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75300000015

第15章 随读随写(5)

13.亲切而遥远的情怀——读高恩才《大海情》

这部《大海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是高恩才继《渤海湾》之后出版的又一部长诗。记得《渤海湾》出版时,作者写过一篇题为《灵魂的炼狱》的文章。它记述了那部以三集分册出版的巨型长诗诞生的整整二十八年艰难历程。他说:“能推出这部近一万六千行的长诗,按说应当高兴,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里充满苦涩感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回忆。”髙恩才那一部长诗的创作,体现他度过青春僮憬的年代直至如今,经历了反复的修改和反复的退稿的艰难历程,前后持续了整整二十八年。作者不无感慨地说:“二十八年意味着什么?这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啊,是我人生的春天向秋天的大跨度,是无数个呕心沥血的晨昏和无数次希望与失望结成的长链。”《灵魂的炼狱》记述的《渤海湾》写作和出版的经过,读之令人恻然。

我从这里认识了这位痴心痴情的诗人。我保存了他的《渤海湾》以及那篇饱含血泪的文字。两年过后,高恩才把新著《大海情》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们已是多次见面的老朋友了。我为这位为诗受苦受难的朋友高兴。但读到该书扉页作者小传的一段文字一一“我知道,死神随时都会来拜访我的,我还能看到多少次辉煌的日出?人生恨短!但这并不能中止我的追求,我已将人生与诗融为一体,如同一滴水融于大海,在它不朽的诵唱中,我看到了永恒”——不觉心惊。我知道高恩才曾因写诗劳瘁而患心肌梗塞,经抢救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他终于有可能为他所不能忘怀的大海情继续吟咏。

平生结识的诗友甚多,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而身世坎坷的人,但髙恩才依然以他的专注和坚忍而深深打动了我。髙恩才身上存在着对于诗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素质一一对人生和诗的忠实。在如令务实流行的社会风气中,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为诗辛勤劳动而默默奉献的人,有充分的理由赢得人们的信赖。

诗不能是诗人手中的玩物,诗是和诗人的生命紧密联系的一种生存方式。人们读诗总怀着倾听心灵私语的愿望,他们断然拒绝虚伪和游戏。那些浅薄地炫耀聪明的,那些失去信仰而卑微迎合的,那些在金钱和权势诱惑之下失节的,总之,当庸俗的风气使一些玩世不恭者蠕动于泥淖之时,我们对那种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艺术和人生的灵魂充满了敬意。

高恩才是纯朴的农家子弟,小时家境贫寒。独有的经历和见闻郁结而为倾诉和宣泄的愿望,他迷恋了叙事体的长诗方式。因为诗情的纯正,使他的诗在适当的艺术技巧的传达下突现出魅力。他长期服务于某大企业的机关工作,他的创作都是繁忙公务之余,在艰苦的条件之下,凭着一种诚挚的诗心,一字一句地用青春年华换来的。要是没有对诗那种近于宗教的情感,他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到达。

《大海情》抒写的是传统的故事。这些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倾慕和爱恋、变异和归来的故事,今天已变得十分的遥远了。也许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情怀,与当令的社会时尚有些隔膜,但作品中的主人翁们那种涉及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谅解精神和崇高感,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能够引起共鸣。《大海情》阐发的是一种拥有大海那样浩瀚博大的个人调节情感矛盾、经过诸多考验与痛苦的冲突,最后达到和谐的胸襟。这是这部长诗最值得肯定的贡献。

一个古老的故事被写得饶有新意。作品涉及的时代有很长的跨度:从抗日延续到“文革”结束,生生死死的恋情从上一代延续到下一代。它穿插着交叉着叙述,使情节充满了新奇感而不落俗套。髙恩才能够把故事的过程浓缩到低限。他能够用最简练的词句概括最丰富的内容而又不失其生动性。像“九月,一个无与伦比的神话,在温都尔汗摔碎了”便是典型的一例。用一句诗概括一个震撼中国的大事件,说明作者诗艺的精湛。其它如写女儿偎倚母亲肩头“颤栗如风中的花朵”,也是一句话写出一个动人形象的典型句子。

