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个人需要协调起来;其次,改善班级中的沟通渠道。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堂的双向和平行沟通方式、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方式发挥各种沟通形式的优势,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必要条件。

第三,注意培养青少年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还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往。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交往的自信。许多青少年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在交往时表现出被动和较强的心理防御性,从而使交往无法展开。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树立交往自信的方法。其次,在同他人交往时,要看到对方的重要性,把对方看成重要人物。强烈的自尊感和要求被人认可是青少年期重要的心理欲求,因此,他们往往忽略别人的感受。对此,教师应提醒青少年在交往时要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具体方法有:让别人保住面子,不要通过挑剔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他人发生改变。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学会倾听和自我暴露。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对方。

故事一则记住的和忘却的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经过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好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忘得一干二净。”感悟: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小知识:

印象最深刻、频率最高的20句1.学生最喜欢听到的10句教师的话:

①Good!

②既然打铃了,就先讲到这儿,休息吧!

③放假的时候痛快地玩,好好休息。

④你在这方面相当有潜力,好好努力吧!

⑤你表现得很不错,继续努力哦!

⑥慢慢来,不要急。

⑦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只要坚持努力,就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⑧你们是最棒的!

⑨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哦!

⑩永不言弃!

2.学生最讨厌听到的10句教师的话:

①你爸妈怎么教育你的?你废掉了!

②全班同学放学后留下来做考卷。

③你死蟹一只!

④说话不知羞耻!

⑤像你们这种人将来都是没用的人,社会败类!

⑥今天下午自修课,我要进来把上午的内容再补充一下。

⑦你们真不怎么样!连某某班都不如!你们是我教的最差的一个班!

⑧今天有几个老师向我反映上课纪律不好,放学后留下来。

⑨我再讲“一分钟”。

⑩你只能考到某某学校!

(三)与同伴关系问题青少年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许多青少年朋友可能在心头会出现类似的困惑:为什么想在同学中寻找一个真心朋友就那样难?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虚伪?为什么大家都不说心里话?怎样才能找到真心朋友?……这也许正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渴望知心朋友而又时常体验孤独。高二男生小张说:“我和别人的关系要不就是‘好得不得了’,要不就是‘糟得不行’,而且‘好的’最后都变成了‘糟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并非只分黑与白两种颜色,并不只有朋友和仇人两种,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灰色地带,通过不停地适应、谅解,以期达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要懂得一点“野猪哲学”,也就是说要懂得适度的道理,跟朋友、同学既要挤靠在一起取暖,又要避免彼此身上鬃刺的伤害。

案例:

小明,男,初中一年级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但一碰到有人要“欺侮”自己,他的情绪就表现得特别暴躁,就会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因为经常打人,和同学关系十分紧张。比如,有一次一个同学动了他的文具盒,他叫同学不要动,同学说:“这破盒子,有什么稀奇的?”,他觉得很受不了同学的语气而动手打人。另一次同学说他身上很臭,小明就把同学的鼻子打出血来。为这件事,小明的母亲还狠狠打了他一顿。任何人相劝都无济于事,这令家长与老师都非常担忧。

小明的家庭自从他爸爸生意破产,母亲下岗以后,家境变得很困难。父母觉得小明在家庭状况发生变化以后,他整个人也都变了。以前小明是个乖孩子,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可现在父母跟他说话,他就出言顶撞。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也不上街。特别反感父母朋友送衣服给他穿,他狠着劲踩或扔掉那些衣物。小明爸爸生意做失败后,经常喝闷酒,发脾气,而母亲也经常哭哭啼啼,没有更多地管孩子。

小明本来是在小班(40人)学习,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他转到了大班(56人)。他在班内基本上不与同学一起玩。都是用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来看同学,而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动他的东西,否则,他都会毫不客气地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老师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

第一,家庭的变迁是他性格发生变化的导火线。

第二,较强的自尊心导致他有强烈的心理受挫感。别人对他的帮助,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羞辱,说严重点,就像是在他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第三,随着受关注程度的减弱,他的心理不平衡了。在爸爸生意兴隆的时候,他在小班内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生活。现在换班了,没有了那种优越感。他总认为别人在嘲笑他。他感到自己失去了以前的那种优秀,他迫切想表示自己不是弱者,是强者。他的不可一世都是装的,他始终带着一副假面具,用武力来伪装自己,使自己显得强大一些。再说,亲戚、朋友之间,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热情,他感到非常的失落。他就把这种感觉发泄到了父母那里,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缘故。父母又忙于生计,对他关心照顾得少了——他觉得一切都变了,他接受不了。其实,小明极想得到疼爱,可也许已忘记被疼爱的滋味,他渴望得到但又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暴力、与师长对立等。内心的不愉快在家里不便宣泄,在学校便极力寻找宣泄的市场,这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究其原因是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第四,小明过强的自尊心导致了严重的自卑迁怒症,这种心理症状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经常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以维护自己所认为的尊严。