与此同时,他紧紧抓住诗行写情感世界的基本品质,从容充分地而旦也是相当精致地为表现人物的内心风云工作。书中写林惠卿在调查人员询问时所引发的对秦淮月、江南风、端阳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除夕饺子的回忆,这还不够,又以一口气连续十二个的“为了”加以渲染,极尽铺排之能事,目的全在为展示人物丰富的情感风暴而安排一个适宜的环境。高恩才以他严谨缜密的创作姿态,在长诗领域创造了华彩的富而不繁的风格。

《大海情》的创作原则基本上釆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方式。但这部长诗并不拘泥于具体描写的详尽细致。而是在情节的跳动、各个环节的灵活衔接以及抒情的充分中、展现出作者艺术观念的开放——现实主义原则在这里因创造性的发挥而拥有生机。一般的长诗容易变成分行的小说,那种冗繁的事件交待带来了无边的枯燥和沉闷,而在高恩才这里,这些流行的弊端被减少到最低度。

精彩的句子在那些简略的事件交待的狭小缝隙中喷射而出,让阅读者在应接不暇的陶醉中享受乐趣。这些诗句无时不在提醒人们,不可忘记作者才华背后的勤奋和真诚——“涨潮的绿色,从遥远的,地平线涌起,悄悄地漫过了,蓬莱县的龙泉,曙光,在海天缝合的地方,萌发了,烧灼了大海,宁静的蔚蓝”,这些开篇的诗句并没有忽略在交待有关故事发生的地点季节时,展现诗人的才智和挚真的艺术精神?“当柠檬色的黄昏,沐浴着,白塔的尖顶,当花信风,摇响了,飞檐下的风铃”,也是使有限的诗句蕴有较丰富内涵的言简意赅的展示。

无庸讳言,《大海情》所表现的博大情怀是理想化的。这些理想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经受现实的检验而得到确认,仍然有待于生活的回答。如长诗结尾处所叙说的农民之子与部长女儿的婚恋便是一例。诗中问“为什么不能”?回答可以是肯定的,而生活本身也有可能颠覆这种肯定。但不论如何,这种理想化的情致,的确体现出崇高感。长诗的缺陷当然不止仅此一端,如全诗前半部谨严充分,后半部匆匆忙忙结束也是。不论如何,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为这位战胜困阻获得成绩的诗人庆贺。

14.乡土情韵

诗的世界浩瀚而博大。这个世界不怕拥挤,因为它有无限延展的创造空间。它把充分的可能性公平地赋予每个诗人。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可能性。有不少诗人终其一生只能重复别人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构想。而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在创造中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从另一个方面讲,每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这无限空间的所有机会,不论他的才分有多大,他至多只能获得诸多可能性中很少的一点或几点。一个诗人能够从诗美的天空中获得那么一点光亮,发出那么一点火花,这意味着他拥有了作为创造者的值得庆幸的价值。

所谓创造,其先决的标准在于不重复。而诗人能做到不复重便是他抵达较高境界的证明。当然,纯粹的不重复难以企及,而在某一层面或某一个点上闪射出独创的光辉,则是才能的展示。

以上这些随感是读了王耀东近作《逝去在彩云》之后想到的。他的这本诗集较之前一本《在历史的眼睛里》,诗艺上的明显进展自不待言而我却更愿意从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上肯定《逝去的彩云》的价值。《逝去的彩云》已经不拘泥于传统上的对于乡村题材的表现方式,它似乎更致力中国乡土文化氛围的展示。