第五,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青少年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较浅,所以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

心灵处方第一,给孩子:要树立信心。对自己采取肯定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多采取自我暗示:我并非弱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做好。认准了事,要持之以恒,干不好不罢休,要经常保持竞争勇气,变自卑为自信。再次,要热心交往,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你对别人态度的反馈,能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关键还在于自己。多参加集体学习、讨论等活动,这样,既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可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己耐挫折的承受力。要合理评价家庭状况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第二,给家长:小明的问题根源是缺少关爱。对这样的孩子,说教往往是无法奏效的,而对他的关爱往往能起到神奇的作用。每天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他倾述,与他交流。在困难面前,给孩子一个榜样。你们乐观、向上,孩子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感染。你们自暴自弃,他也会消极对待。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教育小明改善与父母、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

第三,给教师: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靠压制的手段所能解决得了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过分自卑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必要的引导。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闪光点,并创造条件让他发挥,给予支持让他成功,使之产生成功感并体验良好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重要举措。鉴于小明办事很有魄力,也有一定的号召力,运动会前夕,班主任让他和班长负责班级的广播体操比赛的练习工作。他很高兴,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经过努力,终于取得了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班主任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他,让他有了自信心。紧接着班主任又问他,是否有能力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他满怀信心地答应了,并且非常负责。慢慢的,小明已不再是一块顽石,而成为了老师的好帮手。

通过给小明心理的积极支持,巩固所取得的成绩,他开朗起来了,与同学建立了正常的伙伴关系,学习成绩也明显好转。在家里,与父母关系也很融洽。他也学会克制自己了,克服了打人的恶习。

故事一则人与人电影明星洛伊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是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车行驶得很好。姑娘问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历克斯·洛伊德。”“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的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感悟:大人物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你自己在跪着;你仰慕他们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与价值。

(四)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际交往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存空间拓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在这里,大家以符号形式出现,彼此地位平等,强调“自我”中心、个性张扬,同时网络中地位的平等带来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使人们能够便捷与舒适地互动沟通。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爱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而落入变迁的旋涡当中,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网络的这些特质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案例:

江华县14岁的男生小泉,从2002年开始就迷恋上网,平时就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传奇》、《星际》等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泉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性格变得孤僻,甚至还向父亲罗先生提出“请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学校的集体生活。罗先生由于自己从事客运工作,平时比较忙,加上妻子也在外地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泉本来就沉默寡言,现在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性格更加孤僻,“有时一天都难说上一句话”。几天前,小泉独自一人从在广东工作的妈妈那里回江华。罗先生一直未见其到家,打他的手机也打不通。就在罗先生心急如焚、准备向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小泉终于回来了。原来,小泉从广州乘火车回到江华,但到江华后他没有回家,径直“泡”进了街头的一家网吧,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没钱上网了才想到回家。而此时,小泉在网吧里已经连续“奋斗”了三天两夜。此后,小泉就不大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跟人说话,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显得十分暴躁。

心理学专家认为,小泉目前的情况是典型的“网络孤僻症”的表现。网络孤僻症是指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淡化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现障碍、异常动作以及复杂多样化的行为。

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迷恋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就如同吸毒、赌博一样危害性极大,而且难以根治。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容易把网络作为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聊天、游戏得心应手,对现实世界里的事物和人际交往却毫不关心。不少“网虫”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造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因素。

这些在网络上“陷”得很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通常更聪明,性格更孤僻。大多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同时,对朋友和家庭冷淡,亲社会行为少,心境抑郁,缺乏现实的成就动机,欲寻求外界(网络)的认可,害怕被拒绝,自我封闭。通过对这些青少年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自主需要很高,成就需要和表现欲望较高,而变异需要、内省需要很低,顺从需要极低。在现实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

另外,处于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他们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面对多彩的世界,孤独感却时时向青少年袭来,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为了排解孤独,他们可能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2)学习压力过重及学习观错误。