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深厚的乡村风俗画的结合,是王耀东近年诗作悉心追求的目标。他的诗中那种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涉及古代名贤、建筑、文物典籍的抒写得到传达。他写了《黄花情》,通过那位女词人的名篇意境,再现这位诗人的人文风采:“楼依旧,黄花依旧,都是一样的清瘦,唯有浓浓的暗香,久不见那双彩袖”“残月同样照寒冷的江南”。诗人不是在叙述历史,也不是重复古典诗意,而是把这位女诗人的一生的行状、操守、“融化”在这首诗中:黄花的雅洁,词人的清瘦,身世苍凉中凝结着家园的联想。除了李清照,他还写苏轼,也是用苏轼名篇作诗的底色。然后,让我们听见“月轮滑动的声音”,我似乎重又看到了那位古代歌者把酒问天的情状。

在那些诗中,王耀东以“不重复”或避开重复作为展现他的诗特殊追求的第一步。他的创造性劳动在于把现代手法和古典韵味做到理想的契合。他为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这些被视为难以调和的审美对立,找到了它们的交汇点。如《宋陵》,写的是东方的古典情趣,伤残的石人与石马说明古代的梦幻、大帝国繁盛的破灭,但当我们读到——“几只蜻蜓,盘旋在野花之上诉说寂寞”,却感受到了浓浓的现代诗艺的渲染。又如谒杜甫故居《南窑湾》——

洛水,从晚唐蜿蜒而来;

涛声拍成月色;

这诗的开头雄健苍茫,富有绵长的动感。“涛声拍成月色”,更是声色的通感运用,展现诗境的丰博。

王耀东这类诗从题材上和表现上,从诗境的营造和韵味的提炼上,对新诗的视野和技艺均有一定拓宽。当然,有时因耽于精巧而使风格偏于柔婉,则是一种欠缺。但他的成就却是明显的,尽管这种成就以雄健的损失为代价。

以上所述,是王耀东近作所展现的贻人以深刻印象的新意,即传统文化色彩的强化和诗艺的更为成熟精湛。但王耀东对当前新诗创作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在乡村风情的抒写上。王耀东可以说是一位专注的“乡土诗人”。他说过,“我是踏着泥土长大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故土,故土的乡亲父老,风土人情,他们的命运、坎坷,与我休戚相关。”

乡土文学的概念在个别倡导者的意识中,与农民审美标准以及狭隘的通俗化同义。这种意识有明显的对异域文化的排他倾向。而王耀东的乡土情致过异于此。一方面,他给民俗风格注入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典雅华贵;一方面,他创造了内在精神的乡土情韵与表现手法的现代性的统一。

王耀东的乡土诗专注于乡村的传统风情内蕴的精神魅力的熔铸,而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表层的民俗的描写,也不是民歌的套用和翻版。王耀东致力创作的乡土诗不是民歌的仿作而属于现代新诗的创造。在他的创作思想中,也许早期的作品保留了某些因袭的痕迹,而后来的作品却是一番创新的景象。作为乡村的儿子,他在记忆中保存了无数的“乡事”,包括童年的和少年的生活经历,包括朦胧的爱情的向往。那里有雨丝般缠绵的温柔,当然也有急湍的冲宕;那里有绵延的激情,牵系着千里的旅心。他如今回想这一切,带着那无边无际的中国乡野的情感。那些感受若不是像他这样和泥土极亲近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他不是乡村风景照相式的照搬或重现,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风情的诗惫重铸,他思及那一切,心灵中充满了美好的中国乡野的情致。他的歌里有牛犊撒欢和春雨落地的声息,他能够听见“牛吃草是最美的声音”。因为他熟悉并热爱那一切,因而他不是用耳,而是用心去感受并拥抱了那一片天籁。

许多写乡村的诗通常表现为两种常见的形态,一种是通过“村风”传达时事,乡村在那里只是一种导体,诗人只是借“题”发挥,重点是传达他要讲的“意思”,而并非乡村和泥土本身;另外一种是写表面风景,大体是以外来人观光或猎奇的心理看待表面的乡村景象。至于更为真切的写出那种内蕴的真意味的乡村诗,那就相当罕见。