学习压力问题是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过重的学习压力和错误的学习观,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调查表明:有两类青少年更容易迷恋上网络。第一类是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孩子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练习就有可能战胜对手,“通关升级”,就有可能获得虚拟的奖励,甚至虚拟的财产。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虚拟世界里的成功帮助青少年摆脱了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从而满足了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第二类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标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有些孩子仅是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遭到家长的训斥或打骂以致造成了逆反心理。

(3)家庭教育因素。

近年,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同时,家长的态度和对网络知识的缺乏,使他们放弃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有不少家长或者大多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根本不了解网络知识,甚至不会上网,一开始他们对孩子上网是支持的态度,等孩子上网过度时,就一味地限制孩子上网。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自己就是个“网盲”,根本无法正确地引导和指引孩子。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大多数的家长表示“很无奈”,因为只要孩子们伪装得比较好,父母通常根本发现不了。研究人员指出,家长有限的电脑、网络知识使他们很难真正掌握孩子们的动向。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则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因为“反正管也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

另外,存在着代际冲突。据调查,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主要原因。很多父母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

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他们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是个别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也助长了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

(4)与同伴交往困难。

青少年同伴关系建立的状况受他们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和在同伴中的地位所制约。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青少年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青少年的行为特征等。如果青少年在与同龄伙伴交往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并且会因此而产生很多困惑和苦恼,网络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少年在团体交往中的缺憾。网络有很强的互动性,尽管你根本看不到对方,但通过网上聊天,你总能对他的行为、思想做出评判和总结,还能通过网聊程序发泄牢骚、寻觅朋友。这种交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团队归属感。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还能使有交友障碍的人,如不善言辞、长相有缺憾的人掩盖一些缺点,减轻自卑心理,从而使交友更加容易,也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在网络交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扮演理想中美好的角色,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使青少年不愿面对现实,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这不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而且会直接影响青少年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质量。

总之,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让青少年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当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相冲突时,他们就会因为得不到成人社会的承认而转向自主性更强的网络世界。再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不理想会让他们很容易迷恋于“虚拟的生活”。可以说,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根本是现实生活矛盾的替代与折射。

心灵处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并不像传统的药物成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传统的办法来严格控制?当然不可以。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来,一系列带“网”的新名词已闯入我们的生活,例如:网上购物、网上冲浪、网吧、网站……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潮流中不得不学会适应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当然,网络并非罪恶之源,并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与大禹治水一样,青少年上网问题需要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封,应当疏通青少年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

要让青少年真正从根源上戒除网瘾,不能仅仅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单纯靠治理网吧,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从发展的角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给家长的建议:

不能立即禁止孩子上网,特别是已上网成瘾的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对症下药。父母要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要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最好不要到网吧上网,每次上网不超过1至3个小时,上网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等等。作为家长,要把电脑放在你能看得见的地方,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最好把它放在客厅里,这样便于监控。

自己要首先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最好是自己上网,与孩子讨论,说不定孩子会带你在网上遨游。告知和引导年幼的孩子,一定要与孩子说明不能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因为网上鱼龙混杂,见面后被骗、被拐、被强奸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长一定要讲信用,特别是针对有过错的家长,不能过分约束自己的孩子,还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与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计划,让孩子和父母相互监督,不能够只约束孩子而放纵自己。

要完全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制订目标,等孩子完成或达到目标时,要给予鼓励或相应的奖励,培养其新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使其心理上彻底脱瘾。

总之,作为家长要有防范意识,对子女上网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青少年需要规则,这样才不会觉得被忽略,因而需要对他们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有目的地培养自我的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2)提高青少年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上网成瘾的根本。

家庭和学校都要重视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平台,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长辈要尊重青少年的意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在青少年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渠道。加强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重视与亲友、同学的关系。

为他们多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压抑的情绪通过正常的人际交流宣泄出来,让其体验到现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当然,对出现了问题的青少年,教师、家长也不要悲观失望或责怪学生,要与他们像朋友一样地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使他们明确学习是主要任务,然后列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浪费金钱,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于身心发育。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对于在网络中已经迷路的青少年,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理解他们,用心去感受他们,帮助其排解心理困扰,想方设法转移他们对网络的依恋,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并培养其别的爱好来替代上网,如打球、做游戏、锻炼等。同时,不要压抑青少年上网的欲望,要使他们有正确的上网态度,在现实中一样能敞开心扉。另外,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这些青少年大都聪明、好学,个性强而又任性,他们渴望的是坦城、理解和尊重,而有些家长采取严禁的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酿成离家出走的悲剧。对于重症成瘾者,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系统脱敏疗法,并配合药物调整等,以改善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的身心获得解脱。

(3)通过各媒体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定期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指导;社会应建立救助网站,加强健康网络虚拟组织建设。

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据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处于无规范的运行状态,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管理,通过健康的网络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

最后,要重视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养成。网络在大大拓宽青少年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青少年的识别力、免疫力。

总之,互联网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给青少年带来幸福还是弊端,关键取决于如何应用它。

故事一则快乐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这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感悟:快乐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隐藏,认真投入地做事,它就会来找你!

同类推荐
  •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成长时间为顺序,介绍婴幼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健康食谱、疾病食疗、关键营养素等内容。
  • 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

    作者是一位智慧的家长,同时也是帮助许多初三家庭成功中考的指导师。本书从初三学生和家长的常见困惑入手,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和感悟,详细介绍了中考复习、体检、体育测试、填报志愿、备考、录取等各个阶段的应对经验与技巧,以及可能遇到的诸如早恋、失眠、逆反等“疑难杂症”的解决窍门,为考生和家长轻松度过初三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阅读本书,让初三孩子轻松,家长放松,中考成功。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选取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故事来引导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这本书可以成为家长们家教的好帮手,快来打开看一看吧。
  •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妇女怀孕以后,一家人都热切地盼望着新一代早日顺利到来。为了保证整个妊娠期都能安全度过,孕妇的衣、食、住、行都要格外地注意。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是否良好,能否顺利分娩,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分娩的顺利与否,取决于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中的良好保健及充分准备,优质的孕前、孕期生活,是孕妇轻松分娩的重要前提。
  • 胎教做得好,宝宝智商高

    胎教做得好,宝宝智商高

    本书作者收集了孕妇怀孕期间胎教常见的1个问题,并予以解答,以指导孕妇做好胎教,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
  • 花子木

    花子木

    传闻在上古世界一片混沌,一名仙人在混沌中种下一棵树的幼苗,开辟了一方世界。命名为——苍生树
  • 工商管理案例集

    工商管理案例集

    这是一本关于工商管理案例的教材,书中案例内容涵盖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证券投资、经济法、旅游管理等方面,在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学以致用的原则编写而成。书中列举了多家公司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此书可作为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相应课程的案例教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只愿初见,不愿后悔

    只愿初见,不愿后悔

    一个才女一个宅女,在初相遇时碰撞初激烈的火花,不曾想,却成为了彼此的知音,虽总是吵架,却最终和好,她们以为她们的友情会一直长久,但是,到大学时,宁瑜的出现,使双女为情所破裂,才女香消玉损,宅女终身孤独
  • 无尽入侵

    无尽入侵

    这个时代很恐怖,恐怖的让人绝望。人们常常想,末日来临,会是怎么个样子呢?直到真正的末日来临,人们才会体会到什么是绝望,什么是痛苦。生化危机?什么的,真是弱爆了。我们的地球,来了一群入侵者,他们更是降临者,他们有着强大个体实力,有着移山倒海的恐怖威能!他们会杀掉一切看到了人类,他们会奴役一切有价值的人类。一个又一个仙人传承之地出现,一个又一个神道能人复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中的仙神出击。无尽宇宙,本就是一个入侵与被入侵的地方。而现在,该轮到地球了。
  • 永无天日的生活

    永无天日的生活

    “欢迎来到网络商店,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王林渊最终还是点开了那个网页,而接下来他即将面对,将是永无天日的生活......
  • 久爱成疾

    久爱成疾

    【已出版】出版名《久爱成疾》,当当,天猫上均有销售。英俊矜贵,冷漠无情的世家继承人厉沉暮看上了寄养在家中的拖油瓶少女顾清欢。从此高冷男人化身为忠犬,带娃,做饭……整个世家圈跌破眼镜,人人艳羡。顾清欢佛系微笑:腹黑,精力旺盛,睚眦必报,白天一个人格,晚上一个人格。【阅读小贴士:1V1,双洁,宠文,女主美美美。】
  • 碎灵之丰

    碎灵之丰

    一阵怪异的梦语,一场离奇的穿越,一个孤儿的人生从此被改变,在别人的帮助和指引下,他终于发现……
  • 女人一生的美丽计划大全集

    女人一生的美丽计划大全集

    本书从心灵、言行、仪态、肌肤、秀发、装扮等几方面,结合最新女性时尚个人形象设计潮流,由内至外地诠释女人锻造优雅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引领自我完善的女性朋友一步一步开启美丽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