我们读王耀东的诗得到的不是浮表的描写,他的诗能够通过纯朴的场面散发出中国乡村的内在诗意。“千禾之躯立于一种文静,无限往事飘浮于溶溶的月色之中”,这是诗人用心灵捕捉到的《拔节之韵》。这里有一种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细微和宏大。他听到禾拔节的声音如“剑击石,石裂于岸”,这是何等精彩!在另一处,他写扬场:那麦粒和尘土落在身上,变成了“最美的服装”,“纷纷扬起之彩虹,哗哗落下之乐感”。由此可以想见他那一份浓重的乡野诗情。

王耀东因为深知农村,故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对于乡土生活表现的轻浅的弊端。作为诗人,他从事的是发现并把握蕴藏在庄稼地深处的美感,由此传达出乡间人那种同样丰富的心灵的私语。他写村前麻地童年梦幻般的恋情:那“麻花串成的耳坠”,“挂在那轮弯月似的耳轮上”;他写村姑的偷情,传达的是幽微细腻的情致:“人唯有神圣才散发灵光,野麻地创造一种背后的甜蜜”。这都是一些乡间常景,写出来却是无所不在的动人风情。

王耀东说过,“我认为农村题材的诗最忌表面式的那种肤浅的风景画,农村田园诗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淀层,你可以发挥你的长处,任意展示你对敌土、人情、风俗的痛苦和忧伤的挚爱。”他的创作正是基于他的这种见解的实践,他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发现并揭示那些摆脱了表面化的深潜的美感。我们不妨信手拈来一个诗例加以欣赏,这里是乡村常见的女人挎于腰间的篮子——

篮子挎在女人婀娜的腰上;

往往生出一种叫人忍不住的滋味;

村前的小路被她晃成麻花了;

路边的小伙被她晃毛毛了;

她把大悲的喜剧;

大喜的悲剧晃在了一起;

这里有活跃的生命力,充满了动感,当然也去掉了那种习见不鲜的外在轻浅。诗人能够发现并把握隐藏的平凡景象下面的瞬间的诗意和美感,经过独创性的劳动把它转化成经久的辉煌。

15.世纪之梦

这是一位受到普希金影响的浪漫诗人。普希金的名字现在已变得陌生了,但在我和余奇那一代人那里却是熟悉的——他是我们青春的守护抻,我们从普希金那里得到真理、正义和爱情的最初信念。有的人则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文学的人生。余奇大概属于这一类。

余奇在《普希金》一诗中讲到这位诗人对于权杖的暴虐的蔑视,以及他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带血的心花和如雷的琴声中竖起的是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余奇在这首诗中融进了曲折多彩的人生感受,他仿佛在写自己。他们可以透过这些激情的抒写,了解一位诗人内心的复杂和丰富。

余奇并不是诗坛活跃的人物,这不等于他的诗缺少价值。相反,正因为他确有诸多的情感需要喷发,诗对于他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一它是传达生命体验的需要甚而是必要。因而,这样的诗就拥有了对于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生命和情感的真实和真诚。

同类推荐
  • 耶稣的学生时代

    耶稣的学生时代

    本书是库切《耶稣的童年》的续集,大卫是个爱问问题的小男孩,西蒙和伊涅斯把他带到一个新的小镇去抚养。大卫学了新的语言,交了新的朋友,同时他要开始上学了。他加入了舞蹈学院,他在这里学会了从天上将数字召唤下来,也懂得了成长的含义。库切在本书中探讨了成长的意义、作为家长的意义、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名家名作,领略现代诗歌之美,一窥名家文学风采。徐志摩是新诗的试验者,也是他让新诗大放异彩。他的诗歌里面充满的主要是爱、自由、美,是极好的精神食粮。本书选取了徐志摩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作品,结集成册。他的诗歌充满爱与美,是新月派诗人的典范性作品,也是现代人学习写现代诗的极好的参考和学习样板。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西游散记

    西游散记

    这是我一九七八年冬游历西方几个国家回来后写的散记,故名之日《西游散记》。
热门推荐
  • 肖先生唐小姐单身了

    肖先生唐小姐单身了

    五年前他说:“唐糖,我把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她“……”这个花心男,都是他玩弄女孩的手段,鬼才信你!五年后,她被嫌贫爱富的婆家赶出家门,已经生了孩子的她,骨肉生生被分离,只能每天哭求婶婶带孩子来公园见一面。“肖总,唐小姐被赶出家门里……”肖先生:“在哪里?”,“唐小姐走投无路在地下钱庄上班……”肖先生:“那就买下钱庄,”“肖总,唐小姐开美容院,听说对面的美容院使坏。”肖先生:“开连锁美容院,收购,不行就挤垮对面一条街……”唐糖:“给我买条街,呵呵,不要以为我离婚了,就可以随意被占便宜……”肖先生:“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高贵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
  • 道陵玄记

    道陵玄记

    张陵小时候得到你了一个乞丐给他的一本《天因道经》,并告诉他不要加入七重门。几十年后张陵还是被人带入一个叫七重门的组织,叫他去寻找潜龙墨影图,从此张陵被卷入一场风暴中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花都最强医神

    花都最强医神

    八年监狱归来,女友背叛。欢迎加入老月书友群:435751008(盗版自行绕开。)
  • 桃桃的橙汁宝贝

    桃桃的橙汁宝贝

    女主人公桃桃和念念在初一新生军训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初中以后的宝贝生活……
  •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本书采用回忆形式讲述从张飞出生开始,先是在平民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业,后遇刘备和关羽便一点点逐步卷入三国争霸的形形色色的斗争。起初他还以为斗的是黄金军,抱的是发财的目的。然而现实改变了他最初的小农意识,在诸多悲喜交替的战争中,他明白了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他很重情重义,对爱情勇于追求。无数次的磨难让他和他的周围人等一同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最后随同大哥开始创建了蜀国大业时,他也完全丰富了自我,并在和孔明军师打赌入川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忍耐性夺取了第一功。全书顺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条主线,通过张飞的视觉,经历和报纸等媒体见闻开展,同时结合民间笑料及三国人物美丽的传说一气呵成,从而达到正史,传闻,笑料以及作者自我想象的场景相结合涂抹成一幅原本是具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名著现在读来就像是一本笑话百科全书,让人在不断的悲喜交替中遥想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食粮。
  • 鸡毛小事

    鸡毛小事

    我的老婆凶的一批,目中无人,放荡不羁,据说她退休前是天下第一剑客,我表示,不信,不信,我才不信!
  • 后来我们都懂了爱

    后来我们都懂了爱

    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喜欢都会有结果终究要明白遇见就已经很难得最折磨的最无奈的等待莫过于断不了念想却又不确定它能否发生就像是每次燃起了希望却又被雨浇灭给自己一点阳光然后忘记带伞却又给自己倾盆大雨
  • 斗罗大陆之创世轮回

    斗罗大陆之创世轮回

    这个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而他,便是创世神,手持创世剑,身披七色幻袍,脚踏祥云,在他身后,是太阳和月亮,他操控着他们,为世间日月变化。在神界,他遇到了一个绝美的女子,头戴白冠,身穿霜纱,翩翩起舞,更是这个女子的回眸一笑,让他迷恋上了她。他也曾让帝王给他赐婚,可他却被许配给了另一位女子,他悲愤交加,一举将神界的支柱打破,并与她发誓,在人间的的轮回,他们永远不离不弃,终身相伴,便跳下世河,开始了无尽的轮回……
  • 溺宠无边,追捕小娇妻

    溺宠无边,追捕小娇妻

    “爸,我才不要这个臭乞丐当媳妇!给她钱,让她滚蛋!”“混账!你才该滚蛋!这是你官叔叔的遗孤水心,你官叔叔为了救我牺牲了,从今天开始水心住在咱们家里!你要好好照顾她!”好好照顾她?紀哲翔冷眼一瞥这个躲在父亲身后垂着一双大眼的小东西,心里有了坏水。再次归来,看到的却是家里满目的疮痍和她的无影无踪。紀哲翔发誓,无论天涯海角,一定要把那个小女人揪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